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下,在亚洲紧接着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外商最新最大的制造基地。大量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 验等等,从发达国家源源涌入,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能力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经济的超高速发展,纯粹的制造型大国已经开始出现些许弊端。近来,上到国家领导、经济学专家,下至普通民众,对“made in China”向“create in China”(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的经济发展趋势呼声甚高。 中国生产型企业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市场普及率最大的轻工业生产企业,它们的利润来源大致包括无品牌操作的流通市场、国际贸易市场以及为其他品牌加工生产的OEM或者ODM。其生存环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最近几年越发显得困难重重。 在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市场,企业的业务,往往是客户在质量都差不多,货比三家之后对最低价格做出的选择,企业获得的利润并不理想。再加上这些年来 劳工待遇的不断提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已经进一步被压缩。国际贸易市场上,由于2007年至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以及个别行业的国际反倾销政 策,外贸市场越来越萎缩,利润大幅度下滑。 即使是最好的加工型企业,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无论企业每年的净收入有多高,规模有多大,它也只是一家工厂或者多家工厂,影响再大也只能在一个行业。它不能像品牌那样,一旦知名度和形象提升后,所带来的影响就不仅是在行业内的影响,还包括在商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壮大,30年后的今天无疑遭遇了生存的门槛。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跨过这道门槛只能通过经营策略的转变,从纯加工赢利转向利润更大、市场容量日渐巨大的国内终端市场来,那就是创造自主品牌。 加工型企业,特别是拥有ODM经验的加工企业,在为众多国内外品牌做产品加工服务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生产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生产管理经验,事实上已经具备创立自主品牌的先天优势。 在产品成本上,由于省去了代加工费用,使得产品成本较没有自主工厂的品牌运营商低出一个档次,终端销售利润自然提高一个档次。在产品开发上,对各种代加工客户的产品特点、定位了然于心,通过比较分析,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一定会更加贴合市场、契合消费者需求。同时产销一体绝对实现,略去代加工的沟通过程甚至是代加工工厂的利益性限制,根据市场需要随时补货、准时交货以及滞销或破损产品的及时调换等等。 从加工型企业转向品牌运营企业,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迈进,迎接更高的利润空间、跨行业的品牌操作和企业更长远的良性持续发展,实现“made in China”向“create in China”的伟大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