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国有企业的小改制和大改制 [打印本页]

作者: sdjyqyf    时间: 2007-12-23 20:17
标题: [转帖]国有企业的小改制和大改制
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 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先后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可行、具体的改制政策指导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目前,我省的 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国企改制工作已取得一定硕果。
但在 国企改制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国企改制的初衷和真正目的是什么?改制后的企业如何发展?通过改制企业究竟改变了哪些东西?其实,许多人对 国企改制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有人认为改制只是为了贯彻国家的改制政策,完成上级安排的改制任务;有人认为 国企改制只是股权结构的变化,通过改制实现国退民进;有人认为改制只是资产处置的变化,通过改制对资产这块蛋糕重新划分;更有人认为只要新公司注册成立后,整个企业的改制工作就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事实 证明上述种种观点都是片面的, 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 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弊端,改掉和 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以此来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制只是一种手段,只是发展企业的一个前提;它是实现 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针对 国企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人对改制的认识,在本文中我将提出和阐述“国企小改制”和“国企大改制”这两个概念。
所谓“国企小改制”是指通过完成股权结构的调整、资产的处置、人员身份置换和安置等工作,改制方案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新公司在工商局登记注册,至此整个 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就完成了。“国企大改制”是指通过完成国企的小改制以后,对新成立的公司继续进行改造,从 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等方面彻底改变公司的管理机制,实现公司从形式到内容、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新发展。“国企小改制”是“国企大改制”的前提和基础,“国企大改制”的第一步是实现“国企小改制”。如果说“国企小改制”是换汤不换药,那么“国企大改制”则是换汤又换药;只有通过“国企大改制”大改制才能实现企业脱胎换骨的变化,从根本上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进而在 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只进行“国企小改制”,那么改制后的企业,除了股权结构、人员身份等形式性东西发生变化之外,新公司很难保证有实质性变化。
下面我将在“国企小改制”的基础上,从 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等几个方面阐述以下如何进行国企大改制。
国企大改制矛头之一—— 企业文化要改变
我们知道深化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企业员工旧有的 习惯性思维。著名管理学家诺思认为, 企业文化可在企业内形成一定的思维框架和评价参照系,即所谓“心灵结构”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它不仅会阻碍制度改革,而且还会使新制定的制度失效。由此改革首先要冲破旧有的 习惯性思维,打破旧有 企业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其所谓“有破才能有立”。为此企业改革的第一步要从推动文化转型开始,通过塑造新的 企业文化来代替旧的 企业文化,实现员工心灵结构的转变,确立起新的 价值观。
大部分 国有企业由于受到政策的优惠,这些企业在建立初始时就获得了较好的机缘,发展得十分顺利,实力雄厚,在相关行业中占有垄断地位。垄断造成了公司内部和外部都缺乏竞争,通过垄断经营,公司在规模发展,实力增长和 利润获取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由此衍生出的 企业文化具有一些不良特点:
■ 公司在高速扩容中,为了应付扩容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提拔的是经营型人才,不注意提拔有创造性的领袖型人才。
■ 良好的经营形势使公司经理层滋生骄傲自满浮夸的作风。
■ 经理层表现得过于集权、过份官僚,窒息了公司内部可能的创造性思想,造成经营保守,缺乏活力。
■ 公司内部连带关系严重,影响了人才选拔。
■ 公司大部分职员带有高傲的心理倾向,忽视顾客要素。
■ 平均主义大锅饭,没有树立起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竞争机制。

总之, 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应该从 企业文化的角度改掉上述国有 企业文化的弊端,树立起崭新的适应 市场经济和现代 企业制度的 企业文化:
■ 顾客至上的文化: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 以人为本的柔性和亲情文化:重视人才、制定科学的 绩效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企业是员工的大家庭,人人都有发挥自我的舞台;业绩优于资历,敬业爱岗讲贡献。
■ 创新文化:创造是变革时代的生存之道;以创求进,容忍失误;科技领先,敢于进取。
■ 团队合作文化: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领导和员工同甘共苦,一起 创业;平等沟通,真诚合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学习文化:从领导到员工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 企业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为公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国企大改制矛头之二—— 企业战略要改变
我们知道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 经营战略,它就会随波逐流、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碌碌无为,不是在竞争中倒下,就是在沉默中死亡!我国的绝大部分 国有企业诞生在计划经济下,在计划经济的摇篮里发展壮大,企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可行的 战略规划。改制前的 国有企业在战略方面一般存在两个错误倾向:第一个是战略趋同导致的鸡肋现象。战略趋同就是不管什么产业,先进去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然后做产业的整合,想得非常简单。从80年代最初拼胆量,到后来拼宣传、拼渠道、拼规模,成功的 企业家个个身经百战,每一次都是相同的思路,相似的手段,规模在扩大,产业在延伸,但是真正的实力未必有根本性的提高。第二个是机会拼凑导致的短命现象。很多的 企业家利用机会获得资源,运作一个项目,通过项目圈更多的钱。用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的资源,运作更大的项目,然后这个项目与机会不断转。一个企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但是巨大的危机是,万一某一个环节崩溃,一个企业的崩溃像楼房倒下一样,速度也非常快。中国的企业一旦失误,看起来是很小的失误,往往是全局的毁灭性失败。根本没有考虑企业的发展思路。更重要的很多企业把一、二次成功的经验总结为企业的指导方针,以此指导未来的发展,在目前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和剧变的环境下这是最危险的问题。
而通过改制, 国有企业基本上改成了 民营企业,在企业 发展战略上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改制后的企业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 在战略的选择上一定要进行充分的 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不要简单的凭领导的脑袋拍板就定。
■ 战略的可行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结合。战略制定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把握宏观发展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你不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会有很大的问题。
■ 要从早期就关注战略,减少决策随意性。战略的塑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等到 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再制定和实施战略就为时已晚。企业不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市场竞争变化迅速,商海越来越深,已经无法摸到石头了,再往前走就有被淹死的可能。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应该把握住自身发展特点,在战略的指引下健康发展。
■ 战略制定出来后,要及时、规范执行,不要束之高阁,不能高枕无忧,不能放在书架当成装饰品。
■ 领导高度重视,加强 战略管理。一头羊领着一群狮子打不过一头狮子领着的一群羊 ,这说明了领导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实施更需要企业 领导人的亲自抓起。
■ 战略要细化,结合 目标管理的方法, 战略目标要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 组织结构要调整和优化,克服传统 组织结构的弊端。组织要沿用 业务流程和 价值链的概念和方法,界定战略范围,找出战略涉及的关键对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紧接着设计相对应的 组织结构;再就是在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间实现协调和整合。
  国企大改制矛头之三—人力资源制度要改革
 我国的 国有企业近几年来之所以发展缓慢、不适应 市场经济的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领导的考核力度不够,领导层求稳不求变;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引进人才又留不住人才;企业按资排辈,重资历、轻潜力,职工没有明确的上进的 职业生涯规划。以上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正激励与负激励不足。正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骨干人员付出的劳动和企业得到的利益相比,其收入明显偏低;企业科技骨干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也体现得不明显;与其它所有制形式企业的骨干人员收入相比, 国有企业也低得多,从而导致了一些 国有企业骨干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积极性不高。负激励不足则体现在:经营者只负盈不负亏,没有建立起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任的机制,企业搞垮了,责任由政府背起来,大不了异地再做,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2、激励思维和激励方式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了新的“大锅饭”现象,表现在 企业员工人人都是主人,但又人人都不负责任。
  3、忽视了对激励方式的研究,激励手段单一,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4、忽视了约束与激励的结合。无约束的激励将会导致员工的放任和懈怠,在获得短期的激励效果后,这种激励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同样,片面地依靠制度来管人,强调员工的责任,而忽略激励的作用的做法,同样难以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许多 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远未完善,大多数 国有企业的 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行政 人事管理阶段。
6、内部竞争机制缺乏,外在压力不够。领导竞聘、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还只在小范围内操作,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整体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深度还不够。 由于竞争不足,压力不强,大部分员工仍保留着散漫的工作作风。
通过改制,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也要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有效的实现领导和员工等各个层次的责权利统一。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明确可行,科学严格的绩效考评目标体系 。
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并将其分解到每个部门和业务单位,以此作为考核和评价部门和员工的依据。
  2、设计公平合理的薪酬结构,薪酬和个人绩效紧密挂钩。
采取自上而下的岗位描述,明确细化的 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按照工作职责、 绩效考核结果和岗位差异三个要素合理拉开差距分配。
 3、运用多样化,形式多样,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激励方式对不同的人所起的激励效果不尽相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 企业员工。
4、继续完善和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部的职能。
人力资源部要结合企业 发展战略和具体规划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的 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考核人才、激励人才,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好人才,并调动每个人的最大积极性。
 国企大改制矛头之四— 市场营销要改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上不用考虑销售问题;而进入 市场经济以后,大部分 国有企业在 市场营销方面的薄弱能力被暴露无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营销观念没有转变。公司领导和员工缺少 市场营销意识,没有真正了解 市场营销的含义和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一些 国有企业对买方市场仍然奉行传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
2、整个企业缺少全员 营销管理,营销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整合。
首先,营销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营销优势得不到全面利用。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的营销职能,但在高层管理缺位时,则只有营销部门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整体营销职能会大打折扣。其次,决策缓慢影响销售工作高效进行的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该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决策,对企业的营销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重挫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的 营销战略。企业的 领导人甚至营销部门的负责人都不清楚企业的营销规划和计划。 营销策略没有连贯性、 广告宣传没有计划性、 市场开发具有盲目性。
4、 营销管理水平落后。目前大部分 国有企业对 现代营销发展的最新趋势把握不准,不知道如何利用 营销技巧和策略来加快企业的发展。例如: 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销售 组织结构不完善, 销售渠道建设不完整, 促销力度小。
改制后,企业应该改变原来的营销思路,加大营销工作力度。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借助改制这个契机,导入CI进行 企业形象策划,重新塑造改制后企业的崭新形象。
2、通过周密的调研,制定可行的 营销战略和具体的 营销计划、工作步骤。
3、注重 品牌建设,进行 品牌营销。
4、树立全员营销的意识,加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
5、加强对 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
6、完善营销 组织结构,加强对 销售人员的 绩效考核制度管理。
总之, 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用大视野、长远的眼光来审视改制工作。分步骤、分阶段,统筹规划把改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真正做到小改制和大改制的有机结合;在第一步小改制的基础上,要深入到 企业管理的内部,以发展的思路来进行 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的改变来做到大改制,从而真真正正的实现 国企改制从形式到内容的巨大变化。
作者: wokuaile_zj    时间: 2009-8-6 13:44

咋一看有点道理,但是改制后如注入私人股份,那么机制就会不同,考虑利益分配的出发点就会不同,就不会出现您上诉所说的问题。

你上面说的大改制的思想要点,其实国企人都知道,但是不会去做,为什么呢?

机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分配激励问题,等等才是关键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