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李宁换标用意何在? [打印本页]

作者: tangrongmin    时间: 2010-8-5 11:56
标题: [转帖]李宁换标用意何在?

据官方媒体报道,为了配合全球市场的拓展,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将在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更换新的LOGO,产品涉及李宁运动鞋、服饰、配件及球类等全部产品线,同时全球李宁专卖店和企业VI都将使用此新标志。

  李宁新标识依旧沿用了旧标志的设计概念,不但传承了经典“LN”的视觉资产,还抽象了李宁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又以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线条更利落,廓形更硬朗,更富动感和力量感。

 

47638-1.jpg



    媒体还报道,李宁将启用“Make The Change”(来改变吧)的新广告语替代原来的一切皆有可能

  看到这些报道,笔者没有觉得意外,反而感到一些欣慰。因为,这多少表现出李宁的努力和变革。  

  
危机四伏  

  这些年对李宁而言,可谓喜忧参半,更是危机四伏。虽然在2008年奥运会上出尽了风头,销售收入也随之而得到一定的增长,但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事件营销From EMKT.com.cn而发生太大的改变。

  2009年,李宁约以83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位居中国体育用品业第三名。耐克第一,约102亿人民币(以1美元=6.00RMB换算);阿迪达斯第二,约87亿人民币(以1欧元=9.00RMB换算)。李宁自称,2009年的销售收入超过阿迪达斯,位居第二。这也有可能。因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销售收入一般都包含台湾,而台湾的销售收入也不会太小;再说汇率的频繁变动,让他们在数字层面超越的可能性是有的,上面我的换算也是按照较低汇率算的。

  不过,这不能说明太大的问题,目前更大的危机正在向李宁扑面而来。那就是耐克今年一季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混血儿”KAPPA的后来居上。尤其,KAPPA2009年中国区销售额突破40亿人民币,与其2005年不足1.5亿人民币的业绩相比,可谓疯狂飙升,咄咄逼人。

  这还没完,更恐怖的是,PUMA、锐步、NBFILA、美津浓、YONEX等国外品牌仍然在竭力渗透中国市场,试图占领一席之地;加上那些以安踏“361°”为代表的小弟兄们雄心勃勃,来势汹汹,通过模仿+跳水价等手段在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给李宁造成更大的威胁。如果再加上那些数不清的山寨品牌,形势更是糟糕,如果李宁再不采取点措施,可能一、二线城市还没打下来,把三、四线城市也丢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连老三的位置都保不住。  

  做渠道不等于做品牌  

  前不久,我遇到一个曾经给李宁提供过咨询服务的营销人士,他信心百倍地跟我说:李宁这些年的成功就是一句话开店,开店,不断地开店。当时我虽然有礼貌地向他表示认同,却在心里想:就是像你们这些人害了李宁。

  的确。李宁近几年确实开了不少店,无论是自建的,还是加盟的,可谓到了无处不见的地步。但是,品牌经营显然不是渠道经营,占领渠道更不等于占领心智。事实证明,不断开店遍地开花的策略并没有给李宁带来太多好处,反而把一个好端端的品牌硬塞进那些地摊货的队伍里,不仅没有提升销量,还伤害了品牌。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店面数量能够决定市场的胜负,那么店面数量不如李宁的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为什么高于李宁?店面数量更是少于李宁的KAPPA为什么每年翻几番的速度增长?

  人人都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的品牌专卖店总是跟地摊货混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就把你也看成地摊货。如果有一天,全国人民都认为你也是地摊货的时候,你的品牌也就结束了生命。

  大家有没有研究过KAPPA?笔者认为,它的快速发展绝不在于渠道的发展,而在于品牌的发展。它是通过赢得消费者心智而赢得了市场份额。

  我们就从最简单的现象来分析吧,KAPPA的店一般在哪里?在综合商场,在耐克和阿迪达斯的旁边,而不是在双星、安踏、361°或匹克的旁边。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价格上,虽然KAPPA比耐克、阿迪达斯便宜一些,但在形象上却跟他们站在一个队伍里,给人的感觉“KAPPA也是一流的国际品牌

  再往深的分析,KAPPA脱颖而出的更加关键的因素是它的品牌定位。耐克和阿迪达斯是以他们的专业运动著称的,所以,款式上一般都比较肥大、宽敞,而且色彩也相对成熟、黯淡。然而,KAPPA却没有盲目地跟随他们,反而站在他们的对立面,故意把产品设计成紧身性感色彩斑斓,风格上与耐克、阿迪达斯形成了有效区分,可以说开创了时尚运动这个新的品类。

  也许有人会说,KAPPA是有国际背景的品牌,是有天生的竞争优势,当然会成功。然而,笔者想反问的是,乔丹这个品牌仍然有国际背景,为什么就没有做起来呢?

  乔丹中国的最大失误也是沉迷于渠道,迷信开店就是销量的谬论。因此,他们一开始就没有把品牌内涵和设计思想放在首位,而是把自己放在地摊货的队伍里,到处开店,遍地开花,试图通过渠道的占领瓜分市场。但遗憾的是,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这一做法根本行不通。乔丹这一颇具传奇的明星品牌正在错过一个创建强势品牌的大好时机。

 
问题不是LOGO  

  李宁的更换LOGO,必定有它的原因,笔者也支持。因为,一个品牌最容易让人们看到自己改变的方法就是通过“变脸”来与过去划清界限。早期的可口可乐更换中文字体、肯德基更换LOGO以及我们的海尔更换LOGO等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然而,笔者觉得,对李宁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LOGO的好坏,更不在于广告语的好坏,而在于品牌内涵的稀释。

  10年前,谈到“李宁”时,可能所有人的感觉它是“中国的耐克”。而今天再提“李宁”时,人们会有什么感觉呢?因为真正的耐克就在身边,李宁不再是“中国的耐克”了,甚至更糟,给人感觉跟那些“地摊货”没有什么两样。

  然后,我们在问消费者“李宁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的时候,可能绝大部分人也是答不出像样的答案,可能会说“把LOGO去掉了,可能看不出谁是谁的产品”。这就是问题。

  笔者认为,李宁在最好的创建品牌时期,却没有与耐克、阿迪达斯进行有效区分,在产品设计层面与他们雷同,只是在价格上比他们更便宜而已。这就导致李宁“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陷入“上面打不过耐克,下面打不过地摊货”的困局。

  大家有没有想过,耐克近期的销量为什么上升,而阿迪达斯的销量却下降?“看热闹”的人会说“耐克的宣传更好”,而“看门道”的人却会说“阿迪达斯与耐克长得太像了”。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营销界,一个物种跟另一个物种长得太像的时候(或靠得太近的时候),其中一个必将会衰落。阿迪达斯的问题就在于此,同样没有跟耐克有效区分,至少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成为耐克的“替补品牌”,也就是说,人家买不到合适的耐克产品时才去考虑阿迪达斯。这种角色不得不让阿迪达斯陷入困局。

  这种问题在PUMA身上也同样存在,也是PUMA的处境更加糟糕的根本原因。因此,李宁借用这次“变脸”的契机,应该把核心工作放在品牌战略的“变革”上,一定要与耐克、KAPPA进行有效区分,更要把自己从那些“地摊货”的队伍里拯救出来。  

  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  

  怕定高价,是我们本土品牌的通病。就怕定了高价,消费者就不买。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海尔的产品不比进口品牌便宜,青岛啤酒也不比进口啤酒便宜,蒙牛特仑苏也不比进口牛奶便宜,但为什么就能卖得好?难道这些行业就特殊到“例外”的地步吗?显然不是。

  当今的消费者基本上走出“饥饿”年代,手头并不缺钱,他们不买你的产品,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尤其,80后、90后的消费者更是如此。他们为了让自己更加体面,哪怕分期付款也得买“LV”、“D&G”的包,也不会去买“梦特娇”或“金利来”的包。所以,你的价格再低也没用。

  李宁在新的广告里高调提出“你不了解90后”,言下之意是“就我了解90后”。然而,笔者去李宁的专卖店看他们的新产品时发现,产品除了把新LOGO贴上去之外,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与“Make The Change”的广告语形成很大的反差。

  也许,我真的不了解90后,但我坚信耐克了解,KAPPA更了解。李宁未来的改变,重心根本不在于“改变广告语”,而在于产品设计上的真正突破。

  怎么突破?笔者的建议是放弃跟随耐克、阿迪达斯,瞄准KAPPA,并与其背道而驰,站到它的对立面去吸引那些不太喜欢KAPPA的90后,而且在价格上也要与KAPPA看齐,甚至比它更贵。因为,虽然KAPPA没有提出“90后KAPPA”,但人家的目标消费者早就是90后了。  

  经营感受,体验制胜  

  李宁提出“体验制胜”的概念,笔者非常认同,也希望李宁在这一点有所作为。笔者坚信:未来的营销属于“体验营销”,未来的战争在于“价值垄断”。

  那么,体验营销应该怎么做呢?多数企业的理解是,在他们的零售店搞一些设备,让进进出出的消费者过来感受一下,试试看或用用看。因此,当你去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营业厅时,会看到很多眼花缭乱的体验设备,却很少人去真正体验。

  笔者认为,销售终端上的体验只是你品牌体验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体验还是在其它的触点上,更在于你支撑你新形象的着力点上。

  笔者把消费者的体验分为六大感受,即:满足感、信任感、归属感、身份感、自豪感和新鲜感。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实现“体验制胜”,在这六大感受上必须做到与众不同。尤其,在“满足感”和“信任感”上,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征服消费者。

  90后凭什么一定要买李宁?又凭什么信任“李宁就是90后的最佳选择”?这两个问题正是李宁目前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李宁把这两个最根本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其它的“归属感”、“身份感”和“自豪感”就更不用谈了。

  “90后”是中国典型的“富二代”,他们比“80后”更具“自我意识”和“消费意识”,更加注重“身份”和“面子”。这对“瞄准90后”的李宁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在品牌上与耐克、KAPPA站在一个队伍里,并且跟他们还有明显的不同。

  然而,这不是简简单单地聘请几个国外的运动员来代言品牌,更不是把中文广告语换成英文广告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变革工程。

  在此,笔者希望李宁的这次“换标”行动不仅是表面的“变脸”,而是本质的“变革”,并衷心祝福他们有个好的收成。  


作者: 时代time    时间: 2010-8-5 19:15
什么嘛,回复不了?
作者: 时代time    时间: 2010-8-5 19:19
楼主说的有道理,尤其是乔丹的例子,乔丹我从来不买,感觉就是国内的一做衣服的小厂,租用了乔丹这个品牌,它的产品不上档次,只是在校学生穿的低档品
作者: guicai_521    时间: 2010-8-6 00:01
关键在于品牌诠释 更多的融入中国文化特色 因为照理来说李宁应该比耐克 阿迪更了解中国市场 而事实是耐克 阿迪占据中国一 二的市场份额  面对国际市场更因如此   不能盲从 不能忘本 
作者: zhchjia    时间: 2010-8-6 08:01

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

 

 


作者: whdsnz    时间: 2010-8-6 09: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uha    时间: 2010-8-6 09:49
写的很好, 不错的
作者: 慕龙    时间: 2010-8-6 10:03

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不起,不同的品牌定位,也会带来不同的品牌倾向选择。


作者: stephenyan87    时间: 2010-8-6 10:20

分析的太对了,赞同!


作者: dmin    时间: 2010-8-6 13:03

没有错,品牌定位非常重要~


作者: magic唯一    时间: 2010-8-6 23:52
分析的很有说服力。赞一个
作者: 努力工作的麦兜    时间: 2010-8-7 17:03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市场定位要明确,如果兼顾市场每个层面的消费者,恐怕产品还没做出来前市场就给其他竞争者抢光了
作者: lmin_s    时间: 2010-8-7 19:50

分析得很好~~变,要变在点上


作者: leekheng    时间: 2010-8-7 23:13
我身边用李宁产品的人很少很少。正如楼主文中所说“不是买不起,是看不起”,现在李宁的定位确实有点尴尬。。。
作者: yuanmutian2010    时间: 2010-8-7 23:16
如果让人感觉有档次,贵一些也有人买
作者: 醒来    时间: 2010-8-8 12:11
[em51]
作者: yxharry    时间: 2010-8-8 17:58
我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近两年,看着鞋没有眼球一亮的感觉了.反而觉得安踏的发展势头更强一些.
作者: disint    时间: 2010-8-9 12:04
发展中的阵痛期是每个品牌必然会遇到的
kappa目前是做的很成功,但是他能达到什么高度还很难说(不过细分市场上要后来居然超过他也不容易),关键是kappa没有全球统一的品牌内涵
李宁的定位肯定不同,他必然是冲着耐克和阿迪去的,如果他现在敢去学kappa(不管是不是走反方向),必然会造成品牌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缺失,失去大批的忠实用户,大象要想转身,必然是亦步亦趋,一点一点来的,断然不能直接回头!
我觉得恐怕没有人能给出李宁去超越耐克和阿迪的方法,其实就做万年老二、万年老三又如何?
作者: meiwenti    时间: 2010-8-9 13:31
分析得很对 经常往往是看不起
作者: james0088    时间: 2010-8-9 13:44

搞不好還以為是山寨的呢


作者: 补充两句    时间: 2010-8-9 17:17

换不换标不重要?目的在通过换标向外界传达一种“改变”。

传播上的改变,没有得到显示产品的支撑,这场改变注定是失败的,李宁继续把自己的品牌弄成四不像。

李宁不要和耐克、阿迪达斯盲目的拼国际化,说实在的,这样很傻。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还太缺乏品牌底蕴,太缺乏国际的认知度,这个时候去和别人叫板,只能是“自取其辱”。

在这里声明,我没有一点看不起我国品牌的意思,面对国际挑战,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但也不要妄自尊大,还是看清自己,知道有多少斤两,做多大的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很重要!!!

李宁应该先做出“自己”,做出民族味道,才有国际化出路。

再提醒一下,李宁你的市场在中国,别无厘头的瞎折腾。

90后李宁,很能忽悠,也很能出丑。

 


作者: smile3qian    时间: 2010-8-10 07:39
中国有句俗话叫“有病乱投医” 李宁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中国的体育品牌里,李宁不是没有竞争力,羽毛球,乒乓球用品都首选李宁。 然而,李宁在几年前却选择和NIKE AD直接竞争篮球,足球市场。李宁也许是认为,NIKE,AD在中国是高端商品,一双球鞋上千块。我不如他们直接竞争,我进入中低端市场。结果消费者根本不买帐。消费者宁可买花同等的钱买一双假NIKE都不买真李宁。。这个策略李宁败的很狼狈,广告没少上,找奥尼尔代言等。。

前有NIKE,AD,后有安踏,361度。李宁压力很大。他想要找一条出路。于是开始出昏招。也就是这次改变广告语,还什么了解90后。我只能送李宁品牌经理2个字。2B。大家可以从消费者角度想一起李宁的品牌形象。之前他找奥运冠军们代言,那时的李宁品牌形象是。青春,动感,阳光。你make the change 没问题,你搞什么了解90后,90后在80后 70后这些主流消费群体里又是什么形象, 简直是胡闹。

我觉得李宁现在补救或许还来得急。。再晚点,只能和李宁说再见了。
作者: ufidaer    时间: 2010-8-10 10:05

分析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作者: 夕风浪子    时间: 2010-8-10 13:45
对于KAPPA与NIKE 的区别分析的相当的精确
作者: 栖霞山    时间: 2010-8-10 16:13

分析的有理


作者: sxl114    时间: 2010-8-11 11:18

对这些品牌根本不了解,乱说一通,还那么多人跟风,真是怡笑大方。

FILA已经被安踏收购了,明白吗?

乔丹中国哪有什么国际背景?纯粹是晋江一企业以抢注商标的形式,注册了“乔丹”而已。

谁说渠道不重要?只能说在品牌影响力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可以不顾渠道便利性而前往更远的地方购买。

 

 

 

 


作者: wojuxiaobei    时间: 2010-8-11 13:04
做渠道不等于做品牌  
深有体会!!
作者: xingsh    时间: 2010-8-11 16:38

中国就是最大的市场,李宁能做好,排在耐克阿迪后面也无妨,

现在李宁的广告语都改了,目标直指90后,我觉得很冒险

 

处理不好很多人都不会买,就像作者说的,产品如果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那就是消费者的失望。

 


作者: hj00225    时间: 2010-8-13 08:54
希望李宁走的更远
作者: jiajinyu1986    时间: 2010-8-15 09:45
李宁应该强调自己的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必须被消费者认同
作者: wysmile    时间: 2010-8-16 15:11
一切皆有可能就很好嘛 一般大众消费是因为品牌值得信任 穿的舒服 这样就可以了 穿衣服有几个人会在乎它的内涵 更在乎的是美感
作者: kjs7717    时间: 2010-8-16 16:37

那天看了央视2套的专访李宁团队,对这个换标和换广告语也了解一二。标志的变化我没有多少感觉,广告语的变化给我这个80年代中期的人一种直觉:以后不要买李宁的东西,因为不适合我。品牌、渠道、消费群体的定位不仅仅靠标志和广告来告诉大家的,更重要的是产品自身的内涵。


作者: 活好今生    时间: 2010-8-17 18:35
分析的很对哦,同时李宁在国内总把自己当老大,价格贵于安踏、匹克,推广上却比安踏、匹克寂静不少,靠些户外路牌广告,却不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做给90看的,90却不看,其他消费者更不关注。呵呵
作者: 媚媚    时间: 2010-8-18 09:48

分析得太好了!

 

 

http://blog.sina.com.cn/u/1750363094

 


作者: jerryyeah    时间: 2010-8-18 17:52

分析得有道理 顶一个!


作者: yilushun    时间: 2010-8-23 14:48

很有道理。满足感、信任感、归属感、身份感、自豪感和新鲜感


作者: shangtongwang    时间: 2010-8-24 10:21
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做自己,不去模仿别人。
作者: yanghuanfeng    时间: 2010-8-26 16:33

可以借鉴一下。


作者: kevin110    时间: 2010-8-29 21:52

新标志不错。。。


作者: 且听潮海    时间: 2010-8-30 09:24
楼主能否在体验营销的“满足感”和“信任感”问题上,举些例子说明一下,或直接给李宁再支支招。。。期待继续!
作者: 花下看美人    时间: 2010-8-30 10:34

学习了


作者: 花下看美人    时间: 2010-8-30 10:39

换标是营销,引起消费者再次关注

而再次关注的点“90后”,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品牌效益下滑(我前2天看过李宁,感觉风格和以前一样....不适合90后,比较中庸)


作者: 情风    时间: 2010-9-1 15:12
分析的很透彻
作者: huangqicai    时间: 2010-9-1 17:39

作者: tyler7785    时间: 2010-9-2 16:06

就看看 不发言!


作者: nj513sun    时间: 2010-9-3 11:11

深刻

 


作者: kangruibao    时间: 2010-9-4 15:36
很好的分析!!!!
作者: 28workroom    时间: 2010-9-5 16:54
分析的很有道理 但是企业一旦大了 很多问题只有一点点的慢慢修正
作者: zbintel    时间: 2010-9-8 15:09

是啊  我们学校旁边的乔丹店基本上没人去啊~

 

 

 

智邦国际企业管理软件,不限用户数使用期~


作者: 刹枫    时间: 2010-9-8 21:45
楼主说的有道理,只有不断的变革与创新才能保证自己更多的优势与更明显的竞争力进而才能保证市场地位。单单只是盖面企业形象与宣传标语,对企业的品牌内涵不加以深化,升华的话是不足以支撑品牌的发扬光大的!
作者: icyming    时间: 2010-9-11 11:30
写得很好  很大启发!!
作者: 笨笨熊62    时间: 2010-9-12 19:34
有点道理。
作者: amexjack0482    时间: 2010-9-21 12:26

写的非常好,建议李宁好好看看,做好品牌区隔才能帮助企业发展


作者: flamingdream    时间: 2010-9-22 21:31

做品牌不能忘了品质。

Quality makes the value.

没有品质的支撑,价值靠什么来实现呢?

我的一件Nike T恤穿了5年,一件Lining最多也就一个夏天。


作者: xiangzhzhaq    时间: 2010-9-23 10:51

看一些运动品牌的广告时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不论是耐克、阿迪、李宁、安踏等等,他们传递的信息都是在情感性定位上,而很少涉及到单一的功能性定位的广告。因此我们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一切皆有可能”等等。我们说其实功能性定位才能真正让消费者记住您的品牌,等功能性定位已经深入消费者心灵的时候,不防在做一些情感性定位。但是国内的一些品牌包括李宁,只是一味的强调情感定位,广告语一家比一家说的有哲理。但是这些广告语并不能够准确的传递你产品的核心信息和定位,因此并不能让我在想买一双篮球鞋的时候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广告语。我会想到耐克,为什么呢?因为“无兄弟,不篮球”,我知道他卖篮球鞋。


作者: prain1    时间: 2010-9-24 22:10
楼主说的有道理,尤其是乔丹的例子,乔丹我从来不买,感觉就是国内的一做衣服的小厂,租用了乔丹这个品牌,它的产品不上档次,只是在校学生穿的低档品
作者: wangmj2    时间: 2010-9-26 16:21

近年来,企业LOGO变脸,的确都是走的是国际化的道路,但有谁能将国际化道路走通,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变脸就能走的通的,这其间是要有营销人员的智慧和付出的。


作者: chaobright    时间: 2010-9-28 11:43
话说 中国乔丹 和 nike air Jordan完全不同吧?乔丹不就是一个侵犯知识产权的擦边球么?本来就是福建的鞋厂嘛~
作者: nx-tangkun    时间: 2010-9-28 14:22
支持李宁这个民族品牌
作者: copland    时间: 2010-10-3 09:18
我也疑为乔丹是国内的小厂做的冒牌货呢
作者: sweet_man    时间: 2010-10-7 20:06
嗯 说的很对。
作者: chenl8897    时间: 2010-10-8 16:24
创新无止境,抓住消费者的心智才是关键。
作者: bluefire001    时间: 2010-10-12 13:07
每个品牌都不会形成全部商品的垄断,一个品牌要做长期战略,就得给品牌塑造成一个强烈的标识。提到李宁,我没有感觉他的塑造,耐克的高端运动形象,KAPPA的时尚运动都深入人心,而李宁不能用一个消费品的地标来描述,很遗憾。
作者: LNED    时间: 2010-10-12 21:52
分析的挺深刻,不错
作者: rodulph    时间: 2010-10-12 22:04

赞同楼主的话,李宁的一大危机在于没能跟耐克阿迪区分开来,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在如今群雄争霸或者说群魔乱舞的行业(1:耐克,阿迪;2:卡帕,李宁,安踏,特步;3:乔丹、361°、贵人鸟、鸿星尔克、匹克、德尔惠、金莱克;4:、、、、),其实最危险的就是卡帕和李宁。耐克已成王,阿迪瘦死骆驼比马大,福建军团仍在三四线厮杀,无暇顾及品牌提升(安踏除外)。卡帕已经经历的3年的无限风光,现进入“受众审美疲劳期”,吸引力大不如前;李宁的受众一直是70末85前的这批,而这些人渐渐进入中年,李宁要重新焕发活力,非变不可,希望李宁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真正“Make The Change”。


作者: baoj945    时间: 2010-10-16 09:44
品牌运作确实难,前途光明!
作者: hyn1111    时间: 2010-10-18 10:30
楼主说的有道理
作者: liu0818    时间: 2010-10-18 12:09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精深的营销方式,在服装这一块李宁现在的确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高不高,低,不低 ,看下一步的转变


作者: slover    时间: 2010-10-20 15:53
祝福李宁
作者: cuweda    时间: 2010-10-21 10:44

分析的很透彻!!


作者: 醒来    时间: 2010-10-22 21:37
关注李宁[em50]
作者: 最后的狼    时间: 2010-10-24 20:04
李宁的定位到底是瞎米?确实搞不清楚,在初高中阶段我觉得穿着李宁很体面~那个时候NIKE还是中产++以上家庭消费的品牌,李宁现在也没有真正抢到这一位置,感觉价格赶上去了,品牌的底蕴赶不上去~
作者: 老醋    时间: 2010-10-24 20:42

作者: ctwo    时间: 2010-10-24 22:49
分析的很对..
作者: benzzhou    时间: 2010-10-24 22:54
很好,谢谢分享。。。。。。。。。
作者: stuartsun    时间: 2010-10-25 14:20

对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

不管失败或成功

挑战总是比被动要强,

相信李宁会打造一个更清晰的

更合适的形象。

走的更远。。。。。。


作者: 翠花wjs    时间: 2010-10-25 18:01
分析的挺好的~~~
作者: bajiezhou521    时间: 2010-10-26 16:50
乔丹中国是真乔丹吗?你们了解吗?
作者: zhudangwen1    时间: 2010-10-30 19:34

标题:3000元/月 急聘兼职网络信息回复员,工资日结

 

招聘人数: 若干名  薪资待遇: 工作每天3-5小时,100元/天工资每日支付;
岗位描述: 负责公司所要求的信息回复工作(有内容样版),工作地点不限,专兼职均可!
应聘要求: 上网熟练,平均每天工作投入约3小时,具体根据效率自定; 学历不限,在
职或学生皆可;勤奋,认真,有责任感;熟悉用电脑发消息的整个流程。(很简单,学一下就会!)

(入职不需交任何押金,手续费,更不会拖欠工资)

详情看公司招聘:http://www.soier.net/?45986.htm邮箱:soho_vip@soier.net


作者: 奔流不息    时间: 2010-11-1 13:03

毛病找出来了,但还是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案。李宁是价格上去了,品牌下来了


作者: 单格本    时间: 2010-11-12 08:59

当林志玲代言LN的健身系列之后,会与ADI的李冰冰形式对等之势吗? 运动品牌+娱乐明星,是否会是新的模式,会产生积极的营销效应?  

 

个人从未穿过LN的篮球鞋上场,因为曾经试穿n次,脚感远差于nike和adi。

而LN的羽毛球拍,自从林丹代言后,应该瞬间引人瞩目,但是价格也比YY低不了多少,甚至更高。

有一件LN的国乒队的龙纹黑色长袖T恤,很遗憾,正是在批发市场淘得。

 

很希望LN在换标后,继续给我们惊喜的产品,或许可以和我们更加靠近。


作者: 猫宥    时间: 2010-11-12 10:49

个人比较认同哈

治标不治本是行不通的,至少在长远利益上来说


作者: kele011li    时间: 2010-11-12 15:35
一种潮流吧。但还是旧的比较好看些!
作者: sunrecluse    时间: 2010-11-19 23:08
不知道你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你如果真的了解过运动品牌的话 就知道 乔丹那个牌子根本就不是国际品牌 前几年只是浑水摸鱼赚了几年钱而已 如果连品牌还没搞清楚的情况下 说这些话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了
作者: 09HR    时间: 2010-11-20 13:02
适应。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市场定位。
作者: sxl114    时间: 2010-11-26 14:15
李宁换标意在进军国际市场,但是得是失,尚需实践来证明。但于我而言,这种表面的东西改变不了多少实质的东西。做企业,产品和品牌最重要,标志往往是因为品牌响而亮的。
作者: sunshining0126    时间: 2010-11-27 22:24
楼主分析的非常棒,受用
作者: 江声浩荡    时间: 2010-11-28 21:17
我只想说,新标很难看,原来还买,现在不买了。。
作者: zero.liu    时间: 2010-12-5 22:02

很赞同楼主的观点,关键是要做出品牌,而不是开店数量。


作者: xiaolin3819    时间: 2010-12-9 12:38

是啊 看着李宁店遍地开花的开,李宁真的应该想想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李宁是最了解中国市场的,现在却有地摊货之嫌......


作者: hfang2007    时间: 2010-12-10 16:07

品牌定位的确很重要,但必须要有内涵,否则将只有广告语而已。


作者: 活好今生1    时间: 2010-12-16 18:29
曾经和李宁的品牌部接触过,感觉他们很自大,但实际是模仿耐克、阿迪的营销策略,学到了人家的皮毛但没学到人家的神髓。耐克、阿迪是引导消费的先锋,李宁是空喊口号的跟风。
作者: 幽幽小谷    时间: 2010-12-22 13:51
很透彻,深刻。。。
作者: weimei007    时间: 2010-12-22 17: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henrl2000    时间: 2010-12-27 14:47

但有更多是买不起


作者: thedying    时间: 2010-12-29 21:38

很有道理``


作者: jiangnanchun    时间: 2010-12-31 16:33
good!
作者: 雪中草    时间: 2011-1-5 12:33
O(∩_∩)O哈哈~,liming的品牌质量不怎么好,很多人都不认可了呢
作者: pclzr    时间: 2011-1-7 12:06
写的好。赞
作者: 清晨的风    时间: 2011-1-10 17:05
写的很有道理,真的是这样啊,如何做到百年老店。李宁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力了,现在思考的问题应该更注重品牌的打造,持续发展力,客户定位要准确,如果一定要加大销售渠道的拓展,应该把李宁的品牌插到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最具代表和实力桥头堡上,李宁----国产品牌的代表,我相信你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