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企业并购——机遇与风险的挑战 [打印本页]

作者: renshengrc    时间: 2003-6-18 14:11
标题: 企业并购——机遇与风险的挑战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全球已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进入90年代以来,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强强联手进行兼并重组的案例层出不穷,德国戴姆勒一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imes Warner),英国沃达丰空中通信(Vodafone Air Touch)与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并购规模越来越大,一支又一支“跨国舰队”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国内并购也风声鹊起,自1993年“宝延事件”和“中策现象”发生以来,并购事件接连出现,时至到今日已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浪潮。

一、 机遇与风险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资本增长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具有使企业资本快速增长、降低进入和退出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优势。

据统计,1998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54%,比1996年增长了两倍。1999年以来,企业并购势头更是有增无减,重大的并购案例接连不断,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型并购案屡见不鲜。近几年的全球500强公司位次变化频繁且幅度巨大,其重要原因就是大公司间的收购兼并愈演愈烈。目前的全球前5名公司中,有3家公司(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美国沃尔玛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是通过收购兼并而取得其目前位置的。

创造性地使用并购(M&A)行为,可增进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调整成一个最优化的结构;使优势企业获得迅速膨胀,实现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最佳结合。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活动,可以形成与欧美大企业抗衡的大集团,更好地吸引外国投资,与外国大企业达成更大的协议,合作更大的项目;通过国企之间的相互兼并,可以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资被贱卖、流失。同时可以形成一个更开放、更公平的市场。

但在看到这些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智地要看到风险所在:
第一、 企业规模并不决定一切,有时无限制扩大企业规模,反而会限制企业的效益。
第二、 从事并购,仅仅为了并购,忘了建立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忽视日常经营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并购活动,一旦公司业绩下滑,就会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第三、 企业多元化并不一定真正能起到效果。大多数企业的多元化并不成功,除非把企业的战略重点放在核心业绩中,并大力发展。
第四、 并购可能会带来剧烈的人员流动,用户忠诚度的下降。如果缺乏对企业之间文化的了解,还会造成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文化的隔阂。

1987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迈克尔·波特在一项对33家大公司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并购进入新的工业部门的50%以上的企业、进入全新经营领域的60%的企业和进入完全无关经营领域的74%的企业的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哈佛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谢勒1987年曾对过去百年间公司兼并做过详尽的考察,他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将近70%的合并“没有收效,只有1/3的合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麦金西全球研究所在1997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过去10年内,通过弱肉强食方式接管被收购的企业后,80%具有强势的大公司未能收回自己的投资成本。相信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客观公正性,应当唤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因此,必须以极为审慎、科学的态度,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待兼并重组,认真研究、分析和借鉴中外成功企业并购重组的策略和经验,选择适当的资企业并购发展战略。

二、购并的诱因与动机

第一,购并可以把收购方主要竞争对手吃掉。如果业内主要企业进行内部积累或直接投资,会给其它企业带来压力,如果业内其它企业纷纷仿效,该行业势必面临一场“加速扩张”的竞争。若一家企业的内部扩张引起竞争对手的联合,更是得不偿失的事。因此,在竞争对手联合前兼并掉其中强有力的一家或几家,就可以减轻企业经营上的压力。

第二,购并是社会成本相对最低的一种扩张方式。积累或再投资方式的扩张,如果不以产品消费市场的同步增长为前提,必然会造成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淘汰掉其中一批企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业内领导扩张的企业也会造成损失。

第三,购并降低了退出行业的成本。如钢铁和冶金行业,它们的资产专用程度非常高,固定资产比重相当大。这类行业中的企业即便经营状况不佳,也很难轻易退出。低效企业维持生产,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润水平。兼并解决了退出成本高的问题,有利于行业结构的调整。

第四、有研究表明,规避税收也是企业兼并的动机之一,有节税潜力的公司被普遍看好,成为市场上兼并追逐的对象。

除了上述动机的驱使外,有的企业并购还带有政府推动的特色,这在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购并公告中可以略窥一斑。政府的推动,常常以“优惠政策”的方式出现,或多或少会给收购方带来经济利益。

二、 并购的整合与实践

严格意义上的公司并购在我国兴起于90年代,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但是,企业并购实践中却反映出种种问题:为了证券二级市场的炒作而假意并购,或者出于“拉郎配”的行政干预,或者仅仅为了享受国家给予兼并的相关优惠政策,最为严重的是忽略并购后企业的整合问题。企业并购不是资产的简单位移,也不是资产的零乱拼凑,它是在新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统一下,发挥并购双方资产协调组合的最大功效。

企业并购的目的通常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准确地讲就是使企业的净现值最大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企业并购效应的生成程度如何。企业并购效应是购并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包括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等。购并者由这些效应获得了购并利润,也就实现了购并的最终目的。企业并购后要经过一个有效的整合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双方的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过程中,资本扩张程度、兼并后产品的知名度、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原有人力资源重新安置问题都是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针对目前国内现状,有关专家建议,我国的企业购并重组要从协议收购向要约收购转变,由简单的板块重组向企业间的横向整合、资源整合和功能整合转变,真正做到通过重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并购背后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企业并购的风潮叠起,券商、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专业作用将日趋重要,企业并购重组行为的设计、操作要更多地依赖于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通过法规形式对中介机构行为及其职责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同时也应加大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通过市场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的。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企业扩张、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一次大的结构调整,通常能够推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的形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并购,要减少政府行为,不要拉郎配,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本着自愿、自由、自信的原则,实现企业间的优化配置和互惠互利。通过企业并购,达到企业资产重组,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 ryuusyoukenn    时间: 2010-2-7 05:54
 谢谢分享!
作者: 09HR    时间: 2011-12-22 09:14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