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杨三角”与毛泽东思想 [打印本页]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1 23:09
标题: [原创]“杨三角”与毛泽东思想

杨三角”与毛泽东思想

第一次接触杨国安教授的理论时,我便拍案叫绝,杨教授提出的“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理论,简单而深刻,与毛泽东思想中“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不仅内涵相合,且方法一脉。如果杨教授不是生于台湾,受教美国,倒是真可冠以“毛泽东思想活学活用标兵”的光荣称号。

命名标兵是笑谈,但毛泽东提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思想已经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论断可以理解成是这一正确,有效的理论在企业的延伸应用,所不同的是,杨教授已经将干部的概念,拓展为员工,适应了企业的组织特征。

杨国安教授在《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一书中,提出了组织能力的3个支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员工治理方式,将其形象的比喻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彼此即构成整体,又相互支撑、相互制衡。书中结合案例给我们讲了战略清晰的企业,如何使其所聘员工达到:能力上胜任工作、心态上肯于主动,文化制度上支持员工进取。

在看杨教授的著作时,还是常常令我想起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相似内容。毛泽东的著作中大量的内容都是讲干部培养,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确定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与“德才兼备”的选拔原则。并且明确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

毛泽东的干部路线与原则是结合当时的战略,杨教授的“杨三角”是结合现实企业的发展战略,两者具有理论同源,殊途同归的特征,其根本目标都是指向两个字“成功”。

有了61年前毛泽东思想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很有信心的讲“杨国安老师给中国企业指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P.S.“杨三角”相关讨论贴汇总:
fisherljy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其书其人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0629-1.html

fisherljy
杨国安:未来30年将出世界级中国企业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2004-1.html

fisherljy(渔人码头军元兄)主持2010年3月每月一书。
每月一书之2010年3月推荐书目《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5560-1.html

brainman兄
“杨三角”与毛泽东思想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5654-1.html

yadove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读书笔记PPT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6243-1.html

阿懒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学习分享PPT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52356-1.html 

katherine0614
我读《组织能力的杨三角》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6578-1.html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论见:我们缺少德鲁克,还是缺少杨三角?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8552-1.html

渔人码头论见:《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讲了很多管理的科学部分,更适合于小企业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8019-1.html

渔人码头论见:杨三角;no magic,only basic

http://bbs.21manager.com/dispbbs-247991-1.html 

该贴来自群组:栖息谷公益智库


作者: fisherljy    时间: 2010-3-1 23:20

非常好的见解,支持brainman兄!


作者: 阿懒    时间: 2010-3-2 09:37

妙。

异曲同工。

 

杨教授提出的“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理论,在古往今来的组织中都得到了验证。

例如刘邦,就是定汉中的战略+适合的组织、人才。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是典型的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毛泽东选集中绝大部分是讨论战略问题(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等),员工能力(时刻注意总结基层经验,然后推广。如游击战术、防磨檫战术等),员工思维(理想、价值观、使命、整风教育等),员工治理(组织架构,支部建在连上,政委的配置等)。也应验了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柳传志的联想更不用说,所谓定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简直就是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的翻版。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2 10:00

阿懒讲的很对,我认为,杨教授提出的“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理论不应算发现,属于创新。创新之处有二:

第一是那个“×”号,在战略正确假设前提下,将组织能力与成功的关系做一个定位;

第二是“杨三角”的描述,揭示“能力、心态、环境”与组织能力的关系,至于选对人、文化变革、制度建设....都是属于“杨三角”的扶“正”的方法。

 

这类创新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时想到而没有展开,例如我曾讲过:企业成功=董事会能力×运营团队能力×社会经济环境系数,与杨教授的理论也是异曲同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 10:13:48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0-3-2 12:15

《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企业持续成功的秘诀》

http://www.chinavalue.net/BookSerialise/BookSeriaNo.aspx?BookID=543

 

俺先拜读学习杨教授的大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 12:16:12编辑过]

作者: 游侠    时间: 2010-3-2 14:16

读书、思考、结合自己的企业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现场听课且和同学互动,感觉真的不一样

理论体系——组成部分——分解分析——工具——案例——总结,可谓条分缕析,丝丝入扣

中欧的EMBA学员还专门成立了“组织能力学习联盟”


作者: 游侠    时间: 2010-3-2 14:17

    赠杨教授


 

公司战略天地人,

组织能力精气神。

杨师三角美名传,

商学两界定乾坤。


若有慧眼看红尘,

菩提明镜皆有门。

听君一言心有犀,

策马千山雪无痕。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2 15:49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侠在2010-3-2 14:17:52的发言:

    赠杨教授


 

公司战略天地人,

组织能力精气神。

杨师三角美名传,

商学两界定乾坤。


若有慧眼看红尘,

菩提明镜皆有门。

听君一言心有犀,

策马千山雪无痕。

踏雪无痕需轻身,杨氏三角非腾云;尊师敬长言有度,商学何必论乾坤。 

哈哈,有点过,“商学两界定乾坤”游侠莫不是要把杨师架到火上烤不成?“听君一言心有犀,策马千山雪无痕”难道杨师是教授轻功的?让学员课后都天马行空,不踏实地。

 (玩笑一下,游侠莫怪,想你恐无此意)


作者: 游侠    时间: 2010-3-2 16:49
QUOTE: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10-3-2 15:49:47的发言:

踏雪无痕需轻身,杨氏三角非腾云;尊师敬长言有度,商学何必论乾坤。 

哈哈,有点过,“商学两界定乾坤”游侠莫不是要把杨师架到火上烤不成?“听君一言心有犀,策马千山雪无痕”难道杨师是教授轻功的?让学员课后都天马行空,不踏实地。

 (玩笑一下,游侠莫怪,想你恐无此意)

——以后如果有缘见面,我再和你细说个中原委。

不过我的原意完全不是你表达的那样,呵呵。

我俩约定:当你听完我当面和你细说之后,你一定会再发一个完全不同的帖子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0-3-2 17:00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侠在2010-3-2 16:49:52的发言:

——以后如果有缘见面,我再和你细说个中原委。

不过我的原意完全不是你表达的那样,呵呵。

我俩约定:当你听完我当面和你细说之后,你一定会再发一个完全不同的帖子的:)

 

俺认同王老师所说。商学两界定乾坤,这个帽子太大了,中国现在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这个高地。就算是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也定不了这个乾坤。让广大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信奉一个人的功绩、学说,难如登天。

 

当然, 也许游侠兄是想表达的是另一种意思,也理解游侠对杨教授的尊敬之意。每一个人的理解标准是不一样的。不过,也不要约定当面细说,就在这儿谈谈嘛,也让家人更多的了解杨教授嘛。好老师,自然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

 

飞猫点火中,希游侠兄见怪不怪。^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 17:08:30编辑过]

作者: 金徒    时间: 2010-3-3 12:32

      看了王老师的帖子,我就在当当订了书。可能是前段时间看得过多,最近很少看商业书,猛啃哲学类,这还是三个月来准备看的第一本商业书籍。


作者: 游侠    时间: 2010-3-3 17:07

大家可以把“读后感”在这里讨论、分享......

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举办专题聚会,家园提供场地,富有吸引力的场地:)


作者: taomugeda    时间: 2010-3-3 19:56

飞猫点了火,游侠可以接招嘛

另外brainman老师对那个乘号作为创新的一个理由,不过个人感觉对乘号的解释是不是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3 21:24
QUOTE:
以下是引用taomugeda在2010-3-3 19:56:00的发言:

飞猫点了火,游侠可以接招嘛

另外brainman老师对那个乘号作为创新的一个理由,不过个人感觉对乘号的解释是不是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很多人还没有看过此书,对乘号的释解大家可多多发表意见,

我以为这个乘积关系可以作为一种诊断方法。

“杨三角”的应用价值之一在于让企业家基于三个点的平衡来思考组织能力问题。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3 21:42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侠在2010-3-2 16:49:52的发言:

——以后如果有缘见面,我再和你细说个中原委。

不过我的原意完全不是你表达的那样,呵呵。

我俩约定:当你听完我当面和你细说之后,你一定会再发一个完全不同的帖子的:)

哈哈,那是玩笑啦。

“菩提明镜皆有门”,古往今来,对文字的不同解读可是造就了千万冤魂的。


作者: 游侠    时间: 2010-3-3 22:00

乘号的意思是:一项为零,结果为零

谢谢brainman兄专开此贴,也希望大家踊跃参与,不枉brainman的一片好意、一番苦心


作者: amdlb    时间: 2010-3-4 10:12

帮企业解决实际性难题,给他们指点迷途,帮助他们走向世界,超越欧美企业,才是学者们的最高荣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4 10:13:22编辑过]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4 10:36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侠在2010-3-3 22:00:25的发言:

乘号的意思是:一项为零,结果为零

谢谢brainman兄专开此贴,也希望大家踊跃参与,不枉brainman的一片好意、一番苦心

游侠言重,昨天与一位家人交流,谈到家园的文化,感慨社会:等“享”者众,肯“分”者寡。“分享”是一种非对称的双向交流,参与者越多,受益越大。开新贴,无非是增加阅读参与量,进而获得更多分享而已。

至于乘号的意思,brainman以为“一项为零,结果为零”仅是结果之一,毕竟“零”是绝对化,组织能力为“零”的例子似乎不多。这里便涉及组织能力的度量设计,这便属于企业诊断范围,我说乘号具有诊断价值,即如此。


作者: 爱中华    时间: 2010-3-6 13:09

自古至今谈到管理问题,都会涉及组织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16:32:31编辑过]

作者: liusun2005    时间: 2010-3-6 15:16
大师就是大师!
作者: 爱中华    时间: 2010-3-6 16:01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0-3-6 15:16:12的发言:
大师就是大师!

杨国安老师是大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16:31:33编辑过]

作者: tracert    时间: 2010-3-6 18:16
有点夸大其词。
作者: bgsol2000    时间: 2010-3-6 21:13
听得我也想看看杨的书了。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6 22:07
QUOTE:
以下是引用bgsol2000在2010-3-6 21:13:08的发言:
听得我也想看看杨的书了。
值得一读!原书的读者群看似高层,不过,理论是可以套用到部门,团队的。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6 22:28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0-3-6 18:16:32的发言:
有点夸大其词。

管理学包含了艺术的成分,如果tracert兄觉得在管理技术层面已经与杨教授有太多的共通,brainman以为,可以从“艺术”层面来理解“大师”的评价。


作者: 爱中华    时间: 2010-3-8 17:09
 

明茨伯格给管理也画了一个三角形,分别是科学、艺术、技术,按brainman老师所言,杨教授的杨三角应该属于技术与科学和艺术那条线上一个交点的连线。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3-10 11:30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0-3-8 17:09:47的发言:
 

明茨伯格给管理也画了一个三角形,分别是科学、艺术、技术,按brainman老师所言,杨教授的杨三角应该属于技术与科学和艺术那条线上一个交点的连线。

三角形是自然界中构成平面的最小几何形式,推展到企业管理,brainman以为,任何管理理论都可以最终优化为三角形结构。爱中华老师的判断很到位,brainman甚至以为可视为垂线,爱中华老师以为如何?


作者: 爱中华    时间: 2010-4-6 12:41
为什么参与讨论者不多?很好的主题。
作者: pwzlr    时间: 2010-4-23 10:13

以下话值得商榷:

游侠言重,昨天与一位家人交流,谈到家园的文化,感慨社会:等“享”者众,肯“分”者寡。“分享”是一种非对称的双向交流,参与者越多,受益越大。开新贴,无非是增加阅读参与量,进而获得更多分享而已。

 

问题:为何“享者众”,而“分者寡”?

1、正确永远是少数者。所以,能做出拿出来“分”的人这种厨师就少了。

2、能拿出来“分”的东西,这种食品很耗人精力,无不凝结时间,精力,挑灯夜战还不行,需有技艺高深的“厨师”,所以,这种这种能“分的东西”本身就少。天材地宝,不是天天都有的。

3、藏技自珍者有之。

如果,人人有脑人之境界,天下大安矣!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10-4-23 16:18
QUOTE:
以下是引用pwzlr在2010-4-23 10:13:38的发言:

以下话值得商榷:

游侠言重,昨天与一位家人交流,谈到家园的文化,感慨社会:等“享”者众,肯“分”者寡。“分享”是一种非对称的双向交流,参与者越多,受益越大。开新贴,无非是增加阅读参与量,进而获得更多分享而已。

 

问题:为何“享者众”,而“分者寡”?

1、正确永远是少数者。所以,能做出拿出来“分”的人这种厨师就少了。

2、能拿出来“分”的东西,这种食品很耗人精力,无不凝结时间,精力,挑灯夜战还不行,需有技艺高深的“厨师”,所以,这种这种能“分的东西”本身就少。天材地宝,不是天天都有的。

3、藏技自珍者有之。

如果,人人有脑人之境界,天下大安矣!

 


记得飞猫以前的签名,大意是: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知识,你有一个知识,交换后每人有了两个知识。知识交流,相同的个体付出,参与交换的人越多,参与者受益越大。

我以为,每个人都有可以拿出分享的东西,如对《杨三角》的理解,甚至书中一句话、一个案例的解释。

分无需设定门槛。

藏技自珍者不仅是有之,而是甚众。


作者: pwzlr    时间: 2010-4-24 22:52

杨老师这个理论,粗看,有些似曾面识,近看,又有些糊涂,需要仔细分析。

 

原准备做个TXT版,放在手机上看的,可惜图片太多,后来又放弃了。每天上来,看上一段。

呵,BRAINMAN兄别介意。好东西,吃着是要费番功夫的。


作者: pwzlr    时间: 2010-4-24 23:15

员工个人绩效=意愿*技能*资源

意愿是个性,天生的;激励可以养成。

技能是能力,后天的;培训与考核可以得到。

资源是什么:社会?企业给予的?这一点似乎太大了。甚至可以把前二项(意愿与技能)也包括进去了。

觉得似乎可以简化为:单兵能力。只讲单一素质。


作者: 爱中华    时间: 2010-4-25 13:37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10-4-24 23:15:06的发言:

员工个人绩效=意愿*技能*资源

意愿是个性,天生的;激励可以养成。

技能是能力,后天的;培训与考核可以得到。

资源是什么:社会?企业给予的?这一点似乎太大了。甚至可以把前二项(意愿与技能)也包括进去了。

觉得似乎可以简化为:单兵能力。只讲单一素质。

提升组织能力的方法很多,首先要看这个组织是需要新建还是已经存在,对新建组织,杨老师的方法是可以拿来就用的不出错法门;但对于已有组织,问题就复杂得多了,老板们手里其实都还有很多其他“赵三角”、“王三角”,最常规、最屡试不爽的就是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升官、发财、出名、泡妞的诱惑对全球各民族不存在什么文化差异,用什么要看任务目标。

拜读过pwzlr老师的不少大作,pwzlr老师和王老师都是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看你们的帖子很受益。


作者: 含英    时间: 2010-6-23 21:23
 

本贴只是对brainman兄对“杨三角”的介绍与评论进行评论,对于“杨三角”这本书,本人没有看过,不做评论。评论主要是针对三个问题:


一.企业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什么是企业成功?很难说,在企业实现其目的以前都很难说真正的成功,所谓的成功只能说是暂时的成功或是阶段性的成功,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不敢保证。

客观的讲,导致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需要发现的是那些驱动性的因素,而不是那些伴随性的因素,驱动性因素才是导致企业成功的真正因素。而在驱动性因素中,很多是非管理上的因素,比如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一些因素,它们的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至少从整体层面上讲是这样的。那么这是不是说,管理就不重要了?不是的。管理得好可以把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为最低,甚至变为有利的因素。这样讲更进一步的意思是,管理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大的方面,其后才能考虑战略、组织、流程之类的东西。即使真的要讲这些东西,有了战略、组织等因素也不够的,还需要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行,这就是具体的运作问题,毕竟企业是个整体,既然把它分成很多因素,就需要把这些因素结合来才行。管理实际上是一个总——分——总的过程。

战略和组织能力是一个层面的因素吗?当然不是!组织的能力必须包含对战略理解——组织能力应该比战略的层面更高,也就是说,组织能力只有与战略一致时才有意义。既然要做乘法,就得都是因数才行,总不能让加数和因数相乘吧。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