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国际并购将成为引入外资的主流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9:08
标题: [转帖]国际并购将成为引入外资的主流

国际并购将成为引入外资的主流

  数据显示截止至11月,2006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已经超过历史最高点2002年的33320亿美元,目前更多的资金开始从欧美并购市场向亚洲等新兴市场转移。目前中国每年在引入海外资金中,并购资金不足10%,而欧美国家的外资并购比例则在70%到80%,中国的外资并购比例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还略低。造成这样的局面关键在于民族保护主义对政策导向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发展依旧离不开更多国际资本的进入,过往的投资模式已经遇到发展瓶颈,为此可以预期在未来十年间,国际资本将主要通过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目前收入差距非常大,低成本出口模式必将持续相当长时期,同时中国需要技术升级离不开国际市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已经发展20年,引进外资主要目的是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而今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而目前民族经济保护主义者所倡导限制外资的效果无疑是闭关自守,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无法脱离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

  实际上全球范围产业转移的序幕刚刚拉开,以往中国更多承接了低端制造业,重点是消费类产品生产,而目前重型制造业大规模的转移刚刚开始,未来金属工业、化工工业、机器设备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等都将向低成本区域大规模转移,中国能否承接新的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自身的重型制造业体系必须看到技术差距,因为目前中国重型制造业体系中,国有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依靠这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梦想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没有外资的进入,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同样未来没有外资的持续进入,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就将受到阻碍,中国经济就会出现拉美经济所遇到的问题。

  世界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民族的既是全球的,经济开放是必然的,中国唯有全球化和经济开放才能获得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只有主动通过与国际产业转移对接,才能加快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为中国真正的崛起奠定基础。中国崛起需要全球的支持,经济需要多元化,文化需要多元化,各种资本共存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发展力的关键,为此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企业的重组整合与产业升级。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9:08
          成功并购为中国企业的新课题


  大量的数据分析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并购将成为主旋律,中国企业将进入一个并购的高峰期,而中国企业如何成功进行并购交易成为企业家必须补上的一课。

  更多的跟踪研究表明60%的并购交易完成后,并没有成为企业行业和商业整合的利器。分析企业并购交易完成后,企业资源整合失败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初,并没有一个企业系统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而所有的企业战略规划基本是基于自身企业发展基础上的,缺乏对并购交易的战略思考。同时一个企业在进行产业扩张并购时,关键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在收购兼并中极为容易被忽视。

  为此我们建议中国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补上这一课。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以市场驱动战略为基础的长期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选定并购目标,企业如何选择交易方式和结构,这里包括制定合适的收购价格、选择有效和现实的交易方式,同时必须兼顾企业未来的治理和资金问题。完成并购需要考虑如何妥善地计划并处理公司合并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他们对并购成功的信心,同时与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也不容忽视。

  中国的企业并购需要基于明确其经营的最终目标,以企业制定中长期战略为基础,使并购成为企业实现中长期目标的重要步骤。企业管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整合是企业并购的基础,因为企业并购完成后,公司治理成为并购交易成败的关键,为此中国企业在涉足并购扩张之初,需要对自身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中国企业需要清醒地看到并购交易是一个长期过程,股权转让仅仅是并购交易中里程碑式的标志,如何进行新标的企业的整合才是并购交易的关键。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9:08
           并购推动中国产业结构整合


  中国从80年代开始发展市场经济,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和工业化早期,产业组织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状态,同时中国经济的外延式扩张,过度竞争,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急待提升,而产业需要加快整合。

  企业为生存需要在市场上进行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生产能力扩张刺激了中国的投资需求,导致许多大宗原材料出现了阶段性紧缺,价格飙升,产业波动加剧,环境破坏严重,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系。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明显缺陷,普通行业中产业集中度较低,充分竞争,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而同时资源性行业完全垄断,直接造成大部分行业充分竞争,而部分行业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垄断行业由于竞争不充分,利润均为暴利式,极大地浪费资源和抬升整个社会的成本,而充分竞争行业必须依托垄断行业发展,直接造成中国产业结构失衡。

  并购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整合的重要手段,而我们谈到的并购是需要市场行为的并购,而非行政式的并购。中国产业结构能否成功整合的关键在于垄断行业的市场化,多元化资金结构的并购行为出现。因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提升充分竞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经济效率,而垄断行业的充分竞争,资本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质量及中国的经济实力需要产业结构整合,打破垄断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并购交易将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9:09
            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收购及兼并是企业在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中国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家意识到并购交易是企业扩张的基础。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并购快速发展阶段,过往更多的企业并购大多为政府经济改革所需,许多并购违反了基本并购原则,而随着海外投资者积极进入中国市场,今天中国企业间并购更加趋于理性。

  目前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而产业整合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并购将成为中国优化市场和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粗犷发展模式,各行业中小企业占据主导,欠缺规模效益加之产能过剩,收购兼并将成为促使行业整合的推动器。可以预言未来十年,中国的许多行业将进行惨烈的产业整合和竞争格局调整,而并购交易将是中国产业整合成败的关键。

  在成熟市场中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于收购兼并,企业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整合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而收购兼并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持续力的关键手段。并购是企业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是企业价值重估的过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剥离非核心资产,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

  我们认为,今后服务性行业将受到并购资本的关注,保险业、银行业、资产管理业、证券业、电信等服务业成为焦点。而传统产业的并购交易主要基于国有企业为了摆脱长期亏损的局面,亟需资产重组,而国有企业实现效益增长的关键在于资产重新整合。同时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其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均遇到发展瓶颈,资产和股权结构亟需提升,同时收购为更多私营企业者提供了绝佳的退出机会,从而为进入新商业领域奠定资金基础。

  为此我们建议无论是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还是私营企业的股权整合均需要站在国际视野上,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全力承接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和整合的契机。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19:16
                             解析换股并购交易模式


  目前在海外并购交易的过程中,现金交易模式的核心地位正在被换股并购交易模式所取代。换股并购是指收购公司将目标公司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成本公司的股权,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收购公司子公司的购并方式。换股作为并购方对价支付的手段,通常是定向增发的新股份或者公司回购的库藏股,换股视具体情况可分为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母子公司交叉换股等。增资换股即并购公司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来替代目标公司的股票。换股是公司合并的基本特色,收购者将本身股票当作价金付给目标公司股东,通过股权交换完成并购。

  在美国,公司可直接发行新股用以向对方公司股东购买股票。在换股付款中,卖方必然考虑买方股票本身目前市价与未来潜力,以及各种长期性的税赋问题。收购者若系绩优上市公司,其股票反比现金受卖方欢迎,而且现金必须在当年度由申报所得,而若以股票支付,卖方唯有在出售时方需对利得加以课税,因而对卖方较有利。在估价上,卖方需考虑收购者若系发行新股,必然稀释每股盈余而使股值下降,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完成交易后所取得的买方股票,在交易市场上股价的升跌至为关键。

  换股并购主要是全部换股、换股加现金、换股与现金选择权相结合等几种方式,在确定换股比例和现金金额时,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如税收、融资能力、负债经营风险等因素。同时考虑自身的股价水平和愿意支付的对价上限等因素,考虑被并购方的股价、行业地位、市盈率、资产状况、未来发展和被收购方股东出售股权的心理价位等,并结合行业并购的溢价水平,以确定合理的换股收购溢价水平。

  在境外资本市场上,换股并购逐步取代现金交易模式成为主流,以换股方式进行并购交易越来越多,其占总额的比重显著提高,2000年美国以股票或股票加现金方式支付的部分占到72%。大型并购主要通过换股或换股加现金的模式完成,宝洁收购吉列就是典型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实现行业整合。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07-1-31 22:54

日元升值后,一是大量海外并购发生,二是,世界的收藏品市场高涨。结果都是泡沫,中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应该谨记。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23:11
以下是引用brainman在2007-1-31 22:54:54的发言:

日元升值后,一是大量海外并购发生,二是,世界的收藏品市场高涨。结果都是泡沫,中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应该谨记。

钱是比武器更厉害的武器——人民币的升值与中美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和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中国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民主人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过综合势力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权威,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在强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在,大家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文件详文附在后面,有兴趣的可以读读)!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控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么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储备,为什么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贷款规定,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要求进出口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南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着台海,盯着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种:即“侵略战争”和“卫国战争”。而军事上的“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领对方领土,进行资源掠夺和控制奴役和剥削对方的国民。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达到奴役和剥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拉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济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了。现在轮到我们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武器,只是数量少了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策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着,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团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进行世界性的技术垄断,迫使??量。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币,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国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实际上,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数量远没有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那么多,因为,任何一种货币,只要能保证本国正常的经济活动就行了,??为印刷货币的成本是很高的。

  举个例子:中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的财富拥有量为1万元每人,中国总共有13万亿元财富,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财富都带在身上,这里就平均一下,平均每个人身上携带1000元现金(携带量为10%,其实这个量已经是很大了),其余的存在银行,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的流动现金量(术语为:现金流量)为1千亿元,乘以一定的突变系数,(这里为了便于计算,就理想的取值100%),也就是说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下,中国只要发行2千亿人民币就可以满足本国的经济活动了。

  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是国内的消费量变大,也就是使国内的现金流量的需求变大,这样,我国为了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就会大量印刷和发行人民币来满足这种需求(当年的日本就是这样)。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元。

  其中只要有1%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在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895584万亿元人民币(1.36*7.8644=10.695584+0.2=10.895584万亿元),货币的发行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量(1万亿美元)的10倍,算把中国的全部外汇储备都拿来也难对付对手,此时,我国的国有经济就是负9.895584万亿元,不能算上全中国人民的全部财富,因为,国家经济崩溃了,我们手中的财富也就一文不值了。

  如果人民币升值以后,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中国国内将会余留大量人民币。那样,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政府在这次的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决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将,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高。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决外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1-31 23:15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元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3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发改委专家马晓河指出:我国正在由某一方面的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由于产能过剩,内需不旺,中国产品被迫出口,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马晓河举例说:中国人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双鞋子,可见鞋的产能过剩多少。11月23日,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时,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比较起来差别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上面两位,一位是宏观经济的专家,一位是金融权威,但指出的是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因为内需不旺而导致产能过剩,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风险,中国将有成千上万工业企业面临生存的危险。

  让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因是什么:如果总揽中国经济全局就可以发现,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可以说这是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是,在我国的实践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这是问题的表象。为什么中国人会“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呢?明知消费是生产力,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力,这是一个浅显的经济学常识,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的布局上,连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都不顾及了?

  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一是地方政府重投资,前几年表现的是“开发区”热,后来是“基本建设”热,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房地产”热;二是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产品出口,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形成了生产规模,眼光都瞄准了国际市场,大到汽车,家电,小到鞋子,袜子,打火机,一古脑出口。就“投资”热而言,高房价圈走了老百姓甚至两代人的财富,还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就“出口”热而言,贸易顺差继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有经济学家分析,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升值了5%,现在的状况是有可能2007年一年就要升值5%,相当于前10多年的升值总幅度。那么这个后果是什么呢?许多经济学家讳莫如深,我可以大胆的告诉大家,后果就是人民币大量从不同渠道流出境,国际洗黑钱的势力乘机介入,甚至可以把中国贪官的钱都洗白了。

  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而“盗匪?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相反,我国要是领导人的决策事物就控制不好这个局面,我国的经济将会崩溃,国内将??我国的国力衰弱后,必将遭受外强的军事打击。我们都清楚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环境有多恶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

  用战争手段夺取别国别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能看到。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谁占领了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任何太空非军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圣人说得好:落后是要挨打的!中国只有具备了彻底摧毁对手的实力,别人才不敢欺负中国。
  同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

  在少迟一点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任志刚,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扶盘行动。经过几个月的较量,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把香港当作提款机的企图。那次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恒指变动1点,期货的买卖就会相差2.3亿港币。

  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过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强大中国做后盾,会不会发生“八国联军”攻打香港的可能呢?毕竟香港政府干预香港股票市场违反了当今国际主流社会的“规矩”。

  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投资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在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在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

  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人民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

  我总觉得有人要以人民币汇率为突破口,搞垮中国的经济,夺取中国人民的经济成果。从要人民币升值和自由浮动的叫喊声中,我好像闻到了军事战争的火药味。

  现在有一个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得说法,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来决定。

  难道市场是有鬼决定的吗?由市场来决定,听起来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权。但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中的呢?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说穿了就是由他们来决定。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不要忘记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现在外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们就等美国把中国的门撞开(人民币汇价自由浮动),把人民币捧上天,牟取暴利。

  总之,中国一定要建设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军事战争。同时中国一定要建设热爱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竟争规则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人民的财富才会得到保护!
作者: brainman    时间: 2007-1-31 23:46

钱是比武器更厉害的武器--这是一篇好文章,建议大家仔细看看!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7-2-1 16:08

很震憾!

前几天有新闻说广州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然后几个朋友就议论,如果把广州的汽车工业产值(广州06年又增加了丰田项目)全部去掉,GDP不到深圳的一半。中国汽车业已经产能过剩,再过几年,也许中国的汽车工业跟中国的制鞋业一样吧。

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政绩盲目建设,从这方面讲,我是非常支持中央目前一系列的“集权”措施。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7-2-1 16:41
QUOTE:
以下是引用ocq1208在2007-2-1 16:08:43的发言:

很震憾!

前几天有新闻说广州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然后几个朋友就议论,如果把广州的汽车工业产值(广州06年又增加了丰田项目)全部去掉,GDP不到深圳的一半。中国汽车业已经产能过剩,再过几年,也许中国的汽车工业跟中国的制鞋业一样吧。

中国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或个人政绩盲目建设,从这方面讲,我是非常支持中央目前一系列的“集权”措施。

  集权的同时,中国同样也存在分权的严重问题。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难道不足以证明之吗?说不清,理还乱。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