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修订)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1 00:47
标题: [原创]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修订)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修订)

一只会飞的猫/文




  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非常谦虚好学、礼贤下士,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不能,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善用天下之智力以谋大业,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文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太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拜姜太公为国师,并尊称为“师尚父”。商汤王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符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这是曾子体察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用人大原则,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当受骗的是言听计从、顺人喜好、唯唯诺诺的人,这样的人身边越多,其事业失败的机率也越大;而那种脾气不好、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优秀领导者而言,你身边这样的人越多,事业成功的机率越大。
  一个人若能虚心的不断学习进取,那就是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但许多人并不总是能够虚心好学、奋发向上。在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这种精神非常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懂得越来越多,学习的劲头却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一个人爬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就象爬山一样,他第一个爬到山顶了,看看上面没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面乌压压的都是人。他这时候就有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觉得已经是“登高山而小天下”了,不用再学了,相反,别人都要跟他学了。于是,他就像中午的太阳开始走下坡路了。俗话说得好:“人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优秀的领导者爬到顶峰之后还知道不断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灵魂深处有着先贤商汤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渴望天天进步的强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来是至高无上的,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像神仙那样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主宰万物的生死荣辱,因为一个人一生只能在一个或者几个领域里达到卓越;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不犯错误、不迷失方向,明白了“善用天下之智力”决策需要民主来纠偏纠错的领导科学;他知道“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傲视他人与法纪,竭天下之财富以饱一己之私欲,只会成为历史与人民抛弃的“骄傲的公鸡”。

  有句格言说得好:“博学多闻的智者,总是温良谦逊;硕果累累的树枝;永远俯首躬身。”
  一般来说,领导者大权在握,在组织内处于最耀眼的位置,他受众人关注的就必然多,所要应付的事情也必然多。这样,就会使他把许多的时间精力分散在诸多人事的周旋、应付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安静反思、总结成败之道的时间,长期处在最耀眼的位置上进行领导管理、周旋应付,久而久之,时间、精力、健康、思考、智慧、魅力……,就会受到亏损而缺乏增长!对此,这就要求处在领导位置的人,避开众人的焦点,避开不必要的繁杂事物,回到比较隐蔽的位置,将显眼的位置留给下属,将真正贤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面。领导人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助于自身的修身养性、学习总结;有助于他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拓展自己心灵的空间,强大自己灵魂的力量;有利于加强下属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这样,当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中时,就会获得足够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智士猛将们的支持,充满信心与活力,积极勇敢地面对征途中的风雨,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决胜千里。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我们只有贯彻“决策需要民主,领导需要权威”的领导科学,才能把握好黑暗中船只的正确航向;我们只有拥抱智慧,才能见证“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谛。

  案例一:昔日全球人民朝拜尊奉的唐太宗,深知“决策需要民主,领导需要权威”的领导科学,他规定自己的诏书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损英明的不慎重决策。
  英明的唐太宗能够直面历史、见贤思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不能,用历史上昏君暴君腐败残暴导致国破人亡的教训时时提醒自己,敢于用历史上的嘉言懿行,敢于起用有真才实学、敢犯天颜直谏不讳的魏征,起用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萧瑀等众多贤能之人来匡正自己的言行、辅佐自己,这一切,表现出一个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伟大智慧和进取气魄,从而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没有腐败的开明盛世——“贞观之治”。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人们熟知的五百多个帝王中,只有李世民能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呢?难道不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学习、对照一下自己的言行寻找差距吗?

  案例二: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周武王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太公为国师,尊称为“师尚父”,施仁政厚爱民。而商纣王却骄傲自大、放情纵欲于酒色犬马之中,并将殷朝尚存的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逼走、囚禁、残害,使得整个社会天昏地暗、民怨沸腾。其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的周武王顺应时势迎合民心之所望,率领八百诸侯会师盟津,大败荒淫残暴的纣王于牧野。而被推翻的商纣王是个什么德性呢?他用七年的时间大兴土木征民于劳役,建造了方圆数里、高过千尺的“鹿台”,用各种美酒、肉类建造了“酒林肉湖”,竭天下之财富饱一己之私欲。他要求自己的大臣必须惟令是从,谁不听话就惩罚谁,大臣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不顾自己的性命忠谏纣王,纣王却挖了比干的心,要看看比干的心到底有几窍。

  案例三: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于建安十一年发出了《求言令》,要求其部属在每月月初写出他的优缺点,交由他过目,用以自察自省,并从中网罗了诸多人才,为其日后争雄天下奠定了基础。建安十三年,曹操兵败赤壁后痛定思痛,又一次把广罗人才和奖励战功放到了重要地位上。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他依次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行令》,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充分显现他了重视群体智慧、虚心纳谏的广阔胸怀。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此典故,曹操表示自己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的人都真心归服。

  案例四:燕昭王登上了残破的燕国王位后,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揽天下贤才,以图强国富民报仇雪耻。一天,他求教于贤士郭隗,请教雪耻兴国之大计。
  郭隗说:“成就王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师;成就霸业的君主,以贤者为友;亡国的君主,以贤者为奴仆。折节屈尊侍奉贤者,虚心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华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工作,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独断专用、颐指气使,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发怒骂人,那么,顺人喜好、言听计从的犯人、奴隶就会随之而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呀。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后来,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华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案例五土匪出身的大军阀张作霖显赫之后,论功行赏大封部下,很多人都升了官,惟独他的秘书长却被他撤了职。几个部下替他去说情:“大帅待人一向很厚道,秘书长撤职后,未派其他差使,生活都成问题了。”张作霖说:“我对他并没有什么偏见,不过,他做了八年秘书长,从没有给我提过一个意见或建议,难道这八年之中,我真的一件错事也没做过吗?只是奉承我,这样的秘书长,用他又有何益?” 众人听后,也就不再说情了



   ……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应该且必须广纳群言。因为一个人,不论他的智商有多高,但考虑问题总不免有—定的局限性,难以面面俱到。所谓“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就是这个道理。作为领导干部,特别高级干部,只有经常听取下面的意见和呼声,才能使国家的政策在执行中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正如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话深深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民野”。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征求与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共商国事,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建国宗旨不会沦为空谈,这也是政令得否得到人民支持与拥护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愿倾听群众的意见,例如在对待群众上访问题上,认为是“闹事”,甚至把群众上访列入考察部门、单位政绩与否的“—票否决制”。殊不知,基层群众上访,完全是对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信任。拒听群众意见的结果,只会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民心背道而驰,与毛主席一贯倡导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制度背道而驰。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历史规律、大数定律:“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持术者繁,持德者寡”。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先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此,飞猫不由想起了中国企业领袖李嘉诚先生,向来访的企业家所询问的话:“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现在,太多的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正如一位大主教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道:“小时候,我发誓要改变整个世界;大些了,我努力改变我的祖国;后来,我想我能改变我居住的这个城市;直到临死之前才发现,我只能改变自己,从而影响他人,乃至影响整个世界”。 

  
  综上所述,飞猫有时不由纳闷:今天有几位领导者、企业家做到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呢?我却浅以为有不少领导者、企业家总是把将相之道反着来用,“用徒者亡”矣。他们与古之明君贤相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智慧相比,真的相差了几百上千年吗?!或者说他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中国古代“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辩证的、矛盾统一的“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双向行为模式:一边是永不言满、天天进步的进取之道;一边是勇于承认自己错误、不足、不能的知止之道(如股票市场的止损之道),正如中华智慧古书《易经》所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11:18:30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1 00:52
飞猫转贴文章太多,原创太少,甚是汗颜,成了山寨化的飞猫,^O^。故而,今日试图重新修订以前的旧文,争取以后多写一些原创(流汗中)。
作者: hxy192008    时间: 2009-5-1 09:19

飞猫老师太谦虚了,读您的文章一直很受启发。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1 22:57
QUOTE:
以下是引用hxy192008在2009-5-1 9:19:33的发言:

飞猫老师太谦虚了,读您的文章一直很受启发。

 

hxy192008 MM太夸讲飞猫了。说实话,飞猫现在没有资格说谦虚二字,更多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做到谦虚二字。

 

  前人们“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行为模式,告诉我们一个辩证的、矛盾统一的“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双向行为模式:一边是永不言满、天天进步的进取之道;一边是勇于承认自己错误、不足、不能的知止之道(如股票市场的止损之道),正如中华文明智慧之书《易经》所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说之易,行之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 23:52:51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2 16:52
欢迎家人们各抒己见,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乃至相反的见解。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奕彤    时间: 2009-5-2 22:45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乃先贤君主的用人之道,也验证了那句话“以人为本”。治国,齐家,平天下,要胸怀大志,以人为本,以仁治国。

就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经营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道之行也,利在其中,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便是管理者的用人之道。能做到上述所说,天下又有几人,正如飞猫GG所举,历代帝王中也是寥寥无几。但先贤君主却不计其数。

诸行无常,说的是一切有法,皆生灭变异不可常注。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但就像两片叶子一样,不会有绝对的相同。类似的情景,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背景,往往没有同一的解决方案。“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正如某些共性的存在,是一种“道”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有不同的释义。

曾有位老师举这样一个案例,如今这个物欲横流机会平等的社会,人人都可称王,人人都想称王。有才干的人会甘愿长期居人之下首俯受令吗?在人财的选用上,会只重才而忽略德吗?那么在才德无法兼备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呢?那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在才德之间,他建意大家,选有德无才之人,弃有才无德之人,我们可将有野心的人归于无德之类,那么在他看来,最佳地选择就是暂时平庸之人,用之,有待培养。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考查人才,知人善用。世间无平庸之人,每个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用人也一样要扬长避短。一个企业的成长取决于最佳决策,和最优化的营销组合。每个决策的背后都有无数个成立的理由,也有无数个不成立的理由。就像无绝对的对与错一样,必有得有舍,主要是看企业的方向。历代君主再智于用人,也不敢说无过之有。过失也并非全无益,不然因获得幸这句话又从何而来呢?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可见太聪明了也一样有失。这或者可称为完的缺失。

所以,在我看来“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是治国,守业的道中之道。也是君主和领袖的为人之道,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姿态,或是一种用人的策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听者有心,仿者用心。海纳有容乃大,壁力千仞,无欲则刚。心胸宽广的待人,就会收获一片天空。以诚相待人,就会收获一片赤诚的忠心。实乃大智所为也

以上,仅为我个人的观点,一个小女子目光不长远,也许看法过于偏失,还望请楼主不要见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 22:56:42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2 23:01

您客气了,交流本身就需要各抒己见,更需要集中火力挑毛病、找问题。真理就像一块燧石,你敲打得越多,碰出的智慧火花也越多。反之亦反也。

针对您的观点,飞猫简单说几句自己的观点: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是治国,守业的道中之道。

非也。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充满竞争与进取、对外实行侵伐、扩张与兼并的领导之道。例如华为的任正非,就是一个大家所熟知的低调行事的企业家。而民营非上市公司的华为,今天却是全球行业里的跨国巨头之一。反观其他的企业,有几个能像它这样?

时间有点晚了,明天再聊。^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 23:01:50编辑过]

作者: 奕彤    时间: 2009-5-2 23:07

很多时候,管理决策者会抱怨时间的不够用,会抱怨身边人才的缺失,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人才就在身边,有待你用心发掘培养,有待你给对方机会施展。

你给他一个方向,他就会给你一个过程,然后得出你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用人。

你画一个果,然后放手去让别人图色,然后再去找另一个方向,画出更多更优质的果。

当然,每个果也并非都独断专行。再智慧的决策者也需要借鉴企业成员的观点,并利用及时准确信息的引导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3 08:38

网友回贴:

 

欲王天下时,许多人都会尊师,用师;

打天下时,用友方能成其霸业;

得了天下后,情势两移,便再听不得忠言,而喜徒者语了,呵呵


飞猫回复:


XXX兄的点评,精辟!所以,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由此可见古代唐太宗等明君的伟大智慧与进取气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3 10:19

网友回复:

 

不要提“王”,首先就要破除王者思想。

都21世纪了,平民化思想是最先进的,不要想着统治别人,奴役别人。公权者顶多只是个社会管理者,是人民给予的权力。


飞猫回复:

  说得好!但什么事都存在正反两面。大军事家孙子说得好:“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不知用兵之利者也”。合理合适就好。

  今天是一个崇尚民主、自由、诚信、平等的大变革时代,提倡王者思想,实质上是历史的倒退、人类精神文明的倒退,就像世之奸雄袁世凯的“百日复辟”自大可笑一样,最终会成为历史与人民所抛弃的“骄傲的公鸡”。

  中华智慧古书《黄石公三略》有云:“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

  治国之道,在公与平。凡政令措施,不能普及全民利益,则民心散矣;民心既散,政令不通,国必衰疲。再者,世事本无十全,故利害权宜之处,所审尤慎。今天民主原理之真谛,亦以多数民意为依归,此古今政治不二之理也,亦如经过百年屈辱历史之后,新中国建国以来倡导的“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制度一样。国家、企业亦然也。纵观历史,持德者寡;展望当前,持术者多,此乃世之常规也。

  然,在文化价值观迷失混乱、唯我唯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大说王者思想,虽有其弊,但亦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因势利导顺以推移的可贵一面。当今社会,许多领导者普遍具有好大喜功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王者心态,飞猫的小文也正好符合他们的胃口,这就像我们去河边钓鱼一样,没有符合鱼儿胃口的鱼饵,鱼儿会上钩吗?先贤孔子二千多年前就教导我们:“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个角度看问题,作为政府的人民,作为领导者的下属,又该怎样引导规劝政府、领导们改变自我的一惯行为,真心实意的为人民、为下属着想呢?真正走上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呢?谋略之用,其要在人事两端,因势利导,顺以推移。

  一味的忠谏当权者讲民主、讲自由,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不讲领导者的个人英雄主义,肯定会碰一鼻子灰,不撞南墙不知回头。像唐太宗、毛泽东……这类具有伟大智慧与进取气魄的领导者,是众多领导者中、历史规律中的“小数定律”,而不是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大数定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先贤管仲说得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政之宝也。”

  没有人民的愚味、自贬,何来社会精英阶级对基层人民的奴驯、贪婪自私呢?何来组织由盛而衰的腐败、灭亡呢?同理,没有追随者的德才兼备、精明强干,又何来一代伟人们人性光辉伟大的一面?何来组织的由弱变强的繁荣富强呢?

  在西方,反映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和理论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积淀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到后来,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大众心理基础。

  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众心理基础,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能成功吗?

  同理,如果不激发起领导者好大喜功“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个人英雄主义心态,如果人民大众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思想文化普遍没有觉醒,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诚信……大众民主主义,又从何而来?难道从天上掉下来?

  …………

  西方著名的《君主论》一书里有这么一句话:

  “依靠封疆大吏们的帮助来维护国家的生存发展,比依靠广大官员的帮助更加难以维护。因为君主发现周围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是同他平等的。因此他无法按自己的旨意随意指挥或管理他们。而君主如果是在广泛获取一致共识的民意基础上来维护权力,他就会发现自己是鹤立鸡群的人,周围没有人不服从他或者只有极个别不服从者。”

  中国古代的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策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就是领导人在广泛获取一致共识的民意基础上来维护权力的策略。

  中国古之智者主父偃与汉武帝的故事,难道不值得今天的人们反思学习吗?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黄金定律:“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道理是这样,说起来也很容易,但做起来是不容易。做一时的好事容易,做一辈子的好事是不容易的。人们之所以对他人有着更多的索取心态,是因为他们更热爱的是自己,更热爱自己心中所憧憬的、梦幻的完美之人。人们之所以不相信对方,之所以不相信一些美好的感情,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本身的不相信,自己能这样做到吗?会不会付出之后没有相应的回报呢?有句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纯为己,也会天诛地灭的。”

  自远古直至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的行为将无法长期持续下去。因为这是人类不可磨灭、不可颠覆的天性。也因为这些天性,所以古今中外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与幸福、自私与奉献、战斗与和谐……在不断的产生、演变、进化、轮回。


  飞猫胡说七道,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3 11:04:30编辑过]

作者: lovelessyou    时间: 2009-5-4 15:28

每个人都需要在喧闹的工作、生活之余经常总结反省。

每当我进行总结反省时都会有收获。

每日三省吾身,虽然做不到,但争取做到一省。

有时回头,发现很多好的习惯正在离我而去,深感汗颜。

一天到晚忙碌无为,更觉羞愧!


作者: net-chen    时间: 2009-5-4 16:42
知识、理念是可以借鉴的,楼主不必谦虚。
读罢此文,深受启发,谢谢!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4 22:11
QUOTE:
以下是引用net-chen在2009-5-4 16:42:18的发言:
知识、理念是可以借鉴的,楼主不必谦虚。
读罢此文,深受启发,谢谢!

 

  骄傲之心、纵欲之心,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深具欺骗与自我毁灭效果的精神毒品,需要坚决摒弃的。在中华智慧古书《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六爻皆佳,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学习的。

 

  《易经》能成为于中国古代群经之首,有其博大精深的一面,有其比较玄的一面。在此,飞猫向大家推荐一位易学大家——许伯源老师。许老师研究易经二十多年,功底深厚,飞猫与许老师自网上、网下相识多年,对他的易经之道深感敬服,也曾让飞猫一度感到晕头转向、不知所以。当然,最重要的是:尽信师,不如无师;尽信易,不如无易。迷信迷信,迷而信之才叫迷信;不迷而信,也是迷信吗?!希望大家将来在向许伯源老师讨教易经的时候,集中火力向他开炮,挑毛病,找问题,务必用事实与行动来验证。学习,学习,再学习;求证,求证,再求证。这样彼此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与信任。呵呵,飞猫给许伯源老师找点麻烦,让他眉头起皱才对得住《易经》群经之首的美誉。是真金,就不必怕火炼嘛。希望他能对飞猫所言见怪不怪,能挺住大家的火力,呵呵。

  …………

  思想与行动,好比正反的两面。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世界上最伟大、最美丽、最可行的思想或者人,也没有什么用的。说得多,必然做得少嘛,纸上谈兵罢了,这是飞猫需要改进的地方。人生是一场伟大的战役,要取得胜利,我们必须行动,行动,永远行动。很多人都没有记取这个最大的教训,结果将自己沦为了平庸之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4 22:39:54编辑过]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9-5-5 09:28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说得好!

现今,西方理论横流,还望楼主多些这样的文章...谢谢了

我想,楼主只从当官的角度解释这句话,不怎么全面(只为"统治者"服务?)...请您再从人才的角度作一解释,可以吗?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5 10:23
QUOTE:
以下是引用偷着happy在2009-5-5 9:28:31的发言: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诚乃古人不欺今人的智慧大理也。---说得好!

现今,西方理论横流,还望楼主多些这样的文章...谢谢了

我想,楼主只从当官的角度解释这句话,不怎么全面(只为"统治者"服务?)...请您再从人才的角度作一解释,可以吗?

 

 

您的提问很好,飞猫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届时我们一起共同探讨。


作者: wanglili.a    时间: 2009-5-5 17:37

拜读!

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梦想……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6 09:32
QUOTE:
以下是引用偷着happy在2009-5-5 9:28:31的发言:

 

我想,楼主只从当官的角度解释这句话,不怎么全面(只为"统治者"服务?)...请您再从人才的角度作一解释,可以吗?

 

 

  站在人才的角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选对池塘钓大鱼”,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人才,需要富于洞察力、远见性、多个解决方案的计划力与永远奋发向上、朝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的行动力,需要重点分析总结“事、人、己”三个方面发展路线的成与败、得与失:
  一、事:自身所处的时代特点、地域经济特点、行业特点、公司特点……等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硬环境。
  二、人:国家领导人、公司老板、上级、同事、老师、朋友的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观、历史文化……等软环境。
  三、己:此乃发展之路的根本和源泉。自身的精神文化、性格心态、习惯爱好、品质才能、资本人脉、智慧、行动力等。
  “事、人、己”三个方面的发展路线,如果偷着happy认为有理,我们就依此三个发展路线共同探讨下去。你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6 12:32:24编辑过]

作者: wjd914    时间: 2009-5-6 14:53

飞猫兄,你好!今天拜读你的文章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受益匪浅!真正的高手就是要向导师请教,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一国之君自然更必须要这么做。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王国的君主,要想把我们这个国家治理的更好,自然要用老师啊,谢谢!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6 22:55
QUOTE:
以下是引用wjd914在2009-5-6 14:53:05的发言:

飞猫兄,你好!今天拜读你的文章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受益匪浅!真正的高手就是要向导师请教,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一国之君自然更必须要这么做。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王国的君主,要想把我们这个国家治理的更好,自然要用老师啊,谢谢!

 

 

  wjd914兄客气了。不过,用老师三字欠妥,他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值得且必须发自内心上、行动上的尊重与信任,难道我们自己十项全能、十全十美、无可替代?这一切,需要自己彻底无情的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不能,知进知止才是正确的、少犯错误的、有利于发展的。进步,从承认自身错误、不足、不能开始。

  优秀的领导人,不是想办法挖掘、克服他人的弱点,而总是以“他能干什么、爱干什么”为出发点,善于关注他人的优点与才干,并让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他们没有挑选人们最脆弱的特质的习惯,总是在寻找人们最坚强、最自信的部分,并让人们的才干充分展现在工作的挑战与需求上。

  因为人不能像神仙那样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主宰万物的生死荣辱,人一生只能在一个或者几个领域里达到卓越。人无完人,特别是强人,总是缺点与优点同样鲜明;
  因为人不能永远不犯错误、不迷失方向,必须依靠“善用天下之智力”决策需要民主来纠偏纠错的领导科学;今天的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类历史演变进化的现实见证。
  因为“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傲视他人与法纪,竭天下之财富以饱一己之私欲,只会成为历史与人民抛弃的“骄傲的公鸡”。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员工心者基业常青。

  弱势大赢家刘邦与强势大输家项羽的历史典故,值得我们反思学习。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不要欺骗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正如韩信的评价:妇人之仁。用现代话来说,是小恩小惠)。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把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谁有功就忌妒人谁,谁有才能就怀疑谁,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信任重用他们,这就是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自恃勇冠天下,虽有一位“亚父”范增却还不能重用信任之,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也由此可见,项羽的“用师者王”,实为叶公好龙,是假冒伪劣产品。^O^

 

  读书,要活泼泼地,如珠走盘中,无一定之理。读书,要下手从实做工夫,若只以口诵过,亦济甚事?读书,要将历史人物行过事迹体贴分晓,何人用此而胜,何人不用此而败,庶有益。读书,要知变。但知常而不知变,犹刻舟而求剑,何益于事?读书,要知周武王“用师”如何取胜,到项羽“用师”如何却败了。每事如此校量,方有得。……

 

  …………

 

  纵观历史,众多的成功者都有着“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共有的行为特征;拥有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敌人的残忍。可这些却是说之易,行之难。先贤们都做得不容易,更何况今天的一般人呢?要不然,一贯英明的毛主席就不会被捧上神坛,晚年犯下大错。
  唐太宗虽以虚心纳谏而著称,但是仍然常被魏征激怒。有一次唐太宗在后宫大骂魏征:“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他怎么回事。唐太宗说:“魏征每次上朝都会让我难堪”。
  长孙皇后听后一语不发,进内室穿戴好朝服,出来拜见唐太宗。唐太宗不解其意。长孙皇后说:“臣子敢于直言不讳,是因为君主是个开明的君主。陛下是个明君,我怎能不庆贺呢?”。唐太宗一听,转怒为喜。
  唐太宗不但没有宰掉魏征,还对他不断封赏。在魏征的示范作用下,朝里气氛浓厚,大家踊跃发言,群策群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飞猫的一管之见,请wjd914兄和大家多多指正。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7 8:50:57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7 09:02

范  增

 

【简介】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前208),范增投奔项梁,陈明利害,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以从民望。后追随项羽,为其主要谋士,封历阳侯,享“亚父”之尊。汉元年(前206),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因项羽优柔寡断,项伯从中干扰,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并削弱其权力,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他死后,刘邦以弱胜强,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生平】
  范增(公元前277一公元前204)秦末著名政治家。居鄛(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又传安徽桐城练潭)人。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史记·项羽本纪》载:"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索居家,好奇计。"公元前207年,秦军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楚怀王命宋义、项羽救赵,他为末将。后归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曾屡劝项羽杀刘邦;羽不听,反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愤而离去,病死于途中。刘邦尝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秦朝末年,刘邦先入函谷关,想据守关中称王,项羽破关而入,与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相会,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在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作鸿门宴"上,好用奇计"的范增,定下暗杀之计,要把项羽的敌手刘邦奈掉,以绝后漶。在·举杯祝酒声申,范增多次向项羽递眼色,并接连三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硖,暗示项羽,要项羽下决心趁此机会杀掉刘邦。可是项羽讲义气,不忍心下毒手。此刻范增非常着急,连忙抽身离席把项羽的堂弟项庄找来,面授机宜,要他到宴会上去敬酒,以舞剑助乐为名,趁机刺杀刘邦。由于项羽的叔父项伯和刘邦部下的猛将樊哙的阻拦、救护,刘邦才得以脱身逃走,保全性命。"鸿门宴"暗杀阴谋未遂,范增勃然大怒,拨出所佩宝剑,劈碎刘邦赠给他的一双玉斗(玉制的酒器),明斥项庄暗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欲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手下谋士陈平施离间计,令项羽以为范增勾结汉军,从而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项羽同意了。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未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就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一命呜呼。“空余孤冢在湖濡"。
  范增死后二年,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彭越的联军击败,退至垓下 (今安徽灵璧县南)。不久,项羽逃到和县-乌江,自刎而死。刘邦以"楚汉战争"的胜利者,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汉朝。刘邦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后人有诗曰:“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毕竟亡秦安用楚,区区犹劝立怀王。”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闲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大意】
  (一)自“汉用陈平计”至“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说明范增应于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
  (二)自“陈涉之得民也”至“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说明楚之兴衰系于义帝之存亡。
  (三)自“吴尝论义帝”至“必自是始矣”
  说明羽杀义帝为疑增之始。
  (四)自“方羽杀卿子冠军”至“陋矣”
  说明增应于君臣之分未定(羽杀卿子冠军)时离羽。
  (五)自“虽然”至“增亦人杰也哉”
  说明增虽去羽而死,亦人杰也。
  主旨:说明范增去离项羽的时机不对(太迟)。(篇首(一)

 

【炎黄赋】
  范增《炎黄赋》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清波,浩荡奔注海澨。涉彼洪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黄。曩昔混沌未开之时,含哺而无釜甑,结绳不见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礼》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伟哉炎黄,据天地之大德,值阴阳之交会,通灵鬼神之际,会道五行之秀。礼行赤县,情系苍生。仰畏天,俯畏人,惟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而忠恕诚悫,始终如一。不蔽奸佞之谗,不用取容之士。天下咸归,百姓安乐。是以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风雨博施,万物得和以生,得养以成。嫘祖,黄帝之妃,始创黻织;仓颉,黄帝之臣,以立文字。炎帝之女精卫,衔石而填沧海;炎帝之臣夸父,逐日以迎霞光。乃神乃人,惟载远古;是传是说,宜辅信史。岁月迁流,穷奇斯生,涿鹿风云突变,域中归于一统,百族聚为中华,自中原而滂沛十方。从兹以还,历三代二千余年而入于秦,再历二千余年而有今。天不欲亡我中华,必不亡中华之文化。中华文化,有源以之开流;神州百族,有秩以之共理。炎黄脊梁遍列九州,姓氏血脉,扬辉全球。龙从云起,先民图腾,乃往昔五千年文明之大标识,亦兹后亿万年之大旌纛。大道之行,讲信修睦,故国之兴,端赖和谐。宇内各族,世界侨属,齐献瓣香,恭祭先祖。历万万代,共众芳之所在,固信美而永驻。刻石再拜,以颂以祷,斯馨无恙。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7 09:12

转一篇历史故事:


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辨



  英布归顺,使刘邦正式成了众诸侯的名义领袖。
  但楚军兵力上仍有明显优势。
  刘邦联盟的管辖地区较大,兵力分散,让亲自在前线领导抗争的刘邦十分头痛。楚军在准备总攻击之前,打算先行扰乱汉军补给体系,如同巨鹿之战前的策略。所以项羽不断派遣游击队攻打汉军运输的甬道,造成驻守各地的汉军常有断粮的恐惧。刘邦正为力量无法有效集结而深感烦恼。
  此时,郦食其建议刘邦恢复封建体制,将刘邦和诸侯间关系正式化。郦食其表示:
  “昔日商汤讨伐夏舛,封夏舛之后代于杞;周武王伐殷纣王,封其后代于宋。但秦国却不懂得这一道理,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诸侯的后代臣民均无立锥之地。陛下若能再立六国之后,其君臣、百姓必皆感激陛下之德行,绝对会自愿归属于陛下。一旦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成为诸侯共王,那怕楚国不臣服呢?”

  刘邦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便下令郦食其带着汉王印缓。行使六国,集结诸侯旧势力以共同对抗楚国的压力。郦食其前去准备的时候,正好张良外游归来。有烦恼的时候着听到张良回来,是刘邦最为高兴的事了,因此即使是正在吃饭的时候,刘邦仍迫不及待地立刻召见张良。
  “子房啊,刚刚有客卿提了一个对抗楚国力量的策略,你来替我评估一下它的可行性吧!” 接着便将郦食其的建议,详细告诉张良。
  没想到张良却笑着表示:
  “是谁为陛下出此主意的呢?按照这个计划去进行,陛下之大势去矣!”
刘邦傻眼了,问道:
  “为什么呢?”

  张良说:
  “请借用桌前的筷子,我来为大王作个说明。昔日商汤、周武分封舛、纣后代,是因为他们评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这些后代的命运生死。如今大王自己估量能够在这方面和项羽竞争吗?此不可一也。
  周武王入殷京时,曾为商容洗雪冤屈,释放在监牢中的箕子,祭祀为国忠诚、进谏纣王被杀的比干,这些有力的政治号召,陛下目前有没有呢?此不可二也。
  武王进入殷京后,立刻散发巨桥谷仓的存粮,并以鹿台的金钱财宝赈济穷人。由于殷纣王的暴政,使周武王可以大量施恩于百姓,如今陛下可有这种机会?此不可三也。
  讨伐殷纣王后,周武王之所以分封诸侯,是因为天下业已太平,所以能收回干戈以示天下不再用兵,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四也。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在华山之东设有马场,表示天下无事,从此无为而治,陛下也能够做到吗?此其不可五也。
  周武王并且放牛于桃村之西,以表示从此不用再运输粮食,不用再征民于劳役,这点陛下能做到吗?此其不可六也。
  如今天下游士离其亲人,抛弃祖产,解放族人,跟随陛下一起争逐天下,无非想建立功劳,以获得咫尺之封地啊!倘若陛下复立六国诸侯之后,天下游士必各归其主、回到故里,陛下的人才将因而流散,还有谁愿意和陛下共争天下呢?此其不可七也。
  再者,楚国在军事上仍为当前强国,谁能保证新立的六国之后不会反过来唯其马首是瞻,那时候陛下能得到谁的臣服?此其不可八也。
  有此八不利,陛下若用客卿之建议,臣料想陛下之大事去也。”

  …………

 

  从以上历史案例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项羽与刘邦两者之间在“忍”字方面的差距。亦如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的点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9-5-7 09:37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对帝王(或领导者)来说,三个"用"字,代表了钱和权.而对一般人来说,则对应着代表能力和自信.即,敢于超越老师或前辈并采取行动、敢称"王"称"霸"吗?(注:王是指在某领域内最优秀,霸是指参与定制各种标准、守则等).若回答是"敢!",那么,恭喜你,这三个"用"字为你所用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飞猫的鼓励下,我正朝着将军的位置那"爬"哩...[em04]各位看官,不要笑我的文字差哦,不然,嘿嘿..你来试试?

另,瞧飞猫的谦虚劲,是不想给我们有"超越"的机会吧?嘻嘻...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7 10:35
QUOTE:
以下是引用偷着happy在2009-5-7 9:37:41的发言: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对帝王(或领导者)来说,三个"用"字,代表了钱和权.而对一般人来说,则对应着代表能力和自信.即,敢于超越老师或前辈并采取行动、敢称"王"称"霸"吗?(注:王是指在某领域内最优秀,霸是指参与定制各种标准、守则等).若回答是"敢!",那么,恭喜你,这三个"用"字为你所用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飞猫的鼓励下,我正朝着将军的位置那"爬"哩...[em04]各位看官,不要笑我的文字差哦,不然,嘿嘿..你来试试?

另,瞧飞猫的谦虚劲,是不想给我们有"超越"的机会吧?嘻嘻...

 

  偷着happy兄客气了。飞猫在现实中还差得远呢,从零开始呢,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吧。当然,自信的反面就是自负,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的,需要警惕反省的。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看看美国《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下面这则“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

  纵观历史,全世界各个宗教,几乎除了佛教、道教(俺喜欢道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他操纵着万物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功与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先哲释迦牟尼经过多年的艰苦修行终于得道,说出了一句名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然,我们每个人对此的觉悟都不一样。
  飞猫浅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宇宙之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其他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决定你的命运。
  正如佛家的一句名言:“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二千多年前,伟大的释迦牟尼就已经提出了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众生与佛没有什么差别的大智慧观点。

 

  …………

 

  在人的本性中潜藏着一种力量,一种丛生于缺少能力与意志之地的力量,那就是嫉妒。当你超越了他人的时候,他人就会嫉恨你,会用带有贬义的字眼指责你,甚至编造谎言的手法来诋毁你,同样在你面前还要表现得非常高傲——其实那并非是高傲,它恰恰是虚弱。但有意思的是,当你远不如他们,生活得潦倒不堪时,他们又会讥笑你,讥笑你无能、愚蠢,甚至会把你贬低得没有任何做人的尊严。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给中国人总结了一个血与泪的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是千古不变的大数定律。在今天这个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变革时代,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能勇于争取幸福与成功,幸福与成功又从何而来呢?从天下掉下来?别人送给你?

  财富与目标成正比。如果你胸怀大志、目标高远,你的财富之山就将垒向云霄,如果你只想得过且过,那你就只有做敬陪末座的份儿了,甚至一事无成,即使财富离你近在咫尺,你只会获得很少的一点点而已。目标必须伟大才行,因为想要有成就,必须有刺激,伟大的目标能使你发挥全部的力量,也才会有刺激。失去刺激,也就等于没有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你向前。不要做小计划,因为它不能激励我们的心灵。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每天坚定的朝着目标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全力以赴,心心不异,念念不忘。要有朝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的进取气魄、对人对事渊博的知识、脚踏实地的刻苦行动……,在实践行动中不断的检验、改变、发展自己。

  当我们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为我们找出各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我们相信——真正的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我们的大脑就会帮我们找出各种方法。拒绝新的挑战是愚蠢的。我们要集中心思于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多。每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个步骤,也是不能漏掉的基本步骤,就是要相信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要让关键性的想法“我会成功”支配我们的各种思考过程。成功的信念会激发我信的心智创造出获得成功的计划。失败的意念正好相反,使我们去想一些会导致失败的念头。

  成功不是以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学历或家庭背景来衡量,而是以他思想的“大小”来决定,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博渊的知识更显重要。我们思想的大小决定我们成就的大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要看重自己,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自贬(或者说是畏惧,另一个弱点是懒惰),千万不要廉价出卖自己。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

 

  明确我们想要的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而另一块石头却受到别人的唾骂。

  这块石头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曾经在三年前,我们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产生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里特别痛苦。”

  另一块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曾经在三年前,来了一个雕刻家,你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他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像未来的模样,不在乎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所以产生了今天的不同。”

  两者的差别:一个是关注想要的,一个是关注惧怕的。过去的几年里,也许同是儿时的伙伴、同在一所学校念书、同在一个部队服役、同在一家单位工作,几年后,发现儿时的伙伴、同学、战友、同事都变了,有的人变成了“佛像”石头,而有的人变成了另外一块石头。你期望自己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假如有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超级跑车,即使有最强劲的发动机,也一样会不知跑到哪里;同理,不管你希望拥有财富、事业、快乐,还是期望别的什么东西,都要明确它的方向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得到它?我将以何种态度和行动去得到它?“人生教育之父”卡耐基说:“我们不要看远方模糊的事情,要着手身边清晰的事物。”假设今天上帝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选择五个你想要的事物,而且都能让你梦想成真,你第一个想要的是什么?假如只要你选择一个,你会做何选择呢?假如生命危在旦夕,你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事情没有去做或者尚未完成?假如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发现了你最想要的,就把它马上明确下来,明确就是力量。它会根植在你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你达成所想要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你就一定能得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30 9:35:28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7 10:37
  几千年来,很多哲学家都忠告我们:“要认识自己”。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把它解释为仅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大部分的自我评估都包括太多的缺点、错失与无能。认识自己的缺失很好,可借此谋求改进。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认识自己消极的一面,就会陷入混乱,使自己变得没有任何价值。

  而对那些渴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来说,现实却很残酷,因为别人对他的看法,与他对自己的看法相同。我们都会受到那种“我们自以为是怎样”的待遇。那些自以为比别人差一截的人,不管他实际上的能力到底怎样,一定会是比别人差一截的人,这是因为思想本身能调节并控制各种行动的缘故。

  如果一个人自己觉得比不上别人,他就会表现出“真”的比不上别人的各种行动;而且这种感觉无法掩饰或隐瞒。那些自以为“不很重要”的人,就真的会成为“不很重要”的人。

  在另一方面,那些相信自己具有“承担重责大任的能力”的人,就真的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所以,如果我们想当重要人物,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承认“我确实很重要”,而且要真正的这么觉得,别人才会跟着这么想。

  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样一个推理原则:你怎么思想将会决定你怎么行动,你怎么行动将决定别人对你的看法。就像你们自己的成功计划一样,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其实很简单。为得到他人的尊重,你们必须首先觉得自己确实值得人敬重,而且你们越敬重自己,别人也会越敬重你们。

  让我们想一想:我们会不会敬重那些在破旧街道游荡的人呢?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那些无赖汉根本不看重自己,他们只会让自卑感腐蚀他们的心灵而自甘堕落。

  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他人格的核心,我们自己认为是怎么样的人,我们就真的会成为怎么样的人。

  每一个人,无论他身居何处,无论他默默无闻或身世显赫,无论他文明或野蛮,也无论他年轻或年老,都有成为重要人物的强烈欲望。请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你的邻居、你自己、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有谁没有希望自己很有分量的强烈需求?全都有,这种需求是人类最强烈、最迫切的一种目标。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却将这个本可以实现的目标,永远地变成了无法实现的黄粱美梦呢?其实也是态度使然。态度是我们每个人思想和精神因素的物化,它决定着我们的选择和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说,态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会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我们要知道,我们不能左右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调整风帆——选择我们的态度。一旦我们选择了看重自己的态度,那些“我是个没用的人,我是个无名小卒,我算老几,我一文不值”,等等贬低自己、消磨意志、蜕化信心和自暴自弃的懦夫的想法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复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积极改变,信心的增强,以“我能!而且我会!”的心态面对一切。

  成功者用积极创意性的思考、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对人对事渊博的知识经验和踏踏实实的行动,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不思考问题根源的管理者,会成为忙碌的救火队员,被问题牵着鼻子走;要是不想当救火队员,就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系统地解决问题。

作者: hx1750    时间: 2009-5-7 15:40

感谢猫兄,深受启发。

能成王、成霸的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胸怀,大多数的领导是:顺我者举之九天,逆我者沉之深渊.........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7 15:47
QUOTE:
以下是引用hx1750在2009-5-7 15:40:11的发言:

感谢猫兄,深受启发。

能成王、成霸的人真的需要很大的胸怀,大多数的领导是:顺我者举之九天,逆我者沉之深渊.........

 

  呵呵,彼此彼此都受益。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也是从旭日清风兄的文章看到的,让飞猫受益非浅。

 

  希能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8 08:51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把镜头拉近,回归本源,讲讲我们身边周围,说说我们自身。说人们想说的话,讲人们能懂的话,编人们想看的文章,联系人们身边的事例,反映人们的切身感受,运用人们熟悉的语言,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真正实用的、优秀的思想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易经》有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容易,才好让人理解之、信奉之,才令人可亲可信、深入人心。简单,才好让人遵循之、行动之,才好更广泛的推广普及。也正因为它能够容易让人理解之、信奉之、遵循之、行动之,所以人们能够对这种正确的发展模式,在思想上坚信不疑、在行动上坚持到底,从而自然的产生良好的功效成果。也正因为它产生了良好的功效成果,从而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来参与、一起为它而奋斗、推广普及,从而将它发扬光大,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事业。

 

  飞猫不才,抛砖引玉,向大家提一个问题:

  领导与员工,两者最大的责任各是什么?

  希望回复过飞猫贴子的家人与潜水的家人能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10:08:42编辑过]

作者: rockzeng2008    时间: 2009-5-8 09:33
   所谓管理之道,其实就是王者之道!
作者: 惟吾德馨    时间: 2009-5-9 12:29

想想看  姚贾向赢政辨别自己的话也有点这个意思。

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这里的“外诽者”小女子理解为其“徒”觉得适合不过;在看历史中的赢政广纳优秀人才,用师 用

友;如李斯 尉缭,及为了韩非不惜发生战争。在后来统一天下;其成功之道,跟曾子所说乃异曲同工。

本人愚笨 说错难免,恳请指正。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9-5-9 15:19

徒者,有压制,不许别人超越自己之意.故,领导者除有倾听之能外,还应有"容员工越己之量",培养接班人的责任...而不是老想着"空降兵".

[em01]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9 17:43

四国为一



  【原文】

  四国为一①,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②:“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③,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④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⑤,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⑥,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⑦,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⑧,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⑨。文公用中山盗⑩,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11)、申屠狄(12),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哉,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注释】
  ①四国:燕、赵、吴、楚。
  ②姚贾:魏人。
  ③梁监门子:魏国守门人之子。
  ④贞女:指善于女工之女子。
  ⑤太公望:即吕尚。
  ⑥朝歌;殷都,在今河北淇县东北。
  ⑦棘津之雠:雠,同售。棘津,在今山东日照县西部。
  ⑧百里奚:虞人。
  ⑨穆公:秦穆公:名任好。
  ⑩文公: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
  (11)卞随、务光:隐士。
  (12)中屠狄:殷人。

 

【译文】

  燕、赵、吴、楚等四国联军将要攻打秦国。秦王政就召集群臣和六十位宾客讨论这件事,他首先发问说:“燕、赵、吴、楚组成联合阵线,企图攻打秦国。在国内寡人有很多难题,在国外将士又节节败退,寡人真不知如何是好?”群臣听了这番话,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姚贾回答说:“臣愿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可以消除他们的念头,不让他们出兵攻秦。”于是秦王就拨给姚贾战车一百辆,黄金一千斤,让他穿戴上自己的衣冠,挂上自己的佩剑。于是姚贾就向秦王辞行,遍访四国,不但解散了四国攻秦的谋略,而且分别跟四国缔造盟约成为秦国的友邦。姚贾向秦王复命以后,秦王非常高兴,马上封给他一千户城邑,任命他为上卿。

  韩非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南方在吴、楚一带活动,出使北方在燕、代之间的游说,总共费了三、四年之久的时间,然而四国的盟约未必可靠,我国府库中的珍宝却被用尽。由此看来,姚贾是利用王权和国宝,在国外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况且姚贾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他曾经在魏国作过强盗,后来在赵国做官不力而被放逐。可见仅凭一个看门卒的儿子,而且又在魏国当过强盗,同时又是赵国的逐臣,大王重用这种人担任外交使臣,跟他谋商大事,绝对不是鼓励群臣的上策。”

  于是秦王就召见姚贾问道:“寡人听说贤卿用寡人的珍宝私交诸侯,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呢?”姚贾回答说:“有的呀!”秦王政又问:“你既然作出这种事,那你还有什么脸见寡人?”姚贾回答说:“曾参孝顺父母,因而全天下的父母都愿意曾参这样的人作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于君主,因而全天下的君主都愿意伍子胥这样的人作自己的臣子;贞女手巧,因而全天下的丈夫都愿意贞女这样的人作自己的妻子。现在臣虽然忠于大王,可是大王并不了解;假如我不让四国归服秦王,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假使我不忠于大王,四国之王还怎么能信用我自己呢?夏桀听信谗言杀死自己的忠臣,终于导致身死国亡。现在大王如果听信谗言,那可就没有忠臣了。”

  秦王说:“你过去曾经是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大公吕望,在齐国时曾是被老婆赶跑的男子汉,在朝歌时曾是连肉都卖不出去的屠夫,还是子良的逐臣。在棘津时连卖劳力都没有人雇佣,然而周文王任用他却统一了天下。管仲,他曾经是鄙人那地方的商贩,在南阳时隐身苟活,在鲁国时又是一个没有定罪的阶下囚,然而齐桓公用他便称霸诸侯。百里奚曾经是虞国的乞丐,相传他的身价仅值五张羊皮,然而秦穆公用他做相国,竟使西戎各国都来朝拜。晋文公也用了中山的大盗,才在濮城地方战胜楚国。这四个人都有令人羞耻的事情,让天下人看不起,然而英明的君主用了他们,知道可以同他们建立功业。假使像卞随、务光、申屠狄这样的人,人主哪里能任用他们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取他们的污点,不听他们的谬论,只考虑那些于自己有用的地方。所以只要可以使国家得以保存的,哪怕外界有人说他们的坏话也决不听信;哪怕有高出世人的名声,没有建立尺寸功劳的也不予以赏赐。因此群臣们没有谁敢不建立功劳就向君王索取奖赏的。”

  秦王说:“有道理。”于是继续任用姚贾并杀掉了韩非。

 

…………

 

  魏国人姚贾,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后来又被赵国逐出境。可是他竟然得到秦始皇的礼遇和赏识。当他奉命出使四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出使三年,大有成绩,始皇一高兴,拜为上卿,封千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17:58:29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9 21:13
QUOTE:
以下是引用惟吾德馨在2009-5-9 12:29:19的发言:

想想看  姚贾向赢政辨别自己的话也有点这个意思。

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

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这里的“外诽者”小女子理解为其“徒”觉得适合不过;在看历史中的赢政广纳优秀人才,用师 用

友;如李斯 尉缭,及为了韩非不惜发生战争。在后来统一天下;其成功之道,跟曾子所说乃异曲同工。

本人愚笨 说错难免,恳请指正。

 

  “外诽者”是贵族血统出身的大才子韩非,而韩非也并不是“徒”之辈。韩非自恃血统高贵、名动天下、秦皇重视,嫉妒贱民的功绩、瞧不起他的出身,这种行为与他的文章相比,相差甚远。

  燕、赵、吴、楚等四国联军将要攻打秦国。秦王政就召集群臣和六十位宾客商量对策,贱民姚贾挺身而出,并大获成功。你血统高贵、名动天下的韩非子当时干什么去了?凭什么瞧不起、抵毁功臣?

  如果姚贾破坏燕、赵、吴、楚四国联盟的计划没有成功,韩非子落井下石无可厚非,秦始皇也不会因此受到姚贾、李斯的挑唆,将韩非子下狱治罪。而姚贾如果没有私下交往、交易作为成功之阶,又如何贿赂重臣挑拨离间四国联盟之关系?难道要他让人当场捉赃捉奸的公开贿赂不成?仅此一条,折射出韩非子自找死路、陷害功臣。为人处事之道,与其文章相差太远。

  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比较英明。“六出奇计”的陈平,向刘邦提出了“重金贿赂楚国将领”的离间计,刘邦拿出万金给予陈平。离间计大获成功后,刘邦对于陈平的巨资使用出入情况不闻不问。这体现了为上者的智慧与大度,以结果与大局为重。

  …………

  姚贾与韩非的博奕,乃贱民与名门名士的对决。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与秦朝历代君主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求才用人,与以务实正确的业绩指标(而非血统与名气)作为晋升标准,都具有重要的关系。亦如姚贾所说:“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朝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房子,你的好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著名的军功授爵制度。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犯罪被囚禁的父母也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秦朝的军功授爵,给予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赤裸裸的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0 14:11:16编辑过]

作者: 惟吾德馨    时间: 2009-5-9 21:38

呵呵~谢谢飞猫受教了!

本没有把韩非比喻其 “徒”只是当时韩非是否真心归于秦国 还是未了让韩国不被灭献出这样的计策;

不得而知~


作者: 偷着happy    时间: 2009-5-9 23:45

刚查过字典,"徒"无"诽"之意.飞猫的"“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我以为是准确的.

参考网址(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3/4623.html


作者: yingchen    时间: 2009-5-12 15:21
支持一下
作者: 纵横沙场    时间: 2009-5-15 13:56

楼主的文章分析的很好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真正能做到“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人又有几个呢?

行胜于言,在现实中更重要


作者: 青干剑100    时间: 2009-5-15 16:02
佩服,拜读了。
作者: ahowei    时间: 2009-5-15 19:27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
作者: kalle    时间: 2009-5-20 17:41
学以致用
作者: lmrichvast    时间: 2009-5-21 17:25
&nbsp;真的是说易行难啊!
作者: wyl5    时间: 2009-5-22 10:54
呵呵&nbsp; 飞猫=肥猫&nbsp; 你的文章给我转载了 充实充实我的博客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22 11:03
QUOTE:
以下是引用wyl5在2009-5-22 10:54:26的发言:
呵呵  飞猫=肥猫  你的文章给我转载了 充实充实我的博客

 

不客气,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我也刚刚修订了案例五。飞猫以前只是凭大概印象写了此点,看得书多了,印象模糊了。今天查了一下,发现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择日再找找关于案例五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秘书长,可能是指东北大才子袁金铠,袁金铠曾是国民政府下令通辑的东北十大汉奸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2 13:34:44编辑过]

作者: 北门听雨    时间: 2009-5-22 22:18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5-24 08:28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门听雨在2009-5-22 22:18:05的发言:
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复着。我们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洞察未来

谢谢北门听雨兄的支持。不推古,何以验今?唐太宗说得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作者: yazxf    时间: 2009-5-24 08:37
这是一篇开历史开车的文章!
作者: xtynzh    时间: 2009-5-24 11:33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先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精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作者: wujinyuan2    时间: 2009-5-29 15:27
不平凡的一生。
作者: hz-xxz    时间: 2009-5-30 10:44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忘,大受益;

历史知识,思想碰撞,常学习!!!


作者: 漂石头    时间: 2009-6-7 19:51

以史为鉴固然重要 但我们也不能迷信于历史。

毕竟所处的时代,环境,位置以及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应该更多的结合古人的经验,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更多的去挖掘适合自身的方法。

 

  个人意见希望各位前辈多多指导!


作者: bywx2005    时间: 2009-6-19 11:38
先立身,再立世
作者: 格致诚正    时间: 2009-6-22 11:47

哈哈,飞猫兄的原创还是很有味道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6-22 13:41
多谢支持。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posechang    时间: 2009-6-22 14:28

首先说下,飞猫的学识很渊博的说,最起码比我强,哈哈!

然后呢,我认为1楼的发言主要只是针对大企业,因为您的举例,不知道您注意了没,都是王啊,侯啊什么的,我觉得这里的朋友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很多可能还挣扎在生存线上,这些理论真的很空虚。

其次,个人认为 6楼的 奕彤 MM的话很现实。

总之,我认为,小企业或者开始阶段尽量还是用对自己威胁不大的人才,也就是德行一定要把关,如果您的实力一般,现在您的“师”反出去了,他有比您强,另外他又了解您,这不是给自己塑造对手嘛!等到企业大了,成规模了,体系框架有了,这样,很欢迎有本事的人,只他不出您的规则和体系。信任基于良好的监督!

最后,飞猫提到了华伟的任正非,您是看到了现在做大了的任正非,当初孩跟在3COM屁股后面的任正非您了解吗?起家的任正非您了解吗?

 

老外有句话:给优秀的人打工-》与优秀的人合伙-》请优秀的人为您工作

 

不翔实之处请大家斧正!谢谢!


作者: helanxue    时间: 2009-6-23 12:40

只可以作为一种观察企业兴衰的思考触点。说到底,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不在于是否践行用师,而是在于是否有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庄事业的信念。一旦有了这个做成什么的东西,什么师、友、徒会形成一种金字塔的平衡支撑体系和机制。抓住根本,正其根,术自然会水到渠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3 12:45:09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6-23 13:54

  posechang所言有理。但这个理论并不虚,也并非仅仅适用于大企业,甚至比飞猫所言更夸张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活生生的范例。而如何执行这样的理论,则是一个智慧、实力、管控、胸怀的辩证性的矛盾问题。先贤管仲有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予一取,学问大着呢。一言之,说之易,行之难。

 

  古有云:“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作为企业家、经理人,才德二字是必不可少的。而企业家,必须道德、能力两手都要硬,缺一只手都不行。如果企业家本人不行,那谈什么都是浆糊。不要一边举起左手对众人高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边举起右手对自己说:“企业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如何使两者有效的矛盾统一,是一个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因势而异的问题,而不是假大空的谈料。

 

  常言道:“看企业不如看老板”,一般而言,企业家是组织里最聪明、综合实力最强的人。企业家本人的品质、能力、智慧、胸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如果企业家是“武大郎开店”,要求所招聘的人才,在各方面都低于自己,又任人唯亲,那这个企业在困难时期、扩张时期,就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了。一般的人,去包容比自己弱的容易做到,而去包容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往往很难做到,因为会有嫉妒之心。而所谓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更多的是说人才在某一方面而不是全面强过自己,企业家依然能驾驭企业发展、人才发展的主导权。例如有些人擅长于科研开发,有些人擅长于市场营销,有些人擅长于经营管理……,人总是有缺点的,企业家也不是十项全能、十全十美的神,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与一个没有优点的人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仅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任何想在组织中任用没有缺点的人的想法,最终造就的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组织。所谓各方面均优秀的人才根本没有,因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达到卓越。人无完人,特别是强人,总是缺点与优点同样鲜明。

 

  就组织的游戏规则而言,讲究的是强干弱枝,也就是君强臣弱。案例:唐朝的封疆大吏势大而中央控制不了,所以产生了三藩之乱。继唐朝之后的宋太祖赵匡义吸取了这些经验教训,实行了强干弱枝的组织体系,从而几百年始终没有内患之忧,但其最终却败亡于外患元兵的手上。天下大势,总是这样分分合合。

 

  企业到底是中央集权,还是分权管理,这是一个因人因势因地因时因事而异的矛盾问题。不可偏执,不可偏废。既能中央集权,又能分权管理,则再好不过。

 

  飞猫一管之见,请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23 16:21:08编辑过]

作者: posechang    时间: 2009-6-27 12:08

飞猫的意思我理解了。

 

 

其实现实社会也一样,尽量多和笔自己强的人交流,这样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整天和笔自己查的在一起,那么什么都学不到,反而可能还会后退


作者: 海边儿的娃娃    时间: 2010-5-20 20:51

哦,愣眼一看我还以为是新文呢,再一看,09年5月啊,O(∩_∩)O~

那时娃娃还不知道有此人间佳谷呢,嘻嘻

或者说那时的娃娃还不知道会有个娃娃呢。

缘,有的时候真是奇妙。

 

啊,跑题了,回来。支持原创!

主贴那么长,就是俄罗斯套娃理论喽,杰出的领导者,做最中间的小娃娃,然而虽然最小,却有着巨大的万有引力,能够牢牢的吸引住比自己大上数倍的更大的套娃。这样企业才会越做越好

 

奇怪,为什么我点一下别的地方再回来,就输入不了汉字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0 20:51:42编辑过]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0-5-21 23:14

  呵呵,俺还以为套娃理论,是娃娃理论呢,原来是奥格威法则。^O^

  广告公司奥美(Ogilvy & Mather)的创始人奥格威(David Ogilvy)在他的《奥格威谈广告》中写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谁成为奥美的部门经理,我都会送他一个俄罗斯套娃。最小的那个套娃里有他写的一张便条,上面说:“如果我们每个人只雇佣不如自己的人,奥美将沦为业界的‘侏儒’;但如果我们都能聘任强于自己的人,那奥美将成长为巨人。”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墓碑上镌刻的文字也深刻地展现了这一点:

  这里安葬着一个人
  他最擅长的能力是
  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
  组织到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敢用比自己强的能人,不仅是一个肚量问题,也是一个信心与能力的问题。汉高祖刘邦与三杰的故事,亦如此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1 23:21:29编辑过]

作者: 海边儿的娃娃    时间: 2010-5-22 12:10

哈哈,飞猫,你太高看娃娃了吧?

 

在娃娃看来,套娃理论有三层意思:

1.领导者要敢于用比自己“大”的“套娃”,这一点奥格威讲得很清楚了;

2.领导者作为最小的套娃,个头可以小,却决定了组织的方向,这一点绝不能含糊;

3.领导者要保持对大的套娃的足够的凝聚力。放权分权、激励考核为表,胸襟、信心、能力为本。

 

不过小娃娃不知深浅的一派胡言,请各位看官一笑置之。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