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管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任何组织层面上知识管理的成功都有赖于三个基本因素:“个人”、“过程”和“技术”(people, process and technology)。其中,“个人”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是决定组织(企业)知识管理系统(KMS)能否被采纳和是否具有持久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否涉及技术问题。 文化因素应当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和群体共享的规范和价值,以及一个组织中对等个人之间的信任。不过,直到今天,技术仍然被普遍认为是不同知识管理“过程”(包括知识获取、分类、存储、检索和分发)的赋能者和支持者。 国外一些学者分别对企业知识管理工具(EKM)有所论述。在实践中,组织通常会使用下列一些(技术)概念来支持知识管理的成果: l 知识地图 l 分类方法 l 企业搜索引擎 l 电子协作工具 l 信息仓库 l 专家体系 l 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体系 l 基于案例的推断/问答(QA)工具(通常以帮助界面和联系呼叫中心的方式出现) l 电子学习和学习管理体系(LMS) l 企业信息门户 l 知识资本(IC)评估工具 几乎以上所有的分类体系都是基于(一个或多个)企业应用的,因此,它们经常被集中配置安装于企业服务器上,并通过客户端(即所谓瘦客户机)访问和获取,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并且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构建、评估、配置和维护。 这些工具为那些拥有良好IT基础设施(比如网络连接系统、统一网管系统和具有可扩展性)的组织而设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工具甚至经常会超出中小企业的应用需要,因为这些企业IT设施比较简单,而且缺少IT方面的预算。这些工具还经常被认为不能灵活地处理外部需求和适应外部变化。
Hyams (2000)则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诠释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除了上述Dorsey (2000)所描述的信息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时间管理、基础设施、组织性工作等等方面的技能,具体指: l 时间控制 l 工作空间舒适度 l 快速阅读、备注和研究 l 备案和文档管理 l 信息设计(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 l 有目的的写作 l 知识/信息处理设施(通常指PC等IT设备) l 知识/信息过滤技能
Skyrme (1999)也从经验方面定义了个人知识管理战略(也是本文接受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l 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 l 制定一个(知识)获取战略 l 设定信息的优先级,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哪些信息可以收取 l 确定如何和何时处理手上的信息 l 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知识建立规范 l 创建个人的文件系统,可以兼顾(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知识活动 l 为不同用途建立信息目录(书签)和索引 l 经常评估/评价所存储信息和目录的价值
3.2 个人知识管理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Challenges in practicing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