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参加5.16长江商学院管理前沿论坛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freetzxh    时间: 2007-5-17 21:35
标题: 参加5.16长江商学院管理前沿论坛后感

              “站在月亮上看地球”的企业家视野fficeffice" />

 

                                                   ----参加5.16长江商学院管理前沿论坛后感

 

 

 

昨晚参加了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的长江商学院管理前沿论坛,东方卫视对外事务总监袁鸣主持,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和周其仁教授分别作了“中国三代企业家与中国企业未来”和“企业的成长”的主题演讲,中间穿插了对话环节,由袁鸣主持,嘉宾为西子联合控股总裁陈夏鑫,分众传媒总裁谭智、中基实业董事长刘一、罗兰贝格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郑豫(邀请函上嘉宾原为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刘一、沃而沃全球副总裁吴瑜章-----看来企业家大多很忙临时有要事!),嘉宾作为三代企业家的代表对项教授的观点进行了各自理解和讨论。

 

项兵教授的主要观点是要“以全球应对全球”,“站在月亮上看地球”,强调企业家应有“站在月亮上看地球”的新视野和新思维,从而有“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新对策,从而具备掌控未来的能力,并通过对中国企业的三代划分,结合“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新思维,来期盼中国企业在未来下一轮的启蒙和文艺复兴中能有所发展,形成一批第三代企业家,并产生世界级的企业。

 

“以全球应对全球”是指决策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局限在“以中国对世界”的视野,而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企业解决方案,中国的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决,“全世界都是你的都为你所用”,如果视野只局限在中国,那么那样做永远只是二流,不能进入主流产业和主流市场,只是“立志”成为“做全球最好的孙子”。项教授举例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的国家、企业和企业家层面水平依次递减的现状,其根源在于“以全球应对全球”能力的依次递减。

 

三代企业家的划分以时间为主线来划分,第一代在早期的技工贸或制造行业,他们的特点是低成本制造及规模优势,典型代表有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李东生等。第二代指服务行业内的,有创新模式的,他们的特点是大多做网络服务,或服务或新模式,快速增长并通过上市实现价值,而且从服务业占GDP比重来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代表人物有沈南鹏、陈天桥、江南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等。第三代还在形成中,是指具备全球视野能整合全球资源的企业家。一般来说,一代企业家靠的是资源、规模和行业结构,二代企业家靠的是能力、反应速度和创新,三代企业家靠的是思维模式、视野和思路。

 

其中项教授对“科技兴国”作为国策提出了质疑,不否认科技的重要性,但指出第二代企业中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也可以兴国,核心技术并不一定需要本国有,可以通过参股换股并购等企业方式获得,应站在全球的角度考虑,超越科技!没有核心技术也可以成为全球性企业。他还指出COPY永远不能成为一流,只有颠覆性创新才有可能;最重要的慈善投资的投资文明创造,如投资资助毕加索这样的大师人物;还提到了企业家做为普通人一面的生活质量问题。(精力所限不一一展开,跟贴可以共同探讨)

 

   中间的对话环节主要是嘉宾结合自己和企业的经历以及自身的理解,对项教授三代的划分和“全球对全球”观点展开的讨论。其中新的观点有:在中国也可以全球化,参股换股并购等方式的“借刀杀人”方式更高明,企业家代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不是做孙子的事的事情而是用作爷爷的思考方式等。

 

    周教授主要是从史玉柱刚毕业做软件的成功到盖楼失败的案例,来说明很多企业家把企业当楼盖,以为盖得越高越好而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错误思维,并引出企业不是物质性、确定性发展,而是有机的、生命体的、不确定性因素主导的、不协调匹配的发展和衍生。知识信息分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而确定性的知识是为了解决不确定性知识,这个世界是不确定的,排第一位的应变能力,其次才是计划规划能力。对企业来说,它是不确定性的生命体发展,可以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物种,满足优胜劣汰规律,企业要成长就要面对企业成长出现的问题,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企业家的整体驾驭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主动加快进化衍生,减少淘汰率,从而出现“项教授定义几代,你就是第几代”的局面,保持企业常青。

 

 

总的来说,项教授从纯企业角度提出了全球化视野思考的新观点,但忽略了重要的政治因素,周教授提出了企业有机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性,却没有指出具体因素和操作方法,也没有给出指导理论。不过,我想他们更多地是站在企业全局观的角度来阐述,还有一个时间问题,很多问题没有展开来说。参加这次论坛,受益匪浅,特别是提问中一些新观点新思维的碰撞!

 

 


作者: topcfo    时间: 2007-5-17 22:03

继续”鼓吹“新洋务运动。


作者: rockking    时间: 2007-5-17 22:58

“以全球应对全球”是指决策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局限在“以中国对世界”的视野,而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企业解决方案,中国的问题可以在全球得到解决,“全世界都是你的都为你所用”

这个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核心技术并不一定需要本国有,可以通过参股换股并购等企业方式获得,应站在全球的角度考虑,超越科技!没有核心技术也可以成为全球性企业。

没有核心技术的确也可以成全球性企业,不过以此来否认科技兴国,说核心技术不一定要本国有,这个值得商榷吧。


作者: freetzxh    时间: 2007-5-17 23:50

关于科技兴国:

1,他没有否认科技兴国,只是强调作过国策有点不妥,国家是要上升整体实力,那么这个就要进入主流行业和主流市场,这就需要全球化思维。我感觉他没有说出来的话是L:我们只要进入主流行业和主流市场,不管他有没有核心技术都无所谓,还举了华为的例子来说明。

2,没有核心技术也可以成为全球性企业,现在的企业已是如此,特别是第二代的网络企业,如google,baidu,yahoo,alibaba,ebay等,他们并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他们是服务行业。

3,项教授从纯企业角度提出了全球化视野思考的新观点,但忽略了重要的政治因素。这个有人问到中国大飞机项目失败的案例,但是项反问道如果我们的飞机飞上天了,我们就领先了?我们能卖多少架?我们就安全了?感觉他更多地是站在长远未来的角度,不是短期角度。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