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推荐]关系未来命运的中国教育的紧急呼吁! [打印本页]

作者: coldwind    时间: 2003-12-1 08:19
标题: [推荐]关系未来命运的中国教育的紧急呼吁!
发贴心情 关系未来命运的中国教育的紧急呼吁! 世纪之交<2000年10月>我看到<教育研究>上有一段文字:“近几年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首,十分强调触及那些还没有触及到的处境不利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这些还没有被触及到的人群,包括在种族和宗教上占少数的群体、游牧部落、遥远岛屿或山区的人口、移民、难民、流浪儿童及童工,也包括大量的贫困儿童或特殊儿童。已有的经验表明,仅仅扩大现有的教育系统,采取常规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的需要、生活方式和理想。扩大教育手段,实现教育多样化,特别是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切合被服务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将是基础教育真正实现普及的必由之路。”这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为此我已经探索多年,因此倍感兴奋和鼓舞! 早在20世纪末(1998年),中央教科所在《教育文摘周报》(第47、48期)编者按语中就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在近几年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旷世久远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向自发的、以我为主的探索式学习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的话,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确保人才优势,岂不是一句空话!” “中国教育必须根本改革,而不是细枝末节地东改一点,西补一点。中国教育必须加速改革,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千万别再错过机会。”我读了这段文字非常激动,以为这是权力部门的即将行动的信息,所以我毅然从管理岗位重返教研一线,拟方案搞实验写文章上论坛,奔走海内外高谈阔论中国新教育改革!几年下来回顾我国教育领域的现实,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中小学生因贫困流失遏而不止,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滑坡,令人惆怅和激动之余只有向政府大声呼吁,然后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赴西部去创建新型的学校! 近日在虹桥论坛看到蛐蛐转帖的文章《日本教育的启示》:“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巧取精华。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新体制,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是只学其表,外在的包装尽管不断地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两种教育传统的互补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前几天我还在论坛见到转贴高钢的文章《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在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 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还向我们提出一个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胆设想:有朋友提出要通过网络,把全球华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用自己的手,推动民族的发展。那是真正的“泛华”概念,那个计划的名字叫做“轩辕”。按这种思路,改变教育的力量,在于体制外,在于民间,在于第二渠道。重点,是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自由地接受信息和表达意见,是传播和交流。真正的方向,是和民办学校广泛联合,体制说升学有压力,你就敢建立第二评估渠道,核心是学生对教育的参与和监控。就是说,不用高考,我们有自己的网络测试,通过了直接进合资高校,前途肯定比北大清华要好。就由海外华人出面,就和国外大学广泛联合,就以通过网络定向搜集分析信息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在线远程教学,就发放国际认证的学历,国内不承认一点关系没有,外企要你呀。为什么?因为你当学生的时候,做的作业就是特定企业的市场分析预测和评估,你已经为他们创造价值了,人家凭什么不要你? 就跟外国人说,我们要培养满足你们特定需要的人才,资金真的不是问题。可这些人真要成长起来的话,那就是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那这个古老民族就真的有新鲜的血液了。 那么,谁能实践这个关系中国21世纪前途和命运的伟大理想呢?昨日我同坚持到最后的志愿者巩玉新先生做了电邮交谈,思索良久于是跟贴与周忠民先生进一步讨论:周先生既从事教育又办过企业,是未来新型教育发挥大作用的人选,在这方面你负有“传帮带”的义务。小巩说烟台方面与企业合作很难,我想中小企业竟争十分激烈,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不大可能分出利润来支教助学。 只有大企业经营相对稳定,如果有扶贫爱心和远见卓识的话,他既有余力参与支教助学,又可以借此扩大社会影响,这是与公与私多方受益的大善事。但所有企业家都很精明,他们愿意捐钱却不愿意把钱打了水漂,教育家又很少与其交往而取得信任,所以总是同政府和准政府机关打交道,或者通过政府自己设立基金会。 也许主要由于这个原因,就现在国内实际情况而言,大企业家的捐助只用于传统教育,而且限于政府意图,涉及范围和影响都很有限。香港的邵逸夫、李嘉诚、曾宪梓等,还有美国的“钢铁大王”唐仲英先生,都有这类扶贫支教的义举。台北的英业达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温世仁先生赴西部考察一年,准备投入5000万美元实施“千乡万才”计划;国内重庆左宗申摩托集团董事长,年初宣布在30个省市捐资修建50所希望学校。所以,目前支教助学的主要困难还在于,有改革思想和计划的教育家,未能与大企业家建立沟通和信任的渠道,以致教育改革和支教助学得不到大发展。我希望海内外的朋友们,能够广泛地联系各界仁人志士,在有爱心的教育家和大企业家之间,为广大失学青少年和中国教育改革,架起一座美丽而宽阔的“彩虹之桥”! 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红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观点
作者: janechun    时间: 2003-12-1 16:44
南京大屠杀以后,日本进入,当时的南京政府里面封存了大量的文史档案材料等,因为没能运出结果被日本人用军车昼夜不断地运了一个月左右,那些资料被拿回去做中华民族从人文,思维习惯,好多方面的研究,这样便于他们日后好多年对付中国的策略.日本人在教育方面一直是特别地重视的呢.
而我们自从破四旧开始就把老祖宗留下的好多不错的教育跟社会人文伦理全部丢掉了,搞的现在我们又要从外面来引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我们的博雅教育.那又有好多地方还在普及普通的文化基础教育,不知道以后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可是看了现在新上来的学生们不是说他们不好,只是从某些综合知识面来讲还是不如从前的.恩,而且好象抗压性也相对比较小了,可是社会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