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拯救睡眠(下) [打印本页]

作者: 翻阅日历    时间: 2008-4-1 09:31
标题: 拯救睡眠(下)

  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的一大难题,古人也曾有“华山居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之慨叹。很多失眠的人都想知道,睡不着我该怎么办?

睡不着怎么办
  失眠并不可怕,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只要按照下面的方法去做,就能够彻底摆脱失眠。
  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
  (1) 生活要有规律,这是避免失眠的最有效方法。养成定时入睡与定时起床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时钟。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要按时起床;遇有周末假期,避免多睡懒觉。睡眠不能贮存,睡多了也没用。
  (2) 上床睡觉前要保持情绪稳定,把忧虑暂时放在一边,不要去想它,闭上眼睛静静入睡。
  (3) 睡觉前先洗个澡,使身体放松,因为洗澡可以提高体温,使人困倦。睡前洗澡要养成习惯。
  (4) 睡前1小时要远离电视,因为电视屏幕闪烁的光线会使人神经兴奋而影响睡眠;睡前避免从事体育娱乐活动,避免兴奋性的情感活动。调节卧室的光线和温度,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引起不安全感的因素。
  (5) 读一些容易拿起来也容易放得下的书,读一些容易理解的文章,如短篇故事、喜剧故事或者你童年时喜欢的故事等。
  (6) 保持适度运动。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以灵活身体各部器官,但睡眠前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有人想借睡前剧烈运动,使身体疲倦而后易睡,是错误的。
  (7) 避免干扰白天警醒和夜间睡眠质量的日间活动,如白天打盹,花太多的时间呆在床上而没有睡觉。
  三分之一的失眠者,只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戒烟限酒,积极锻炼,往往不必吃药就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如果不分原由,一失眠就用“安定”,再加上使用不合理,有时会造成慢性失眠,使本来可以不用药的患者最终出现药物依赖。
  合理使用安眠药
  与滥用安眠药相反的是,一部分人怕“上瘾”,不敢用。在必须用药的时候,比如生活突遭变故,或压力突然增加导致失眠时,安眠药还是应该用的。
  使用安眠药有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从最小剂量开始,以最小药量达到满意的睡眠。第二,间断给药。患者最好连续服药5天后,停药两天;或者将两种药物间隔使用。第三,短期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至4周,很多“上瘾”的患者是因为长期服药造成的。第四,停药不宜太急,每次减原量的25%,以防止停药后反弹。第五,尽量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安眠药。
  另外, 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有心脏、肝脏及肾脏障碍者或是喝酒后不宜服用安眠药。
  吃出好睡眠
  (1)不饮浓茶、咖啡,不吸烟。
  (2)睡眠与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松果体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松果体素分泌日益减少,而黄瓜、西红柿、香蕉和胡萝卜中含有大量植物松果体素,可以帮助失眠的人。
  (3)长期失眠者的血清中锌和铜两种微量元素明显降低,所以最好多吃含锌较高的牡蛎、鱼类、瘦肉等食品,以及含铜较高的虾、蟹、玉米、豆制品、蘑菇等,比如常喝小米粥对失眠就很有效果。
  (4)睡前2小时喝一杯温热的牛奶肯定有助于睡眠。牛奶中含有一种叫色氨酸的物质,这是一种天然安眠药,可让人放松、心情愉悦、引发睡意。
  (5)含维生素高的酵母、全麦制品、花生、胡桃、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肝脏、牛肉、猪肉、蛋类等也可帮助睡眠。

链接:世界睡眠日由来
  人的一生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得好,与健康密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成人中约有30%出现睡眠障碍,但相当多的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了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世界睡眠日”。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3月21日,因为这一天是春季的第一天。季节变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周期性事件之一,其重要性和和决定我们睡眠的昼夜规律相同。2003年3月21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宣布把“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国。
  历届睡眠日主题:
  2002年:睁开眼睛睡
  2003年:睡出健康来
  2004年:睡眠,健康的选择
  2005年:睡眠与女性(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进社区)
  2006年:失眠导致抑郁
  2007年:科学的睡眠消费

  困了、累了、乏了,呼呼大睡一觉应该是许多人的最爱,可却偏偏有人睡着比醒着更觉得累。 这些人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通病——打呼噜。通常,大家都认为睡觉打呼噜不算什么,还有不少人用“鼾声如雷”形容一个人睡得香,认为打鼾打得越响睡眠越好。其实不然,专家指出,鼾声响亮,不仅不是意味着睡得香,而且里面还蕴含着极大的危险。

打呼噜:睡着比醒着累

  打鼾者: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7年4月的一天,武汉民生五官医院三人间病室住进了一个等待手术的特殊病人,54岁的杨国清。说到杨国清的手术原因,竟然是因为打鼾,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呼噜。老杨有着长达20余年的鼾龄,而且他的鼾声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程度,称得上是个“呼噜王”。据杨国清的家人说,杨国清打呼噜“就像轮船拉汽笛,旁边人听着要捂耳朵。”因为打呼噜,使得杨国清的家人包括妻子、儿女在内,20年来没有人愿意与他整晚同居一室。就连跟他同病房的病友,也因为受不了老杨的呼噜声连夜换了病房。
  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打鼾发生率约为18.3%,其中男性为25.9%,女性为10.7%。打鼾会随着年龄递增,年龄越大,越容易打鼾。60岁以上人群中,约60%的男性和45%的女性是习惯性打鼾者。而对于打鼾的后果,像杨国清一样夫妻分睡的不胜枚举,为打呼噜影响夫妻和睦的更是比比皆是。据某调查机构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一千对夫妇中,接近一半将夫妻之间的争吵归咎于打呼噜。其中有百分之十的夫妇说,打呼噜打到最严重的时候,他们甚至考虑到分手,以逃避令人烦恼的鼾声。
  李先生最近就非常苦恼,因为自己的呼噜声,导致妻子不肯和他同房,弄得夫妻关系十分紧张。最开始,李先生的鼾声并不是声震如雷,但越往后发展打鼾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连往在隔壁的邻居都能听到。李先生说,出差在外,同事们都知道他睡觉有打鼾的毛病,这倒无所谓,他因而获得了住单间的好处,可在家里,妻子不能忍受他如雷的鼾声,如果夫妻睡在一起,第二天妻子必定会弄个熊猫眼,苦不堪言。好在李先生住房面积大,妻子总是睡在离他最远的房间里。
  在机关工作的刘先生也是同病相怜,他有30年的打呼噜历史,年轻时还没觉得怎样,可有了老婆孩子后,他就成了家庭成员“数落”的对象,家里已经没有人能和他同屋共眠了。他开玩笑说:“我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英国婚姻辅导专家诺尔斯女士说,打呼噜不但配偶深受其害,自己也不能安然入睡,同时也会影响到两人的性生活。
  打呼噜要人命
  鼾声如雷不仅会影响家庭和睦,甚至会有生命危险。2003年,前亚运会重量级举重冠军,33岁的才力,因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导致肺内感染呼吸衰竭而死亡。才力之死让人们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引发这一病症的原因恰恰就是打呼噜。
  打呼噜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疾病,当打鼾严重时就会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医学上也叫“鼾症”。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人患有此病,大约5个打鼾的人中就有一个患有该病。专家介绍说,打呼噜会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一个人夜间睡眠时,呼吸停止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就会被判定为睡眠呼吸暂停,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减少,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如果在6个小时的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出现30次以上,就会使人体血液中氧气减少,并使大脑处于缺氧状态。这样夜复一夜,年复一年,支离破碎的睡眠,使氧气摄入明显减少,身体各重要部位缺血缺氧,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发展到最严重时,就会在睡眠中引发猝死。据估计,全球每天大约有3000人死于这种病。
  2007年初,家住兰州的邱先生就因为打呼噜差点丢了性命。36岁的邱先生长期以来患有高血压病,晚上睡觉若平躺入睡时常会因为打呼噜出现呼吸停止现象。最终发展成胸闷气急、神志模糊住进了甘肃省医院,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脱离了危险。
  上海的周女士也有着类似的遭遇,一想起那晚睡梦中的“突袭”,周女士至今还有些惊魂未定。“那天晚上,我还在睡梦之中,突然发觉身旁的丈夫开始抽搐,把我吓坏了,立即拨打了120将丈夫送往医院。经诊断,丈夫患的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周女士没想到,丈夫多年来打不停的呼噜却成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信号。
  打呼噜及早治
  打呼噜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不发生堵塞。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一旦出现习惯性打鼾,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就医。医生表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因复杂,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虽然目前还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根治,但是可以治疗和控制。
  一位60多岁的老教授常年打鼾,午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的呼吸暂停次数多达100多次,但每次都只是三五秒钟,他和家人对此习以为常。最近,他因心律失常到心脏科看病,有人建议他到呼吸睡眠疾病科看看,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做了检查,发现是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通过对症治疗,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果是在身体过度疲劳或饮酒后发生的轻度打鼾,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是常年发生,那就必须引起您的重视了。如何预防和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呢?记住以下几点:
  1.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同时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2.少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生痰,容易阻塞呼吸道,同时要少喝或不喝白酒。
  3.糖尿病、高血压、甲亢、冠心病和慢阻肺等病人容易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及时用药。
  4.控制饮食和体重。戒烟、戒酒,少吃油腻食物,另外,肥胖的人颈部短而粗壮,夜晚睡眠时鼾声极大,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
  5.采取侧卧睡眠,可以在后背的睡衣上缝个“乒乓球”,阻止仰卧以减轻打鼾。
  6.扩张呼吸道手术。

链接:睡不醒也是病
  睡觉睡到自然醒,这是不少上班族的梦想。而对于刚刚加入SOHO一族的罗先生来说,在实现了“自然醒”的理想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睡不醒”。
  罗先生做的是设计工作,不用上班在家干活,属于自由职业者一族。虽然没有了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但工作压力却一点不比办公室一族来得小。有时候为了赶工,在电脑前坐一个通宵也是常有的事。渐渐地,罗先生成了一个晚上工作白天大睡的夜猫子。“我常常一觉睡到中午甚至下午,可即便睡上十几个小时,起床后还是昏昏沉沉的,总觉得怎么都睡不醒。”
  对于罗先生的遭遇,很多做文字、设计工作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因为晚上安静的环境更易于灵感的迸发。长此以往生物钟日夜颠倒,虽然白天补上了十多个小时,却仍然觉得没睡够,赖在床上睡个回笼是常有的事。
  在某公司上班的小李也是和罗先生是同病相怜,“一晚睡9个小时,为什么白天还是那么想睡呢?”小李根本没法控制自己,想睡的时候,倒头就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办公室同事都笑称他为“睡神”,不过,为此他耽误不少工作,也没少挨老板骂。
  专家提醒,“睡不醒”成习惯,也是一种“病态”。在最近公布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标准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失眠、打呼噜外,“嗜睡”也第一次被纳入了睡眠障碍的范畴,这在临床上被称为发作性睡病。偶尔的赖床不必紧张,但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睡眠习惯变化,一睡就没个完,并且精神状态差,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那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发作性睡病。刚才提到的李先生就是一名发作性睡病的患者,白天想睡的时候,即使他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也完全控制不了,1到2分钟之后就进入梦乡,而且有时候还一天发作几次。
  对于“嗜睡”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专家指出,长期嗜睡会使人体的各种生理代谢活动水平降到最低,除了会导致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嗜睡发生在高空作业、开车等极度不恰当的场合,就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在美国,每年发生200万交通事故,约有4万到5万人丧生,司机不可抑制的瞬时嗜睡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被认为是马路上的一个“超级杀手”。所以,一旦您出现了“睡不醒”的情况,应该到医院睡眠中心看医生。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