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3家企业的轰然倒塌也许不是个案。 几个城中的知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传言自去年底起就未曾间断,一度还甚嚣尘上。 日前,在浙交所“第五次企业家俱乐部活动”上,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副主任蔡惠明、浙江省政协常委曹大立、中大集团副总裁胡小平等又齐齐把目光聚焦在“资本”。 中小企业甚至是大企业今年将面临严峻的“资金风险”,成为他们那次私人讨论的焦点。 暗潮涌动
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生产要素资源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之银根紧缩……众多因素环伺之下的民营企业要寻找企业发展的出路,更要寻找资金的来路。 胡小平在接受《市场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前几年快速发展而掩盖很多企业内部问题的民营企业或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原本被称作“船小好调头”的中小企业似乎就从某一瞬间开始在“产能升级——需要资金,要获得资金就需要有好的转型”的圈子里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城的路。 曾有资深银行工作背景的蔡惠明说,银行当然愿意借钱给那些低风险、高收益、快发展的企业,他更不讳言,在银根紧缩的条件下,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显然更易受青睐。 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威胁,央行屡次调高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对于原本就要按照贷款浮动区间上限获取信贷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基准利率的提高直接抬升了他们的融资成本。提高准备金率政策则冻结了大量信贷资金,在银行优先保证大企业资金的惯性作用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供给将进一步缩减。 问银行借贷,此路艰难。 再看资本市场。虽然在2007年的上市热潮中,不少的浙江企业热情涌动,可是上市之后,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也不大,况且上市之路毕竟不是一蹴而就。 又一条通路,需要慢慢前行。 还有浙江人引以为傲的“民间借贷”。据记者了解和一些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借贷的利率就一直处于上升通道。在“吴英”案后,民间借贷也开始门槛增高。动辄1分多、3分多甚至高达1毛的拆借利率,已日渐成为企业成长无法承受之“重”。 当你开始疲于应付偿还压力时,也许就是多米诺骨牌的开始。温州的事例就是佐证。 过冬
曹大力跟导报记者讲了一则故事。 他说遇到在上海开餐厅的一个浙江老乡,曹大力在看过经营状况之后就问对方:“为什么没见设置‘危机’处理的部门?”对方答他,没用。一周后,饭店的老板跟曹大力抱怨,就是他说后的两天,一个老太太在吃饭的时候被电梯夹住了脚,处理事情的时候是“手忙脚乱”。老板直言后悔没有听劝。 曹大力说其实很多浙江企业主的想法和那个饭店老板是一样的,他们面临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 “浙江的资本价格太贵。”上海盛万投资副总经理周丹告诉记者,很多只做OEM的浙江公司,“没有品牌,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PE(市盈率)却达到了惊人的20倍,公司本身还觉合理。 也许当资本市场的买家都开始嫌贵的时候,就是危机四伏的时候。 胡小平说企业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现金流和预算管理。应收账款和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不应该只是数字,而是企业的生命力。“要注意控制负债率,要量力而行,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周丹也说,企业在高门槛竞争的时代要注重资源要素的组合配置,心血来潮做事情,资本热情太高,风险控制不足,“容易坏事”。 “整体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事实上也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曹大立说,没有一家企业不是通过兼并组合做大的,也没有一家企业是能仅凭自身的发展做大的。 所以,把握住了调整中的机会就是赢得了以后的先机。 马云在阿里巴巴热闹的上市后,冷静地说,“我们是为了过冬”。是为了完善自己,也是为了等待机会。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 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狄更斯所描述的或者就是当下中小企业所处的境地。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孙丽娜 来源:市场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