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中国报业被迫转向新媒体的趋势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llapple    时间: 2007-8-6 10:07
标题: [转帖]中国报业被迫转向新媒体的趋势分析

    走出低潮成为中国报业2006年的主题,而应用新技术是创新的重中之重,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结合做电子报、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成为报纸探索的方向。这是近日发布的传媒蓝皮书《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所称。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编的这本蓝皮书认为,在创新中走出低潮成为中国报业2006年的主题,而应用新技术是创新的重中之重,与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结合做电子报、手机报、网站等新媒体成为报纸探索的方向。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新一轮创新不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而是在各种新媒体的挤压下报业的被迫行动。

    专家认为,首先,“数字报纸”渐成气候。虽说10年前就有报纸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但“小样”式的网络版零散呆板,缺乏编排,与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相差很远。后来出现的PDF版也只可以看到报纸的模样,并不方便阅读。2006年2月2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集团经3年联合开发,终于推出中国首批共5份报纸的数字版。这些数字报纸界面便捷直观,翻阅灵活,读者通过网络可以完全按照传统方式阅读报纸。3月13日,《合肥晚报》利用中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数字技术,创办中国第一份有声报纸。读者只需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通过网络“收听”到合肥晚报社所属报纸的新闻,并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男声、女声、普通话、广东话甚至背景音乐。8月1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可实现互动和多媒体形式的数字报纸《宁波播报》。至此,中国报纸纷纷推出的所谓“全真电子版”,在技术方面已非常接近数字报纸的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电子报纸”崭露头角。目前的数字报纸技术已经基本解决了网上的传统阅读问题,但其死穴是还不能像真正的报纸那样可以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阅读。解决问题的希望,被寄托在一种叫做“电子阅读器”的设备上。2006年4月14日,《解放日报》宣称推出全球第一个基于上述阅读器技术的电子报纸。该电子报首批供300位读者试用。紧随其后,《烟台日报》、《宁波日报》也相继尝试采用这种引进荷兰技术制作的电子报纸。不过,这些电子报纸,由于设备价格高昂(每台近5000元)并全部由报社承担,令更多的同行望而却步。而真正的亮点来自广东。一直致力于数字化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经与软件企业合作,于年底推出了采用日本技术的可移动电子报纸。该“报”的特点是,价格相对便宜(每台2000多元);设备投资全部由提供方和企业消化,广州日报社几乎不承担投资风险。当月,可移动的电子《广州日报》“发行”逾20000份,大大超过8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业数字实验室计划中2007年电子报纸的试用数量。

    第三,手机报遍地开花。原创于日本的手机报,数年前就被中国引进。现在看来,2001年7月由《扬子晚报》率先推出的“手机报”,和普通短信没有多大区别。中国手机报的真正盛行,始于彩信技术的普及。该技术使“图文并茂”的手机报纸勉强成为可能。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全国第一份彩信版手机报。2006年,手机报数量大幅增加,涉及的中央和地方主流报纸超过50种(中央报纸10多种),报业集团超过20家。

    中国报业经过20多年的高歌猛进,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感到成长乏力的困惑。这种困惑首先通过报纸广告增长速度明显下滑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报纸广告市场的困境越来越严重,读者市场的萎缩也逐渐显现。

近几年市场的下滑态势引起了报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人们纷纷对报业市场变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趋势做出各种解析,提出了“拐点论”、“报纸消亡论”、“周期论”等种种不同的认识。2006年的中国报业依然处在发展的转折期,广告市场的低迷在持续,读者市场被新型媒体的分流更加显著,自2004年以来的低潮依然在继续。但是,报业已经探寻到创新和走出困境的方向。


作者: bluesun    时间: 2007-9-5 10:18
典型的中国特色,只要有一家做赚了一分钱,所有的都会跟风去做,看似竞争激烈,但是都是些恶性竞争。。什么时候报业能进入良性竞争的环节/。??太期待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