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讨论: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 [打印本页]

作者: 夜雨听风    时间: 2008-8-29 20:38
标题: [原创]讨论: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

这几天看了《2008影响中国科技论坛》的有关资料.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http://tech.qq.com/zt/2008/tech2008/index.htm?ADUIN=77554555&ADSESSION=1215876839&ADTAG=CLIENT.QQ.1803_MarketingTip.0
其中有一个互动讨论我觉得可以拿出来我们大家再讨论一下.
就是这个文章的标题.
首先我们可以看下他们的讨论.

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2008年7月11日,腾讯网联合博鳌亚洲论坛、沃顿商学院、英特尔和北大纵横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08影响中国科技论坛”在北京昌平举行。以下为互动论坛现场实录。

互动论坛: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
互动论坛: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

主题:

创新,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

嘉宾: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文汉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合伙人 王璞

联想集团副总裁 李岚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志强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国富

腾讯公司互联网业务系统执行副总裁 吴宵光

主持人:接下来是三个产业关于科技创新的主题讨论。首先上场的是IT界的创新。其实回溯20年,甚至10几年前,我们对IT行业的理解,就是谁出国的时候,用你回国的指标,扛着好几个箱子,那时候是286,是这样一个概念。或者是谁家有人学会打字,也属于在IT界工作了。现在IT的概念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理解,但是这个行业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那么科技是怎么在影响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又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这就是我们一会儿要探讨的话题。请上第一个主题讨论的几位嘉宾。

一说到这些公司,你觉得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从因特尔开始。按照你的研究,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代表大众的印象。

王璞:给了我一个可以发散的空间,这也正是我想表达的。因为过去在管理这个领域,我真的用心去考量过,每个阶段到底有什么含义。其实我自己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我有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三角形,三个点都非常的重要。我理解其实一个企业如果定好了战略,有一个很长远的愿景、价值观,企业又不断的可以吸引人才,有一群不断创新的人才,可以在一起愉快的工作。

台上的几个企业能够走到今天,都是因为有这三点,在不断的转型。可能比起国外的企业,他们还没有遇到那么多转型的机会。但不管怎么说,都要在这几点上不断的确定方向,在战略上去定位和把握。同时,好的企业必须有好的文化基因,价值观必须能够激动人心、能够凝聚大家。联想就是这样的企业。方正也是如此,当时王选教授在技术上的突破,确实影响了一代人。所以讲到文化,他们确实是中国最好的企业。

如果说技术。可能技术跟所有方面都有关系,但是它对IT企业更重要。技术对IT企业的影响,在所有的元素里、要点里显得更重要。可以说是生死攸关、命悬一线。

主持人:我们看出来了,您就是搞管理咨询的。第一因为你说了很多,第二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本来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想让您给我一个简单的回答,但明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干脆各个嘉宾代表各个不同的实体,讲一下您怎么理解今天的核心竞争力。说到主题词的时候,简单的告诉我您是怎么看待核心竞争力的。

王文汉:第一应该是人才,第二是制造的技术,第三是架构技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这个产业链依托的是什么。这个产业链是一种共赢精神,大家一起做,非常有效率。

李志强:紫光是基于学校成果转移,跟因特尔不同的是,因特尔已经40年了,紫光今年是20年。但是清华大学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清华大学去年的科技开发费是50多个亿。所以应该说清华大学作为紫光背后最大的研究队,为紫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源泉。


作者: 夜雨听风    时间: 2008-8-29 20:39

李岚:联想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因为面对消费者来说,今天消费者选择联想,是因为他非常信任联想能够带给他所需要的东西,高品质、高科技,而且是高效的。在品牌的背后,当然有文化、人才,还有我们多年的积累。但首先我们面对消费者的是逐渐建立基础的信任和承诺。

吴霄光:腾讯第一年是把握用户体验的能力。为什么?因为互联网这么多年的发展,包括电子商务搜索,它满足的可能都是人们最朴素的需求,比如说沟通的需求、获取资讯的需求、交易的需求。但你发现它提升了你的生活品质。那怎么样把握用户的需求,并且用不断改进、持续改进的方法去提升用户的体验,让它更快捷,这是最重要的。腾讯这么多年,比如我们做QQ,每年都在不断的改进,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做法。这是我们每个产品都能做成功的非常重要的竞争力。那你能不能够对这样一种同时并发的海量用户的体验能力有把握。

第二是海量的技术。腾讯大概有2亿多用户,我们任何一个服务推向市场的时候,它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人来访问。

第三实力。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我们不是靠严格的流程去管理公司,而是衷心的企业文化。

孙国富:第一是企业文化。我们一直把创新和诚信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同时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这是我们20多年来积累的结果。

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未来要走的方向,不断的在用户应用方面去进行创新。因为现在的技术平台非常多,过去可能是做芯片,现在可能要做平台,谁能够最快的以用户使用成本最低的方式做研发,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主持人:再回到今天的主题“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我一直在听你们怎么描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是一个命题,也是一个问题,问这几位,你们觉得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吗?同意的请举手?

回答:同意。

主持人:这一点上来讲,事实上我们都是有共识的,不管侧重点在哪一边。接下来不妨往回看一下,把焦点往回拉一下,科技创新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怎么样创新?我们天天都在谈创新,什么叫科技创新?你们理解中的科技创新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你们各自是怎样理解的。

王文汉:我想创新是一个非常广义、很难定义的词语,它是由没有变成有,这就是创新。有了以后,就不断的从有到更有,一步一步做的更好。这就是我简单的定义。

主持人:有的时候从有变成无也是一种创新,就像交友,平常必须见面才能交友,现在发展成你根本见不到这个人,也可以交友。

李岚:我觉得科技创新其实就是提供给消费者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说对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高生活品质,任何人都希望他的生活是多彩的。从IT厂商或者是所有的IT企业来说,就是给他一个科技的创新。哪个厂商洞察力是最前卫的,那么他所提供给消费者的IT解决方案,就能够帮助他建立创新的平台。

孙国富:最近“创新”这个题目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觉得副标题很好,“蜕变30年,科技驱动生活”。为什么我们会有创新的追求?为什么从无到有,从有到更有。从创新上我们一直在追求让用户更方便的使用产品。怎么去做?就是怎么样最准确的去把握细分市场上的客户需求,那个关键点,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创新最初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关心客户的精神,你的创新会南辕北辙。

李志强:我的个人观点是这样。首先科技创新肯定是有平台的,应该是核心的部分,但是不是第一。应该说创新是平台的产物,这样说更好一些。更重要的应该是理念的创新,为什么?30年前是什么?是酬劳经济,那时候的中国农业大学是要出去卖馅饼的,那时候搞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所以我说科技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也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创新的本质在过去的30年当中也在发生变化。

孙国富:今天北大的学生再去卖猪肉的时候,和30年前农大教授去卖馅饼,内涵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学生很多,社会分工人人平等,都在本着一种人文精神实现自我。并不是说你的价值,是通过这个市场里体现的。科技只有市场认可了,你才成为真正的科技。

主持人:所以30年前教授卖鸡蛋是一种无奈之举,所以30年之后大学生卖猪肉是一种创新。

王璞:所谓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不仅技术人员需要创新,营销人员也需要创新。但是单纯说到技术创新,有两个层面的问题要讨论。第一要去突破自己的条条框框,大胆的去想象。像我们最近看到的《西游记》,它里面所有的功能我们都可以实现,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我们现在也可以实现了。以前这都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都能做到了,所以我们要大胆的去想象。同时也要基于现实,不能好高骛远,也要满足现在客户群的需要。

我认为创新是一种整合,招商银行说过“创新就是因你而变”。马云写过一篇文章,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拥抱变化。我们也说过一句话叫“随需而变”。我觉得这就是创新。

主持人:在你们的谈话中让我感觉创新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创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每个业内人士都知道,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你们印象当中对创新最大的误区在哪?

吴霄光:我觉得大家谈到创新的时候,会把它等于发明,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没见过的东西,就是创新。但其实从互联网来看,我们把技术看成是创新。所有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大部分在做应用,我们都是通过这种发明的技术,去做应用的创新。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我们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方法,是不是最终达到了这个目的,是不是通过创新的方法,不断的去提升用户的体验。最终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方便。所以我觉得最大的误区是不要把创新等同于发明,其实更大的创新是基于新的技术、新的平台之上,把很多理念整合在一起,是提升生活的品质。

李岚:其实我很赞同这一点,创新首先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今天我有一个产品,明天我又做出一个产品和今天不一样了,就告诉别人我创新了。也许你的创新不能为用户广泛接受的创新,我们就说它是没有价值的,它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新。其实我是来自PC的行业,所以想为PC行业呐喊一下。因为今天的题目是讲回顾过去30年,大家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不能否认在过去二三十年中,PC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带来的转变,是非常非常大的。虽然航空技术、虽然汽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转变。但是PC的技术,尤其是它的迅速的普及,虽然有了PC,不能够迅速的在市场上以非常有竞争力的方式去成长,但它也在过去的30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想告诉大家,在一代一代技术快速的发展,能够为PC的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进行提升,到显示器技术,过去只有几种颜色,非常粗糙,到今天非常炫的技术,包括今天音乐音响的冲击力。所有这些技术的发展,它都需要PC厂商带给用户不仅是成本的运作,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来到的时候,怎么样形成PC的整合技术。这就是PC厂家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我们必须把一代代新的东西让消费者去了解,并且开始运用,而且形成整合的一个产品,推给消费者。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来说,现在基本的迅速的转换,要求我们在电池的长效技术方面,以及在硬盘数据和保护方面,提供多种方式。这些方面PC的厂家都在不断的创新,创新必须是为市场接受的,必须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并且最后可以兑现对厂家的回报。

李志强:创新的最大误区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的困惑在哪里?最大的困惑就是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都在闭门造车,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些很多都是用来评职称,更多的为国际刊物引用。要的是点击率,要的是眼球经济。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作用?没有。我们科技成果最后的转化率不足10%,原因就在此。所以中国目前的问题就是我们整个科研体系是一种哑铃性的,两头大。我们的科研经费,国家各种资助,投了很多精力,都在实验室进行研发。而产业这块,你要生产出来,就必须投这么多设备,必须投这么多原材料,必须消耗能源。而中间的东西却很少,到底怎么样突破这种中式的结构。如果走出这种误区,中国的前景会非常好。

孙国富:实际上30年来,创新的领域也在改变。比如说最早因特尔做出的内存,那时也是一种创新。20年前,大概联想、方正、紫光80年代成立的时候,这时你会发现创新的领域不是技术,或者不主要是技术。那时很多人觉得中国人做不了电脑,那时一台电脑买过来之后,一个箱子装电脑,另两个箱子是装集料的。到最近的10年,更多的是应用模式的创新,比如说腾讯,互联网的技术不是它的,但它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使人们的沟通更方便了。营销模式也是,几百年来都是在店里卖馅饼,现在馅饼可以在网上卖。我觉得在未来,创新的主要领域主要不是在技术本身,而是发现用户需求上不方便的地方。用户感到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你创新的方向。误区就是为了技术去做技术,为了创新去做创新。

主持人:我们真的需要纯科技的创新吗?那些发展吗?如果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客户角度说,客户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那客户的认知度、客户的信息储备、认识是有限的。是市场来推动发展,还是科技来带动市场。

李志强我认为这是双向的东西,首先它都有相应的不同社会分工。现在采取一个办法,叫前沿性研究、基础性科学研究。以前我们存在的问题因为评职称,所以造成了大量的研究都是为了评职称,追求的是一种水平。这个水平需要掏钱,但应该有一个比例。最近国家的政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国家所有经费的拨付已经改变了,叫做“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自主创新的模式。什么意思?任何一个课题都必须有企业参加,比较要评估它对社会产生多少效益。所以现在各个高校都在找我们企业,因为没有我们,国家不能批项目。但是不是这样做了,就可以保持领先的水平呢?实际我们的答案是现在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按比例分配了,大部分的比例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


作者: 夜雨听风    时间: 2008-8-29 20:39


王璞:需求出来以后,跟上是研发,之后研发成功了,被市场证明了,有人买单了。反过来这个市场成熟了,又会被有识之士、企业家或技术研究人员发掘更深层的需求。发现大的需求就意味着发现大的市场,所以需求之后的一个研发和产品的出现、服务的出现,再到市场认可反馈、回报资金,再去发掘深层次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三点一线,比主持人所说的两点一线,更容易被企业界理解。

孙国富:刚才你提到的问题,是不是大家都去看客户需求,做的东西就没有那么高瞻远瞩了。我认为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为什么?第一克服个别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总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我肯定希望买一辆车不花钱,倒贴一栋房子,但这不是市场需求。

第二取决于你对需求深入挖掘的程度。比如说内存,当年没有内存的时候,是有别的存储技术的,他觉得很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本降到1/10,但现在已经不止这些,现在我们提到的以客户为导向,不是说以客户当期的需求为导向。

吴霄光:首先我对用户的定义需要澄清,我们把用户等于消费者,是不准确的。任何的创新都有需求,而不是突发奇想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是有需求推动的,只是开始的时候很难看到。我相信在当时做创新也好,发明也好,这些科学家是绝对想不到这一点的,只是觉得科技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王文汉:有些需求是不可以预测的,叫别人预测、专家预测,都是做不到的。所以从研发的创新来讲,都有不同的应对办法。我们公司注重的是类似人类学、用户使用的心理学科。这些人从基本认识的需求,再基于人类心理学,来揣测未来的需求,再来带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赌博,今天的产品至少是三年以前投资的工厂来做的,那你怎么知道今天有哪种需求。高科技是高投资、高风险,也是高回报,所以这个行业拥有这么多赌徒,所以创新的人会变得多彩多姿。

孙国富:关于“赌”,我觉得创新一个是有需求才去做,第二是有瓶颈才去突破。

主持人:提到一个新的词“赌博”,赌是有风险的。当我赌输了,就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就浪费了。这个问题是不是说创新就成了我们这些大公司的一个专利,小公司怎么办?赌不起怎么办?什么样的机制,对他们来说适合。

王璞:我是小公司,我先说。我们会把公司成本的1%作为一个投入额度做预算,发动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人去做创新。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做这样的工作,我想象很多收入几个亿的公司一样会做这样的安排。我想代表主持人问问大家,你们是不是也有一个预算的盘子,或者一个投入的比例,在整个收入里来做创新。比例大概有多少?它包括的范围有哪些?哪些设备的更新?

李志强:首先赌最适合小公司,小公司就是赌。因为现在按传统的走,行业也会有风险,因为大的公司已经把规则定下来了,关键是要有突破。所以谈到第二个问题,具体数字。大公司主要的科技创新动力是以并购的方式来解决,是很多小公司创造的东西,包括它的搜索,都是并购来的,是买别人的。当然他自己做不做?也做。大概创新型的公司,会把5%的收入投入到前瞻性的研发中,按这样的比例来衡量中国的公司,几乎没有。像紫光不到1个亿,大概3%。我们不会说只盯着所谓现实的实现,企业家就是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所以想目前在座的企业,应该都是在朝着创新型的方向努力。现在的小企业无论在预测上,市场模式上,还是在技术创新上都在赌。

王文汉: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最近几年都是从学校出来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很伟大的创新并不见得是属于大公司,而是属于有创意、没有恐惧感的这些年轻人。

孙国富:其实小公司最有赌的资格。那么多小公司,两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的,有很多创新的项目。王选教授在搞创新的时候,还没有方正,现在中关村也有一些这样的公司,中国也有很多小的技术性的公司,他们就是在赌,腾讯就是赌出来的。当年大家认为互联网上不可能有这样的技术,但现在成就了腾讯这样大的公司。更大的公司看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会把它买过来。

吴霄光:其实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到今年不到10年的时间。基本上两到三年就会有一个新的应用出来。新的小公司的创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让整个行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而且国内有很多公司比国外做的好。每个公司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让整个互联网这个产业得到了非常好的产品。

李岚: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进入一个非常崭新的领域,去弥补目前市场上缺失的一种需求,目前可能正在崛起。而大公司是要借用比较稳定的机制,来让自己的稳扎稳打,能够不断的改变技术,去推动自己的客户。因为大公司的优势就在于现有的成熟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大公司只要能够掌握这样机制和新的机制就可以。对于联想来说,有一段时间我们是一级研发体制,所有的研发都是针对短线的、快速的、客户的需求,前后端新的技术,后端的新技术以及前端的新需求组合成新的产品,组成一个产品,以及服务渠道各方面的。我们的研发是比较注重应用层面的,随着公司研发的不断完善,这10年我们形成了成熟的二级研发体制,成立了联想研究院,变成了全球跟和美国、日本三个研发基地的运作。这种运作就能够保证针对相关领域的、最前沿的技术进行关注,有一群人,他们能够关注和研究、跟踪最前沿的技术,并且决定哪些技术迅速的引入到目前的市场当中,哪些最有竞争力。

同时大企业还有一群人是做风险投资的,有一个回报的指标,企业的董事会对于投入产出和多长的时间有要求。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有一群人不断的搜索,在市场上探索新的技术,把外来的发明和技术,用新的方法引入到企业当中。并且以协同的方式,让他对现有的方式做改进。这样两种机制能够保证大公司发明出新的技术。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几位老总能不能和大家说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进行创新?

孙复国:创新的机制,其实大家一直在研究。其实从产业界和公司来讲,我个人觉得第一是鼓励年轻人敢大胆的想。第二给他适当的时间,让他的想法可以变成现实。其实创新就是在赌,那么你就得承认,10个里面有5个失败了是很正常的。在公司里面真正有创新性的东西,可能也不会高于50%,所以要敢于失败。

吴霄光:第一用更好的体验、更新的细节、更快的速度去创新。第二在公司有创新中心,去研发一些现有的组织架构没有办法去做的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第三积极的去看一些创新型的公司。我相信每一家公司都非常重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所以每一家公司都会有不同的方法。

李岚:从更大的氛围上来说,鼓励创新的方法,就是把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和法律的系统结合起来。

李志强:采取的方法叫雪地走路法,实际上下完雪以后,往往是一大片雪,你不知道深浅,不知道哪里有陷阱。这时我们怎么走?一般是一只脚在原有的道路上,另一只脚在新的道路上。所以路是越走越宽,雪地走路扇形发展,这是我们创新的一种模式。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因为紫光隶属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有很多原创性的实验室,我们成立了一个清华科技园。其实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具有创新活力的恰恰是这些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有胆量的年轻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机制,包括风投都会集中在清华大学。干嘛呢?来盯着这些年轻的大学生,给他们钱,我们只是给他们提供一种氛围。李可染大师画了一幅水墨画,是两头牛,李可染的夫人用它来做了雕塑,研究放在我们那里,每天提醒我们去创新。所以有我们的特色、有我们的优势,创新一定能够做好。

王文汉:有三个过程,一是鼓励年轻人、有作为的人大胆的去做梦。第二我们帮他们选梦,第三是合梦。年轻人不是做了梦就能实现的。他们本身的梦是不完整的,跟别人的梦合起来,就变得完整了。所以只要能够鼓励大家多多做梦,帮助选梦、圆梦,我相信都是可以实现的。

王璞:第一是梦想创新。第二是技术创新经费,叫固定拨付。第三提出来随需而变的理念,变化中创新。最后一点是在团队里要形成大家能够尽量消化、吸收、学习、共享的一种氛围,因为任何创想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主持人:我们说蜕变30年,科技驱动生活,我们都在回顾过去的30年,未来的30年,各自的行业或者各自的公司,会怎样驱动你们的生活?你们的梦想当中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孙国富:科技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所以在30年之后,也许大家都坐在这里,如果还在这么讲话,可能你在使用方正提供的技术手段,但是你已经感受不到它在外部的使用过程。可能是在非常自然的交付,有非常完美的体验。

吴霄光:我们在讨论企业文化的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概括起来就是“让我们的互联网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李岚:我们希望从PC的角度,它的形势会是变化万千的,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小的、大的,或者是洗衣机上的,它在生活上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二,30年以后我们都老了,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再用这些电子产品的时候,不会像现在我们的妈妈那样担心和害怕。

李志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最大的创新,

王文汉:我想30年以后芯片跟你的DNA一比对,就配出最好的药来。

王璞:我希望2016年北大纵横成为全球第三名的咨询公司,这是我们8年以后的想法。

主持人:今天我们再次感谢台上的各位贵宾,跟我们分享科技创新决定IT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畅想,再次感谢各位。

以上的文章已经结束 下面我们可以也根据大家的一些想法来讨论下.我今天就先不发了.用的是自己的笔记本没带鼠标垫实在是难受,明天只要班回家再说~~呵~~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