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建立是经济、社会、人文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在国家层面上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福利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企业层面上,分为管理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守则、人事制度等等,诸如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在国家,是由执政党及其政府组织建立;在企业,是由领导管理层建立。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即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
所以制度建立的出发点应是制约大家的,其效力应该是强制的。
标准化:是指某一行业或某一做法可依据统一的流程、规则、参数等来进行实施。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故标准化的出发点更多的是指向事物,所指向的对象达到某种质量上的水平。标准化是随着外部环境可变的,所以其效力更趋向于推荐性。当然某些标准属于强制性的标准,这是因为这批标准已经上升到要求大家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高度。
拿到一个企业来说,制度往往针对的是整个企业的全局,它不仅仅约束了职员,也约束了领导层。而标准化可能局限于某一部门或某一机构之内,它约束的是有限的部门或机构。从其影响力说,标准化是针对某一类具有共性的工作实施的,目的是提高效力、节省成本,确保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进步,标准化的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它所约束的工作或人群称为企业的主要力量时,标准化可能就上升到强制性的高度。
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
国家有一本《标准化法》,开篇总则里第一条: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从国际上说,最为人所熟悉的便是ISO,它的宗旨: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这个宗旨我认为最能体现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ISO是一个词,它来源于希腊语,意为“相等”。从“相等”到“标准”,内涵上的联系使“ISO”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名称。
再返回企业里,当创业型的企业前期发展中,更多的是依据的外部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这是企业能在初期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前提,因为这些标准的实施,才能得到客户对产品的认同。
在企业的发展壮大阶段,随着业务的越来越多,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便需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标准,因为在这个阶段,便是管理要求迅速增强的时期,各种技术的、质量的、行政人事的、市场的矛盾一起凸显,这时也是各环节最容易出错的阶段,能不能交给众多客户满意的产品,是最终面对客户的质量目标。解决各种矛盾便要靠标准化的建立和实施,这时的标准化要考虑企业、市场、客户三方面的要素。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标准化也要根据三个要素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
这个阶段标准的建立和实施的情况如何,直接影响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情况。(PS,公司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
在企业成熟期,营业额开始稳定时,这时标准化也许就上升为强制性标准的层次。这时因为这个标准化的成长期间所影响的人的行为规则或准则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企业特有的文化。
我认为制度不能等同于标准化,因为标准化很难达到制度那样的全局性高度。我不喜欢理论性太强的论述,很枯燥乏味。
写这个帖子的缘起是因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这些年工作中从未遇到的,公司的项目很多,工期也紧,人员有限,现在的项目工作就像种杂草,很粗放。鉴于此,我想是到了应该在工作中引入并实施标准化的时候了。由于前面的一篇小文,我想已经对制度与标准化做了区分,究竟在哪一阶段引入制度还是标准化也有了情绪的脉络。
看了飞蛛兄的文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现代汉语中,类似于标准化这样“XX化”的词组很多,通常它们的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达到“XX”的过程,二是表示达到“XX”的状态。通常随着事务的发展,它们会先是以第一个意思为重,逐渐的以第二意思为重,最后是这个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比方说,“电气化”这个词,今天这个词已经很少用了,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但是在历史上,它大部分是在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时间很短。
“标准化”这个词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在现今的企业中,它基本上是处于第一个阶段,即:大多数情况是指使事物符合标准这么一个过程,偶尔也会表示达到标准化这个状态。比方说,“这个产品系列的面板已经标准化了”,就是指这个产品系列的中的面板已经符合某一个设计标准了。
所以,我认为从相同层面的角度讲,与制度相对应的应该是标准而不是标准化,与标准化相对应的是贯彻制度。
如果事物都符合某一个标准,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纳入到一个流程中来处理,就会大大的提高效率,而要让事物都符合这一标准,就需要进行标准化。这是标准化的意义。比方说,生产的产品都符合一个标准,就可以用一条流水线。这是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着两个标准,那么就如同没有标准一样。那么,如果有两套标准怎么办?比方说,有的用户需要英制标准,而有的用户提的是公制标准标准,怎么办?把它们纳入到更高一个标准中去。标准必须是唯一的,当然也是全局性的。再比方说,现在企业都要搞很多的标准认证,都是不同标准,怎么办?这些标准都是外部标准,必须把它们都纳入到内部标准中去,企业内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含英
所以,我认为从相同层面的角度讲,与制度相对应的应该是标准而不是标准化,与标准化相对应的是贯彻制度。
如果事物都符合某一个标准,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纳入到一个流程中来处理,就会大大的提高效率,而要让事物都符合这一标准,就需要进行标准化。这是标准化的意义。比方说,生产的产品都符合一个标准,就可以用一条流水线。这是最简单的例子。
感谢含英兄细致分析,很受用!
敬佩含英大侠的准确精彩分析 !
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标准化作业的要求,编制出相应的制度,制度的编制是为了标准化作业的顺利进行,但制度编制的依据是标准化作业的要求。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