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阿里巴巴的2006年 [打印本页]

作者: yourcenerp    时间: 2007-4-4 10:19
标题: 阿里巴巴的2006年
众所周知,就在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并购之初的2005年,一家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却走上了相反的道路——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公司。在这一场巨额的企业并购中,阿里巴巴和雅虎打了个平手,雅虎把它在中国的分部——雅虎中国公司连同10亿美元的资金一起交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得到了它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王国的一根支柱——搜索引擎。

看起来这当然是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使得阿里巴巴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7年前,阿里巴巴以中国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为客户基础,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之服务,挖到了第一桶金。其间,它迅速完成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中的诚信体系、个人交易和互联网支付系统构建,并开始在搜索引擎里探索自己的电子商务未来。

不过,作为一个企业,阿里巴巴存在于现实之中。在并购一个跨国公司中国分部的时候,它将同样面临着所有企业并购时绕不过去的问题——公司在并购后利润上升了吗?企业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吗?蛇吞象能成功吗?阿里巴巴会不会因为吞下了雅虎中国而伤了自己的元气?

目前,距此次并购的发生仅过去一年时间,也许对此作出评价显得过于仓促,但是一年来,一直处于高速成长状态的阿里巴巴公司却因为并购后各种传闻而变得面目不清:在雅虎中国对人事、业务、技术等诸多方面频频调整;媒体报道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坦陈雅虎中国未来发展迷茫以及业界充斥着“雅巴合作失败”的声浪中,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阐述了阿里巴巴的真实情况和想法。

  艰难是因为不了解

在精英辈出的中国互联网行业,马云也许是学历最低,也最不懂互联网的一个。在很多场合,他毫不讳言自己对互联网技术的外行,“在网上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浏览和收发邮件”,这个自称大学就考了3次的小个子——如今却领导着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有价值公司的中年人多次这样说。

马云认为,外行领导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产品连我都看不明白、用不明白,那就一定不是一个好产品,因为我的水平代表着大部分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了解。”

这样的优势在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起着巨大的作用,有人这样评价马云和阿里巴巴团队之间的关系:“他负责制造一个梦想,而整个团队负责把梦想变成现实。”

“在互联网行业创业,我们能够起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了一个起步点。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在国外无法实现。因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国外的企业都已经大型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实现交易。只有中国到处是中小型企业,它们需要一个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来帮助它们实现这样的交易。阿里巴巴抓住了这样一个起步点以后,开始了从电子商务起步的互联网历程。就好像你在登山的时候,开始是最吃力的,但是登上去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这块地方和那块地方是可以通过这条路相联的,这条河与那条河可以通过这样一条沟相联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你可以开始做一些战略思考。比如说,中国的电子商务缺一个诚信体系,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诚信体系来供应,进而将之变成我们的产品。比如说在网上购买商品没有国外的信用卡体系作保障,那我们就设计一个网上支付系统来作保障。”

与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相比,马云和他的团队虽然在技术上并无多少优势,但他们显然更为了解中国,同时在中国市场也跑得更快。以“中国本土优势+快速”两个特点,阿里巴巴渐显锋芒,在竞争中超越了全球电子商务领域老大EBay公司在中国的分部——易趣的市场地位,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2006年,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网商大会时,参会人数高达数万人。

即便如此,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也同样遇上了困难。“速度太快了。”马云对自己的失误并不回避,“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搜索引擎来保障,而与雅虎合作的机会又太好,所以我们只用了3个月时间就把并购的事情谈定了。但拿下雅虎中国公司之后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缺少很多器官的孩子,尽管他有着全球最著名的搜索品牌,但企业内部却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场并购好像一场旧式婚姻,掀起盖头才知道有问题。对于雅虎中国,我们在并购之前了解得太少了。”

所以马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为雅虎中国这个孩子制造所缺少的器官。“很多跨国公司中国分部都是这样的,虽然有强大的品牌和支持,但他缺少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必须要重建。另外,尽管我们认为价值观可以有多种存在方式,但其中的核心不能变,所以企业文化的移植是必须的。”

当然不能急,聪明人如马云者也得一步一步来,一年前完成并购时,承诺3年之内使雅虎走上正轨,而你已经看到的第一年,需要办到的是对雅虎中国的重建,下面听听马云亲口说说这一年他做了什么以及做得怎样吧。 

  原来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无法想象我们一边在台上说着要‘客户价值第一、阿里巴巴要做中国的世界级公司’这样的口号,一边在台下却做着一些不相称的服务。”马云这样解释雅虎中国在2006年业绩亏损的事实。

在雅虎中国并入阿里巴巴之后,马云砍掉了相当多的盈利服务,比如说雅虎中国部分带有擦边球性质的网上广告以及无线业务等等。而有相关媒体说过诸如此类被砍掉的业务的盈利数额每年高达2000万元,要知道,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型公司的全部营业收入。“雅虎中国要走正途,”马云说,“你不能让员工听到我们振奋人心的口号之后却要从事他们认为不对的业务。”

但是作为雅虎中国的新掌门人,马云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阿里巴巴购入雅虎中国之时,仅网络实名一项业务,就可确保雅虎中国每年稳1~2亿,马云自己也承认,当时的无线业务每月稳进800万元,这样算下来,来自无线业务的收入每年可达9600万,此外,由于原雅虎中国一直走门户路线,在广告收入方面也应该有相当的积累。综合算下来,雅虎中国即使不进行手术,找个管家保持现状,每年保守收入也在4亿左右,因此,从一个商业公司赢利能力判断标准来看,雅虎中国不仅不是病人,而且还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壮小伙”。仅仅因为“不相称”就砍去大批的盈利业务,使雅虎中国从一个盈利的互联网公司变成一个亏损公司,是马云和他的团队必须面临的巨大压力。

不仅如此,在阿里巴巴入主雅虎中国之后,雅虎中国的营销策略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一开始它的口号是“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阿里巴巴公司还为雅虎中国推出过巨大的宣传攻势,例如雅虎搜星这样的活动,而雅虎中国的页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年之后,马云又宣布雅虎中国将专注于企业用户,这样的变化,无疑使外人会觉得马云这个一直号称是“雅虎中国主治医生”的新掌门的能力会不会有问题。

“其实我们一直专注于电子商务,收购雅虎中国最终也是要为中国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现在阿里巴巴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有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两个大的盈利点,这两个盈利点为从事个人电子商务的淘宝和实现网上支付的支付宝这两家公司提供了现实的开支,而且,雅虎中国本身还有相当的收入。从阿里巴巴集团来说,这个公司是盈利的。因此我们愿意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并不急于要雅虎中国获得盈利。就现在而言,我们需要的是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在电子商务领域作出新的探索。”马云说,“未来是不可知的,但是我们需要一个方向,然后就是对这个方向的坚持。我们不能赚短钱,现在我们有几十亿的现金在手上,但是如果有人要我们去做房地产投资这样的项目,哪怕有再高的回报率我们也不会去投入。”

 

  杭州如何兼容北京?

“有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管说过,从阿里巴巴最近的人事变动上,已经可以看出这个公司开始向世界级公司转化的迹象。”马云这样评价议论纷纷的雅虎中国总裁谢文辞职一事。

“在中国很多公司内,如果有一名高管不合适他所担任的职位,那么最为常见的方式是把他挪个位置,或者虚化他的权力。这样的做法对于阿里巴巴现在的情况而言,可以是很合适的方法。但我们选择了换人的方式,让更为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这能证明的,是我们的勇气。”马云说。

马云为他和他的团队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在互联网热潮高涨的时候,马云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从北京回到马云创办他的第一家公司的所在地浙江杭州来开始他的阿里巴巴之旅。按马云的说法,是离开了浮华和躁动,选择了把互联网真正地做成一种产业,为中国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服务。而正是因为这样的选择,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能够高速成长。“因为我们选择了帮助他们,把互联网做成一个中国企业可以使用的技术工具。”

但是由阿里巴巴来整合雅虎中国,无疑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雅虎中国地处北京,更为接近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圈子,所以整合的难度要大很多。”阿里巴巴的一名高管这样说,“今天雅虎中国发生一点点什么事情,明天就会在互联网上谣言四起。”

不过马云似乎并不在意这一年来阿里巴巴所受到的围攻。“我们原来偏居一地,小心翼翼地做自己的事,人们当然不关注。但现在我们做得大了,自然会成为别人的目标。现在我说的话,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话语版本。这个我也没有办法。”马云说。

但是为中国中小型企业服务却是阿里巴巴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目标。雅虎中国在震荡一年之后,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向企业搜索转型。在营销战、口水战打了一年之后,雅虎中国终于直接转向了终极目标,虽然路径还不清楚,但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使命——探求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点。

而且,马云的胃口还大着呢,在雅虎转型的同时,阿里软件公司也出生了。“这个公司从一出生就会赚钱。”马云说,“我们与其他软件公司不同的是我们要做普及化,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现在还没有实现企业管理的电脑化。现在电脑公司做企业管理软件的方向是反的——为大中型企业度身定做的软件越来越个性化。而阿里巴巴要做的,是更为通用的进销存和财务管理软件——中小企业大量的需求。”

坚持的背后,马云显然是瘦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