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国经济是怎样平衡的 2004-07-02 12:57:53 韩秀云 我们先了解一下,宏观经济究竟在研究什么?宏观经济研究的是经济总量和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在有些学生,大学一毕业就找不到工作了,作为个体,我们常常不好理解,读了四年大学,好不容易拿到学历,怎么就找不着工作了呢?国家干什么去了,我怎么就下岗了呢?但是如果从总量来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个社会劳动力供给太多了,劳动力总量过剩了。当然,这时人们想要高工资,原则上不可能了,因为劳动力供给太多,还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在等着呢。
而企业家则想了,企业家说:“我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怎么就卖不出去呢,过去90年代很火呀,怎么现在我的东西就卖不出去呢?”这时你看看物价指数,就知道了,不是你一家产品卖不出去,整个行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已经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了,因为产出太大,供给大于需求。 所以,宏观经济研究总的东西,总的经济增长率,总的税率,总的就业率,总的价格指数、利率、汇率,甚至经济周期等等一系列。研究这些总量,这些总量指标让我们看到,当什么变化的时候,就会想到了什么。当看到物价指数一直下降的时候,我们想到可能经济太不景气了;当看到利率特别低的时候,会想到能够从银行借到钱,但赚钱也难了;当看到股价指数如此之低的时候,可能想到场内人的财富在缩水,而场外人的机会也许来了。 凯恩斯把一个国家复杂的宏观经济抽象出来,用了一个模型来表示,一国经济是如何平衡的: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公式左面代表总供给,我们用左手表示;右面代表总需求,我们用右手表示,这两面一定要相等,即总供给要等于总需求,如果不相等,经济就不能发展。 我们看到,我国政府每天对经济进行这宏观调控,她不是动左手就是动右手,不是刺激总需求,就是增加总供给,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设法求得经济的平衡,从而使得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从1997年的4.6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底的8.7万亿元。一方面是接近9万亿人民币的储蓄总额在银行存着,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在仓库里放着。2002年,国家经贸委的调查显示,我国有86%的商品供过于求,被调查的商品中,没有一种商品供不应求。如果一面有这么多产品在仓库里压着;另一面有这么多的储蓄在银行里存着,怎么办?这时候政府要解决这些问题,它用什么招数呢? 政府可以在需求上做文章。政府刺激消费,它告诉大家,你们去消费吧,住房给贷款了;去买车吧,买车给贷款了;让孩子去上大学吧,也可以贷款了;都去贷款消费吧。政府还可以刺激投资,它发行了大量国债,去搞搞基础建设,使水泥的需求上来了,钢铁的需求上来了,修路大军的劳动力需求上来了;政府还在刺激出口,对企业出口政府给予退税,鼓励出口,拓展外需空间等一系列措施。 如果政府使出了所有的招数来刺激经济,老百姓就是不花钱,总供给和总需求就是达不到平衡,这时怎么办?宏观经济也能平衡,结果就是用价格来找平。我们看物价指数就知道了。企业从整体上来说,只要你们想卖出产品,就得降价卖。原材料厂家想到生产厂家这儿来,叫人家买他的原材料,必须便宜,人家才肯买,最好是赊账人家才买,否则卖不出去。这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结果,物价指数只能向下降。
因此,当你在看到价格指数在向上升的时候,你就知道经济开始回暖,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通货开始膨胀了;当你看到价格指数向下降时,你应该知道经济开始冷了,这时总供给超过总需求,通货在开始紧缩了。当你看到价格指数开始平稳运行,既不通货膨胀,也不通货紧缩时,那你就应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趋于平衡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8 19:47: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