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经济学后传 [打印本页]

作者: nmwm    时间: 2007-12-25 18:03
标题: 经济学后传
引 砖
    1
    挑战世界经济学家 ,是我看得起他们。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就不要评了,我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亚当·斯密给我提鞋都不够格。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我面前就象白吃。
    2
    巴普诺夫如果喊几声“自*由 平*等”来代替铃声,实验也会很成功。但实验报告会这样写到:实验对象具有对“自*由 平*等”的渴望和理解能力,但在它们吃饱了以后就会丧失听觉。就再也不需要听见这些了!
    好了前面挑逗了你们的情绪是我不对,我道歉。但不会否认我说的是事实。
    前 言
    有的人可能对我有怀疑。不是我吹,我高考是全国第一,不是正数的第一,而是倒数第一。七门课加起来一百多分这够牛了吧?如果分数高就能说明懂的科学。那么武腾兰就应该是最懂爱情。记得读高中时,一位同学问我一道物理题,我说要用一个公式,因为不记得怎么写正翻书找时。他顺手就能写出那个公式,这真的让我很吃惊。我当时真想问他:“你都不理解的东西为什么还能记着它。”现在回想起来,仿佛看到武腾兰回答到:“这只是我的工作”。
    我要感谢我的父亲,记得我小时候“拿”了工地上的铁去卖,他打的我皮开肉沾,我现在手上都还留着痕迹,我考了全国倒数第一时他却一点都没责怪我。他常教导我:“要成才先成人”。他30几就进中*央党*校,当年在部队上比雷峰都还有名,全军到处作报告,就是在批邓时说了实话,后就没有作报告。现在象他那样的干部中的子女混的最差的就算我了。 ----最后请伟大先知和中日友好的使者武腾兰讲话:“你们忘记“武腾兰”吧!因为她只有勇气选择“武腾兰”成为一种工作。而你们却有勇气选择“武腾兰”成为一种生活。”
    东西方不败
    当初网上看到一些物理学和经济学理论有一种惊讶的感觉?--这也叫理论。本来就简单的问题说的不能够再简单。这样还能忽悠到谁。
    我记得有一部外国电影,讲有几个被机器人看押的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会变魔术的人在机器人面前表演,两张牌加三张一会变成五张一会儿变成四张,机器人因为弄不明白2+3到底是等于5还是4而崩溃。我不觉得这是嘲笑机器人,而是在嘲笑我,嘲笑我脑子里可以装下相互矛盾的东西而没有崩溃。1小学三年级到成都看见银行挂着“储蓄有息”与“社*会主义没有剥*削”没让我崩溃。2初中时知道干同样的活的人分为“干部”“工人”两种待遇与“劳动平等”没让我崩溃。3高中时发现被鼓励去“为人民服务”而去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原来也叫“人民”,鼓励牺牲“人民”的青春或者生命,却是为了“人民”微不足道的需求。这不是吃饱了撑得吗?这还没让我崩溃。
    崩溃应该只是机器人才会发生事,人不会这样吧?前两天看关于“寻找薛定鄂的猫”时,居然真的有西方人因为不能容忍2+3既可以等于5也可以等于4而崩溃,他们自杀了。你们太没有才了。我们北大清华的天之娇子是不会因为“薛定谔方程"而崩溃,你就是同时告诉2+3等于4又等于5还等于6他们也不会崩溃,对于他们来说背一个公式与背两个公式会有区别吗?
    东西方在认识世界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形象的说:“西方认知方法是“磊”,东方的认知方法是“挂”。西方科学是用简单解释复杂,而东方是以复杂解释简单。”西方科学家巴不得自己的理论是建在最基础的基石上的,基础到连白吃都觉得这是多于。东方就是巴不得挂在最高处。比喻一下:“我们最能直观看到的事物,就象一个半空中的苹果。它为什么没有掉下去?东方的回答是它挂在什么下,西方的回答是它放在什么上。这里就不想多说了,说来就话长了。
    “东西方不败”这话是我说的吗?上小学时,每当老师说明天要听写汉字时,那天晚上我觉都会睡不着,一篇课文就十来个生字,对我来说就象上刀山般困难,因为我往往会想不起“长大”的“长”字怎么写,因为这个字明明是“长短”的“长”,为什么又是“长大”的“长”呢?5的0.5倍比5小,都能让我疑惑了半年.小学三年级以前我几乎把自己定义为弱智。若干年以后,当我面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么复杂的词组,都不再也会有任何疑惑时,我想我已不再弱智了?
    世界的最东边也是世界的最西边,可能我恰好就站在这里?东西方不败还是东西方失败其实只是一线之差, 我的思维方式不好的一面:“在东方是最不灵活,在西方是最不严谨”,如果往好的说:“ 在东方是最严谨,在西方是最灵活 ”。
    吸取我前一篇“经济学前传”的教训,每一段落都要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段落大意:本段文字承接 “经济学前传” 中的思维的第一属性最简性 ,讲诉思维的第二属性同一性。也就是说1“+”1在没有任何条件该变下就永远=2。你这时可能要笑我是白吃了,这么简单谁不明白。我再次提醒各位,整个西方科学都建立在这种白吃得不能再白吃的定义上。我们就用这个简单的思维方式进行一些推演,1一个鸡蛋从可摔破或不摔破的地方掉落,结果是破裂。在没有任何条件改变下,重复亿万次其结果都是破裂。2将时间倒回1小时,各位将在1小时后还是看这个贴子。3过去是现在不能改变的条件,现在有是未来不能改变的条件。那么“过去和现在和未来”是早已“同时存在”。---您现在还觉得简单吗?
    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有必要重新表诉一下前传所讲的 “思维的第一属性最简性” 。举例:有个现象“2和3”,有一个结果5。如何解释现象和结果间的关系。“2+3=5”或“2的3次方减3 =5” ,这里的“+”或“3次方减” 都能成为解释现象到结果的一个"假设"。但我们肯定会选择2+3=5而不会选择“2的3次方减3=5”,这就是思维的第一属性最简性。这个最简性在本文中意义不大,只是在后面一段中做为一个小小的技巧使用。如果你看了“证伪”和“证实”看过罗素的书你就会知道它多么有价值了。当我们还在用“嘴皮子”争论谁正确谁错误时,他们已经用“大脑”思考“正确”是什么?
    经济学有码
    我最先看的经济学的书,1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茅于轼.2富国论---亚当·斯密。
    我们不去讨论两本书谁优谁劣,茅于轼在序言中写到----我们深信,随笔集中任何一个建议如果能被接纳的话,它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十亿元,所以这是大大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件事。是为序。--茅大哥你是在搞科学还是在搞传消。科学是靠有利无利来判断的吗?
    早期我看了几本经济学的书,一直有一种疑惑:经济学关系到不同阶层(有人更狠把它别有用心的叫“阶级”),但却让我感觉不到作者有任何立场。要从什么地方看“人”,人与人才不会有差别呢?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缺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增进社会成员福利的社会科学。”---这个定义不知害了多少个中国经济砖家。定义完全忽略了,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所建立的道德基础。研究经济学在西方需要的是智力。在中国需要的是能站在上帝的地方看人与人,只有这个地方才会看到人与人是平等的。那时你想要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叫科学,那时你才不会画蛇添足的说,相信我的理论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名词解释-中国经济砖家:“没有鸡巴的男人看有码A片,却试图用力学和美学来解释男演员不同动作不同节奏所具有的合理性”。其实所有动作和节奏都是为了愉悦马塞克遮住的部份。我希望大家看经济学一定要知道马塞克遮住的叫“平等”。--当我知道“只要出生在美国的就是美国公民时”,就让我切实感觉到这个东西切实存在着。
    我不是基督徒我也不想宣扬上帝。早期的经济学包含了伦理道德的。后来伦理道德由“上帝”承担了,“上帝”之所以打引号,上帝只是人们假其名进行自身道德上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向往的就成了基督的教义。就象孔子的儒家被人们创新和发展到“装B”,这说明“装B”自然是大多数人接受和向往的,这与那两位老人家没有多大关系。关于不同民族伦理道德为什么不同---这里也不想多说了。1说来就话长了,说远了可以说到人的内分泌腺上去。2对我们来说就太伤自尊了。
    经济学所缺乏科学性的原因:对于一个牧民来说,一头牛在饲养多少时间或体重时屠宰最合适最具经济效益?这显然是具有科学性的问题。但是如果牛有发言权的话,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有科学性。一本“牛可思主*义”学说,就可以将其击得粉碎。
    经济学的基础源于,平等和自*由的人文思想。知道了这一点你才能会明白了,为什么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公开买马可思主义的书。在伊斯兰教义和儒家的三纲五常之下是不会产生经济学的。
    段落大意:“如果经济学只是一个智力的问题。---奴隶社会的经济学第一原理:“1奴隶的食品供给应与其劳动力成正比,供给曲线向上。作为“吉芬”奴隶(快要饿死的)出现的供给曲线向下只能作为特例。”前两节“东西方不败和经济学有码”讲的是什么?我知道你没明白,推荐一本书“经济学方法论” 。
    可能“一切都是幻觉”
    有两样东西让我不敢狂妄。1“时间空间是不是可无限细分的?” 虽然我傻到想过一个大饼是不是可以不停的分?想过世界是不是有水构成的?但我还不至于“傻”到,问时间空间有没有最小单位。2太极阴阳五行的关系。你们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你试想一下他们当时所认识的不比现在5岁的儿童多,除了天上有鸟飞,地上有马跑,日出就日落刮风就要下雨。这些都是一些对应关系,或高级一点的因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抽象出“太极阴阳五行的关系”吗?打个比喻:“你在纸上画个圆,纸却总结出球体的规律,虽然总结的规律漏洞百出”。我一直不解人类早期所具有的想象能力(他们知道的实在太少)。现在有点明白了,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少,才不会有什么慨念束缚他们的思维,一切都是创新。我们获得知识时不但获得思维的素材,同时也带上思维的枷锁。前面我在“思维的第一属性最简性”中讲过,思维就是现象到结果之间的一种“假设”,“假设”在脑里停留久了就叫慨念。A有时当一个“慨念”过于完美,往往会使我们忘记它只是一种“假设”。B有时当一个“慨念”过于基础,而忽略它还能被假设。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有不能被慨念解释的慨念”。
    段落大意:世界是水构成的吗?是机械唯物的吗?是系统的吗?我们随着不断观测到的现象产生新的假设,而对能把假设有序的排列起来的“结构”就叫哲学。26岁以前最值得我骄傲的就是哲学,好象能把所知道的归属于一个框架之内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二十五六岁时整了个“系统论”觉得自己牛B得不行,后来在网上看了霍金的书后就明白什么叫幼稚:C“如果我们能以一个假设描述世界的话,那么它(假设)唯一的价值就是证明它是错的。”D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具备--“错误的能力”。因此两个对立的慨念其实质必然是在一个慨念上的分歧,同时两个慨念能够有对立的权利:说明它们必然还能建立在同一个慨念之上。不太明白举例说明:“红苹果 青苹果”相同慨念苹果不同慨念颜色,“苹果 香蕉 和 馒头”相同慨念食物不同慨念水果和非水果。---我们所觉得了不起的智慧就是能把这些分类,如果有一天你感觉自己和爬虫类没有什么区别时你就真正有了智慧。如果你有一天你感觉自己与石头没有什么区别时,恭喜你成为上帝。我知道自信的前提只能是无知,因为我自信过。
    名词解释—科学:“思维将无数个“解释现象”的假设以倒三角排列,而寻求这个倒三角的底端的过程就叫科学”。---“E对立的观点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慨念之上。就象李宇春和刘翔站在一个PK台上,110米栏和超级女声都不能作为他们的同一慨念,但总能找到一个慨念来建立他们的PK台如:1他们都是人2他们都是名人3由手机短信来评判的名人--显然1和2他们都具有,那么只有3可以建立用于“比较”的PK台。其实两个对立的事物共同的部分占绝大数,可比较的部分占少数,当我们用比较的部分来判断两事物谁优谁劣,为什么不去考虑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存在于它们的共同部分内呢?F任何一个慨念都不是“到三角”的顶端,它都能被一个慨念所表达。
    段落大意的大意: A有时当一个“慨念”过于基础,而忽略它还能被假设。B有时当一个“慨念”过于完美,往往会使我们忘记它只是一种“假设”。 C“如果我们能以一个假设描述世界的话,那么它(假设)唯一的价值就是证明世界不是这样的。”D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具备--"错误的能力"因此两个对立的慨念其实质必然是观察角度的不同或因果顺序相反或各自所具有的框架的不同,等。E对立的慨念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慨念之上。F任何一个慨念都不是“到三角”的顶端,它都能被一个慨念所表达。---“一切都是幻觉”,没有什么一定是真实的。没有不可以怀疑的。
    值性慨念
    好了你们都烦了,我也很烦。每次讲经济学都要扯很远,6年前我读霍金的书时,正好读到“一切都是幻觉”的状态,碰巧看见一个经济学的名词,恰巧用google搜索了一下,偏偏又对经济学产生了点兴趣。读经济学就象砍瓜切菜一样的容易,读了一个半月左右,我就不打算在读了。为什么不读了?你们想我前面提到的“我”的特点:1高考倒数第一,2父亲对人格的教育,3对自然科学的酷爱,4读霍金读到“一切都是幻觉”。这就说明1具有一个东方没被格式化的大脑2健全的人格3开发过的思维能力4没有任何固化的慨念。在这种情况下去吸收与你过去有巨大反差的新东西时,如果还不能产生点新东西对的起你自己吗?这就是为什么由我会产生了“值性慨念”的回答。我与你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恰巧是我而已。
    虽然我曾经产生过无数个弱智的慨念,但是我认为这次是最弱智的。
    弱智的让我难以表达清楚,假设我们是在一个慨念下建立“公有”“私有”两个慨念。根据---D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具备"错误的能力"。E对立的慨念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慨念之上。---我们先不去分析它们的分歧,先去寻找它们建立在什么共同的慨念之上。它们建立在一个抽象的慨念“有”之上。我把这称为“质”性慨念,实质的质。“质”性慨念之下只能存在1有或无之间的慨念,2共有或私有这样的慨念,3甚至是你有或我有的慨念。就象一个苹果一样它是一个实体,只能存在被大家或私人握住的关系。简称“公握”“私握”。我们现代经济学就建立在“质”性慨念这样的一个抽象的慨念上。F任何一个慨念都不是“到三角”的顶端,它都能被另一个慨念所表达。。如果这样“质”性慨念,它就能被另一个慨念所表达。---我称为:“值”性慨念。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所要表达的是一个“弱智”的凯念。前面我说的你不明白,错不在我更不在你。因为汉语本来就不是用来表达事物本身的。它用来颠倒是非就会非常游刃有余了。
    值性慨念是什么我很难从思维这一层面给你们讲明白。我尽量耐心,但你们也要有耐心。我这片文章前面都可能是屁话,但现在相对不是屁话。开始:1我们的思维来源于我们的感知,我们的确能感知到将一个苹果握在手中就可以任意舞动,如果苹果握在我手中,你就不能因你对苹果的渴望程度大于我,而对我握住的苹果有任何影响。2。久而久之“握”之于苹果就会成为一个抽象的慨念。3如果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将“缺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增进社会成员福利的社会科学。”中的“缺稀资源”视为苹果。4“缺稀资源”就会以下几种状态--你握或我握,个体握或整体握。5“握”这个慨念和“整体”这个慨念结合就叫公*产主*义。但资本主义却不是“握”和“个体”这两个慨念的结合。它更象是徘徊在圣经与科学之间,或者叫感性和理性之间。6“握”这个慨念和“整体”这个慨念结合形成公*产主*义,是很正常很合理甚至是很有创意的,因为我们受上帝的平等理念的煎熬已很久了。100多年以前的西方社会就处在这种煎熬中(这种煎熬对于肉体等价于灵魂的民族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当时做出脱离理性的选择无可厚非。7就象物体间的引力一样,我们最容易的理解就是体间的引力是相互直接作用的,但依靠什么相互吸引,我们完全会不去考虑。后来由于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才会有---爱因斯坦提出物体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它们只是各自改变了空间的曲度而已,如果爱因斯坦直卓于握着苹果的感觉,他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力吗?8值性慨念的抽象结构可能就来源前面6和7所叙述的。所以“缺稀资源”在以“相互协助平等交换自由选择”为条件的社会关系下抽象为“值性慨念”是合理的。---我知道你们看这很费力。前面用12345678来解释“值性慨念”的方式是6年前形成的,我们常用的方式就是我举出一个结论,你找一个反例来反驳。6年前我就认为“一切都是幻觉”,我当然不会费劲心思证明什么是正确的。那时我就这样--我不肯定8是正确的,只保证从“起点”1到8的过程是正确的。这种思维方式很好不仿你试一下。这种方式既可以不让慨念束缚思维,又可以建立有效的思维框架。--为什么起点不是0而是1呢?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0是什么。总结:我们去仔细想一想我们大脑里的慨念往往只存在语法上的合理,一点都经不起推敲,不管这个慨念是如何的基础如何的直观。如:“私有”“共有”这两个慨念,私和公是构成这两个慨念的差别。那它们又建立在什么共同慨念之上?你想过吗?为什么我们不会去想?因为这个共同慨念是建立在我们最基础最直观的感觉上----握苹果的“握”。
    我现在把值性慨念套用于经济中来帮助各位理解这一慨念。范围:不受个人意识控制的-有限的-能交换的-缺稀资源。这一范围基本等同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固定资本。值性慨念就是给这一范围内的缺稀资源给定一个系数X--我把X称为缺稀常数。举例:我有一亩地,现在我“必须”给这一亩地标个价如:1000元,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人或任何理由在低于1000元的代价交换到我对这块地的权利,同时任何人都可以用1000元的代价从我这里交换到这块地的权利。如果我在一年内对这块地标价为1000元且这块地一直属于我,那么我这一年有1000*365*X的负担(X=0.0001我就负担36.5元),如果标价有变动就分段累计。然后将每个人的负担归集一起,平分给每个人的过程就叫值性慨念在经济中的运用。请记住依存于值性慨念所建立的社会是不能够存在税收的慨念,只有--成本=人意识控制的缺稀+值性慨念范围内的缺稀--也就是人力+物力。说完了就这么简单,请不要问我这样好不好?有多好?请你看几本经济学的书自己判断。
    以此纪念弗里德曼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