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统计,200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额不到1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已经飙升到了256亿美元。 次贷危机深化之后,一些中国企业发现,原来很多遥不可及的并购目标忽然触手可及,收购价格变得越来越有诱惑力。这些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再次被激活。今年2月,甚至有企业家建议,应该将海外“抄底”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研究发现,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的投机心态;二是后期整合困难,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无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碍,以至于无法形成合力。 |
海外并购经典案例 | 海外并购“三重门” □一重门:经济威胁论 □二重门:实际交易的操作难题 经营现金流压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隐忧 □三重门:整合太难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买方地位 国际化是趋势 |
中国化工:海外并购“和而不同” 由1万元借款的小企业,到今天成为总资产、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的大集团;由开创中国的“第361行”——清洗业,到如今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行业的领航者;从支持国有企业脱困,重组搞活国内70多家国有企业,到今日跨出国门,成功收购4家海外企业,任建新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2006年,中国化工集团一举并购3家海外企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经典案例,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本人也被外界称为中国化工行业的“并购之王”。 凭借连续三起惊人的海外并购,中国化工集团走到了全球化工新材料主导者的强势位置。这一国际并购赢家的秘诀就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详细][评论] | |
联想并购IBMPC:变革还在持续 半年多之前的2008年5月,杨元庆还自信地对媒体表示,“我们已经脱胎换骨,联想已经成功完成了与IBMPC的业务整合”。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有分析认为,联想2005年对IBM个人电脑业务引人瞩目的并购,应该对联想目前的困境负有一定的责任。一场炫耀性的并购可能会吸引媒体的关注,但却会使公司在战略上陷入被动。这次并购鼓励联想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商用电脑领域,而随着企业纷纷减少开支,联想的业绩也受到了重创。 在柳传志看来,联想过去的鲜明特点在于其灵活和机敏。但并购IBMPC业务之后,这种灵活和机敏正在消失。这位“联想教父”复出的任务就是继续进行整合。[详细][评论] | |
上汽折戟韩国:5亿美元买教训 2004年,上汽花5亿美元控股双龙,在当时曾经是一件被大吹大擂的并购案。上汽将此次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按照上汽的计划,通过这次并购,上汽既可以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同时又可以借助双龙,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急欲走出去的上汽一拍即合地收购了韩国双龙,但由于整合不当,双方磨合了长达4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上汽耗资5亿美元仅仅买了一个跨国并购的教训。[详细][评论] | |
平安收购富通:冲动的惩罚 这一笔让 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 可以确定的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已经宣告失败,这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扩张的保险公司,未来的国际化金融公司之路会继续走下去吗?[详细][评论] | |
万全科技抄底CBI 2008年4月9日,在香港上市的万全科技药业正式发布公告称,以现金311.75万美元(约2431.65万港元)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monwealth Biotechnologies Inc.已发行股本的39%,成为该集团第一大股东。同时,万全药业享有进一步扩充股权的期权行使权力。CBI主要业务为向全球医药产业提供尖端研发产品和服务。万全科技透过收购将增强公司现有治疗领域的研发服务能力。 以往由于国内在西药方面缺乏核心技术,企业通过研发外包,通过与国外跨国医药公司合作,借机可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详细][评论] | |
海外并购成功七要素 | 社会观点 |
————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康荣平 康荣平:我做过一个“跨国并购难易程度表”,有7项因素决定跨国并购的难易程度,如果4个因素占优势,并购相对就比较容易,成功的几率也更大。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基本上具备并购双方的心理距离比较接近、企业规模是大并购小、产品创新速度比较慢等特点。 从2008年开始,今后的一或两年时间里,也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有两个因素对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是有利的,第一是资产价格低,第二是政治障碍小。以前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不是价格过高,就是因为政治等原因,人家不愿意卖给你。但并不是价格低所有的企业就要一窝蜂地去做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是应以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为导向,避免“抄底”心态,同时也要对并购之后的整合难度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跨国并购最大的瓶颈是人才问题。截止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大部分问题都出在人才方面。海外并购和去海外新建工厂不同,新建工厂可以自己控制速度,可以招收符合自己期望的员工。而并购完成之后,马上面临的就是运营,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人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详细] | |
往期专题 | |
管理30年,中国十大悲情企业 金融危机下中国车市何去何从 |
Copyright @ 2002-2008 21MaNaGeR.CoM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
土豆MM出手不凡呀,紧随时代管理潮流。鼓掌中……
飞猫的手掌都拍痛了,土豆MM是不是该关心俺这只容易受伤的猫呢。^O^ [em07]
并购并非中国企业唯一的全球化模式!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规模优势和成本领先,相对于并购,研发和品牌风险要小的多,据来自波士顿公司的数据,全球60%以上的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15年前很多韩国公司,他们想通过并购来实现全球的扩张,最后很多都失败了。比如他们买了一些个人电脑、电视的业务,最后都没有成功。我们看看现在成功的韩国企业,像三星、现代、LG等,他们真正成功都是基于自己的研发,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通过海外大规模的并购。
支持楼主
真全......
中国人并购多是买品牌 买工厂,GOOGLE 微软 收购都是买下有潜力的技术型小公司加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研究动力。学以致用。应试模式下很难出现真正的学者!中国教育的悲哀!
为什么改革开发这么多年了,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出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大师?我们得反省为什么?在家园看到过一些比如超市的案例 除了降价 促销,我们就拿不出别的武器了吗?反思 学习 再反思!
土豆MM出手不凡呀,紧随时代管理潮流。鼓掌中……
飞猫的手掌都拍痛了,土豆MM是不是该关心俺这只容易受伤的猫呢。^O^ [em07]
欢迎飞猫回家。[em22]
近来看到不少飞猫的文章,还是神采奕弈的嘛。[em17]
思维方式不同
观念不同
缺乏国际化的人才!
中国海外并购多失败,我们不能太过于强调政治因素,更多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内功没有修好。海外并购,需要涉及不同的文化、法律以及不同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脱离狭隘的民族主义,将眼光放宽,放远,站在国际视角来处理和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俺 是不是应该叫土豆姐姐
做的好啊
这真是天给我们的恩惠呀!!希望明白他的价值。
很多企业事情都没有确定,就喜欢吹。
然后媒体跟着起哄
结果:没成
咱们并购人家的,多数都失败了,而被别人并购的,都成功了。看看那些正消失的、曾经的中国名片吧!
是不是中国人的智力玩不这种游戏?还是并购中的腐败?
令人 严重反省
靠并购扩大市场份额,想要变成垄断身份,对于中国企业,似乎目前很难行得通
不从提高本身竞争力来说,总不是长远的
动机是好的!但是路总是要由先驱者去开拓!向先驱们致敬!但是也希望代价少一点更好!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