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管理百味]水煮韩信刘邦[要学会和老板打成一片] 作者:锐圆 [打印本页]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6 13:40
标题: [转帖][管理百味]水煮韩信刘邦[要学会和老板打成一片] 作者:锐圆
韩信钻裤裆现场直播版
  
  韩信天赋异禀,从小自己都觉着自己聪明,所以他不愿意种地,也不愿意做小生意,没办法,除了翻翻MBA自修教材,只好成天闲逛,望长天云海,观鸟兽鱼虫,心里很郁闷。
  在外人看来,这小子不事稼穑,不求上进,整个一个小混混,社会对他的评价是三个字:“贫无行”。又穷又没德行。顺便说一句,历朝历代,朝庭最怕什么人,就是流氓无产阶级,而且是高智商的流氓无产阶级。这帮人,平日里祸害乡里,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演变成造反派。毛泽东他老人家从正面理解这个现实,说这叫“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无产者最无畏,因为大不了“回零”。现在企业用人时,也可参考,若老板想用开拓性的人,最好选家境不好的子弟,他们有野心,有冲劲;若想找可靠的人,家境殷实的子弟比较稳妥。
  韩信人穷志不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隐隐约约觉得,越是穷光蛋,架子越不能倒,面子越重要,所以他整了一把生锈的宝剑,挂在腰带上,穷晃悠的时候,也是雄赳赳,气昂昂,这就有点像现在的一些小青年,穿着廉价的西装,胳膊下夹着仿真皮的小包,瞧小模样还像个经理主管什么的。
  韩信混得不好,但没有猥琐之相、谄媚之容,见了人还是吊着眼睛NB哄哄,于是有人不高兴了。最看不惯韩信的是菜市场卖猪排的小蔡,小蔡是韩信的街坊,和韩信同年同月生,韩信三岁就会四则运算,八岁就学习高等数学,十二岁就自学MBA课程,而小蔡十岁了,借助手指脚趾才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卖猪排的老蔡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经常耳刮子抽儿子,担心后继无人。到现在小蔡子承父业也卖猪排,定价永远是10块钱1斤,猪肉行情涨了,他也不敢卖11块,因为太复杂了不会算。小蔡是淮阴城里有名的憨憨,所以大家都买他的猪排,小蔡帐算不准,但缺斤短两无师自通,生意居然越做越红火。
  这一天小蔡收摊较早,在菜市场门口碰到了闲逛的韩信,不由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呔!韩信。你小子每天挂把破剑装什么英雄,张艺谋也不会到淮阴选男主角。你要有种,就刺老子一剑,没种,就从这儿爬过去!”说着,劈开一双罗圈腿,伸出中指(小蔡看电视知道,国际足联对向裁判、观众出示中指的球星都会罚款的),指了指袴下。
  小蔡从小喝排骨汤,中气足,嗓门大,一声断喝,整个淮阴城都听到了。成千上万的人好像都预先埋伏在这里,哗地一声,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正在此地采访的大秦央视记者也扛着摄像机挤了进来。
  大家看小蔡,罗圈腿,蛤蟆腰,一脸猪排肉,看上去很欠揍;大家再看韩信韩哥哥,玉树临风,好像影视明星谢庭锋,气宇轩昂,好像奥运冠军刘翔。心里话,有戏看。
  只见韩信从口袋里掏出墨镜慢慢戴上,一捋长衫,一步一步迈向小蔡,人群里顿时嗡地一声,有的说像发仔,有的说像星爷,有的则喊,电视台播出时要放慢镜头呵!
  韩信一边走,脑子里飞速计算:
  选择一,上去和这小子开打,赢了,想想也没什么劲;输了,自己这么牛X哄哄地,让一个卖猪排的揍个鼻青脸肿,不小心再破了相,将来影响参加超级男生大赛。韩信深知小蔡每天剁猪排,除了有蛮力,对关节经络也很熟,自己的赢面其实不大。
  选择二,从他袴下钻过。成本:小鱼牌纯棉裤膝盖处磨损0.001CM,手掌搞脏需要消费小虾牌洗手液5g,物质总成本0.01秦币,兑换美元0.001元。精神及名誉损失:从此韩信受辱袴下将全国闻名,青史标榜,今后到那里都有人指指点点,说这小子钻过裤裆。风险:钻过时小蔡同时放屁的概率超过89%。收益:韩信瞟了一眼正在拍摄的电视记者,心想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MBA和猪肉贩子打架只能上社会新闻,MBA钻了卖猪排的裤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可以上焦点访谈。韩信计算了成本产出,评估了风险效益,果断地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决策。
  
作者: ayi1982    时间: 2007-6-6 13:51
后面的风险分析有意思
作者: 天涯清风    时间: 2007-6-6 14:15
风险分析真的很有意思哈!!!
作者: kzj123    时间: 2007-6-6 15:47
哟 ,也蛮有意思的 谢了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6 21:53
 一个馒头引发的答案
  
  韩信钻裤裆了,媒体也炒作了,淮阴人民也议论纷纷了,韩信以为自己就是超级男生了。
  没过几天,一切都没改变,韩信同志继续失意,继续郁闷。
  这一天日上三竿,午饭还没有着落,韩信晃悠到一间发廊。给韩信洗头的漂亮妹妹真名叫什么,已经湮没不可考证,只知道她在网上的昵称是“漂亮妹妹”,后来简称PLMM,后来又继续简称PM,司马迁在写《史记•淮阴侯列传》时,异想天开,说PM是“漂母”的拼音缩写,不仅把人家的职业从洗头改成洗衣服,同时把年龄也从少女改成老太太了——典型的失实报道。
  PM说:“这次洗头要付钱。”
  韩信说:“不是说好赊销的吗?”
  “韩信,不能再赊销了,原材料涨得厉害。”
  韩信抬起眼皮看了一下PM,不吭气。
   “本小姐不仅有成本,还要缴10%的消费税!”
  韩信赖兮兮地说“你要和谁睡?”
  PM怒气冲冲:“Kao,四轮街的小姐为贵族服务,高收费高消费,都不收消费税,我们两轮街服务的对象都是你这样的弱势群体,税这么高不说了,还要搞什么准入制度,光检测毛巾上有没有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禽流感病毒的设备进口了N套,#¥%¥%…,你们这些客人,要么天天杀价,要么赊帐,今天你不付现金,本小姐绝不侍候!”
  PM说罢,走到一边,打开刚送来的盒饭,准备吃饭。里面有一个馒头,肉馅的。这种面食,后来被称为“包子”。
  饭盒一打开,韩信的眼睛就直了,一股香味忽忽悠悠飘过来,韩信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去,伸手向馒头摸去。
  只听“啪”的一声,PM一巴掌打在韩信伸出的手背上,厉声一喝!这一喝不要紧,响彻寰宇,震烁古今,直到今天,还被大导演引用:
  “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许多人都是这样,昏昏噩噩地活着,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体现多大价值;也有人或许能认识到混日子不是办法,但要么认为自己还有时间,要么把一切归咎于环境。
  韩信是个有慧根的,他潜意识里相当自负,总认为自己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PM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他一愣神,才发现自己真的无耻且可悲,竟然沦落得和野狗一样。面对PM又怒又怜又鄙视的目光,韩信内心有如电击雷轰一般。佛家有棒喝顿悟一说,韩信突然觉悟了。
  韩信面色凝重,端端正正地向PM深施一礼:“吾必有以重報姐姐。”
  PM淡淡回答:“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食,岂望报乎!”
  韩信用余光向馒头瞟了一眼,那馒头留给他终生难忘的印象,他转身径直往人才市场走去。
  这天,正好大楚集团在此招聘员工,应聘者如云。
  大楚集团现场出了一道抢答题,称答得好马上聘用。这道题是:“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生活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团结奋斗,创造双赢!”
  “做四有新人!”
  “大楚集团,我把青春献给你!”
  一直木然不语的主考官说了句“马屁精”,又继续木然。
  …………
  嚷嚷了半天,主考官都不认可。现场一片沉寂。
  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但全场都听得清清楚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主考官睁开了半闭的眼睛,眼前是一个衣着潦倒的阳光少年,眼神的成份是70%的激情和30%的忧郁。这个少年就是韩信。
  
  锐圆评曰:韩信渡陈仓,败项羽,助高祖一匡天下,建不世奇功,是故其“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之经历成为千古趣谈。试想,等芸芸众生,曾经乞食者何止百千,曾经受辱者又何止千万,纵有千般屈辱,只能储藏心头,谁奢望留千古之名?今之少年,一饭一衣,一车一房,殊不易也,非忍辱负重不能得也,“忍受”二字,岂是轻易可以做到?然能忍伏,未必成功,中国人善忍,千百年来,亿万劳苦,不缺你一个能忍者。能忍且知耻,知耻且愤发,方为大丈夫。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6 21:54
韩信灭楚心理分析
  
  韩信刚出来混,是在项羽的叔叔项梁那里,项梁死后,项羽接班做了法人代表,韩信也是成了项羽的打工仔。当时的形势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老体制崩溃,新体制创立,正是所谓的社会转型期,先富起来的机会一大把,项梁项羽叔侄创立的大楚集团实力最为雄厚。
  大公司容易埋没人才,项羽又是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老板,无事不能,无事不会,集团的大小业务他都能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人才。范增推荐韩信,对项羽说他是个人才,项羽说:“嘛是人才?叫过来我看看。”韩信来到项羽的办公室,项羽一看,哇,果然是好人材,长得很帅,项羽马上任命韩信做了“执戟郎”,也就是贴身侍卫。当时项羽正和虞姬MM热乎,天天有空就在一起腻歪,韩信的工作就站在帐棚外面警卫,各种声音听得真真的,啥也别说了,鼻血流得哗哗的。
  韩信头几天还行,相当于听免费的“激情夜线”,后来,小身体实在招架不住了,就到集团办公室要求把岗哨撤远点,主任坏笑着说,咱项董事长喜欢别人旁听,要不,给你发几包补血冲剂?
  韩信第一次感觉受到了侮辱,连辞职报告都赖得写,悄悄离开了大楚集团。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实,历史上还发生过“范增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范增一听韩信跑了,马上请示项羽,要求追回来,项羽以为范增担心韩信把自己和虞MM的事抖给八卦小报,很大度地笑着说,我爱自己的MM,让别人说去吧!范增哭笑不得,他知道项羽已经不能重用韩信,但韩信一旦被竞争对手重用,势必对大楚集团的经营造面巨大压力,所以,自作主张,连夜派人追杀韩信。
  在古代,人才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但庸主往往是不能用,也不能杀。秦国的改革家商鞅曾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食客,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举荐商鞅,说他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魏惠王嘿然。公叔说:“君如果不能用他,必杀之,无令出境!”魏惠王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公孙痤回头就找来商鞅,说:“我要先公后私,我已向国王举荐你,并告诫他不用你就杀掉你。现在我再告诉你,赶紧逃命去吧。”商鞅说:“国君不能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果然,魏惠王把“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当成公叔痤的病中糊话。
  现代社会其实也一样,只不过不能随便杀人了,聪明的老板对关键的人才一样会采取“封杀”的办法,只不过是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而已,签订一个有附加条款的合同,以确保能为我用则用,不能为我用也不能为竞争对手所用。
  历史往往无独有偶,相同的剧情经常会重演,黎叔说“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其实,自古以来,有竞争人才会有价值。秦末汉初天下大乱之际,像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辅汉则汉强,辅楚则楚强,两大阵营的范增和萧何都认识到了韩信的价值,但范增追韩信是为了杀之,萧何追回来是要封台拜将,由此楚汉胜负定矣。
  韩信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把项羽同志打得落花流水,这里面除了食君禄忠君事的职业精神以外,也有对项羽不能用己的一种报复。韩信曾对朋友说过:“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被楚而归汉”。而“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韩信对项羽有很强的报复的意味,对自己价值的蔑视比杀父之仇更让人耿耿于怀,你看不起我,我就要用击败你的胜利证明我的能力,让你懊悔到死!现代的职业经理人也常常有这种情结,在一个企业受到压抑,跳槽到同行的另一家公司后,发奋努力异于平时,这都是要证明给老东家看看:是你眼瞎了,不是我无能。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7 10:59
我会继续更新的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7 11:01
 第八大领域:上市与圈钱
  
  做商务,什么时候都有好玩的。
  现在做商务,最流行好玩的,就是“上市圈钱”了。
  
  只要俺上了市,俺就可以圈到钱。圈到钱,俺就买“波子”(保时捷跑车),买豪华游艇,买私家飞机,环游世界,带着一大群漂亮到令人流口水的MM,到海边的沙滩上,看那海与天真蓝、真蓝……
  
  “铃……~~~”闹钟响了,梦该醒了。
  其实“上市”与“圈钱”并没有那么美好。相反,也许是血腥的。
  
  先说说“上市”的事。
  
  中小企业辛辛苦苦打拼,到“现金流”有个3千万水平了,就开始有小投行找上门来了:“上市不?你上市,俺可以注入500万USD资金给你。”到了八千万现金流,这个“注入资金”还可以达到1千万USD,境外来的还可能是颇有名望的中型投行了。
  觉得挺好,就准备上市吧~——最起码有个1千万USD资金注入,解解多年资金紧缺的渴了。
  
  慢着慢着,做出这样重大的决策前,有几样事项请您考虑一下:
  
  1,您的企业是否非要“上市”不可?!
  在香港呆了多年,有个“家族性企业集团”的老板,就曾亲口对俺说:“我现在有钱赚,为什么要‘上市’让别人替我赚?!”所以这个“家族企业”做得很大,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外资酒店都是他们独力投资的,但至今这家企业仍未上市。
  所以,如果您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有较为稳定的盈利模式,最好就别跟风,缓提“上市”的事。
  当然,如果您企业确实“辛苦投入多,维持艰难,收入回报一直未如理想”,想趁机换个活法,嗯~,那上市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2,如果确实决定上市,那必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做好上市前后的研究工作,还必须要求投资方给您来个“沙盘演练”,以清晰自己未来的“资本运作模式”。
  因为上市后,就是您自己在股市独立运作了。投资方一般在您企业上市后,就在股市上一番熟练的操作,把他们手上的“流通股”抛售套利后就“退市”了(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别人也要赚钱的是不?)。您手上的“非流通股”就被打回原形,很可能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在股市上“有价无市”,静悄悄地扮“ST股”。而此时您手上那1千万USD已经花得7788了,又不晓得如何“回购股票”托市交易,就只好象菜市场的小贩一样,眼巴巴地扮望有人来买您的股票,好使您的“资产升值”。
  那边晃悠悠地来了个好象有钱的主,您飞扑上去,拽着他的袖口买您的股票。行~,您得让出一部分“非流通股”来让别人“控股”。别人成了您的“新上帝”,好一点的还可以保留您企业的“专业性”;坏一点的嘛,嗯~,现在也没少“大股东侵占、挪用企业资金”的事。
  现在不少境外的“投资公司”,就是仅有十亿USD之内的资金,就能成为国内几间“上市公司”的“大控股”了。——全是这么来的。
  这时才发现,您多年辛辛苦苦打造了一艘叫“企业”的船,原想开着它环游世界,过几天舒坦的日子;没想到现在这船不是您开了,而是一个叫“大股东”的人,领着万千小股民,托着您这船叫您向东,您决不敢向西。
  无它,在做上市决策前,没有请专业的人来,做好您上市后资金规划;也缺乏执行的人,能使您上市之后在股市中游刃有余。
  
  3,国内股市俺不熟,国际股市则分几个大的重要区域:美国华尔街股市、欧洲(如伦敦股市)、香港股市、新加坡股市等,这些都是国际上重要的股市。日本就属“半封闭式”的股市,不是日资就几乎玩不转。
  所以,一旦决定上市,就要清晰地确定上市方向。而美国、伦敦、香港、新加坡是不同的“资本市场”,各有各的“乡里乡规”,您得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做好选择。俺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美国股市:“投资经纪”市场。就是说要上市可以,但您得事先联系好一家美国本土的“投资经纪公司”什么的,并委托这家公司替您在华尔街股市中进行股票交易运作。您说:“俺偏不,俺就喜欢‘自由化’,凭什么俺自己的钱不让俺自己去捣古?!”对不起,美国虽然也有“个人投资人”,但只能进行小额的股票交易,它的法律可是规定了公司在美国上市,只能经由“投资经纪公司”进行股票交易的。您所要做的,就是每个季度写一份象《辞海》那么厚的“公司季度报告”,提交给“投资经纪公司”就行了。您恼火起来,MD~,这不是糊弄人吗?俺就给您在这“季度报告”中做点假,在“百度”上乱搜一些资料拼凑给美国那边。得~,他们新颁布的《萨班斯法案》是专管这事的,一旦有“中国公司”做假账假报告,他们的传媒巴不得刮到这样的“新闻”,当然要利用他们“国际传媒老大”的地位来吹足了这事。您就不但要花费巨额金钱来打旷日持久的“金融官司”,还得以后到哪都没得混。
  
  伦敦股市:能够进得了去当然好,进入伦郭股市不仅意味着您公司特有钱,还特有“名望”,他们前一阵子也来中国考察了,呼吁中国企业多去伦敦股市上市。但进入伦敦股市,您得出示您爷爷的爷爷那辈,就已经是“名门望族”了;您公司这百来年来做了多少多少“公益慈善事业”,是如何如何地“根正苗红”,是如何如何地与世界上或国内各名人望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全都“口说无凭”,您得出示具体的“历史档案”。这样七折八扣地算下去,大概我国也只有“同仁堂”那样的企业有望进入伦敦股市了。
  
  香港股市:散户市场。那有全世界最精明的万千小股民,也有不少十分专业的经纪公司和交易经纪人,比较适合我国的企业到这来“经风雨、见世面”。但您得找准了本地信誉好、有实力的公司做您的后盾,最好不要找俺们“出口转内销”的“离岸基金”来帮您。
  
  新加坡股市:与香港股市接近,但市容量较小。
  
  4,投资银行最初给的那1千万美元,其中包含了1千万¥左右的“上市费用”。
  现在最便宜的是在新加坡上市,律师费、中介费、上市押金、公关公司费用什么什么的+起来,最少也得600万;香港则需800~1000万,美国一般在1200~1300万左右,伦敦没个1500万的就甭想上市了。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7 18:32
 韩信死得并不冤 给老板赚过大钱怎么啦?
  
  有副对联形容韩信,人人都说贴切:“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两妇人一个是漂母,救济过韩信,说她救过韩信一条生命,有点夸张;另一个妇人是吕后,皇帝刘邦的老婆,大汉集团的老板娘。她要了韩信的小命,确凿无疑。成也萧何,败了萧何不用解释,在韩信成败的关节点上,萧何前一次添好话,后一次说坏话,萧何前后不一致,并不说明他就是小人,他自己包括后世的史家都认为,他是站在老板刘邦的利益角度说话办事,与朋友有亏,于公德无碍,很具备职业素养。
  后世大多认为,韩信死得有点冤,“鸟尽良弓势必藏, 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 争肯为臣负汉王。”韩信的罪名是谋反,《史记》是这么记的,但很多人不信,认为司马迁用的是曲笔,韩信肯定是被诬陷谋反的。
  “韩冤派”的理由很简单,天下纷争之际,韩信手握重兵之时,反了也有南面称帝的机会,此时并没有反;为什么要在天下既定,兵权被削,毫无成功机会的时候谋反呢?站在韩信的角度,似乎确实是不可理喻的。
  锐圆哥哥独具慧眼不敢说,但仔细体会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后,认为,吕后杀得没错,韩信死得不冤,他后来确实是谋反,但谋反的目的不是推翻刘邦的政权,而是向老板表达一种抗争,是一种绝情之怨。功高不赏,才是功臣命运的诡谲之处。
  在手握重兵将命在外的时候不反、在削爵罢权选择肯定失败的时候反,韩信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故而有人推论韩信是被诬陷的。其实,这些人还是对人情世故还是缺乏透彻的了解。韩信在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刘邦宠信有加,韩信志得意满,沉浸在报复项羽的快乐之中,是压根不会有反刘的想法的,有的同志生就是打工的命,只要才智能发挥出来,已经达致自己的人生理想。自立山头称王称帝,不是兵权在握就一定会心生此念。就像现在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高管,管理大企业没问题,做个小老板却未必行。同样,一个经理人在企业里充分发挥才干,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跳槽,内部的信任与赞赏,外部的称誉与面子,都让他们感受到大丈夫当如是,岂有他念。赤壁大战时,曹营的蒋干到江东劝降周瑜,周瑜对蒋干的一段话应该说反映了绝大多数打工皇帝的心态:“上面我们主公言听计从,下面那么多老资格的骄兵悍将也都伏伏贴贴,我已经很爽了,你让降曹操,给个理由先?”
  共苦易,同甘难,一起创业打拼容易,一起分享成果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个时候,有两个指标很关键,一个是老板的厚道指数,一个是功臣的期望值指数,两条曲线相交重叠的部分越大,大家就越能能相安共处,不能相交,麻烦和问题就会出现。
  刘邦和韩信的问题也大抵如此,不过还有一些具体的历史过节和性格冲突。
  他们君臣之间芥蒂最深的,本哥哥认为是韩信逼刘邦封“假王”一事。汉四年,韩信平齐国,派人送封信给刘邦,说齐国人反复多变,没有一个重高权重的人是镇不住的,所以,请汉王封我一个代理王(假王)。刘邦当时被楚兵围在河南荥阳,正等着韩信从山东前来接应,见信不由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流氓本色一露,粗口就出来了:“他妈的,韩信这个臭小子,要老子封他做齐国假王……”好在刘邦哥哥身边有高人,陈平马上轻轻踩了刘邦一脚,更好在刘邦马上脑筋急转弯:“做他妈什么假王么,要做就给老子做个真的。回去告诉韩信这小子,让他做真正的齐王,就说我这段时间让楚兵围得不得空,把这件事耽误了,要不,红头文件早就下了。”
  当时,封王是绝对的大事,刘邦当时才是个汉王,在得了天下以后,刘邦白马盟誓,非刘姓不能为王。此所谓国家名器不能轻易与人。比如今天一个职业经理人,把分公司的业务打理得很好,赚了很多钱,总部要也不给,反而要求分公司提格,自己要做股东。你说,遇到这样的要求,老板应当怎么处置?
  打工的最忌讳的事情,就是逼老板就范。恩自上出,千古不易的法则。在古代,只要朝纲法纪不颓废,恩赏或许可以要,但官衔不能要,爵位更不能要;在今天职场,工资待遇可以谈判,职位级别最好不要伸手。想升到高层,可以暗示,可以勾兑,但千万不能逼老板任命。权利权利,权比利更重要,不要动老板的权力,不要让他有失控的感觉。
  韩信逼过刘邦一次,也就是这一次,刘邦不爽了很多年。大汉朝开国,作为开国元勋的韩信,称病不朝,情绪低落,看不起同僚,羞与绛、灌等为伍,居常怨望,认为刘邦把老干部当成破抹布,做人不厚道。积怨久了,像被遗弃的女人一样,越想越气愤,最后决定以上吊换回老公的关注。韩信于是决定造反。
  韩信不等刘邦亲自动手,就让吕后给灭了。吕后杀韩信,甚至没有请示刘邦,当然没有手机也是个客观因素,足见韩信在大汉集团的价值已经沉底了。刘邦回来听说把韩信杀了,“且喜且怜之”。
  曾经给老板赚过大钱、立过大功的经理人,跳槽以后如果混得很惨,老东家知道了,也一定是“且喜且怜之”。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7 18:34
功高不赏的历史密码
  
  刘邦出差的时候,吕后把韩信给干掉了,理由是韩信要造反。谋反是“十恶不赦”之“首恶”,不仅要杀,甚至要诛族。问题是,韩信这样的大功臣,开国元勋,属于中央管的高级干部,甚至是皇帝亲自管的高层,纵使罪大,也应该是刘邦亲自过问。但吕后一没有等,二没有请示,在傍人看来,这样做有些冒犯刘邦的权威了。
  从吕后看来,她认为自己果断地杀韩信是完全奉了刘邦的“旨意”。更准确地说,是真正按刘邦的旨意办事。所谓“旨意”,“旨”是形式,“意”是内容,刘邦虽然没有给吕后发传真,下红头文件,但吕后自认为是深谙老公之“意”的,所以也就顾不上完善手续把韩信直接干掉。
  刘邦想让韩信蒸发,吕后深知也。大汉集团是典型的夫妻店,董事会不是坐着开,而是躺着开。夫妻俩在床上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命运,不管怎么说,都有些吊诡,但这确实是中国企业界的常情。
  吕后乘刘邦出差做掉韩信,在我看来,不仅没有损坏刘邦的威信,反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刘邦,我们常讲借刀杀人,吕后这把刀不等借就自己飞起来杀人,吕后不仅帮刘邦分忧,而且帮刘邦分谤,真是大汉的好干部。可以设想,刘邦听到吕后杀了自己想杀而不好意思杀的韩信,肯定爽歪歪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刘邦得知韩信被杀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司马迁真的是对人情世故了解得太透彻了,他仔细揣模了刘邦的心理,在《史记》里把当时的情况逼真地复原了:“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
  刘邦当时的心情是又高兴又怜惜,完了还要问,这小子临死时说了些什么?
  “且喜”是第一位的,说明吕后忠实在实现了他的意图。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天下者不赏。为什么就功高不赏呢?处理或安置功臣,其实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功臣都是阶段性的,而老板的事业是要不断发展的,老板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人出来建功立业时,老功臣要自觉地功成身退,要学会享富贵而不要再争地位。地位争不上,也要闭上乌鸦嘴。做老板的做人要厚道,做功臣的做人要低调。韩信每天嚷嚷“鸟尽弓藏”,看不起这个,嘲笑那个,把自己搞得很郁闷很可怜,实际把刘邦踩到了刻薄寡恩的道德低凹处,而自己则居于道德高位。天天装可怜,其实是在某种意义上天天欺辱刘邦。刘邦又不是厚道人,天天有一个这样在道德上居高临下的人折磨自己,心里早就烦死了。
  所谓功高不赏,恩高难报,其实就是受不了这种道德上的压力。功臣要受赏,施恩者要受报,帮助别人做了好事,人家感谢的时候要接受,不要玩清高。韩信你打天下有功,封你个“侯”,你就开开心心享受富贵就行了,刘邦不可能把皇帝的位子拿出来感谢你,甚至也不可能继续让你封王,因为出于刘氏江山的长远考虑,刘邦已经通过白马盟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诛之”)从制度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外姓不能封王并不是只针对韩信你一个人。不能让刘邦哥哥天天感谢你,敬供你。你的姿态是不接受封赏,这就会让刘邦感觉欠下了还不清的人情债,长期处于“道德负资产”状态,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刘邦夫妇诬以反罪,杀了韩信并诛夷三族,已经不能用“不厚道”形容了。
  所以,锐圆哥哥认为,你拾到巨款还给失主,失主要拿出一部分谢你,你就收下,不要客气,不要清高。助人为乐是不错,但你享受道德的快乐时,也要考虑到受你帮助的人的心态。施恩望报,也给别人机会报答你,我认为合乎道德。
  刘邦闻听韩信死讯,且喜且怜之。一个“怜”字,引出无尽的人生感慨。刘邦与韩信也算是生死患难的知交,共同奋斗的战友,刘邦有杀功臣的借口,可是能找到杀朋友的理由吗?君臣不能长处,果真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是冥冥中的命运,就连像刘邦这样伟大的君王也不能更改吗?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7 18:34
功高不赏的历史密码
  
  刘邦出差的时候,吕后把韩信给干掉了,理由是韩信要造反。谋反是“十恶不赦”之“首恶”,不仅要杀,甚至要诛族。问题是,韩信这样的大功臣,开国元勋,属于中央管的高级干部,甚至是皇帝亲自管的高层,纵使罪大,也应该是刘邦亲自过问。但吕后一没有等,二没有请示,在傍人看来,这样做有些冒犯刘邦的权威了。
  从吕后看来,她认为自己果断地杀韩信是完全奉了刘邦的“旨意”。更准确地说,是真正按刘邦的旨意办事。所谓“旨意”,“旨”是形式,“意”是内容,刘邦虽然没有给吕后发传真,下红头文件,但吕后自认为是深谙老公之“意”的,所以也就顾不上完善手续把韩信直接干掉。
  刘邦想让韩信蒸发,吕后深知也。大汉集团是典型的夫妻店,董事会不是坐着开,而是躺着开。夫妻俩在床上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命运,不管怎么说,都有些吊诡,但这确实是中国企业界的常情。
  吕后乘刘邦出差做掉韩信,在我看来,不仅没有损坏刘邦的威信,反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刘邦,我们常讲借刀杀人,吕后这把刀不等借就自己飞起来杀人,吕后不仅帮刘邦分忧,而且帮刘邦分谤,真是大汉的好干部。可以设想,刘邦听到吕后杀了自己想杀而不好意思杀的韩信,肯定爽歪歪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刘邦得知韩信被杀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司马迁真的是对人情世故了解得太透彻了,他仔细揣模了刘邦的心理,在《史记》里把当时的情况逼真地复原了:“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
  刘邦当时的心情是又高兴又怜惜,完了还要问,这小子临死时说了些什么?
  “且喜”是第一位的,说明吕后忠实在实现了他的意图。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高天下者不赏。为什么就功高不赏呢?处理或安置功臣,其实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事情。功臣都是阶段性的,而老板的事业是要不断发展的,老板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人出来建功立业时,老功臣要自觉地功成身退,要学会享富贵而不要再争地位。地位争不上,也要闭上乌鸦嘴。做老板的做人要厚道,做功臣的做人要低调。韩信每天嚷嚷“鸟尽弓藏”,看不起这个,嘲笑那个,把自己搞得很郁闷很可怜,实际把刘邦踩到了刻薄寡恩的道德低凹处,而自己则居于道德高位。天天装可怜,其实是在某种意义上天天欺辱刘邦。刘邦又不是厚道人,天天有一个这样在道德上居高临下的人折磨自己,心里早就烦死了。
  所谓功高不赏,恩高难报,其实就是受不了这种道德上的压力。功臣要受赏,施恩者要受报,帮助别人做了好事,人家感谢的时候要接受,不要玩清高。韩信你打天下有功,封你个“侯”,你就开开心心享受富贵就行了,刘邦不可能把皇帝的位子拿出来感谢你,甚至也不可能继续让你封王,因为出于刘氏江山的长远考虑,刘邦已经通过白马盟誓(“非刘氏王者,天下共诛之”)从制度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外姓不能封王并不是只针对韩信你一个人。不能让刘邦哥哥天天感谢你,敬供你。你的姿态是不接受封赏,这就会让刘邦感觉欠下了还不清的人情债,长期处于“道德负资产”状态,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刘邦夫妇诬以反罪,杀了韩信并诛夷三族,已经不能用“不厚道”形容了。
  所以,锐圆哥哥认为,你拾到巨款还给失主,失主要拿出一部分谢你,你就收下,不要客气,不要清高。助人为乐是不错,但你享受道德的快乐时,也要考虑到受你帮助的人的心态。施恩望报,也给别人机会报答你,我认为合乎道德。
  刘邦闻听韩信死讯,且喜且怜之。一个“怜”字,引出无尽的人生感慨。刘邦与韩信也算是生死患难的知交,共同奋斗的战友,刘邦有杀功臣的借口,可是能找到杀朋友的理由吗?君臣不能长处,果真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是冥冥中的命运,就连像刘邦这样伟大的君王也不能更改吗?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8 12:22
夫妻店管理学
  
  夫妻店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占大多数的夫唱妻随型,老公创业主事,老婆参与管理,特别是内部的控制管理,还有一类是夫妻“双核”型,夫妻俩都是核心,甚至老婆这个核心更强势。
  夫妻店通常是遭人诟病的,非议比较多。在古代,老板娘参与管理被称作“后宫干政”,也叫“雌鸡司晨”,和阉宦擅权一样,一直被主流的儒家文化所批判,我们熟悉的案例有汉之吕后、唐之武曌、清之叶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太后。在锐圆哥哥看来,正是女性没有制度化地参与政治的可能性,才造成后宫以特殊身份“非法”或者说非正当程序地参与政治,这样名不正言不顺才对正统的管理秩序造成冲击。在现代也一样,希拉里是个很有政治见解和作为的女人,作为克林顿总统夫人,她没有参与政治的正当性,经常受到批评,但在出任参议员后则受到肯定。
  现代企业完全可以从制度上给予老板娘合法的管理者地位,所以老板娘参与管理,首先是合法的,如果她是董事会成员或者在管理岗位任职。但是问题并不仅仅于此,在不少企业,老板娘如果仅仅是行使诸如董事或者副总一类的职权时,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老板娘往往比任何人都有可能越权,使企业进入“双核”运行状态,“双核”就是夫妻俩都有人财物的决定决策权(老板娘的建议老板往往都得迁就时,也相当于她有决定权)。这时,我们会把这种企业定义为真正意义上“夫妻店”。
  夫妻店对企业是利是弊?一般情况下,规模越小夫妻店越有效率,中国人最成功的产业是餐馆业,全球无敌,成功的秘诀或许就是夫妻共管。企业在规模较小、管理层级很少的情况下,员工对老板、老板娘共同管理一般都能适应。一方面,小规模企业的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和诉求较低,服从意识强,比如餐馆业,厨子和服务员对老板或老板娘的指令都乐于服从,另一方面,夫妻俩都在同一管理现场,夫妻俩对事务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意见较少出现分歧,所以,这时夫妻店在管理上不会出现两种声音,企业内部也不存在分裂出帝党和后党的条件。
  在成规模的企业则情况不同,老板娘的参与会让企业有一种家庭的气氛,夫妻店往往也是家族企业,家族是以血缘定亲疏的,企业是以业绩评高下的,这是两种不同的运行规则和价值体系,多数夫妻店会混淆这一点。国事家事本不同,朝臣和家奴的做人理念和做事风格更是迵然,家务的规则羼入国事的法度时,用家奴的标准评价朝臣时,不管程度多轻微,结果就是两个字:乱套。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在管理学上有相当多的科学性。企业管理本身要求是只能有一个核心,一元化领导,过去的书记、厂长争权和股东内讧带给企业的伤害不胜枚举,夫妻店中,二人权责不分,随意地相互替代,对企业的伤害是同样严重的,只是表现得更隐蔽而恰恰只有他们夫妻俩察觉不到。特别是老板娘(当然也有女老板的老公)并不是名正言顺的二把手,她的越权会对企业的管理带来基础性的损害,会让整个高层不做事也不会有内疚感。
  夫妻共管的企业,肯定会形成各自独立的人事氛围和信息渠道,严重的会形成帝党和后党,这会让企业弥漫一种诡异的气氛,高层管理人员事事处处面临“政治正确性”的选择,说话顾忌重重,做事无所适从,反过来却会提供大把的钻营机会,让那些擅长于政治斗争的人如鱼得水。最要亲命的是,内部派系的纷争、扯皮、攻讦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染,中国人对内部斗争有天生的嗜好,管理层就会用越来越多的精力处理内部关系而懈怠于外部的竞争。而越是这样,夫妻二人可能感觉越好,他们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当然还有各种小报告,这种小报告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清醒”的(你看我是多么了解企业内部的情况和员工的一举一动),因而会造成他们对企业有效控制的错觉。
  客观地讲,夫妻店并不一定不能成功,相反,有人会举出不止一个正面的例子,但是,夫妻店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一种基因病,它不一定会发病,但谁也不能保证它不会发病。不发病是运气,发病是命运。
  夫妻搭档做生意在中国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可以说许多企业从一开始就携带了危险的基因。这个基因发病的最重要标志就是企业出现两个核心,两个核心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老板娘从干政到擅政、一直到主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老板娘在企业有话语权和决定权,能形成核心,一般来说有三种背景条件:
  一、娘家势力大,对老公的起家有帮助。刘邦娶吕后时,尚未发达,当个亭长,最多也就是个乡干部,吕后的家世不错,乡绅一类,有钱有势,吕后的老爹把女儿嫁给刘邦,实在是巨眼识人。刘邦是穷小子娶了富家小姐,吕后从一开始就持有50%以上的原始股。
  二、老板娘在创业时,有功劳或者有苦劳。在刘邦创业时,吕后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跟着吃了不少苦,这不能不让刘邦深怀歉意和感激,从感情上他不好意思反对老婆干政,特别是他知道吕后是个对政治很感兴趣又颇有政治才干的时候。
  三、老夫少妻,更加上生了太子。刘邦比吕后年龄要大一些,老夫少妻,在刘邦后期,年纪大了,精力差了,有个年轻干练、意气风发的太太出面打理朝政,也不是坏事。武则天能大权在握,与高宗李治年纪大身体差倦于朝政有极大关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吕后之所以变成政治动物,和刘邦过分宠爱戚夫人有关。老板包了二奶,不上老婆的床头,老婆就有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8 12:23
 刘邦洗脚
    
    刘邦是江苏沛郡丰邑(现在的丰县)人,在兄弟四个中排老三,刘邦的老爸是一位普老(普通老百姓),前面生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刘大、刘二、刘三(刘伯、刘仲、刘季),老四叫刘交,和前三个哥哥不是一个妈,比刘邦也小十多岁,或许是刘邦发迹后帮他老爹找的二奶生的也未可知。
    刘邦未出道之前,和韩信一样,也是整日游手好闲,常常到酒店里赊酒,醉哪儿躺哪儿。看来当时江苏一带年轻人失业率很高。刘邦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十里一亭,要说管的地界也不小,相当于现在的乡长,但当时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亭长不可能像今天的乡长掌握那么多资源,像东莞一个镇长(乡级),随便贪贪就一个亿,那时候实行小政府大社会,亭长充其量管管治安,估计工资还不是国家财政拨款。刘邦的权力在今天的实际购买力,也就是一个合同制民警或者城管,这个职务在当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混吃混喝。
    如果在太平盛世,像刘邦这样的基层干部,一没有当官的老子,二没有敲门的文凭,到乡镇一级也就再很难进步了,但和同时代同乡的韩信比,也算成功人士了。韩信腰里挂个宝剑,成天在乡下晃悠,除了扮酷,就是挨饿。还是新社会好啊,韩信今天要是在家乡混不下去,还可以到外边打工,闯闯世界,说不定就发了。我发现,到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在家乡没有什么资源和靠山的。
    坐在上海或深圳高级写字楼里的做白领的韩信瞧不起当乡长的刘邦,当乡长的刘邦表面上工资不如韩信高,世面似乎也没有韩信见得多,但他也看不起韩信。刘邦不光对外出打工的看不起,就是对考上清华北大外出读书的也看不起,刘邦虽然官小,但在乡里也是土皇帝,小酒喝喝,小流氓管管,村村都有丈母娘,夜夜都到洗脚房。后来发迹了更是这样,每当有教授专家上门的时候,他就大模大样地半躺在床上,一边让两个漂亮MM给他做足底,一边和客人谈笑风生。刘邦的这种作风激怒了几代以及几十代的知识分子,从史籍到互联网,文人都骂他是个流氓。
    其实这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补偿,只有上尉军衔的拿破仑就爱坐在马桶给将军们面授机宜,前些时候有部电视剧《走向共和》,其中有个场景也是袁世凯做总统后,在新式的洗手间里和手下的重臣商量事情,一边如厕一边办公和一边洗脚一边见客一样,不能以不礼貌简单论之,这是一种成功人士的心理满足形式。所以单就这场戏,我就认为导演颇见功力。话说到这儿,也不妨提提江苏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也有在马桶上办公的习惯,回忆记录此事的是他的秘书,当然作者给的理由是周总理患有便秘,为了不浪费时间,每天早上周总理就和他的秘书班子在卫生间议事。周公待人接物非常儒雅,礼数周到,这是史有公论、世有公论的,他不仅对客人朋友执礼甚恭,对待部下也常是衣冠楚楚,极为客气,何以唯独对秘书们“放浪形骸”?
    秘书在古代,就是所谓“近侍”、“左右”也。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评价老人家时说:“主席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为什么,左右太近了,近则不敬,近则狎,你很随便,拉屎撒尿都不回避,他以为和你很亲近,不免要登鼻子上脸。什么人常在左右呢?女人和小人,所以孔夫子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乍一听是损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其实这句话是给刘邦这样的人讲的,喜欢干涉朝政的皇后、宠妃、洗脚的MM和太监、内侍等等,都是“难养”(也就是难以控制)的。
    刘邦从流氓到皇帝,其中的道理,央视百家讲坛超级男生易中天总结的不错:
    出身虽差,但运气好;
    实力虽弱,但胆子大;
    毛病虽多,但改得快;
    水平虽差,但悟性高。
    所以,刘邦洗脚,可以算作一种伟人风度,至于今天常常到洗脚房的各位哥哥弟弟,不要想太多了,洗洗睡吧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8 12:24
老板其实就是一个明白人
  
  刘邦哥哥从一个乡长做到皇帝,连升二十八级。当时,秦帝国二世而亡,天下大乱。毛主席说大乱达到大治,但大治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大乱激发了大把的人才,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犹如今天,竞争越激烈越,商界英雄也就越多。
  刘邦在推翻秦帝国的革命运动中,第一不是元老,匹夫首倡的是陈涉,也就是陈胜,是他和吴广揭竿而起;第二没有身份背景,刘邦不是六国的贵族,出身不如项羽之流;第三、实力也不强,刚开始百八十人,本来想混个师长旅长也就算了,没想到先封王,后称帝。刘邦和项羽志向一开始就有差距。秦始皇巡游时,仪仗显赫,排场十足。项羽哥哥看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也碰巧有机会看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到的是秦始皇也是个人,老子也能替他当CEO。刘邦的境界就差点,看到人家的排场只知道羡慕,心里想什么时候能像人家这样一下下就好了。
  大丈夫当立志,有志者事竟成,项羽志气高,但事情没成,刘邦没那么大的抱负,却做上了皇帝。为什么?
  根本不用等后来的人总结,当事人刘邦做上皇帝后,马上就召开全会讨论了这个问题。刘邦摆了酒席,对手下的兄弟们说:“各位,都不要玩花活,给老子说实话,我怎么就会拥有天下?项羽哥哥这么拽,怎么就失去了天下?”王陵(后来做到了丞相)马上回答:“皇帝哥哥你虽然脾气臭,经常屌人,就说人家郦生吧,大知识分子,策划大师,请都请不来,可人家来了,你却漫不经心,享受MM做足底的快乐……,再说项羽哥哥,讲仁义,待人挺客气,看来出,人家小时候家教比您好。但是,为什么项羽哥哥最后栽了呢?原因简单:哥哥您打了胜仗,做生意赚了钱,都想着小兄弟,该奖励奖励,该分红分红,项羽就这点没想明白,他以为跟他干的都是活雷锋,再者,一有什么事,他就喊‘我能!’其他人都不能。您看,玩到最后,就剩他一个人。”大家都说:“对对对,别玩虚的,关键是老大懂得分享。”
  刘邦看着这帮兄弟脸上笑嘻嘻,心里骂上了“这帮孙子,给老子扣上一个‘懂得分享’的高帽子,让老子出血。哼!”
  刘邦自己也做了总结:“你们知道个屁。搞战略规划,商品企划和开发,我不如张良哥哥,管理内部,组织生产配套,甚至连食堂都整得全行业一流,这我不如萧何哥哥。在全国开拓网络,做销售,催回款,实现零库存,我不如韩信兄弟。此三个家伙,都是人才啊,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其实在咱们现在生活的公元前三世纪,早就是人才最贵了 。”
  王陵马上发挥娱乐精神:“同样是参加推翻暴秦的革命同志,我就纳闷,差距咋就这么大涅?”
  锐圆哥哥本着好学审问的精神,对刘邦的成功做了点研究,可惜资料太少。对刘邦记载最多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大家都知道,司马兄后来让刘邦的曾孙子汉武帝刘彻给强行实施切割手术,后世之所以刘邦印象不好,骂他是流氓皇帝,和司马迁的春秋笔法有很大关系。
  咱们只能就文本文件做研究了。刘邦能够灭掉强于自己的竞争者项羽,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一、个人简历编得好。刘邦的老爹没什么名气,刘邦他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所以刘邦是真正龙的传人,而且是他老爹亲眼所见。这要在今天,哪位竞选总统,说自己是他老妈和蛟龙的基因组合,那肯定没戏,只能上娱乐版头条。但那时民智未开,这个策划就很唬人,也很有效。
  二、刘邦哥哥长得帅。“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不仅长得帅,还有什么“七十二黑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阳数“九”的倍数,这玩艺也是有讲究的。现在企业做广告,不也创造一些神神道道的概念吗。
  三、刘邦敢说假话。有一次,上级来考察工作,举行宴会,搞了个“准入制”,赞助1000元以下的,只能在外面吃盒饭,见不到领导。刘邦一毛钱没有,来了高喊:“刘邦赞助10000!”混进去了。这一混不要紧,刘邦的社交圈子一下子上了档次,他未来的老丈人吕公看他能忽悠,说假话面不改色,比讲直话还理直气壮,马上拍板,把姑娘吕雉就嫁这小子了。
  后来还有故事,编的和真的一样:一个相面的,见了吕雉和俩孩子,说你们将来贵不可言,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见到了刘邦,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最著名的品牌营销事件就是刘邦斩白蛇,砍条蛇也就罢了,最后又策划出一个神秘的老太太,说他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在外边溜跶,让赤帝子给灭了。反正只要有人信,瞎话也就不算瞎话了,瞎话说多了,总有人让忽悠进来。
  所以,锐圆哥哥认为,刘邦成功,首先是广告宣传做得好。先造概念,再策划事件,忽悠人理直气壮,说假话从来不打嗑,等造足了势,忽悠了一帮人,培育了点实力后,再补课,做点实事。刘邦后来和项羽干仗,基本上就玩现实主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全心全意依靠兄弟伙,他也知道,到了这个阶段,忽悠脑子进水的人可以,像张良、萧何、韩信等,个个是人精,那是不能忽悠的,该给名誉给名誉,该给职位给职位,该发银子发银子。
  赵丽蓉在小品里讲,什么精英荟萃,其实就是个大萝卜。刘邦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明白人。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8 12:36
未完待续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19
看人下菜碟
  
  张良的爸爸是韩国的宰相,张良的爸爸的爸爸也是韩国的宰相,做官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饭,累世公卿,N代贵族,这就是张良哥哥。
  秦始皇灭了六国,当然也包括韩国,此韩国非现在的彼韩国。张良从高干子弟,宰相候选选人,一下子变成了平民……,不对,连平民都做不了,所谓国破家亡,成了一个盲流。
  张良的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光荣退休。但锐圆哥哥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张良为什么甘心屈居刘邦之下?
  张良说到出身,是贵族公子,在今天,相当于博士后,比文盲最多初中生的刘邦要强得多;说到智慧,连刘邦都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说到胆识名气,张良绝对不是一公子哥儿,在刘邦还在带着老婆孩子种地的时候,张良已经招募私勇,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秦始皇,“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张良这一击,绝对奠定了反秦革命前辈的资格,汪精卫刺杀铁良也是一击成名,成为辛亥英雄,做到国民党总裁地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张良马上也是拉起队伍,投身反秦大潮,他和刘邦两支队伍汇合时,势均力敌,为什么就从此放弃做老板的念头,甘心打工呢?
  
  答案只能在刘邦身上找,刘邦太有领袖的魅力了。
  上回说到,《老板其实就是一个明白人》,为什么明白?刘邦出身低微,但他知道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不可取,但以常人之心度常人之腹却是非领袖不能做到。
  刘邦是低层,所以他知道低层的想法,知道人的基本需求,也知道人在基本需要满足后,还会有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出来,所以,同样是进行反抗暴政的革命运动,革命口号震天响,项羽想到的是“打倒秦始皇,火烧阿房宫。”而刘邦想到的是,打倒了秦始皇,是不是可以分给兄弟们一人一套房。
  说小一点,对跟着自己奋斗的小兄弟们,要该封王的封王,该奖赏的奖赏,你想做皇帝,别人不能天天只喊革命理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懂得分享,共同成长”。项羽呢,境界太低,富贵不还乡,如锦认夜行,他自己知道富贵以后有炫耀的心理需要,自己的兄弟呢?刘邦不啬赏,项羽则比较抠门,“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说到最后,项羽还是没吃透人心,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你有衣锦还乡的理想,别人也有。所以,做老板做大以后,开上奔驰,不要让骨干开QQ,要听小平同志的话,共同富裕。
  再往大说点,就是要知道民间疾苦。出身寒微,吃过苦,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自己富贵以后,还记得吃苦时的感觉,没有忘本,以自己吃苦的心态面对现在还在吃苦的兵仔们,到澳门一掷千金的时候,给职工食堂加个荤菜就别哆嗦了。
  做了皇帝能知道百姓的疾苦,上了财富榜还知道青菜的价格,这样,庶几近于仁矣。
  
  张良对天下大局、政治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但他不能像刘邦那样洞察人心,对人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刘邦对张良也可谓深知,张良是贵族高干子弟,从爷爷那儿就侍候国君,知道忠诚的道理,也习惯于忠诚主子,所以,刘邦从来不怀疑张良的忠诚度,反而对韩信这样的平民精英,时刻保持警惕。当然,张良自从跟随刘邦,自己主动放弃了兵权,哈哈。身怀利刃,杀心必起;手握兵符,野心膨胀。
  刘邦是神仙、老虎、狗,样样都有。张良是神仙,韩信是老虎,吕后、樊哙是狗。神仙可以高谈战略,建言献策,老板喜欢就用,不喜欢就扔一边;老虎是喂养起来吃别人的,但他掉过脸来也会吃主子,所以,对老虎,要防一手。狗是豢养起来看家的,监控系统,他们离了这一个主子就没有饭吃,和老虎的区别就在这里。
  刘邦打下了天下,老虎基本上没用了,所以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能守的,不是狗是什么?韩信还想继续扮老虎,不愿意改行做狗,所以被老板cut了。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0
当官要当副的
  
  有句话很流行:“吃饭要吃素的,穿衣要穿布的,当官要当副的。”
  中国历朝历代的贫下中农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理想就是“大块吃肉,大秤分金”,伟大的孔夫子也倡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老人家虽然以“有教无类”为理念,但学生交来的“束修”(类似湘菜中的腊肉),统统不客气地笑纳了。孔夫子之所以超越凡人,就在于他有一次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精神享受超越了吃肉的享受。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想到可以烹煎炒炖、烧烤涮炸,浓汁四溢、大快朵颐,吃肉是如此美好,不可能有什么高明的音乐让我们不知肉味。
  
  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中国人吃肉不是难事了,有一部分人吃多了就开始拽了,掉过脸来在你面前假惺惺地说吃窝头有益健康,对于这种人,我们采取的正确态度是:鄙视他。当然,吃出了脂肪肝,确实是个问题,吃成了禽流感,更是不得了。锐圆哥哥认为,禽流感是以鸡为代表的广大禽类对人类贪吃的一种惩戒。鸡们本来已经认命了,自己可以被吃,下的蛋也可以被吃,但是他们被关在低矮的笼子里,不见阳光,不能自由地活动,甚至被“双规”——在规定的时间内长到规定的重量以便出栏宰杀,于是他们不乐意了,开始感冒了。
  
  吃饭要吃素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穿衣要穿布的,有一定的时尚价值。当官要当副的,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的官制自古以来是讲究“一个人说了算”,不设副皇帝,也几本上没有副宰相,副部长(只是清朝为了笼络汉人,六部设了满汉尚书),也没听说省州府县有副职,真的是人忙于事,机构精简,效率贼高。后来,不知为什么,副职越来越多,领导班子变成了一套一套的。
  在官场,各种正副长官成群结队,在商场,正副老总也是浩浩荡荡,多无际涯。官场事,锐圆哥哥整不明白,商场上的事,可以随便说一说。
  
  在公司里,差不多都有副总,具体分析一下,凡副总,有三大类型。
  一是常务副总。设常务副总的公司,一种情况是本身就没有正总,这种情况下,常务副总一般就是代总经理,之所以没有扶正,要么是资历不够,要么是考察期不足,最大的可能是老板没有下定决心。这有点像婚前同居,有婚姻之实,但无婚姻之名。名器,是最贵重的,一般人我不随便给他。做了常务副总,感觉会很微妙,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近乡情更怯,越接近高位,心里越是七上八下,患得患失。这个时候,关键的问题是,兄弟你必须尽快搞清楚为什么不直接把你提拔到正总位置,让你常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尽快解除老板对你最后的一点疑虑。常务务了一年,还上不了正位,可能就有点麻烦了,下面的兵仔们就会对你的权威产生怀疑,老板也随时会空降个正总放在你前面,到了这个时候,建议最好和老板直接对话,问,您看我哪儿不行?许多婚姻都是女人逼成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板直接兼着总经理,这时候,常务副总你就不妨踏踏实实地做着,等老板有了做专职董事长的意识后,再商量“正“起来。在一些业务庞杂的大公司里,也设常务副总,协助总经理统管全面工作,这是比一般副总高半格的安排,是总经理的替补队员,这个位置最难做,既要勇于任事,博得老板的青睐,又要礼让恭谦,消除总经理戒备,这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平儿,既要讨贾琏的欢心,又要防凤姐吃醋。所以,建议正在做常务副总经理的哥哥们认真读一遍《红楼梦》,特别是写到平儿的部分,要精读。
  
  第二种类型的副总是分管副总,公司业务多,有管内务的,有管外勤的,最哏的是,锐圆哥哥去过某著名酒厂,厂里居然有一名“接待副厂长”,专门陪各路神仙妖怪喝酒的。这类更副总柴米油盐酱醋茶只管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助手,一般情况下对正总威胁不大,反过来,由于只管具体的工作,和总经理常务副总相比,信息严重不对称,在这样的副总位置上呆久了,容易变成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缺乏全局意识,久而久之,只能凭资历从副排副连一直干到副营副团。
  
  第三种类型,就是安置型的副总,也就是所谓闲职。干部调整,组织整顿,把你从有实权的位置上调整下来,为了安慰你,明升暗降,把你从销售老总提拔到集团副总,官大了,权小小,连个饭条子也签不了,就是说的你这一类副总。“当官要当副的”,就是你自我解嘲时的最佳用语。当上这灯副总,最正确的做法是:该开的会要开,该表的态要表,该帮的忙要帮,该坐班就坐够八个点钟,见老板要忠勇无比,见部下要和蔼可亲,见同僚要客客气气,不要有失落感,不要随便发牢骚,有积蓄就打打高尔夫,没积蓄就打打乒乓球,把亚健康状态调整调整,常言道,世事难料,说不定老板是故意冷藏一下你,考验一下你的耐力,再则说了,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老板给你发副总的工资,不会让你晃悠太久的。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0
黄袍加身岂止在陈桥
  
  萧何、曹参、樊哙等,是刘亭长的基本班底。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陌生人靠规章制度、操作手册一类东西是组织不成有战斗力的团队的,领袖或者老板要有自己的班底,要有一帮子弟兵,事业做大了,要及时地把人才路线更张为“五湖四海”,但老班底沉在下面仍然是基础。
  所谓老班底,就是发家之前,都是相识,甚至是亲戚,老板和他们相互之间知根知底,谁能喝几杯,谁能尿几壶,大家都清楚,该输诚的输诚,该交底的交底,该承诺的承诺,合作的条件不待明文规定而各自门清。班底一旦形成,在革命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就会起到最后防线的作用,也会形成一个核心的利益集团。
  有名俗语叫“家鸡撵得团团转,野鸡赶得到处飞”,“家鸡”一般情况赶不走,对于基本团队的稳定有帮助,事业发展之初,老板手头没有更多的资源吸引人才,只能靠原来的人脉资源启动。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人事振荡,这时,老班底又像压舱石,能起到稳定大局的作用。
  老班子的素质一般不是最优秀的,很少有老板像刘邦这么幸运,一开始就得到萧何、曹参这样的人物,所以当事业发展,老班底不敷足用的时候,就要吸引更多的人,就要搞五湖四海。
  这样,在一个集团内部,就会形成元老派和新人的某种对峙,老板在其间肯定是最重要的元素,他平衡、制衡的一套心得和办法,就是传说中的权术。优秀的老板就是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把老班底不断扩大,井冈山是老班底,那是相对延安说的;延安也是老班底,那是相对中南海说的。光靠井冈山是玩不转中南海的,许多老板不知道延安的重要性,所以事业做不大。
  这里面,老板的格局气宇是关键,没有这个,终究是土匪,有了这个,那叫执政党。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我认为萧何的作用最大,做一方诸侯,做割据的军阀,有张良在侧韩信在前足矣,要坐天下,则不能少了萧何。
  萧何进了秦丞相府,不知是哪位丞相,李斯耶赵高耶,这已经不重要,关键是“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萧何的治国意识就此可见。我们讨论到,当是时,各路英雄,不论六国之后,不论郡县之民,对未来的设想多数倾向于复辟“天子虚位、列国并存”的体制。能认识“皇帝”两个字价值的,可能只有刘邦、萧何。张良是复辟派,韩信也是,猴急急地要封王,刘邦和萧何的心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刘邦在这个阶段受到了萧何巨大的影响也说不定。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往往是下属抬起来的,黄袍加身不只宋朝有,只不过陈桥兵变,那帮兄弟们做的比较明显具备形式感而已。
  刘亭长乍入皇宫,“帷帐、狗马”我所欲也,“重宝、妇女”亦我所欲也,人性底层的毛病统统暴露,这不算什么,不这样做反而有些矫情,显示不出乡村干部的纯朴本质。让人意外的是卖狗肉火锅的樊哙语出惊人:“你是想做皇帝呢?还是想做小地主呢?”皇帝可以天天猪肉大饼,小地主只能逢年过节改善伙食,这个选择题出的比王小丫有水平。
  如果狗屠之辈有此见识,后来韩信还耻于与樊哙为伍,那就是韩信有毛病,韩信有毛病不至于死,但确实欠扁;反过来如果韩信看人没错的话,那就有这样的可能,樊哙这几句震憾历史天空的话是萧何一字一句教的,著作权是萧何的,只不过借樊哙的大嗓门和威武气势发表一下而已。如果真是这样,张良“愿沛公听樊哙言”的劝告就有点晚了,见机已经落在萧何之后了。
  我甚至这样联想,“进了咸阳做皇上”这句话,萧何早就已经念叨给刘邦听过了:黄袍已经加身,登基还需努力。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0
宰相根苗
  
  锐圆哥哥对大汉帝国的各路英雄进行了商业化评论,刘邦由一个乡干部创下四百年伟业,里面肯定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做生意也有江湖,也有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做到中国最牛,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呢?
  
  新年开泰,生意兴隆。我们的主人公也隆重登场,他就是大汉丞相陈平先生。
  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陈平和刘邦、韩信一样,年轻的时候都是三餐不保的无业混混,和刘邦更像的是,他们都有哥哥,哥哥又都是老实的庄稼汉。陈平家有三十亩地,一人收拾就够了,陈平成了标准的待业青年,除了睡懒觉,就是交往三教九流。刘邦在嫂子家蹭过饭,后来混上亭长,吃派饭了,而陈平跟着哥嫂可日子。刘邦和陈平富贵以后,坐在一起,就经常回忆在嫂子家蹭饭的经历,韩信凑过来:“唉,你们再倒霉还有哥哥嫂嫂,虽然蹭哥嫂的不如吃爹妈的爽气,但总比我强。”
  饿过饭的人,一般都是现实主义者。刘邦集团有不少人出身低微,正因为如此,才了解人情世故,用今天的话讲叫了解国情。
  秦始皇时代,低就业是个问题,社会低层中的精英分子不能被合理消化,衣食不保,很容易铤而走险,影响社会稳定。
  陈平长得一表人材,超级帅哥,但是成年之后,娶不上媳妇,原因很简单,穷啊。他们同乡有一位大款叫张负,有个孙女,嫁了五次,死了五个老公,超级克夫。陈平听说她是个大美女,就来求婚了,朋友劝他:“这女的克夫命。”陈平一听就笑了:“我们这是强强联合,她是克夫命,我是穷命,她一克我的穷命,哥哥我就开始发达,发达是硬道理,懂不?”张负一听:“嗯,这小伙子豁达。”
  张负马上着手考察。一家人办丧事,自然少不了陈平这样的人张罗,忙里忙外,替主家打理得井井有条。锐圆插一句,年轻人最可贵的就是勤快,眼里有活,而且干活有窍门,呆头呆脑,找不着活干,这样的老板不喜欢。话说陈平忙乎完人家丧事,张负就悄悄地跟着他回家,陈平家住在低档社区,但是张负发现陈平家门口却停着几辆高档轿车,都是朋友过来请他出去吃宵夜K歌的,张负点点头,我的孙女婿人脉资源很雄厚啊。
  陈平娶了本县第一大款的孙女,自然有钱做东了,朋友就更多了。以前是富朋友巴结他,现在又有穷朋友也巴结他,陈平的朋友遍布各个阶层,统一战线十分强大。
  我们知道,丞相也叫宰相,为什么叫宰相呢?陈平年轻时候的故事,解释了“宰相”的原意:“分肉食甚均”。 分肉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分配问题,原始人合伙打猎,得手以后,要拖回去“共产主义”:鹿头给猎手,相当于奥运金牌,起到表彰作用,激励他以后继续努力,鹿鞭给酋长,给他老人家补补身体,剩下的前腿、后腿、肚腩、里脊,根据男女老少不同情况予以分配。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生产队杀猪宰羊,也大概如此,肉分完了,骨头下水一类不好均分的,干脆煮一锅杀猪菜,一家一盆分完拉倒。
  陈平在乡里分肉相当有水平,除了公正,关键是对人情世故摸得清楚,对人的心理预期摸得准确,对不同人的不同利益诉求摸得到位,心到眼到手到,手下的刀子又磨得锋利,刀刀有分寸,所以他才敢打广告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治理天下,说简单了也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创造财富,一个是分配财富;许多企业会赚钱,不会分配利益,经常搞得鸡飞狗跳,这样的老板,要向陈平学习。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1
 陈平如何评价自己的两个老板
  
  在刘邦的公司,陈平是跳槽最多的员工。陈平和楚汉时期的许多英雄一样,以前都是平民中不安份守己的家伙,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一乱,这帮家伙都就跑出来了,兴风作浪,成王败寇,反正是不再唱“平平淡淡才是真”了。
  陈平先投奔魏王,后来到项羽手下混事,干得还不错,后来刘邦攻克了下殷,项羽有个毛病,哪里丢失城池了,也不搞搞清楚,守城的字员都有罪,陈平怕受株连,转而投降刘邦。
  陈平这个人非常懂见机行事,做事情先想着别人的利益,别人的看法,这不是说他和雷锋一样觉悟高,而是明白自己的利益要在他人的利益中间寻找。追求利益是这样,逃避灾难更要见机行事。在投奔刘邦的路上,要坐船过江,一上船,陈平发现船家有梁山水泊英雄的味道,于是不动声色,假装嫌热,把衣服都脱下来,告诉对方身上没有银子,避免动起手来,诸多麻烦。
  刘邦很有意思,有人来投奔他,他自然高兴,这个时期,一是本身需要人才,第二,楚汉之间一来一去表明了一种人心向背,是一种信任投票,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么体现的。所以,来的都是粉丝,都是拥护本哥哥的,自然会热情招呼。“来了,先吃饭,到宾馆开个房,咱们回头再聊。”应该说相当得体。陈平不像韩信,要别人求爱,陈平对刘邦讲“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信心满当当地,姿态很强硬。
  打天下的时候,竞争激烈的时候,领袖和老板要有一双毒辣的眼睛,要在尽快的时间内发现人才,因为时不我待;坐天下的时候,竞争相对超然的时候,则要作育人才,要有“凉水泡茶、慢慢出色”的心态,有长远眼光,从长远布局,考虑人才的梯队建设。有句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样俗不可耐的话,就是“试玉需烧三日满,辨才要待十年期”,对不对?对,但是是在和平时期,慢工出细活。在激烈的战争和竞争状态之下,辨识人才,三天都不能等,看中了马上就要落订金,马上就要问:原来年薪多少?职务多高?刘邦在这方面还是够大方,陈平在项羽那里有业绩,才做到都尉,到这边寸功未立,也来个都尉,级别一样,但起点不一样。
  非常有意思的是,韩信和陈平都是从项羽那里跳槽到刘邦这里来的,他俩第一次和刘邦见面,都不可避免地谈到了项羽,也都把前任老板和现任老板PK一把。韩信是怎么对比的呢?他说项羽很小气,舍不得银子,更舍不得官爵,把公章都刻好了,拿在手里揣摩把玩,就是舍不得给下面的弟兄们。而陈平见面时,讲到项羽的缺点,主要是任人唯亲,除了连襟小舅子,不大相信其他人。比如陈平投汉,就是因为担心项羽误杀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担心,因为平日里的信任不够,信心自然不足。项羽没有推心置腹的铁杆兄弟,大概是出身贵族,再“恭敬爱人”,对陈平这样的来说,也有一种隔离感,不如刘邦出身低微,混迹乡里,亲和力天生充足。
  陈平第一次没有和刘邦讲待遇问题,避免刘邦增加心理负担。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再次咨询陈平时,陈平才讲到了刘邦和项羽两个老板在公司待遇方面的差异。陈平说:“项羽待人恭敬有礼,很有教养,喜欢讲面子的人就愿意跟随他,大王您舍得奖赏,喜欢发财的兄弟就愿意跟随您,但是您待人脾气太臭,怠慢无礼。”陈平在这里对项羽的评价,比韩信的要客观一点,项羽并没有把玩公章不舍得给人,只是在封赏的时候,特别慎重,功爵者,名器,名器不能随便与人,在常时并没有错。刘邦愿意出高薪,凡是投奔自己的,都是总裁总经理,哥哥在一个企业就看到有行政总裁、后勤总裁、销售总裁、企划总裁……,名器滥赏,不是什么好事。”
  恭敬则廉洁之士归之,滥赏则好利之徒从之;恭敬则不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些人则会“敬”而远之;傲慢无礼虽然让知识分子感觉不适应,但让工农干部感觉亲近。打是亲,骂是爱,有类人天生有受虐倾向,贱骨头,领导一天不骂,整天浑身不自在。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1
公款随便花
  
  空降兵与子弟兵的矛盾在今天的企业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有空降兵的地方,就有与子弟兵的矛盾,反之亦然。原因还是争权夺利,空降兵未降之前,子弟兵内部也不会是铁板一块,大家也一样斗,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有人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只是空降兵一来,大家暂时结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攘外必先安内。
  早期投奔刘邦的老干部周勃和灌婴一起揭发陈平,两大问题:一是作风问题,一是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不是泡妞嫖娼那么简单,而是“盗嫂”,就是和自己的嫂子有一腿,古时候,这样做都够得上刑事犯罪了;经济问题不是贪污一点点,而是向下属收保护费,顶风作案,明目张胆,影响广泛。“盗嫂”只是传闻,而“受金”则有实证。不管怎么说,反正陈平不是个正派人,周、灌向刘邦建议,对陈平实行双规。何况,陈平还有严重的历史问题,经常跳槽,忠诚度指数为零。
  刘邦没有马上着急上火,而是把推荐甚至担保陈平的魏无知喊来,给魏无知一个辩护的机会。魏无知讲话很有技巧:“我完全是按照刘汉王您的用人需求来推荐陈平的,您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我推荐的是能帮助您打倒项羽、夺取全国胜利的奇谋之士。”魏无知在重申刘邦的用人需求和自己的对口责任之后,先巧妙地把自己的责任开脱了,然后才推心置腹地说,“他盗的是他嫂嫂,又不是您的老婆(刘邦的老婆吕雉当时在项羽手里做人质,不知道刘邦听到这儿心里会不会打突?)他贪污虽然不对,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哦,再说了,没点灰色收入,汉营的工资水平实在嘿嘿……。”
  刘邦决定找陈平来谈谈,第一次刘邦还假模假样,说:“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你不断地跳槽,现在到我这儿来了,我是相信你的,不过……。)
  陈平很干脆:“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我是光着屁股来的,不搞点钱没法生活呀,我的策划方案您一用就赚大发了,如果没有效果,我贪得的那俩子儿,全部还给你。)
  刘邦直呆呆地盯着陈平,心里话:这家伙,这么坦率,像我的儿子。
  刘邦第二次又找陈平:“策划案搞好了没有?”
  陈平说:“三十六计,最狠的是美人计。但项羽这家伙是个情圣,只爱虞MM一个(刘邦听到这儿心里舒了一口气),所以只能用第二狠招:反间计。项羽重色轻友,咱把他的高管全部搞掂,不过这得大把砸银子。“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刘邦大喜:等我打下江山,开几家国有银行,银子大大的。“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黄金四万斤”是什么概念?这要请教专家,反正不是小数目。如果是仨瓜俩枣,犯不着特别说明一下“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巨额专款拨下来了,没有财务监督,也不要单据报销,多爽。陈水扁“国务机要费”要是能这么爽,也不用让太太那么辛苦,又要找发票,又要吃官司。
  刘邦看来也是结果论,只要有效果,该花多少花多少,多少银子我都认了。至于最后落到谁的口袋里,我不管了。这种办法叫“费用包干”,潜台词是“节余归己”。老板这样做,兵仔好喜欢。问题是,刘邦给陈平的任务是有考核的,要见实效的,陈平的风险是,没有效果,不管你贪没贪,都逃不出刘邦的处罚,即使拿出正规发票也没有用。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1
我圆滑我生存
  
  一殿为臣叫同僚,一个公司打工叫同事。不论官场职场,同僚同事之间相处好是必需的,倾轧也是难免的,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是当老板和其他同事有矛盾的时候,你是乘机下药还是作壁上观,抑或竭力挽救,既要看客观形势,也要看你的人品了。说这些空洞的大道理没用,我们看看陈平是怎样处理刘邦和韩信的矛盾,从中悟点东西吧。
  话说当年,韩信破齐之后,志得意满,于是向刘邦要官,要求做个“假王”。韩信派来的使者向刘邦请求道:“我们将军说了,齐国地盘太大,没有一个王是没法管理的,所以将军请求汉王封为假王。”
  按理说韩信的要求也不算过分,当时王封王也是常事,项羽作为霸王就封过十八个王,刘邦作为汉王也封过其他王,但是刘邦认为自己把韩信从主管一下提到总经理,已经够意思了,再要求封王而且假模假样地谦虚,创意了个什么“假王”,刘邦认为这是在逼宫,恩自上出,我封你可以,你提出来要就不可以。
  刘邦刚要开骂,陈平在旁边,轻轻地踩了一下刘邦,史书上叫“陈平蹑汉王”,刘邦一下子明白了,用人之际,不能吝赏,于是改骂道:“什么假王,要封就封个真的。”
  陈平加盟刘汉集团比韩信晚,但在刘邦那里的信任度比韩信高,为什么?因为韩信在外带兵,陈平在内做策划。在公司也是这样,做管理控制的比较受信任,处在花钱的岗位,信任度就时时受到挑战。陈平这时如果和韩信争风吃醋,可心作壁上观,任由老板和韩信关系破裂,但是陈平还是从刘邦的长远利益出发,尽量弥合他们的关系,在老板身边做参谋、管理工作的,一般情况下要爱护基层干活的同志,尤其是一线的大将。
  刘邦和韩信最后还是分裂了。全国胜利后,韩信改封楚王,韩信隐藏了项羽的部下钟离昧,有人写信告发韩信,说他要要反。
  刘邦拿着这封告发信召开了专题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手握兵符的将军,这也是一次测验,刘邦要看看身边的这些大将们是什么态度。
  结果是群情激奋,连刘邦都有些感到意外,这些人要么是和韩信一起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要么是平日敬仰其军事才能的同僚,没想到一封伪造得并不地道的检举信,竟激发起他们无比的愤慨。
  “活埋了这小子!”
  “我早就知道他有反心。”
  “他一贯反对皇上的革命军事路线!”
  “他背后经常讲皇上您不如他会带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刘邦本来还担心大家有抵触,想做个动员报告,说服大家,没想到全军高层态度如此统一,刘邦反而陷入沉默了,他觉得应该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又高兴不起来。
  他决定征求陈平的意见。
  刘邦见到陈平就开始数落韩信:“说没想啊没想到,韩信居然要造我的反,要另立中央,要篡党夺权,老子要带领大军彻底灭了他。”
  陈平不接茬,不表态,只是冷静地说:“陛下要收拾韩信,可以南巡云梦,到时召呼韩信到云梦来开会,找个警卫员就可以把他抓起来,用不着兴师动众。”本来有句话就在嘴边“派军队去搞不好真把韩信给逼反了”,陈平硬硬地咽回去了。
  陈平知道韩信罪不至此,出于朋友情义隐藏钟离昧,怎么也升级不到造反这个层面。我们注意一下陈平这时的态度:一、不附和刘邦的意见,对韩信造反的说法不认同,不表态,对韩信不落井下石;这是做人的底线。二、老板决意要拿下韩信,也没有坚决反对;这是他做人圆滑善于保存自己的一贯表现。三、老板既然要收拾韩信,又无法逆转,就想办法让这一事件影响面最小、破坏性最小;这也是非常职业化的表现。
  陈平该说的该做的都说了都做了,刘邦基本满意;不该说的不该做的,都没说没做,韩信也怨不着他,这叫刀切豆腐两面光。陈平为人是不是过于圆滑了,他为什么这次不为韩信辩解一声呢?
  刘邦初定天下,在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王,既有大片封地,又有自己的军队,这都是不安定的因素,项羽殷鉴不远,所以,剪灭异姓王是刘邦审时度势以后必须做的功课,怎么也得找个理由把韩信等人撸下来。陈平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为韩信找证据说明其不可能造反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刘邦把韩信拿下后,仍然封了个淮阴侯,养在长安城里,根本没有追究造反这个事。
  陈平做人到位,一生没有政敌,最后老死在丞相的岗位上。韩信蝎虎劲一直没下去,做了淮阴侯以后,经常说风凉话,对同僚也牛逼哄哄,最后让老板娘给办了。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2
讲原则不等于讲硬话
  
  陈平帮助刘邦拿下了韩信,基本上算是和平解决。刘邦回到长安,把韩信放了,封了个淮阴侯,在家看文件,打门球,直接按离休干部处理了。
  刘邦要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我如果还有一点功劳,那也得感谢魏无忌,是他推荐我认识了皇上您啊。”
  瞧人家陈平的这风格!刘邦一听,哈哈一笑:“陈平不忘本,是个好同志。”结果,陈平的侯爵也得到了,魏无忌的奖金也拿到了。各位看官记着:不要忘本,把帮助你过你的老板或者朋友经常挂在嘴边,也不费什么劲,但是会让所有认识你的人,知道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伪装好人时间久了,你说不定就真得变成好人了。
  刘邦后来攻打匈奴被围困,陈平找到匈奴单于阚氏(相当于皇后),说道:“大汉朝美女大大的,刘邦正准备派遣美女团来求和,美女一到,您怎么办?劝单于赶紧撤兵吧”于是刘邦得以解围。这个故事有很多漏洞,但是史书上都这么讲,锐圆哥哥也不能说人家胡编。刘邦于是再次感谢陈平,封陈平为曲逆侯。曲逆这个地方,只是县城,但是秦末战争,破坏严重,刘邦走了那么多地方,一到曲逆感慨:“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刘邦把他见到最繁华的地方封给了陈平。韩信一个劲地想要封地,最后连命都没有了,陈平没有表示,但得到的却是最好的。
  刘邦临死前,脑子有些糊涂,身边也就有人利用这一点,乱打小报告:“樊哙听说皇上您病了,高兴得天天涮火锅。”樊哙在参加革命前就是开狗肉火锅店的,好的就是这么一口。刘邦一听,气坏了,盼老子死,老子就先让你死。于是找来陈平和周勃,带上圣旨,让他们去把樊哙就地正法。
  到了樊哙大营,陈平对周勃说:“樊哙同志是很早就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苦大仇深,在反对暴秦的斗争中表现一直很好啊。”周勃傻傻地点点头。
  陈平压低声音接着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樊哙是咱们皇上的老婆吕后的亲妹妹吕嬃的亲老公。明白不?”
  周勃鼻着一哼:“罗嗦啥呀。老樊不就是老刘的连襟么。”
  陈平:“对呀,他们是亲戚。这会儿皇上一时糊涂,要砍掉连襟的脑袋,一会儿他后悔了,你能把樊哙的脑袋再安装回去吗?”
  周勃摇头:“不能,现在的医疗科技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于是,在陈平的主导下,他们决定把樊哙抓回去让刘邦再亲自发落。注意,这就是陈平做人到位的地方,中国有句话叫疏不间亲,就是关系远的,不要挑拨关系近的,所以叫清官难断家务事,俩口子打架,您千万不要上去帮拳。疏不间亲,疏更不能杀亲,所以,即使有刘邦的圣旨,陈平也不马上执行,等等看,事缓则圆。
  果然,走在半路上,刘邦就翘了,吕后当权,陈平赶紧把樊哙送回长安,要不是他心存一念,放了樊哙一条生路,这次肯定逃脱不了。吕后不敢说刘邦不对,但一定会找茬把陈平杀掉。
  大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是萧何,按照刘邦生前的安排,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死后,王陵继任。王陵当年参加刘邦的队伍,他的老家被项羽攻破后,项羽为了泄恨,烹了王陵的母亲。所以,刘邦对王陵非常信任。刘邦对吕后说:“王陵这上人很憨直,可以让陈平帮助他;陈平这个人很有点子,但不能独挡一面。”
  吕后掌权以后,要照顾娘家人。刘邦知道老婆的这点花花肠子,并做了安排。杀了一匹白马,让大伙立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吕后想封娘家兄弟、侄儿做王,找左右丞相王陵、陈平商量,王陵话也不多,直接背诵高皇帝语录:“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吕后调脸看看陈平,陈平笑着说:“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现在太后管理公司,太后说吕氏可以为王,我看也没什么嘛。”
  下了朝堂,王陵怒不可遏,指着陈平的鼻子开骂“你这个没有原则的小人。当然白马盟誓,就听见你丫声音最响亮!”
  陈平不生气,笑眯眯地拍拍老王的肩膀:“你今天当着吕后的面,把该说的说了,OK!以后,该做的就由我来做了。OK?”
作者: cyb198612    时间: 2007-6-9 09:22
高管榜样
  
  吕后当权,重用娘家人,兄弟侄儿全部升官。对刘邦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能迫害的尽量迫害,皇帝的子孙那叫宗室,地位崇高,待遇优厚,天皇贵胄啊,吕后一个一个地整,这说明她嫉妒心够强,政治策略不够强。对待功臣老干部,吕后倒还客气,只有王陵反对分封吕氏,直接下课。
  吕后升陈平为右丞相,让一位叫审食其的担任左丞相,古人以右为尊,所以右丞相是第一丞相。这位审食其是什么人呢?是刘邦家的管家,刘邦四处奔波干革命的时候,这位老兄在家帮助吕后带孩子,后来吕后项羽俘虏,他也一同陪着。后来有人讲,吕后和这位仁兄有一腿,嘿嘿,这种事锐圆哥哥就说不清楚了。
  审食其没什么政治才干,但是个老好人,没做过作威作福的坏事,实际他就是吕后的一个跑腿传话的,吕后代理董事长兼总裁做得挺来劲,陈平这位正儿八经的丞相没事做,干什么呢?“日饮醇酒,戏妇女。”注意,不是喝酒泡妞,只是调戏妇人而已——同志们确实都老了。
  陈平在吕后当权时,也不是没有危险,吕后的妹妹吕嬃就天天打小报告,说陈丞相每天拿着高薪不工作,天天喝酒戏妞,吕嬃脑袋基本上也是个鱼缸——进水了!要不是陈平,自己的老公就让自己的姐夫砍了。吕后巴不得陈平不管事,一切由我掌握。
  吕后死了,权力出现真空。在长安京城的宗室集团和功臣集团联合起来册,反外戚吕氏集团给粉碎了。粉碎吕党最有功的,在宗室这边有齐王的儿子刘章、刘兴居,他们主张自己的老爹齐王刘襄做皇帝,在功臣集团,表面看功劳最大的是周勃,“安刘氏者必勃也”,其实在背后出主意拿章程的还是陈平。陈平一想,齐王在齐国有一套现成的班子和团队,特别是他的舅舅驷钧有霸气,刘襄做了皇帝,我们没什么好处。于是大家把代王刘恒请回来做皇帝,代王刘恒为人恭俭不说,他老婆娘家人都规矩——大家让外戚折腾坏了,就怕再出现强势老板娘。
  代王刘恒就是青史大大有名的汉文帝,他坐了皇帝,周勃做了右丞相,陈平呢,继续做左丞相。
  汉文帝做领导,实行问责制,有一天,文帝问:“一年我们要审结多少案件?包括刑事和民事。”
  周勃:“嗯,……”
  文帝又问:“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和粮食产量是多少?”
  周勃:“嗯,啊,……”
  啥也别说了,汗水哗哗的。
  文帝掉脸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刚才看着老周受窘,心里正乐呢:哎呀,吃饭要吃素的,穿衣要穿布的,当官要当副的……。一看皇帝盯着自己呢,妈呀,不好,副的也要问责。
  陈平就是陈平,资料不掌握,但急智还是有的。
  “这个审结多少案子,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里讲过;关于财政和粮食的收入情况,财政部长的工作报告也讲了。皇上您上网‘狗狗’或者‘摆渡’一下就知道了。”陈平把球回传了。
  文帝不接:“我都上网‘狗狗’了,你干啥呀?”
  陈平这才神闲气定,开始作史上最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表面上看,空洞无物,其实在农业社会,能这么提纲挈领地做了,天下也就无事了。
  退朝下来,周勃也是火冒三丈,和当年的王陵一样:“你作为我的副手,平常也不把这些情况给我讲讲,害得我在皇上面前丢人。”
  陈平慢条斯理地说:“皇上是英明的皇上,不是差劲的皇上,他以后提问题,会越来越刁钻,我辅导得再全也架不住他出题冷门呀。”
  周勃冒汗了:“这咋整呀?”
  还能咋整,周勃同学下课,陈平同学再做回右丞相。又干了一年,陈平病故。
  陈平自己说过:“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所以他认为自己有伤阴骘,子孙福祚不长。其实,在皇帝专制时代,做大臣的能自己这一辈平安下庄就不错了。
  陈平这个人,能和强势领导合作,该直的时候直,该曲的时候,所谓能伸能曲,平常装糊涂,关键时候又不会感冒,嗅觉灵敏,眼光犀利,脑子好使……总之,强人一个!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