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从董冰参加《赢在中国》看创业心态 [打印本页]

作者: 宋春宁    时间: 2007-8-2 15:22
标题: [原创]从董冰参加《赢在中国》看创业心态

  央视的《赢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一个赛季,今年的第二赛季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然而本就存在漏洞的十二强虎符投票终于出现了问题。

  2007年5月7日24时,《赢在中国》第二赛季三十六晋级十二强虎符投票结束,赵继爽、董冰、李文按得票数,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名。按照比赛规则,网络投票排名前两名的选手直接晋级十二强,赵继爽和董冰获得晋级十二强的资格。

  5月9日12时30分,排位第三的李文向《赢在中国》项目组反映,董冰在虎符投票过程中与李文和赵继爽有幕后交易。

  在央视专门为此录制的特别节目中,三位当事人中只有董冰一人到场接受了现场观众和嘉宾以及评委的提问和点评。现场观众大多对此事持反感甚至鄙视的态度,并且央视把此事定性为商业理性与道德冲突的一场讨论。其实对于很多创业之初的人来说,商业理性与道德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创业者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一般都是很自然地有了自己的选择,真正去考虑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商业社会要复杂的多。《赢在中国》毕竟只是一个创业者竞赛的一个平台,一档节目,对于参加了竞赛的选手来说,就要遵守规则,违反了规则就要淘汰出局,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以把它放在商业大环境的背景下讨论,但是单就这件事情来说,三位当事人所做的事情确实值得“鄙视”。至于商业理性和道德冲突,没有必要多说。我更关注的是创业心态问题。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是开始的心态决定的。

  本次事件有三位当事人,央视特别节目中,李文和赵继爽没有到场。首先我对董冰的到场表示敬意,不管参加节目录制目的是什么。对于董冰,我从看赢在中国开始就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他的心态是有问题的。董冰的创业项目是电动车修车连锁,目前在苏州开有几家店铺。今年初,由于为一家企业做电池修复项目的策划,我曾专程前往董冰的“AR修车博士”店去了解,“AR修车博士”从店面设计到员工服装做得确实比较不错。但是对他的经营理念和连锁管理方式,我却没有看到在行业中具有什么优势竞争力。更没证实董冰在参加《赢在中国》节目时候所说的经营业绩。这是我当时就不看好董冰这个项目的原因之一。好在现在的董冰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和兄弟企业合作”(董冰博客),希望董冰能够成功。

  说到职业心态,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各种职业培训,职业规划都讲得比较多。职业心态对一个人的职业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同样,创业心态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更是重要。职业心态不好,也即时职业发展不顺利,在职场上混日子而已。但是如果一个创业者没有很好的创业心态,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创业失败,并且不止一次的失败。董冰去年参加《赢在中国》进入了36强,今年由于“虎符投票交易”被取消晋级资格,他说明年还要来。这种看上去屡败屡战的精神,对创业者来说其实并非好事。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目的或目标,创业有创业的目标。董冰自己所说,自己参加《赢在中国》的目的是更好的宣传自己的企业,让更多人了解AR修车博士。而正是因为《赢在中国》第一赛季36强的名号和光环带给董冰和其“AR修车博士”太多的好处,节省了很多广告宣传费,让其短期内在苏州开了5家店,导致了董冰对《赢在中国》的异常重视,以致屡败屡战每年都要参加,甚至“不择手段”想要晋级。马云对董冰说,你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你太贪。这话没错,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为,董冰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太渴望成功,渴望自己的企业成功。这种渴望是急迫的,是一口喝下太平洋的水一样的渴望。我们从董冰的言语和其对事件的处理态度不难看出这种渴望。这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都心存的渴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创业者都渴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成功,哪怕一年后就成为世界500强都嫌慢了。所以当董冰含着泪说自己“交易”的钱是母亲养老钱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渴望。当一个人辞去一份好工作,而选择创业,母亲跪地求他回头的时候,我们理解这种渴望。正是由于这种渴望,决定了一个创业者的心态。于是他要求成功,马上成功!

  不管是主动型创业还是被动型创业,机会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机会型创业,发现商机立马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种成功更难维持,更难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心态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创业心态是从创业前就确立的,有的创业者在规划自己创业的时候就想着创业后如何的成功,创业就可以脱贫致富,或者出人头地,有这些想法没错。关键是这些想法在头脑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时候,心态就发生了变化,会急迫追求创业结果,对于创业困难总是感觉心里不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太多了,有些创业者经过一段时间公司没有起色,心里就着急,就想着怎么样能够迅速赚到钱,迅速扭转局面。在这种心态下,公司的经营管理,业务的开展等常规性工作没有得到重视,相反对与经营管理无关的工作却乐此不疲。董冰参加《赢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心态在起作用。赢在中国虽然是个很好的平台,对创业者和所在的企业也具有非常好的宣传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花个两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参与其中,恐怕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一个初创的企业,需要创业者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去打造,宣传推广是必须的,但是在企业还没有成型,管理和营销都还没有上轨道的情况下就过度宣传,很容易让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副”。(globrand.com)董冰的企业我了解过,需要董冰花精力和时间做的工作太多了,不要说企业没成型,就是所开设的几家店铺,恐怕都没有进行成熟的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下,晚上店铺经营,打造好苏州这个重要的市场模型,等到“AR修车博士”在苏州完善起来,真正适合复制推广的时候,再去参加《赢在中国》,效果会更好,董冰也更容易走到最后。

  创业艰难,谁都知道。越是艰难越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该坚持什么,该放弃什么。什么对自己的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需要1000万投资?很多投资机构都在寻找合适的项目,尤其成长型项目很受投资机构青睐,先把企业做到可见的成长,钱不是问题。需要借助好的平台宣传?宣传的目的要清楚,如果仅仅是吸引社会关注,吸引经销商或让更多想做小老板的人加盟,那没必要,因为基础工作做不好,参与的人越多,结果可能越糟糕。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从开始就要保持好的创业心态。有激情,不能急迫;有想法,不能乱来。分清主次,夯实基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作者: sleep    时间: 2007-8-2 16:03

我觉得董冰聪明的,谁敢说他这次不是个策划呢,这样更好的扩大自己企业的影响,老板敢于承担责任啊

其实赢在中国本身的虎符就有问题,傻子都知道票数是怎么弄的.

赢在中国是个好节目,但也就是一场秀,成功与失败都不要太在乎的,因为评委也是人,他的评论本身就带有自己的意识的,价值趋向,被淘汰了也不代表自己的项目不能成功,创业最可贵的品质是坚持,自己的路自己走让别人说去吧.


作者: 寒风踏雪    时间: 2007-8-2 16:08

这一期赢在中国特别节目我看了。先不去论董兵的对错.

单就他肯出席这个节目,我本人还是表示钦佩的.

另外,作为央视,能够去公开讨论这样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确实彰显了<赢在中国>的气度.尤其是当王利芬去拷问每个评委企业家的时候,不管他们是否言行一致,但至少,对他们,对现在的商业环境是一个拷问加反思.


作者: 雅匪    时间: 2007-8-3 07:25
楼主的原创很有见地
作者: zhaoxw1    时间: 2007-8-23 15:29

在这个角度来看,节目能带来的效益是很明显的,难怪董冰要坚持参加。而且把企业亮出来之后,也有更多人可以提出发展建议,对企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 cpheng    时间: 2007-8-24 12:47
不同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选择自由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7-8-24 12:57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猫腻,估计第三赛季不会再有网络投票产生选手。

赵继爽、董冰、李文三人,其实个人能力都是不错的,但在诚信上出了问题。在他们看来,《赢在中国》主要是个人扬名立万的工具。

另外专门找了录像带,《赢在中国》第一赛季36强中没有找到董冰,不知是记错了还是怎么。

评委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都很不满意,没有人真正把问题摊开了讲,都是含糊带过。

更加佩服王利芬,能把这样的话题搬到电视上来。


作者: ydy135    时间: 2007-8-24 13:22

董冰的违规其实是个必然的现象,中国企业家们违法违规的还少吗?商业大环境决定了个体的选择,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在虎符上作弊的,绝不只是他们三个!

在这次节目之后,李书文也在商业实战环节违反了规则,拉了赞助,而评委们法外施恩,让他继续参加比赛,这又怎么算?如果节目的规则是神圣的,为什么同样违规的李书文可以继续比赛?如果节目的规则是象征性的,那为什么董冰就要出局。

整个《赢在中国》的游戏规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漏洞,而且情大于规则、主观性过强的评判过程也只能让人把它更近似地看成是一挡娱乐节目。我不觉得参加赢在中国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


作者: yw风里密码    时间: 2007-8-24 14:39

"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从开始就要保持好的创业心态。有激情,不能急迫;有想法,不能乱来。分清主次,夯实基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学习

创业致富确实是一个诱人的梦想,只不过许多人都只看到结果,却把过程忽略了。许多成功创业者被宣扬,获得财富似乎看起来很快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理所当然。于是人的眼光变高了,凡是不能快速赚钱的事,都觉得艰苦、乏味、不值得做。同楼主所说,创业之前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业心态


作者: ydy135    时间: 2007-8-24 16:28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7-8-24 12:57:43的发言: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猫腻,估计第三赛季不会再有网络投票产生选手。

赵继爽、董冰、李文三人,其实个人能力都是不错的,但在诚信上出了问题。在他们看来,《赢在中国》主要是个人扬名立万的工具。

另外专门找了录像带,《赢在中国》第一赛季36强中没有找到董冰,不知是记错了还是怎么。

评委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都很不满意,没有人真正把问题摊开了讲,都是含糊带过。

更加佩服王利芬,能把这样的话题搬到电视上来。

王利芬的确猛得狠,有一次都要把牛根生问哭了,还不肯罢休。央视需要这样的猛女

貌似这个女人的性格更象个老爷们,想起了她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寒一个~~


作者: jiefang    时间: 2007-8-24 16:57
参与人员和主办方本身就是相互利用的,只是站的立场不一样而已,相信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了!很多次看见成功就在眼前,但又看着它离开,那种心情真的是很难受的![em05]
作者: tang211    时间: 2007-8-24 23:12

第一期看过

感觉触动很大,它给了我不少的指引

第二期虽然还没有看,但我想也会触动人心.

期待ing


作者: tang211    时间: 2007-8-24 23:12

楼主的贴也太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23:16:49编辑过]

作者: 我想我做    时间: 2007-8-25 09:53

《赢在中国》第一和第二期我看的赛事都不很多,只是说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期的质量在有些人的素质方面强过第二期, 第二期的选手我不是很看好呵呵!个人主观  王利芬的主持在进步,第一期我感觉她表现还不是很进入状态呵呵!估计那时候参与不多.评委和选手都是人 都有情绪有对有错 是一定的.

做秀也好 激励也罢 《赢在中国》之所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我想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产生英雄 成为赢家  就像选手和组委会一样都有各自的目的吧  没有贬低的想法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共赢当然皆大欢喜.

总之 大家都受益了.在此祝福这类的节日一路走好.走稳 走正.现在的中国需要这类的


作者: cjwang7505    时间: 2007-8-25 13:30

创业的确很难,要想赢的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我个人觉得董冰不错,是条汉子。他用母亲的养老钱意图进入12强说明他追求成功的渴望。我也是一个创业者,充分能够理解他所承受的压力,人在欲望的促使下是会做出一些道德所不能接受的事的。大家也不能怪他,大家能保证马云、牛根生等等没有做过违背道德的事吗?


作者: eastiger    时间: 2007-8-25 16:26

董冰,我的同学阿,祝你创业顺利!


作者: dqsvictor    时间: 2007-8-26 14:38
规则可以法外施恩的氛围里,创业可以有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出现.这也应该算是"能力".
作者: dqsvictor    时间: 2007-8-26 14:39
规则可以法外施恩的氛围里,创业可以有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出现.这也应该算是"能力".
作者: shaokang    时间: 2007-8-26 20:50

宋春宁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谢谢.

顶.


作者: lxw-311    时间: 2007-8-26 22:54

哪个企业家敢说自己没有原罪?!


作者: yifan9688    时间: 2007-8-27 09:12
这一期节目我也看过了。我对董冰知错能改感到十分佩服,感到现场的其他选手对董冰的批评有点虚张声势(不知在创业的路上,他们是否也有违规之处?是否也有勇气拿出来任众人评说?)。我相信董冰在经过此次后,能够做到少犯错误,至少类似有关诚信的错误是不会再犯了。祝董冰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一路走好!
作者: 伊影的泪    时间: 2007-8-27 12:41
黑幕是每个游戏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 zdq3201    时间: 2007-8-28 12:42

很佩服董冰的勇气和胆量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接受大家的质问和批评;我们对他应该宽容些,创业阶段每个人都会犯错的。希望董冰吸取教训,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 tonywu    时间: 2007-8-28 17:43

商业环境比较险恶,企业诚信也是选择性地使用与宣传,这件事只是一个小小冰山而已!

创业心态的确重要,但选择做对的事情更重要,如果一件事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再好的心态也没有用


作者: bluntheart    时间: 2007-8-28 17:50

看了几期,对选手没有多少印象,、

对王利芬,和马云吴鹰熊晓鸽等评委的精彩言论印象深刻


作者: pys01403    时间: 2007-8-28 19:47

楼主的文件得很客观

但我认为节目的本身带着太多的娱乐性质,相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多看看,还是非常有益


作者: tjya93    时间: 2007-8-30 23:25
谢谢,看看有益健康!!!!
作者: 青春正舞    时间: 2007-12-2 20:37
创业 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就像马云一样,坚信自己 ,评委不是神!但是基本的素质是有的,游戏不讲规则,没人跟你玩!
作者: swordh    时间: 2008-1-7 15:58
楼上的有人说&lt;&lt;赢在中国&gt;&gt;是个娱乐档节目,个人主观意识太强,其实我倒认为它就是个大杂烩,什么味道都有:想成名的、想拿风投的、或是真的想学点东西的,就是你是什么口味了。
作者: tjbab    时间: 2008-5-11 11:52

诚信是创业的立命之本。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