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国人的数与术
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可惜没用在企业管理上
接近年底,名目繁多的各类排行榜又陆续浮出水面,比较吸引眼球的算是财富排行榜。上了这种榜的企业家未免有点噤若寒蝉,没上的也有不少一边数落这葡萄太酸,一边暗自庆幸的。也难怪大家对这类榜有点畏惧,因为很多人在上榜不久就被监察和税务部门盯上,这种财富榜也就有了一个别名—— “追魂榜”。
说这类榜吸引眼球不假,可是大家很少有拿它当真的,充其量只当它是个饭后谈资而已。统计方法是否科学暂且不提,就是榜上公布的那些数字又有多少让人信服?谁谁谁有股权多少,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房子几幢,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有企业几家,注册资本按照市价折合成多少现金,等等。似乎在胡润这等喜欢给别人“排排坐吃果果”的西方人心里,只有把一切大张旗鼓地量化后才具有可比性。
在管理领域,在数字上多一点西化无疑会带来理性和高效
只是他们并不懂得中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如果跟中国人说李嘉诚有多少亿美元的家产,人们恐怕会说,这么多钱?真阔!嘴上赞叹着,其实心里对这个“多”没什么感觉。但如果你说XX广场、XX酒店、XX电信、XX大学都是李嘉诚的,可能这些仅占大佬资产10%的财富就足以让听者心服口服了。
中国人谈起有钱人从来不习惯用干巴巴的数字往那儿一堆了事,而是极尽想像之能事,把声势发挥到极致。《红楼梦》里描写四大家族有钱有势,说的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而不是有多少多少银两。如若这事交给西方人办,想必不把贾、史、王、薛四家计算个底儿吊,不弄出个先后不罢休。
前些日子和台湾一位零售业的大腕聊天,说来说去说到东西方对数字的态度。这位大腕平素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厂商。她说,外国厂商三句话离不开数字,以前她还不习惯,交锋几次之后她就学乖了,在谈判的时候也开始咄咄逼人,而且摆出论据—— 一堆数字。老外顿时对她刮目相看,认为她够专业。
西方人善于用理性而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和他们的企业文化都井然有序且管理简便。Robin是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甲的公关公司的中方雇员,由于今年得到提升,公司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给他工作的定价从先前的100美元每小时涨到150美元每小时。该公关公司为客户服务时,客户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收费较低的日常服务,一种是收费较高的专业服务。“提价”后的Robin即提升了一个级别,他将不再参与日常服务而只提供专业服务。比如面对同一个公司客户,一个低级别的同事有3个小时在替客户查资料撰写新闻稿,Robin有3个小时替客户约见媒体,有2个小时陪同客户接受媒体采访。之后,这个客户就按照工作人员的身价和他们的工作时间付给公关公司费用。
西方人说中国人对数字麻木,真是冤枉了我们。汉代的京房、唐朝的李淳风、宋代的邵康节、明代的刘伯温,哪个不是知阴阳、察天变的奇士?稍懂一点术数风水的人都可以将个人出生年月日时,与其居住和工作的位置以及人们或躺或坐的朝向方位等极为琐碎的细节进行排列组合,推演出吉凶祸福。中国人对数字的热爱那是骨子里的,是和生活完全贴合了的,西方人的那一套怎么比得上。
幸好我们还出过一个黄仁宇,能从技术而非道德的角度叙述中国历史。他在《万历十五年》中把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明代风云人物聚集于公元1587年前后,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死穴即中国盛极而衰的内因之一是以道德代替法律,内因之二是缺少数目字管理。中国历史上从未建立过一种可以用数目字管理的国家与社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目字管理,只有数目字统治,即所谓的“三从四德”与“三拜九叩”。以道德代替法律是中国历史缺少管理资料的重要原因,同样以感性经验取代理性分析也是中国企业家先天不足的思维惯性。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