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 [打印本页]

作者: kelonsh    时间: 2008-6-10 20:51
标题: [转帖]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强大的服务能力、随需应变、前后台一体化、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都离不开电子银行。
  
  目前,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对手云集的环境中争取一席之地,银行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银行产品、业务和渠道的创新,电子银行越来越成为未来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甚至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本身。
  电子银行既包括银行电子商务,也包括银行管理信息化,它融合了技术、业务、管理、制度等要素。对于大银行来说,电子银行是管理创新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平台;而对于营业网点少的中小银行来说,电子银行是展业的重要工具。
  
  电子银行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银行要打造强大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离不开电子银行的支持。其一,以客户为中心,关键是业务全能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产品的交易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当客户进入网上银行,面对的是一系列可供选择的交易,比如基金、外汇、期货、黄金、保险等。其二,以客户为中心需要多渠道为客户服务,比如呼叫中心、ATM机、手机银行、PDA银行、有线电视银行、网上银行等等。未来的以客户为中心,可以通过更高级的联系中心来实现,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的物理网点,就可以通过虚拟空间享受金融服务。虚拟银行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其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银行管理客户资源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银行据此发现优质高端客户,并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带来利润。
  新产品设计的“随需应变”能力离不开电子银行的支持。目前国内银行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缺少个性化产品。而随需应变则是银行提供服务的最高境界。随需应变不但要求银行迅速开发、组合出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一定品质的金融商品,更要确定这种金融商品的价格。随需应变的难点有二:系统开发速度跟不上随需应变的节奏;要求系统对新业务有预见性,以便在现有框架下包含未来新产品的特征。这种产品元素的动态组合能力是我国目前的电子银行所不具备的。SOA设计思想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银行的业务分析来分解出基本元素,以提供新产品、新功能开发时需要的基本元素。这样,新产品的设计不再是由技术人员来实现,而是由业务人员来实现,产品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功能大大加强了。产品设计人员只要知道组合产品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迅速地组合出所需要的银行产品,参数设置、风险衡量、定价等等都已经由系统自动实现。
  银行业务管理上的前后台一体化趋势离不开电子银行的支持。新的银行IT系统设计的思路是前后台一体化,主要目标就是根据产品线来组织相应的审计、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流程,业务流程不再是简单的前台业务,后台管理直接与产品线对接,以完善产品的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功能。传统的前台做业务,后台再定期对业务进行稽核的方法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前后台一体化在银行里表现为银行按产品线来组织相应人员到一个团队,而不再是按部门来配置人员。这样做缩短了管理周期,使管理与业务同步,即时发现问题即时处理,避免问题积压导致最终的总爆发。
  风险管理模型的实现离不开电子银行的支持。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按照资本充足率来进行监管,而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是风险资产。各种金融资产风险的实时监控依赖于技术平台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另外,利率风险模型、信用风险模型可以预测利率变化和信贷风险变化给金融机构经营带来的压力。大型银行利用风险管理模型管理风险,以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国外大银行风险管理的VAR模型值得我们借鉴,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较好的VAR模型产品,需要加强模型研发和基础数据准备。
  对银行的监管建立在银行电子化的基础上,电子银行本身也是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对上万家银行进行监管是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目前银监会推广的监管数据上报系统只是银行电子监管的一个方面。骆驼评级制度,是对银行的资本、资产、管理、收益、流动性评分,根据评分将监管对象分为不同的监管级别,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对电子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特别是安全监管是最近银监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包括异地灾备、安全分级、推广IT运维管理模型ITIL等。
  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更是电子银行的强项。银行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是互相联系的过程。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而银行商务智能则指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非结构化的银行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出可供决策的新知识。这些技术为银行精准营销、客户信用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充分利用银行商务智能可以进行科学的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和管理决策,这些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基础数据不完善是目前银行数据挖掘和银行商务智能发展的瓶颈。
  
  完善电子银行路径
  
  既然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电子银行,那么怎样完善电子银行,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呢?可以从四个方面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利用电子银行实现银行战略的主要过程。第一步,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第二步,制定银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第三步,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包括数据、应用系统、平台、网络等要素,保证战略规划的实现;第四步,强化银行管理对电子银行的支持,包括资源、组织结构、流程、规范标准等要素;第五步,利用电子银行技术和管理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范畴提供支持,如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业务创新、决策支持等。
  分析比较现有电子银行两种开发方法。第一种是金融工程法。该方法遵循ISO标准,开发过程被分为需求分析、设计、代码编制、测试等几个阶段。由于缺少复合型人才,以及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和变异,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产品性能不尽如人意,还存在开发周期长、可扩展性弱等缺陷。有时顾客对自己的需求并不能很清晰地表述出来,特别是轮廓还不清晰的创新业务,这种最早期的软件开发工程化思想难以适应软件需求不清晰、需求多变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原型开发法。这种方法要考虑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软件模型,并从模型扩展性的角度预先考虑业务需求的个性。模型设计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相当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产品经验,还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以便构造出符合要求的、可扩展的、流程弹性大的产品。好的银行原型软件可以利用行业标准模型提升中小银行的管理。我国银行业从国外引进核心系统的初衷即在于此。
  电子银行技术和标准等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系统维护效率,需要自己开发一些工具软件和平台软件。如在网银中嵌入网银大盗病毒扫描功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标准问题,如数据接口标准等。如果不对这些标准进行统一,则各银行系统之间数据接口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目前我国银行标准委员会已经制定了大量标准,但主要是引进国外的现成标准,缺少自己开发的标准。金融监管机构引导标准的制定,可以减少行业标准形成的成本,减少博弈时间,减少博弈结果不确定性带来的后果。此外,电子银行基础设施还包括数据仓库建设、决策模型构建、安全设施、通讯基础设施以及银行信息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数据大集中后的技术风险防范机制等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银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先进,电子银行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强大,安全也越来越有保证。
  大型银行开发模式的优化。我国大银行的产品开发已经消化吸收了国外的参数配置思想,形成了参数配置中心,部分新产品可以通过参数配置来实现。实际上,银行的产品上线往往要走一些弯路。比如说,业务界面过于复杂,系统稳定性不好,甚至导致系统宕机。还有,很多银行每过4~5年就要更新所有系统,因为原系统无法容纳新功能。推倒重来是软件工程开发模式的主要缺点。这种模式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需要提前二三年就进行下一代系统功能的设计。通过新系统上线的项目方式来推动电子金融创新,虽然暂时能够满足需要,但视野不够开阔、眼光不够长远的弊端必然阻碍电子银行更高层次的创新。
  总之,电子银行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强大的服务能力、随需应变、前后台一体化、数据挖掘和商务智能等都离不开电子银行。所以,提高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完善电子银行。在这方面,除了增加电子银行研发的投入外,还需要打通从银行发展战略到电子银行实施的通道,选择合适的电子银行开发方法,建设电子银行技术和标准等基础设施,对现有大银行的软件工程开发模式予以优化等。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 lshan75    时间: 2010-5-25 11:03
感谢你的劳动,有用
作者: wdpp999    时间: 2010-12-13 14:08
的确,现在的银行业也要加快业务转型的步伐,今早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呼风唤雨!~~
作者: mingtian444    时间: 2011-6-13 23:23
其一,以客户为中心,关键是业务全能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产品的交易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当客户进入网上银行,面对的是一系列可供选择的交易,比如基金、外汇、期货、黄金、保险等。其二,以客户为中心需要多渠道为客户服务,比如呼叫中心、ATM机、手机银行、PDA银行、有线电视银行、网上银行等等。未来的以客户为中心,可以通过更高级的联系中心来实现,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的物理网点,就可以通过虚拟空间享受金融服务。虚拟银行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其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银行管理客户资源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银行据此发现优质高端客户,并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带来利润。
  不错,谢谢楼主的分享。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客户资源管理方面。对客户的需求挖掘,客户的分类等平台系统还有待完善。这项工作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对维护客户忠诚、交叉营销等都是有益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