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cnlawyer    时间: 2009-1-7 08:57
标题: [原创]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分析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金融行业的恐慌,到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两房”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银行业重组等等事件,紧接着各国政府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挽救经济。国际金融危机逐步从美国向全球范围内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愈发明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更是首当其冲,制造业的外部市场需求减弱,创造效益越来越困难,制造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笔者就该问题进行以下简要分析。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对金融行业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都开始思考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演变过程的全面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获得了支配地位,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将这些政策主张向全世界大力推广,被称为“华盛顿共识”。正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全面推广和贯彻,导致了美国政府对市场监管和国家干预的放松或者缺位,进一步导致了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不合理,推动了全球范围内金融产业的快速膨胀。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各种弊端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最终激化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推动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从全球制造业的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位居美国之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并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表现更是出色。从2000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一直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GDP年平均增长10.4%,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25.4%

200811月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84.7,仍处于绿灯稳定区,但已经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也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不断下降,说明我国的宏观经济进入了快速下行通道。现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失衡,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面临这极大的考验,而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这种增长方式的危机。

图一: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趋势图(20081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增长趋缓,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濒于衰退的边缘,再加上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的对外出口增长明显减慢。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如果说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企业还可以设法应对和解决,那么需求和市场的缩小,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缩小,企业只能勇敢的面对和接受,国家政策也无能为力。通过图二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增幅不断下降,尤其是下半年以后各月的出口增长率都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的增幅。

图二:2007年和2008年出口增长率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国际消费需求下降,对外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减少,尤其是对我国低端产品制造业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国内一些主要大型制造企业也都纷纷限量减产,其中对高能耗的企业的影响更为严重。从200811月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主要的工业原料:硫酸下降26.2%、乙烯产量下降12.2%、生铁下降16.2%等,以及主要的能源:焦炭下降了29.7%、电力的消耗量下降9.6%,而工业制成品的产量也是大幅下降,其中:汽车制造业的产量下降了15.9%、内燃机下降45.5%、电工仪器仪表下降26.2%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制造业正在全面下滑,虽然部分制造业也有所上升的趋势,但是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几乎都处于下降趋势。

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统计, 2008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数都是从事低端产品制造,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依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似乎还有蔓延之势。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冲击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国营大型企业也不能幸免于难。全球第五大钢铁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也正在经历创建3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内外汽车和建材市场对钢材需求的急剧下降,2008年下半年钢材价格暴跌了40%,宝钢的产量、销售和利润正在全面下降,公司将迅速调整经营战略,缩减固定资产投资和长期的投资项目。而国内的其他大型钢铁企业也在都在炼狱,经历着最困难的时期,也都开始纷纷限量减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三、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的制造业受到了历史性的重创,迫使部分企业限量减产,甚至关门倒闭。事情往往都具有两面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不利的一面,同时也给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产业格局调整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产业升级是一个经济体或者产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才能促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金融环境恶化、原材料价格升高、购买力降低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将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加速转移生产,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也随之迅速升级。另外,在国外制造业企业遭受重创而整体外部市场容量下降趋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在外部市场也面临新的市场机遇。

英国学者坎特韦尔(John A.Cantwel1)和托兰惕诺(Paz Estrella Tolentino)20世纪90年代初期共同提出了“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用以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加速增长的趋势。坎特韦尔和托兰惕诺主要从技术累积论出发,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把这一过程动态化的阶段化了。他们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结果。

2、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现有的技术能力水平是影响其国际生产活动的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

在上述两个命题的基础上,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基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工业原材料丰富、人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经济发展环境良好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等,诸多的优势条件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不断得到巩固。外在因素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最根本的、最本质的因素还在于内在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只有技术创新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直接投资才能成为现实。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门类最多的行业,也是国家工业的核心,任何发达国家必然拥有一个发达的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但从结构上分析仍处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从事着一些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制造。面对空间巨大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我们不可能总是走低端的路线。正是这次金融危机,为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内部产业格局调整和外部市场空间增大的双重机遇,在国外制造业危机形成的市场空缺面前,中国制造业或将迎来行业的破冰期,并启动新一轮产业升级。“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提升以及外部市场机遇为中国制造业逆势反击,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有利契机,并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制造”向“创造”的质变。新形势下,金融危机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并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格局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在与外国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品牌、渠道等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变产品低附加值、低利润局面,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初级加工者”角色,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也将会成功的实现。


作者: 歌尽桃花    时间: 2009-3-14 21:00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