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起点还是终点
文、《身边的管理学》一书作者商振
企业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并非什么新鲜事儿。有关社会责任的话题被越来越频繁地直接转送到营销部门。社会责任感在那里被“有效”地融入到产品广告中。
“买我的产品,您就是为××做贡献”、“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节能环保,为孩子留一个美丽的明天”………打开电视这样的话语被N多产品述说。据说这叫“责任营销”!传说中这样的营销模式能为品牌树立起公益形象,为产品消费提供了一个名叫“责任”的理由。专家们说:“在市场本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是否具有责任成为消费者购买与否的新标准,因此责任营销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企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但责任营销是起点还是终点确是一个问题。
一个现象是:现在责任正在成为营销工具,责任成为了终点。企业赚钱了,进行了社会捐助,企业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产品包装上一层“环保”的外衣,企业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企业无条件为消费退换有问题的产品,企业完成了自己的责任…………。
正是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企业所有者会越来越觉得所谓“责任”正在成为自己的负担!频繁的社会捐助,严重影响了本应该漂亮的财务报表;因为要实现环保功能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因为退换产品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当收益和支出出现逆差时,在不做亏本买卖的意识下,“责任”也将被毫不犹豫的被抛弃。所谓“责任”,不过是营销的一个工具!
责任营销不是口号,更不是手段,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把“责任”渗透到企业营销甚至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程序概念上来讲,应该是责任驱动企业成长,而不应该是企业成长后来承担责任,这样责任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
很多企业都会考虑定位的问题,就是弄清楚自我空间在哪里!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正是从问自己:“我的责任在哪里开始的。”企业要弄清楚自己的责任以及如何实现这个责任,而后再去考虑如何表达这个责任价值,即怎样把责任体现在自己的产品和营销当中。
美国杜邦的员工都铭记这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尽量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二是所有排放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对环境造成伤害。因此废料减量和资源再生利用成为杜邦环境管理的重点,确定了安全、环保和健康、职业道德和对人尊重的核心价值。在这个核心价值的指导下,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价值来做的。也正因为如此杜邦成为全球第一家追求减少污染排放零目标的企业,并因此而荣获联合国的嘉奖。杜邦公司正是坚守着其全力塑造品牌的社会责任识别,在全球享有了崇高的企业品牌形象。SONY公司的随身听产品,苹果公司的IPOD产品,一个成功的伟大的产品,其最初的概念都是为了承担某一个责任!产品就是实现企业责任承担价值的外在形式,事实上从消费心理说来讲,任何一个消费者不会拒绝一个对自己有利对社会有利的一个选择。因此可以讲是责任驱动了这些伟大企业的成长!
承担责任,企业应该分三个层面思考:物理满足、社会满足以及社会准则。企业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目标客户的实际产品需求,即产品提供的基本功能,例如酒首先是满足消费者喝的口感需求!其次是满足目标客户的社会需求,即产品的延伸功能,例如提供一种生活方式!而后就是所有人和组织都生存在一个具体的、共有的空间里,我们要确保不破坏这个社会空间品质,而且通过企业产品和营销行为来改善和提高社会空间品质。
知道了自己的责任在哪里,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自己将要向哪里去。此时就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责任承担价值。这是就需要理顺三方面的关系,即企业内部、企业合作群体以及消费者群体的服务与辅导。从企业内部开始,规范员工行为,确保任何与产品品质相关的部分不会发生错误。其次保证渠道不会使得责任价值流失,避免渠道商因为小利益而影响到企业的责任价值。第三就是在终端通过广告等营销行为,对产品(责任)进行广泛的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把此三环节工作抓好,“责任”就绝不会只是口号!
责任不应该成为负担,它应该是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驱动企业成长的支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责任就是一种产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考虑要为企业、品牌担负社会责任,而这种投入也必将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价值和增长。
本文由作者商振首发于《华夏酒报》,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职场圈》杂志下载 商学院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