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PK西方科技文化 将溃不成军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博士后 张栋杰/文
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大举进攻时,将溃不成军,败得一塌糊涂。
中国的5·4新文化运动正如对西方列强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觉醒一样,开始用西方科技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正面开战,结果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沉重打击,毫无还手之力。随后,经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等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又被重新洗礼,几乎消失殆尽,易经、风水等等被当作迷信、封建残余也在所难免,即使现在特别是一定年龄的人们也是谈虎色变。中医由于当时中国的国情还有大量的劳苦大众需要治疗与经济问题等,况且当时西方医药科技还不是很发达,中医才得以保存并发展了大量的中医大学、研究院、所等。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遇到了西方科技文化强烈且致命的挑战,也就是说西方科技文化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克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1985左右,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中国文化影响下重新快速发展。易经、风水、中医、儒家文化等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也得到了象何祚庥、方舟子、陶世龙、司马南等人的顽强阻截。
方舟子利用其西方“生物医学博士”的头衔以及对西医的了解,发起了对中医的强烈宣战,提出了“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并有万人以上的签名要求取消中医,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堡垒也面临危机,逼迫国家卫生部公开表态“反对取消中医”。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易经、风水、中医”很了解,要想从西方科技文化去攻击也很容易,也可轻易的置之死地,但我为什么不这样而是面临压力从西方科技的理论和实践来证实“中国传统文化”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伤痕累累,岂可忍心再在其伤口撒把盐;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含有许多科学成份。
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强调的是“王者之道”,依照王者的计划全面规划,而西方科技文化犹如武器装备先进的大兵,中国传统文化在慌忙中还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次次交锋也以失败告终。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与创新性等是其5000年虽曲折但长盛不衰的法宝。
这次能否逃出死地而重新焕发生机?我看困难重重。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其之矛攻其盾,才能有生机,也就中国文化将其科学性发掘出来,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才能在新 的条件下获得新生,而这种在目前情况简直是“痴人说梦”, 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可能濒临死亡,将看到的更多是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说中国文化在新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新生,谁将可以成为其主要的力量呢?
1)民间及江湖人士,显然不可能充当其重任。保守性、生存特性、相互炫耀攻击等弱点,既想要人们承认其合法性而又害怕科学的发展端了其饭碗,以及其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等不足,难以承担其重任。但在中国文化的零星保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专家学者,利用其自身优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与传播将起到重要作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PK西方科技文化”的主力军,但目前条件并不成熟。国家也不明确支持、零星的组织研究、以及要重新补充新的科技知识,而掌握科技知识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解的人又很少。
3)国家队,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你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文化的科学性方面给于倾斜等。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明显,除了中医有大量投入以外。
4)国外军团,这是对中国文化新的集散地,由于其政策的宽容性与东西方文化的共存特性,中国文化大量在这里繁殖生存,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特别地区香港、台湾。
但是国外军团更多的是对中国文化的侵占,韩国端午节申遗、现在韩国又提出“中医申遗”,日本也提出“风水申遗”,说不定哪个国家又提出“易经、孔子文化、老子文化”等申遗,我们不关心放弃的东西成为了别人的,我们真的很高兴看到全盘西化、连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是具有美国绿卡的方舟子等最愿意看到的,但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不愿意看到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难境地。
也许再过百年,我们的文化没有了,代之的是西方科学文化,我们的子孙也许会问:我们还有自己的文化吗?中医是韩国的、风水是日本的,易经是。。。,我们还有什么?难道科学是我们的(虽然我们也在大力发展、创新)?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PK西方科技文化时将溃不成军,更多的将成为遗产与文物,以及仍然在地下活动,但中国传统文化很难被完全消灭。
不是很赞同该文的观点。
个人的一点拙见:
上文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仅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科学技术”,而且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实用科学技术”。
不同的科学技术,自然有其不同发展进程,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的不及西方的,就断定“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科学技术)PK西方科技文化 将溃不成军”,那如果选择之前的某个中国优于西方的时间点,是否又可得出相反的结论?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内涵,比如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比如礼义廉耻等社会规范,比如重神似轻形似的水墨画等,与“西方科技文化”不在同一个层面,不具有可比性。
请楼主等各位高人指点。
飞猫又惹中国文化生气了。
主贴的文章本身可能没有展开,很多地方都是独断式的结论。
飞猫又惹中国文化生气了。
主贴的文章本身可能没有展开,很多地方都是独断式的结论。
苍天在上,黄土在下,众家人作证,是张栋杰博士惹中国文化生气了。让飞猫想不到的是,我们坚定的工农联盟优秀战士菜农同志,居然老眼昏花,将错就错,误把冯京做马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呀?!青天大老爷,可要为小民飞猫作主呀,俺向您提出严重的抗议与申请,将刁民菜农推到午门外斩首示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呀!^O^
读书读得太多了,所以自己傻掉了。尽搞一些民族虚无主义出来,中医是平民百姓的医学,他张大博士后当然看不上眼了,十足的得意忘形之辈,可以自动忽略。
呵呵,这也仅是一家之言,大家不要太钻牛角尖。
哈哈,一个回帖引来这么多位大侠,荣幸之至!
谢谢菜农大侠现身!
不过我是不赞同该转帖之文的观点,而不是不赞同飞猫大侠(展昭 展雄飞?O(∩_∩)O~)的观点。
(其一、飞猫大侠也没亮观点于此哦;其二、飞猫大侠一向立论严谨,岂会有如此之笔?)。
然而飞猫大侠既然转帖于此,相信不会仅因此文题目实在吸引眼球,
无论赞同也罢,反对也罢,自是有其考虑的,可否指教一二?
亦可否斗胆请菜农大侠、dqsvictor大侠指点一二?
海边儿的娃娃的名字起得很谦虚,好像是牛顿说自己是海边的玩耍的孩子。
既然这么谦虚的MM点名,不得不说一下。
博士那个命题实在是独断,正如海边儿的娃娃所说的,这两种文化不是一个东西。这个博士对西方科技实在知道一点皮毛而已,我怀疑这个博士根本不懂西方的科技,连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东西都没有搞懂,妄谈西方科技文化,西方科技文化不要进攻中国文化,自己都是溃不成军的,整个西方的科技原理都不能自圆其说的,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
大小球.JPG :[attach]140761[/attach]
古代欧洲的科学家亚里斯多德有个定律是:大球比小球落得快。
后来有人提出把大小球绑在一起时,是大小球速度的平均值还是比大球更快?平均值有道理的,一个快,一个慢,绑在一起互相扯平均,不对吗?可是,既然绑在一起了,那不是更大的球吗,应该落得更快啊?
后来伽利略做了实验,证明球的下落速度与球大小都是无关的。
牛顿定律就在伽利略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体系,这就是所谓西方科技文化的基础。
可是牛顿定律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爆炸.JPG :[attach]140762[/attach]
4595-m.gif :[attach]140763[/attach]
当一个星爆炸时,一颗碎片以0.001倍光速(V1)向我们飞来,那么按照牛顿定律,这个碎片的速度是V1+C,这样碎片的速度比光速快,我们会先看到碎片弹出,后看到爆炸。
这样,结果发生在原因前?
原来牛顿体系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的,不能自圆其说的。
爱因斯坦只好来修正,他说世界上最快的只有光速,先把光速限定了再说,那个弹片V1+C还是等于C,再快也没有用,这样一来,计算的时间和空间数据都不对了,爱因斯坦就把时间和空间修正了,说时间会变慢,空间会膨胀,这下大家都不相信了,都认为爱因斯坦胡说,可是,坚持牛顿定律也不对啊,就会原因在先,所以不得不当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的,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一计算电子和原子的时间和空间,又不对了。
结果爱因斯坦到死也没有想明白,后来的科学家不得不再做一个根本不像样的模型来计算电子和原子核,那就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还要逻辑混乱,干脆说你在哪里是不知道的,测不准的,你这个人也是一个量子,是不连续的,是一种波,只是质量很大、振动非常小的量子,所以看上去你是连续的,也近似知道你在哪里,本质上你是不连续的。我怎么不连续啦?
后来发现量子力学也不对,根本的模型假设是错误的,科学家们发现人类根本无法理性计算世界,人还是应该还原为感性的、有情感的本能,这就是后现代主义,也就是,人的心理上就是感觉重的东西落得快,轻的东西落得慢,这就是人性嘛,你科学又咋地?没有这些感觉还叫人吗?
既然这样,不是西方攻破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西方自己把自己的科学攻破了,反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那样:人生有涯,世界无涯,以有涯的人生与研究无涯的世界,那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西方的科学文化就只是证明这条定律而已。
也是胡言乱语,欢迎拍砖。
其实,主贴那位博士需要表达的意思也很含糊,有很多言下之意,似乎说,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忍心去攻击,而捍卫传统文化的几股力量也不行,至于说一旦西方科技文化要攻击的话,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将溃不成军。
那么,西方的科技文化又有那几股力量呢?是西方人本人,还是对西方科技文化懂一半的中国人?这个也是不明的。
总得说也是标题党,耸人听闻一下。
呵呵,菜农大侠的论述很有意思:论据是一部生动的西方科技发展简史,不知结论是否可表述为:(套用原帖的题目)“西方科技文化PK哲学 已溃不成军”?
佩服佩服。
小女子才疏学浅,推算狭义相对论已经甚感吃力,对量子力学那些含时、不含时的薛定谔方程更是一头雾水,只是觉得用测不准和概率解释自然科学,真的很“创新”,也很“哲学”,一直对此甚为崇拜,O(∩_∩)O~
而且这东西妙在亦可用来解释社会科学,比如个人的行为是测不准的量子,而群体的行为则是有章可循的,这也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众多学科数据化的基础。
总觉得西方那些具体的科技论述,与其说是“不正确”,不如说是“不完善”,就像画素描,总要先画出整体的架构的,而这架构的很多笔画就这样支楞出去,当然不如后来上的调子精确,然而却丝毫不能因此否定架构之笔的价值。
哦?好像跑题了,呵呵。
嗯,海边儿的娃娃也不是娃娃,一下子抓住了要害。佩服。
就是不知道主贴文章的作者究竟要说什么,就标题而论,至少要把西方科技文化论论清楚,本身不清楚,却大战一通,这样的论战太堂吉诃德了吧?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也一时半刻掌握不了,西方科技文化也是,这两样东西等于一个是大西洋,一个太平洋,虽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实际又是相通的,倒是我们会不会被淹死是个问题,还是诚惶诚恐算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