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我实施TOC营销项目的几点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24
标题: [原创]我实施TOC营销项目的几点体会

前言

营销总监(本文指企业市场部与销售部总负责人)往往是企业内的强势人物,没有他的理解与支持,我们的TOC项目要么无法介入,合同无法签订;要么难以深入,总停在生产改善的层次;

不少项目中,“生产改善”已转为“可靠性”,但因各种原因,这种“核心优势”并未及时销售出去,致使项目无法深入,可靠性最后转为库存,不久项目组就被“扫地出门”,前功尽弃。

近三年,笔者参预过两个短暂TOC大项目,独立实施过三个小项目,实地观摩了一个TOC学友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使项目深入下去”做了些思考,写成此文,供在宝岛研讨的TOC学友参考用。

本人的理论功底不深、悟性不高、项目深入不够,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各学友指正。本人的联系方式为:chris.changqing@gmail.com

接苏老师邀请,本想亲赴宝岛,现场与各位交流,然家中一近亲身体不适,只好在老家-江苏南通,预祝各位研讨愉快、硕果累累!

AEP15常青

江苏南通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37

第一章、对行业理解要深入

博士在杭州VV演讲,曾说过这样话There are many useful tools available in market。我是这样理解他的意思的,我们的指导思想是TOC,但在实地运作过程中,我们不应排斥其他咨询工具,尤其那些被市场检验证明有效工具。

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五力矩阵等咨询工具来分析行业与企业,这是一般顾问层次上应具的标准。然而有些学友对这些非TOC工具却不屑一顾。我曾听一企业的创办人当面抱怨,他们(指项目团队)到我们公司已经3个月了,现在讲的话与三个月前没有一点变化,我跟他们讲不通,这些人不懂行。

签订了顾问合同就意味着企业家把几十年的家当托付给你。驻厂顾问是不是“懂行” ,这对他(她)来讲非常重要的。我曾遇到这样一情况,有天我很迟才离开厂,途中刚好看见创办人夫妇(现处于半退休状态),在中层干部簇拥下,逐项的检查我的生产同事即将启动的子项目。也许遇到不少问题,创办人大发雷霆,企业对接人被警告,现场气氛非常紧张,该子项目被无限期暂缓。而此时,我的同事正在酒店,很休闲、很踌躇满志地构思着下一个子项目。

 “懂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不少企业家看来,我们TOC顾问讲的话太抽象、太宏观、让人感到深不可测。

什么是懂行呢?

我习惯将“懂行”分为两个层次: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与TOC顾问层次上的“懂行”。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是基础,否则,即使你在TOC层次上“懂行”,项目还是无法难以深入,TOC的功力难以发挥。

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

首先,你要讲“行话”。我建议项目组自己作一份企业(行业)的特有名词词典,并保持更新。搞清楚这些名词的特定含义,平时注意用这些词与企业交流。会讲“行话”能让高层放心,也能赢得中层与一线员工的认同。

我在一家沙发企业为自己编一本《沙发设计词汇》。后来把它稍作修改,取名为《导购员沙发语言-沙发设计词汇》,以项目阶段成果的方式呈现给营销总监。很快,营销中心发文,要求所属的700专卖店的近千名导购员,做好组织工作,并要在导购过程中,尽量使用诸如“大气、中庸、花哨、低调、奢华、木材应力学”等术语,扮演“沙发专家”的角色。

懂行,让我们很快赢得尊重。

其次,你要尝试去理解行业的关键驱动因素。

笔者有幸在国内的两家家具龙头企业工作,听创办人评说行业与同行。这些人尽管文化不高,但对行业、对同行、对自己都有很强的直觉。

还以上述这家企业为例。有天,总裁情绪很好,用了半天的时间给我谈了企业发展史。就这半天,我对“展会”有了超乎寻常的理解,我也明白了企业部门的原因,为什么有些高管总郁郁不得志。而此前,我还摩拳擦掌,准备提案对组织进行大的手术。

第三、你要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

由于每年要参加几大展会,在此驱动下,企业的产品设计与研发、新店拓展、新店装修……每年都有大的提升。慢慢地企业就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

他们那些企业(指同行)”,该总裁轻蔑地说,“只知道抄袭与模仿,没有新品、没有设计、没有装修、招不到好的经销商……参展对他们就是受罪。其实,我希望展会越多越好,靠展会我就能把他们拖死。”

“你所讲的建立店面竞争优势,常老师,是很重要,但不是我现在最迫切的事。我相信你这个人,所以你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你千万不要让我与我的副总裁分心,我们要开店与开大店,否则就没有机会了。”

了解了这家企业的运作方式,我们及时修改了项目方向,围绕他们不擅长的部分-店面管理。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38

TOC顾问层次的“懂行”

一般顾问层次的“懂行”只是基础,而建立在TOC层次的“懂行”才能使你成为一个 “沙发行家”。我个人的体会是在供应链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运作。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其一、你的格局无形就大了,不会陷进企业运作的具体细节中。顾问的价值之所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她)能站在第三方角度。

我参于过的不少项目,开始态势尚不错;但随着项目的深入,项目慢慢也就失去了方向,顾问不知不觉也变成企业的软件程序员、计划员、促销方案撰写者。人总是在扮演自己最熟悉的角色。行业的大格局就像指南针,没有指南针项目方向很容易迷失。

第二、置身于供应链这一参照物下,再去思考:这个企业在卖什么、主要同行在卖什么、整个行业又在卖什么……你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这对你构建mafia offer 会有很大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深入思考,做足功课,即使你的行业经验不深,也能谈出一些让江湖老道的营销总监汗颜的问题。以下是最近我与一家具配套企业创办人互动的两个案例:

谈论营销总监的角色----贵厂营销总监(年薪40万)最有价值的是他用于与沙发企业老总沟通的时间。但我的研究发现,可供他谈判的沙发企业(缓冲)太少了,他的时间大多用在促销方案起草、新客户撞入式拜访、老客户礼节性的拜访、老客户来南京旅游的陪同接待上……这是我们关于营销流程化改造的建议,可让你年薪40万的营销总监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谈论新品开发----贵厂的新产品太多、投放太仓促,新品上市一个计划书都没有。从终端层面上看,新品要么出样率不够、要么导购员根本不了解新品特点。你们的品牌部、配套部又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这是我们关于专卖店(地区、面积、产品)配置标准建议书,目的逐步提高产品的集中度!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39

“懂行”后,不要忽视形成自己风格!

我个人定义的“咨询风格”是你发现一类问题,建立有针对性模型,研发出一些自己的独特工具(箱)。

虽然我们没有高德拉特博士那样“大师级”的洞察力,但是,只要按TOC的逻辑与流程,也要积极争取在个别行业内成为“小儿科专家”。尤其当你着眼于行业性客户,“专家口碑”即使是“小儿科专家”也很重要。

举一个例子:

整个家具行业的“培训”都围绕两个公式:“销售额=店数×单店销售额”与“单店销售额=进店人数×成交率×单位定单金额”。于是,管理思路自然而然地就展开了:

如何提高进店人数?事实上,这与商场主办方的活动有关、与节假日有关系,这不是导购员能够决定的;

如何提高成交率?事实上,这与客户购买周期有关、与品牌有关,只有部分与导购员的技巧有关;

如何提高单位定单的金额?事实上,这与客户的购买预算有关、与商场活动、与企业的促销政策有关,只有部分与导购员的技巧有关;

基于这种逻辑下的店面管理,并不能显著提高单店的销售额;基于逻辑下的培训,并不能让导购员拿到奖金。随着专卖店增加,节日促销力度加大,老百姓平时跟进越来越谨慎,单店进店人数几乎为零。这样,传统的专卖店日常管理方式基本上是无效的,套用高德拉特博士的说法-导购员平时没“鸭子”可打。

罗兰贝格的调查认为,客户的沙发知识30%来自老客户介绍。博士也指出,市场工作就是要引鸭子,并将它的脚粘上胶。

根据以上逻辑,结合自己巡店的经验,我把公式修改为“单店销售额现有客户数×转介绍率×单位定单金额”。

“现有客户数”就是已购买我们沙发客户,通过客户服务活动,我们把他(她)改造成“家鸭”,把野鸭子引进专卖店,并通过各种预先优惠券,将他(她)们的脚粘上胶…….

公式改变了,观点转变了,营销有了明确方向,销售活动有了具体目标。

 “家鸭”改造,平时安排一些导购员做小区活动、免费上门洗沙发、补漆、送节日礼品券……节日长假,所有导购员集中到店内“打鸭子”……十一长假期间,我们的成交量超过前三月之和。从此,营销总监就围绕我们转了。

表面上,你改变一个公式,其实是你对行业的把握更符合目前的格局。

我们还研究其他三个问题,分别研发成为工具,并冠名为沙发语言。我们开了博客,并计划在媒体上进行专栏推广。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39

第二章、对“市场”的理解要深入

我虽有外企快速消费品(FMCG)较长的一线销售经验,中途又自学了一点科特勒营销与奥格威的广告,近三年总想在市场上导入TOC,但毫无收获。中途也尝试与TOC学友交流,但这支队伍有营销背景(尤其是有企业背景)人较少,沟通效果不明显。

最近,自己重读博士的系列书,从他的“细分市场”中,逐步体会到博士的用意。这里仍套用“两个层次”解释一下我的心理历程。我是从市场方案、市场部、市场细分来研究“市场”的。

一般营销顾问层次的“市场”

社会上有不少营销顾问,有些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那些着眼于行业解决方案的专家-如白酒行业。这些专家的方案千差万别,但都可归纳为一个 “新”字,也就是通过创新带来销售额的增长,有时是新产品与新包装、有时是新广告、新的销售方法、要么干脆启动新的市场。

这就顾问进厂之后,大多是从新品开发入手,对营销机构进行外科手术的改造,逐步将企业所有的惯例(组织机构、产品组合、客户政策……)推翻。

TOC顾问层次的“市场”

我的个人认为,高德拉特博士对市场学有三点贡献,但这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很易被人忽视。

其一、全面理解产品。他建议我们从产业的上下游、在供应链上理解角度看产品,而不只看产品的本身。

其二、市场工作具体化。在博士看来,市场部与销售部是两只链条,市场部只有为销售部提供足够的“鸭子缓冲”,这个部门才有存在意义。时下大多企业市场部的工作过于抽象。

其三、同一产品特性也能做细分市场。经典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围绕针对一种人群,归纳一种需求,并开发一种新产品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我们的惯性思维是,价格越贵,产品的特点就要越全。但是,大多人会忘记,同一产品特点,对不同人、对不同时期同一种人,其价值感可能是不一样,因而也可能销售不同价格。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1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其一、市场细分的概念一定要落实到组织与流程层面上

现在,大多企业营销总监都上过EMBA,读了不少科特勒,对市场细分并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将它落实到组织与流程层面上。

我最近的三家客户,规模虽然不同,但都是按行政区划来分销售区域,区域经理理论上负责一个城市的所有业务,从新客户开发、入围客户的订单、消费者售后服务、到节日促销计划。其实,区域经理只扮演一个角色-起草促销方案,巧立名目,向总部申请降价政策。产品节日降价、经销商进货打折…..消费者慢慢地也掌握规律,持币观望,等有重大政策再跟进……

我在一家企业的做法是,将市场细分的概念一步一步地落实到在组织与流程层面。

第一步细分:取消区域经理负责制,把负责新经销商的加盟的“客户开发”与负责已入围经销商的专卖店管理的“客户维护”分级为两个独立的部门,分别设立考核指标(不超过两项);

第二步细分:按成熟度与需求,将潜在经销商分为四类,分别设立相应的招商方案,对内简称为“四种情况,四种谈法”。

虽然,我没有找一个统一mafia offer,但“四种谈法”各有一“亮点”,也算是四个小offer吧。原先,我们曾设想培训四组人上门谈判。但企业的做法更高明,安排四类客户分别到总部开会,热情接待,参观厂房、现场签订。既有成交率,又有时间的节约。这也让我学了一个经验,顾问一定要着着眼项目大局,绝不要行业细节上与客户争高低。

第三步细分:对消费者的细分,通过客户档案卡,对未成交客户按介绍进程细分,制订后续追踪方案,希望产生“回头”;对已成交客户,制订互动方案,希望产生“转介绍”。

这三细分看起来简单,但实施过程阻力(obstacle)不小,副作用(NBR)大,我的体会是“保持营销组织总体稳定,保持销量绝不降低”是前提。最稳妥的程序是是从第三步细分开始,第一步细分则安排到最后。

其二、把market is the constrain当成问号而不是句号。

营销顾问在总部呆长了,就容易养成看报表理解市场的坏习惯。当coming order进来少时,很容易人云亦云得出结论-market is the constrain。然后,就开始套用TOC或其他管理工具了。鲁莽的人会建议企业将所剩无几筹码放在新产品或新媒体活动,一年之后,企业输光最后一点筹码-现金。

我的做法是“就事论事”,从研究coming order的产生过程入手。这里可套用生产线的流程概念,源头是什么,每一步又进行了怎样的处理,最后才产生了coming order

客户购买沙发的过程,就是客户这一原材料不断被处理的过程。我们的导购员是如何“处理”的,这些“处理”对客户下决定产生了什么影响……流程分析之后发现,提高coming order 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是我们的销售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根本没到market is the constrain的严重程度。

我告诉企业的领导,营销总监在“摆场”-店面陈列 上所花的精力太多,而用在 野鸭迁飞习性研究、谷子选择、训练家鸭以吸引野鸭、鸭脚粘胶、鸟枪配置更新(如瞄准镜)用的时间太少了。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1

其三、Mafia offer 是不是促销方案?

我承认自己在Mafia offer构建方面还没有“通”,为此,用了不少时间研修了Dr. Lisa Lang的文章,也学习了TOC学友所构建的mafia offer。但是,不少offer看来总觉得别扭,有点“卖一送一”味道,更多的是一种口头承诺。

究竟什么是mafia offer

高德拉特博士的解释有两层意义,但后一层意义往往被人忽视。第一层:方案太好了,市场无法拒绝,(言外之意,又创造了一个细分市场);第二点:Mafia offer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大多是生产方面)的可靠性。由于有内部坚实的可靠性做保证,企业敢于对外承诺。一旦达不到承诺,愿意为此罚款。

何时抛出mafia offer

教科书的说法是生产与市场的平衡。从生产改进入手,企业产能有了富余后,再抛出mafia offer。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

1.        通过内部改善之后,交货期缩短明显后,但是我们仍无法细分出一块市场去满足它;和

2.        产能严重过剩,大多企业处于定单的半饥饿状态。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企业领导认为生产改善不是优先问题,他所需要的就是马上能有一个大创意出来吸引订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心中的mafia offer更多的是一种市场促销方案。这就逼迫TOC顾问,为了项目的生存,选择离开了TOC严谨步骤(向内),而向外寻找“创意”。而在这方面,TOC顾问的功力远不如“奥美”流派的人。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2

第三章、对“销售”要理解要深入

一般销售顾问层次的“销售”

销售是一门传统的技术,不少人在此著书立说。

我本人习惯将这些销售大师的学说归为四类:“成功学类”,强调的是超越自我;“购买心理类”强调研究客户的购买心理;“SPIN大客户销售法”强调研究客户的组织的决策流程;“行业标杆类”则是学习行业内标杆企业之做法…….

TOC销售顾问层次的“销售”

高德拉特博士与他的战友为什么要研发TOC销售模块?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只有弄懂这个问题,你才真正懂得如何使用这一模块。

以色列的大师们为了Viable Visionmafia offer,才发展了这个模型!我个人认为这一模块也有两个方向:

方向一:“技巧观” 销售要从谈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谈产品特点开始;销售的应是产品效用,而不是产品本身;基本工具为“六层抗拒”。

方向二:“流程观” 销售与生产线一样,要有一个严谨的流程;有了流程,才能发现制约因素,使用各种管理手段才会有效。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3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其一、能不能先介绍产品特点的问题

根据教科书,“技巧观”中挑战的是 “先介绍产品的特点,才能提高销售量” 这一假设,也就是不主张先介绍产品特点,从问题(最好是“大”问题)开始。

但从我最近的三个项目来看,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我在巡店中发现,一线导购员面对的情况是:行色匆匆的客户、面对眼花缭乱家具,虽然晕头转向,但仍警觉性很高,咄咄逼人;她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能在短时间内,让这些顾客对自己专卖店的产品与风格有一个基本了解,争取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通俗来讲,导购员必须“肚中有货、自信大方;敢于介绍、能短能长;介绍到位、干净利落”。罗兰贝格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沙发知识的60%是来自售点导购员的介绍。这与问题(甚至是大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表面上,这与TOC销售模型“技巧观”矛盾。进一步观察思考,我体会到其实这并不矛盾。

消费者选择家具,其实是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面对众多的选项,消费者茫然若失。这时优秀导购员要做,是给她(他)以指引,帮它找到自己合适所的家具;给她(他)以信心,这正是她(他)所合适的生活方式。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先介绍产品特点,而是让茫然若失的消费者安静下来,具体做法是将产品的具体特点与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介绍。

我的好几个项目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在沙发行业,我研究出一种《沙发语言》的导购方法。有几位客户朋友善意地鼓励我说,我的《沙发语言》大大改变了沙发行业导购员培训方向。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3

其二、大多企业的营销问题出在销售流程,而不是销售技巧上。

我所认识的营销总监多从销售员提升慢慢提升上来。进入管理岗位后,这些领导特别看重销售技巧,而对销售流程不以为然。这正是TOC销售“流程观”发力之处。

我做法是:从工作分析开始,先分析销售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销售人员)的时间安排。然后,故意与总监讨论一番,看那些工作对销售额有价值,那些没有任何价值,为什么? 最后,你就可以与营销总监开始交流以下原则了

1.        “销售流程”与销售员日常“工作流程”是两回事;

2.        不论销售员在忙什么,只要他不是在与客户谈判,就是浪费时间;

3.        销售员一人兼任多种工作,是最可怕的资源浪费;

4.        让销售员有客户可谈,这就是市场部的工作;

5.        帮销售员做老客户维护、做文案准备…..这是销售后勤、客户服务的工作。

6.        总监是干什么的?培育得力人员(最好是自己)管理缓冲,确保整个销售流程的运作良好。

……..

让营销总监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流程”。

一旦“流程”的观点植入,以“缓冲管理”方向的各种管理手段的导入就容易得多、有效得多了。如客户卡、互动、导购过程分析…..

其三、TOC销售法与SPIN销售法联系在一起,效果会更明显

SPIN销售法在问题挖掘方面有有独到之处,对销售员个人拓展思路有价值;TOC销售法建立在六层抗拒模型之上,重点在说服工作的逻辑性,强调每一层次用什么素材,达到什么目的…..这对确保团队的程式化与套路化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4

第四章、对“组织”要理解要深入

一般顾问层次的“组织”

有不少优秀的顾问公司擅长组织架构调整。我在英英特布鲁啤酒当营销副总时,比利时人请翰威特公司为我们做了全套的营销组织建议,有岗位分析、机构调整、岗位说明书、绩效考评、关键指标。提案洋洋洒洒几大本,看起来价值感很强,听起来也非常振奋,但是大多没用上。半年后,营销总监调回总部另有安排。

后来,我模仿翰威特公司,做过一家大企业营销组织的重组项目。双方当时都觉得好,但半年做跟踪服务时,没有几项推行下去,感到特别沮丧,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TOC顾问层次的“组织

TOC认为,组织存在目的是“有效产出”否则组织就没有意义;

营销部门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生产线上下工序之间关系,最薄弱的一个部门决定整个营销组织的“有效产出”;

销售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有效产出!

如何管理?管的就是薄弱部门,建立该部门前面的“缓冲”。

……..

从以上逻辑来看,营销组织项目的关键是建立销售流程。有了这一步后,岗位说明、关键指标、绩效考评才有意义。我个人认为大多组织项目失败原因就在此。

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心得:

其一、市场部的作用就是为销售部提供足够多缓冲机会。从这点看,大多企业的市场部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般来说,企业的优秀人才都汇集在该部门,而这些优秀人才在“品牌塑造”幌子下,无所事事,有组织、有预谋地浪费。

我认识的一家沙发企业总裁,将09年的品牌预算设定为零,以表明自己这个部门严重不满,当然这是一个极端例子。

其二、现有的“销售提成制”与“区域经理管理制”是销售管理的万恶之源。由于这种制度,营销总监唯一能做的,人为控制资源分配、人为调整销售区域、人为调整提成比例….. 进行干预管理。

其三、销售人员的多任务是大多营销组织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多任务助长“关键人员”。现有企业的营销组织多处于“没有关键岗位、只有关键人员”的极端不稳定状态,就是因为没有建立销售流程。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4

第五章、TOC项目的项目管理

我所经历几个TOC项目,双方(顾问公司与企业方)开始期待都很高,也很投入,慢慢彼此生厌、最后项目中止、顾问闲置……几次这种痛苦的经历就迫使自己思考一个问题-TOC项目的项目管理问题(这与TOC的项目管理思路CCPM无关)。

个人初步结论是,我们总在花时间追求一些特别的东西(特别的模型、特别的报价技巧、特别说服技巧),而在一些通用的顾问技巧上漫不经心,有时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其一、咨询公司队伍构成问题。北京新华信公司的赵鸣董事长早年讲过,开一个咨询公司必须过四到门槛:注册资金在100万以上;合伙人必须过三,而且知识结构互补;至少一合伙人有著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罗兰贝格之类);至少一合伙有特定行业的背景。从赵鸣董事长的模型来看,我们的TOC公司好像都小了一点、核心人物少了一点,合作关系松散了一点、专业背景弱了一点…..不少TOC公司80%的精力都用在谈项目而不是在做项目。

其二、市场培育与客户选择方面。不少公司严格在按以色列的大师们的标准流程在运作。我曾与不少学友交流,他们谈的RAMI的销售漏斗:多少客户在2hours、多少客户是1 day、有多少客户4×4、有一个上千万的项目马上启动……大公司,专家多、口碑好,客户多,能拿到大项目;而我们这些小公司,不管如何走流程,拿到大项目可能性非常小,即使拿到,维持长久(三个月以上)也难。

从一个地区开始,从一个行业开始切入,做小的项目,积累现金与合伙人,耐心培育市场可能是一种方法。

其三、项目日常运作方面。我个人对两位老师所讲TOC 审计员,及DOC1DOC2DOC3  非常推崇,这些都是以色列大师的创意,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少能执行下去!保持顾问之间有一种互动氛围、不同背景的顾问如何管理、工作里程如何确定、顾问进退项目的机制、如何让顾问有一种创业感觉……这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

其四、收费方式方面。是按结果收费还是按项目收费,这永远是一个问题。高德拉特博士,有大师魅力、他周游世界,神龙见首不见尾,能在短时间企业家明白价值。而我们这些人是凡人,天天与客户打交道,即使掌握了这种技巧,碰巧签订了大合同,等到项目蜜月期过后,企业看惯,难免不扫地出门。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5

………

不知所云,这回真要刹住笔了!诗云,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可能就是这个境界。

感谢香龄与Michelle为我安排的一切,虽然我最终还是由于家庭原因无法成行宝岛-台湾。

祝两位敬爱老师-苏老师、李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二位老师对我的启迪、示范与心心相印,让我在这个有趣的领域里常有小小心得。

最后,祝各位TOC学友身体健康,祝我们的事业欣欣向荣。

常青

江苏南通某家医院图书馆中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0 17:49

游子在外,家书不断。惭愧去年一年,自己没有对家园没有什么贡献。刚好自己最近准备了一篇讲话稿,谈的是自己这几年实施TOC 的一些心得,权作回报家园。


作者: longge00    时间: 2009-2-11 09:27
[em17]
作者: williamjen    时间: 2009-2-11 21:32

太棒了!

常老师在新年元宵刚过,一露面就带来这么丰富的内容,要好好研读一下了,万分感谢!


作者: williamjen    时间: 2009-2-11 23:15

对了,常老师,你提及 Dr. Lisa Lang 的文章,是写《Achieving a Viable Vision》的作者吗?可否共享下她关于 mafia offer 的文章?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12 07:42
http://www.scienceofbusiness.com/dr-lisa.aspx
Dr. Lisa Lang 的网站如下,请查收!

作者: williamjen    时间: 2009-2-12 10:43

好,谢谢!


作者: 叁石    时间: 2009-2-14 10:56
为什么“其二、现有的“销售提成制”与“区域经理管理制”是销售管理的万恶之源。”。这是目前的大多数的销售型组织采取的方式。提成制能有效的提升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区域经理管理制化小了管理范围,经理能够有效的进行管理。而“人为控制资源分配、人为调整销售区域、人为调整提成比例”后。也是明天和今天对比,从而体现业务人员业绩。肯定有不公平的地方,但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作者: Yorky    时间: 2009-2-14 23:09

很是受教呀![em03]常老师的思考也很深入、细致,我会再三研读,非常感谢!

咨询顾问就是指南针,随时保持大格局方向,须建立和覆盖客户企业的内部小环境,还要释放应有的磁场效应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作者: lickly_loe    时间: 2009-2-15 19:17
dd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5 19:18:13编辑过]

作者: swsw001    时间: 2009-2-18 16:52

很不错的文章,把TOC应用到销售层面,我还没想过.有启发!


作者: williamjen    时间: 2009-2-19 17:17
我个人对两位老师所讲TOC 审计员,及DOC1DOC2DOC3  非常推崇.........

   —— 这DOC1 2 3 是啥?没听过呢..?

作者: ricovip    时间: 2009-2-19 20:12

写的太好了!

很多与自己的感触一样!

TOC更多在改善的思维方面,与其他的改善工具并不排斥。

反倒可以相辅相成。


作者: zgb613    时间: 2009-2-20 16:04

我仔细的研读过高德拉特的四本管理小说,非常的赞同docter的观点,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施,及操作特别是销售方面,理解的不够。很多的关于销售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主观个人领会方面的作用,靠理解,空洞,而博士的流程观点却很好的将所有的主观方面的分析,改为了一种可视化,客观分析,有章可循,不会偏离目标。楼主是否有相关的资料,想仔细的研读,我是从事建材行业的,邮箱zgb613@163.com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21 08:16
感谢你关注此文,但还是先看一下你的文章(有没有博客)再说吧,避免空谈。
作者: kimi    时间: 2009-2-21 15:09
首先,恭祝changqing 兄业务开展顺利,生意兴旺发达!对你们“重执行,讲实效,树口碑”的做事方法深表敬意。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在考虑如何做大的问题。

对于做大,我觉得应该有如下几个条件:
一、有大企业作为客户;
二、有规模效益;
三、有速度。

看了您的文章,我觉得做大的关键是在市场——销售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市场决定的是成长问题。传统的市场理论在现在这个经济社会是一个很美丽的愿望——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实施和实现。但这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却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讲究“尖、精、专”。这就要求做好市场其实就是要将市场的基本面与自身的基本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而这本身也要求“尖、精、专”。

所有的所有道理都是可以讲清楚的。但是这些道理到了具体的企事业单位就千变万化了。为什么?因为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咨询公司做大所面对的挑战,也是企事业单位做大所面对的挑战。

这个挑战需要咨询公司的市场的基本面与自身的基本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尖、精、专”,为大企业服务,发挥组织效能,快速运作。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09-2-22 20:51
感谢kimi指教,我最近就在尝试阁下提出的“尖、精、专”,合同马上就签,所不同的是,我这次服务的企业是一个小企业(只有5000万左右年销售额)。希望有一天能进入大企业。附近我最近的一期博客的内容,请查收!

销售型服务公司-尝试一种新模式

这次项目中,我尝试一种新的模式,改变自己到处找项目的被动局面。

1.        我要成为企业的一部分,身份为企业的区域经理,不是独立顾问,直接管理一个区域的七家店(一家旗舰店与六家专卖店),企业每月支付我一部分工资。

2.        对于销售额增长的部分的毛利,我拿30%,每月支付一次,这对老板来将不是一个负担。

3.        我收取部分押金。

4.        一个合同期后,双方如觉得仍有一起做点事的需要,可筹建一个家具咨询公司。

希望这次转型能够顺利。


作者: davidchan333    时间: 2009-4-22 11:02

Chris兄:

好久不見。

拜讀大作,果然發人深省!

也從中學了很多TOC與營銷融合的解決方案。

 

David(AEP15)


作者: davidchan333    时间: 2009-4-22 11:40

誠如Chris 兄所言,我亦覺得如果要成為一個出色的TOC顧問,必先要有其它管理的知識,而有實務經驗更佳。

因為光有TOC知識,根本解決不了企業的困難。要能巧妙配合其它管理方法/工具,特別是在人本方面的「軟技巧」,方可發揮TOC的功效。

TOC項目之所以出現虎頭蛇尾現象,可能就正因為顧問缺乏基本管理知識及技巧,無以為繼也。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