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我是一个美国盲,但已经知道星条旗下的纽约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始肇地和出产“糖衣炮弹”的兵工厂。出于接受数年教育沉淀下来的爱国本能,凡是冠以美国这个名词的事物都会让小小心灵深怀芥蒂。
然而这年暑假,忽然听说了另一个叫做“落山鸡”的城市,也第一次听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前所未有的名词。这两个词都让我觉得很别扭,前者让我联想到一只蠢蠢欲动的巨大火鸡,横亘大洋彼岸与中国地图遥相呼应;后者纯粹是太过生僻,不利于记忆而已。这并不妨碍文化生活枯燥无味的我们倾注像气温一样火热高涨的热情,凝聚在那部全村仅有的十四吋黑白影像接收机的面前来进行高度关注。
这样一个全球集市般的盛会热闹、洋气,更兼着全民体育知识扫盲和爱国主义意识普及的功能,生动活泼非教条化,着实吸引人。所以,村妇野夫黄发垂髫咸聚,纷纷在晚饭后打着蒲扇等待大戏上演。这种过节一般的气氛连各家看门的狗也被感染,在人群中穿进绕出,乐此不疲。有时相互间惹恼了,就嚎叫着来一场现场版的台下竞技,多被各自的主人喝斥一声遂偃旗息鼓,俯首而卧。
每每中国队获得了一枚金牌时,大家全都是笑逐颜开——乡下人节制能力强些,大多不会手舞足蹈开怀大叫;如果是我们的健儿吃了亏或丢了面子,大家便报以深深的惋叹同时也要给我们的对手以无伤大雅的窃骂,希望能攫取了对手的力量来弥补我们的不足。
这届奥运会中国的亮点颇多,但让人记忆深刻的非体操王子李宁和女排姑娘们莫属。前者的优雅飒爽、隼起鹘落的动作让大家惊为天人,后者的坚韧顽强、凌风劲竹的作风使大家自感振奋。
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再见到李宁和郎平时已是别后非旧。
李宁已是白发半头韶华不再,让人慨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不过英雄换了战场于商海浮沉,照样囊金括银,凌空阔步,气定神闲。
我在昨晚看美国和意大利女排的比赛时,再见当年中国的“铁榔头”正与美国姑娘们一起击掌狂喊“U-S-A”,那心头就隐隐不是个滋味,巴不得她压根儿就是个美国人才好,哪怕是日本人和韩国人也行,反正我想忘掉她曾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姑娘”。
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没看上,因为高中时是住校读书的,没有休闲娱乐的方便。但校方还是安排了一场女排惨败的录像片给我们看,用心良苦不同一般。
其他的赛事说实在的也关心不上,所以这届奥运会在我心里只能是以惨败为印记,灰黑的调子。但那年的奥运主题歌异常激昂:hand in hand we stand ,all across the land,we can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which to live……听来让人热血沸腾。适逢卡式录音机风行之时,大街小巷都飘扬着渗入骨髓的高亢旋律,此景此情其后难逢。
之后历届的奥林匹克盛会,跨越欧亚再到南澳,都看过一些,可惜印记都很浅,留不下片言碎语。其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的申奥之夜,我守到了次日凌晨两点半,看到了屏幕上和自己一样失望的中国人,扼腕而叹,泪雨纷纷。关闭荧屏,不能入眠。多年以后想起那个场景,脑中却有一首歌缭绕不绝:
心痛得无法呼吸
找不到昨天留下的痕迹
眼睁睁的看着你
却无能为力
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
差不多八年之后,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扬眉吐气,决不是多少枚金牌能换到的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染力之强,不异于是给全民“分红”一样。那一年我们那里出生的孩子,大多取名与“奥”有关。说来还是我老妈有定力,坚持给我的儿子取了个她早年内定的名字,与奥运绝无关联。也是,名字不过是个符号,绝对代表不了内心,内敛一点也不代表我们就不是爱国人士。
而今,看着北京奥运一步步走进序曲,踏入高潮,听着雄壮的国歌一次次震聋发聩地撞激着心灵,二十四年前派生出来的奥运情愫终于得到圆满升华。
我是个好静的人,但或许在我内心深处也有搏击与竞争的渴望,由生俱来,不曾泯灭,就随健儿们的一手一足去天马行空,恣意驰骋……
中国女排每一场比赛后,不论成与败,我都会眼眶湿润,她们是真真正正的中国姑娘!
写得真好,但愿奥运的成功不是短暂的表像。
其实,只要齐心努力,中国人能办成事,我认为这是北京奥运的魅力所在。因为,只要齐心努力,中国人能办成事不仅仅是奥运会,奥运会只是开始。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