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简单回顾
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中国恢复了审计制度。经过几年筹备,
2. 中外内部审计的比较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较、中国的内部审计从建立的方式、目的、服务的对象,到内部审计的职能、性质都有自己的持色。因此、本文不准备过多分析中外内部审计的共 件,而注重比较中外内部审计的不同。
(1)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自发地建立起来的。中国的内部审计制度则是国家根据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和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对发展内部审计的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外在需求是国家为了保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维护财经法纪、提高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活而不乱,长期稳定地发展,必须强化审计监督体系。而为了有效地实施审计监督又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审计机关力量有限、审计覆盖较小的情况下,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解决当时国家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内部审计具有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财务等情况都比较了解。他们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政府审计,不仅节省时间和精力,也容易深入下去,比较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内在需求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随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企业对国家承担了一定的经济责任,包括资产完整、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等,还要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这样。就需要内部审计进行经常性的评价与监督,以帮助企业履行其经济责任。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中,需要建立内部的承包经营体系,才能层层落实承包任务。同时也需要建立一种机制对承包合同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确定和鉴证,对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做出全面的评价。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也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保证管理手段和措施的落实。加强内部控制,制止跑、冒、滴、产生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有鉴于此。国务院和审计署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并组织力量检查实施。在2中国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内部审计从建立的目的到建立的方式都有别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2)从发展过程上看,西方的内部审计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为目的的内部财务审计列现代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根据企业保护资产、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内在需求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内部审计由于有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 又有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起点是比较高的。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把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同时作为中心工作去抓。而没有西方企业内部审计那样一个先从财务审计抓起、逐步发展列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过程。因此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看中国与西方国家也不尽相同。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