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限塑令”已经10天了,种种尴尬情形也逐一摆在市民面前,超薄塑料袋要退出“历史舞台”,而宁夏没有一家正规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更没有一家能生产目前市场紧缺的环保塑料袋企业,一次性塑料袋全部出自黑作坊,首张塑料袋罚单迟迟难开。
一些商贩要求从源头上遏止一次性塑料袋,一些市民要求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的商贩严罚,但“限塑令”却“软着陆”了。
■首张罚单缘何迟迟难开?
银川市兴庆区清和工商所6月3日查获一私自出售一次性塑料袋的商贩,当场没收塑料袋3.6万个,准备对其罚款。昨日,记者获悉,由于这可能是银川市首张罚单,考虑到该商贩家庭困难,罚多少不好定,还在进一步协商,罚单暂时“难产”。
“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全国许多省市开出多张罚单,有的封顶2万元,有的封顶1万元,同时,有的省市对个人随意丢弃、倾倒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垃圾的,也要罚款50元。
6月1日“限塑令”生效的第一天,重庆市对仍旧批发超薄塑料袋的业户罚款5000元;翌日,北京市工商部门对顶风而上、仍提供超薄塑料袋的商户开出了1万元的罚单。甚至,海南省人大通过《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成为中国首次在省一级通过人大立法“禁塑”的省。
银川市兴庆区西塔菜市场内一商贩对记者说:“工商部门说,我们不用环保袋要罚款,至于罚多少,怎么罚,我们不知道,听说也查了一些违规的商户,可没听说谁被罚款了。”他认为,真要推行环保塑料袋,必须罚款,严罚,否则“我们商户会挂羊头卖狗肉,买上一些塑料袋当面子,暗地里提供免费塑料袋,造成不正当竞争。”
商城工商所杨玉海称,他们也查获了一部分塑料袋,没有罚款,他认为目前现阶段是一个宣传教育的阶段,处于普及环保意识的阶段,罚款不是上策:“那些批发塑料袋的商贩经济条件都不太好,罚款几百元,他们根本承受不起,罚几十元很难起到效果。”
■一次性塑料袋全部出于“黑企业”?
目前,银川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环保塑料袋全部来自外省,以河北省最多。“限塑令”之前大部分超市与商场使用的质量较好的塑料袋也多产自河北省。6月1日,东环批发市场一位批发塑料袋的商贩说,一次性塑料袋和那种各种颜色且质量最差的塑料袋全是银川周边一些小作坊生产的。
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的刘小康说,这些小作坊进入门槛很低,10万元左右就可以开业:“他们什么证件也没有,收取废旧塑料重新加工成一次性塑料袋。目前,宁夏可能没有掌握专门塑料袋制作技术的大型正规企业。”刘小康说,目前在册的只是一些彩印企业,为一些超市提供的塑料袋印字,或购进原材料,采用复合工艺,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还有一些塑料制品企业是一些食品加工业,如为方便面、面包等提供外包装品,这类塑料袋本身厚度就在0.025毫米以上。
自治区发改委工业处的负责人称,这几年根本就没有报批过塑料袋生产企业,宁夏到底有没有一家正规的塑料袋企业不清楚,市场上那些一次性塑料袋到底哪来的不知道,可能是一些小作坊,这些黑作坊就连县一级的主管部门也不清楚。宁夏没有一家环保塑料袋企业,几年前,听说过有人尝试玉米环保塑料袋,此类塑料袋可降解,但后来不了了之。
目前,环保塑料袋紧俏,隐藏的利润也惊人,宁夏是否有企业抢占商机,该负责人称,环保袋成本较高,在宁夏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政府不能作引导。
但一次性塑料袋的快速限制,与生产此类塑料袋的小作坊息息相关。许多商贩反映,有人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就有人用,“生产企业是源头。”斩断源头是关键,“有线索我们一定查,但不好查。”商城工商所杨玉海说,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我们只能发现一个查一个。
■市民建议要区分对待塑料袋
对于“限塑令”在集贸市场落实难,一些市民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
市民王女士疑问:在集贸市场、早市等地方,大都还是一次性超薄塑料袋,每次买菜,手里依然拎着六七个袋子,回家后就把他们当垃圾袋用,她建议,类似集贸市场、早市等地方,顾客需求各异,可以根据经营规模,选定一个或者多个环保塑料袋销售点,统一向整个市场内的顾客出售塑料袋,顾客需要多少便可掏钱购买,要不然“限塑令”在集市会流于形式。
市民薛先生说,前两天在东环批发市场寻找购买垃圾袋,商贩开始不敢卖,后来悄悄卖了三卷,说工商查得严,不让卖超薄塑料袋。他表示,生活中确实需要质量次等的塑料袋,用来处理垃圾或包装衣物等,建议生产厂家在塑料袋醒目处印制“垃圾袋”、“不能包装食品”等字样,只有“塑料垃圾袋、食品袋、购物袋用途不同,有了用途提示字样,人们就不会用垃圾袋装食品,也方便了市民生活。” (记者 李荣华 蒋萍)
来源:华兴时报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