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华友光线,好聚好散 [打印本页]

作者: 管理学家    时间: 2008-4-16 16:21
标题: 华友光线,好聚好散

     
   当媒体将光线传媒与华友世纪的联姻称为中国版的“时代华纳”时,深以为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回想彼时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合并的盛况,所有人都在预计(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幻想)一个打入人们生活每个角落的媒体大鳄就将诞生。但是,几年过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几乎止步不前的时代华纳和一个严重缩水的美国在线。

  为什么每一次企图垄断的尝试总会失败?

  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的计划里,合并之后的“光线华友”可以实现他很多梦想:通过并购“曲线”登陆纳斯达克;拥有内容但缺乏播出渠道的光线传媒可以得到无线渠道方面的优势。双方的资源加在一起,可以产生的最明显后果是,这家计划中的公司可以同时运营11项业务。
但是,在媒体渠道被严密控制的中国,这注定是“空中楼阁”。

  华友之所以青睐光线,紧张的资金链、不断下滑的股价与前景黯淡的SP业务前景恐怕是主要原因。由于中移动等国内运营商从2006年起不断加大对SP行业的整顿、监管,导致华友世纪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同时,运营商对SP的监管尺度加强也导致了资本市场对SP行业的观望态度,即便是与光线传媒合并的利好消息传出,华友世纪的股价也仅仅上涨了一天。

    但是,相比于华友窘迫却一目了然的境况,家族治理的光线传媒恐怕更不让华友放心,“我们是上市公司,财务是很透明的,可是家族企业光线传媒给出的业绩和最先的承诺竟然相差90%”。在华友人看来,看似风光的光线可能更加深不可测。
   

    实际上,光线同样是一本难念的经。其当家的“e品牌”节目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电视节目主业收入近年来没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新媒体大潮汹涌而来的时候,其他业务成长速度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到较高水平。面对传统电视媒体对传播渠道的控制,遭遇瓶颈的光线传媒并没有太好的突围方式。

    如果我们将现在的光线与前几年曾经风光的华友相比,不难发现两者有着几分相似之处:都无法掌握自身产业的核心资源,都面临掣肘。中移动的封杀让华友股价暴跌,各大电视台对渠道的把控同样让光线深陷泥潭。想当初,两者结盟的幻想无外乎是希望能够将势力延伸到对方的领域,从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但是,相比于当初时代华纳诞生时的众星捧月,现今所谓的“光线华友”更有寒夜抱团取暖的意味。

    在合并取消后,光线王长田表态“如释重负”,华友王秦岱同样声称将会“再次愉快上路”。很显然,在两位老总眼中,事情远未到“离了你什么都不行”。在移动领域,初出茅庐的3G给了华友无限的憧憬,网络升级给华友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娱乐模式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同样拿到牌照的网通、电信给了SP们打破中移动垄断的希望。在光线看来,新媒体恐怕远比传统的电视媒体可爱,新浪、搜狐、优酷、百度……无限的互联网或许更加符合“e品牌”的传播需要。


    华友与光线散了,企业的姻缘不同于普通人的姻缘,聚少离多恐怕更应该是常态,因为现在是一个更需要专注的社会,传统产业的万科如此,新贵们如百度亦是如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6 17:53:40编辑过]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