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 功伕熊貓:老美写给中国的情书 [打印本页]

作者: 查棒花一世    时间: 2008-7-1 12:41
标题: 转帖 功伕熊貓:老美写给中国的情书
和家里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功夫熊猫》的那个晚上,大小躺在一起回味乌龟大师仙逝的片段时,谈到了那棵美丽的桃花树,最后竟然扯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跟小朋友说了渔夫偶然闯入世外桃源的故事……

  其实,对看惯功夫片的华人世界来说,《功夫熊猫》的故事老套,很多桥段也显然是从过去的功夫片中取得灵感,并配上美式幽默和叙事逻辑,但片中布满的中国文化元素,从视觉、配乐到景物、人际关系细节,都让人感到创作者对表现中国文化的丝丝诚意。

   “《功夫熊猫》是我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中国正在遭受极大的灾难,我希望这部影片能给中国孩子的脸上重新带来笑容。”

  《功夫熊猫》导演奥斯波恩上个月在康城记者会上说的这段话,你说是例行公关也好,柔情示爱也好,有中国媒体报道说,当时在场的中国记者听了,几乎所有人眼里都涌出了泪水。

  奥斯波恩自称是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迷,为了拍《功夫熊猫》,准备了15年,特地选在北京奥运年全球公映此片,因为“中国到时候是全世界的话题”。--------------------------------------------------------------------------------------------------------------------------------------------

  经历过三个月来的风风雨雨,《功夫熊猫》上周在中国各地同步上映前,中国艺术家赵半狄跳出来呼吁国人杯葛该片,其实不怎么令人意外。他提出来的杯葛理由和互联网部分愤青的思路一脉相承:正是好莱坞的价值观才产生了莎朗·史东这样的人物,而现在这个好莱坞还要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片子更是“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来编织美式“励志”故事……

  但从《功夫熊猫》现在在中国卖个满堂红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更预测该片极有可能成为第一部在中国票房过亿的动画片——许多人大概没有接受赵半狄的民族主义说帖。

  片子在中国公映以来,更值得注意的评论是许多人都在问:为什么美国人能拍出来,中国人不能?《北京日报》的一篇文章问得很典型:“为什么我们熟视无睹的素材经过好莱坞的组装,便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产品?我们很快乐,我们很焦虑。”
中国导演要制作动画电影
硬性指标如几十重大山

  电影导演陆川(作品有《可可西里》)似乎在他的博客中提供了线索:“对于这些大洋彼岸的创作者而言,我们熟悉的文化不再是一种束缚创作的沉重包袱,而成为一种最为鲜活和有力的滋养。”他追忆年前曾接受一项任务,为奥运会制作一部动画电影。但接下来一年,他形容创作是在“几十重大山的压制下缓慢前行”,“‘弘扬奥运’、‘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和谐社会’等等主题性的硬性指标就有十几条,本来是带着玩的心情弄的,可慢慢开始僵化,到最后大家都不会了。最后不了了之。”

  现实中发生的一切,大概也加重了这种焦虑感。

  虽然中国政府与老百姓在四川大地震中的表现赢得举世敬重,纾缓了早前国际上因为西藏问题而爆发的批判压力,但经此一役,很多人也已经发现了中国自己真实声音、形象并没有传播出去和这么做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怎么传,才能在情感和理智上感召不同观点的人?

  互联网上有人这么说:《功夫熊猫》胜过一部《论语》,很夸张。但《功夫熊猫》那个老掉牙的主题:“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也许真的有点道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