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公告]商界真实内幕揭露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7-1-24 13:42
标题: [公告]商界真实内幕揭露汇总
    栖息谷发展至今,已经在网络管理圈拥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作为论坛管理者之一,我不敢说栖息谷成就了多少人,但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大家的努力使每个家人或多或少的受益。

    那么,这件事情将是家人联合起来最勇敢的举动。

    大多数家人在商界打拼,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让自己气愤的一刻,或许称之为潜规则,或者称之为黑暗堕落,甚至可以称之为……

    大多数时候,我们无奈,无语。

    本帖将汇总家人身边的形形色色的商界内幕,而且,秉承家园一贯诚信的家文化,我相信,每个ID诉说的都是真实的故事。我们不指望这个帖子能改变诸多潜规则,也不指望震动中国商界,家园只期望——通过分享大家的真实经历、所见所闻,这将是每个家人的前车之鉴、血的教训,最少,同等情况下,家人不再被蒙骗,不再飞蛾扑火,假如惹不起,最少躲的起。

    请注意:

    1、家园只是论坛,我们有不得已必须遵守的规则,所以,请家人阐述事实,但请隐去相关的所有公司名、人名,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特指,请体谅家园,我们也将严格管理;

    2、请不要介入政治,本帖仅限商界内幕;发帖者请注意,未证实的传闻、流言,请注明未证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假如本帖有足够的案例,家园将汇总出版成书,以栖息谷的名义,所收录任何案例将付出相应稿费,并且使用ID名(可自行要求)为作者;

    4、请注意,这里需要理性,不是发泄。不方便的话,本帖允许马甲发言。

    栖息谷如此大的平台,如果把你身边令你气愤的事情说出来,我相信,凭30万家人之力,我们将聚焦中国管理界的目光。

    开始行动起来吧!


请参与家人尽量参照2楼、23楼叙述方式,这样本活动才有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13:43:04编辑过]

作者: 羊内腰    时间: 2007-1-24 14:26
标题: 我了解的手机行业内幕

栖息谷有意思,这事儿腰子我很喜欢,我惟恐天下不乱,也惟恐伪君子当道,我先来沙发,谁抢我和谁顶牛!

我了解的手机行业黑幕——

    本腰子曾在手机行业呆过,那个黑真是惨不忍睹!中国消费者楞是被糊弄的没脾气,发现问题了,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解决办法。

    某个曾经的国产品牌手机,05年几乎没有生产过手机,为什么,因为技术人员跑了,没有资金购买零部件了,市场也被蚕食了,但是,人家硬是照样不赔,照样做生意。中国特色的手机牌照制度,这个申请来的权力成了摇钱树,卖牌照卖标成了赢利之道。

    80%的国产手机品牌都干过这事,论坛里有没有国产手机厂家商务部或者市场部的,出来证实一下!

    去年有家全年销售三甲的手机大企业,曾经在国家信产部严打黑手机的同时,在自家网站了做了非常严肃的声明,声明决不参与买卖牌照、标的行为,我和一个人一起看着笑,因为我正买他的标,而他就是这家公司的商务部经理。

     做过手机生意的都知道,国产手机所谓的产品分为两种,一般内部叫A货、B货,或者是其他称谓,一种是三码合一,一种是五码合一。按道理讲,五码合一的行货才是正品原装,但事实是,很多五码合一都是由深圳一些黑手机公司代工而成。

     不过说良心话,还是有一些国产手机公司很厚道,一直没有参与到这些黑幕当中,我虽然揭露,但也不能做人不厚道。

     再说国外的手机品牌。

    一位在中国手机连锁巨头里做客服管理的工作人员是我的朋友,我准备买手机时她给我建议,她说的话让我很震惊,我改动一下,意思不变告诉大家:除了诺与三的行货质量确实好,售后也好,其他的品牌投诉实在太多,质量是一天不如一天,有个品牌甚至还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实践先驱者。

    售后服务烂的没法说,我觉得甚至比不上水货。有的水货机出了毛病,但找到卖方,也算尽力修好,但行货正品,要么多花冤枉钱,要么糊弄你。

    我在M的售后修机器,这是二级维修点,一个人拿手机过去,也不开机检查,客服立即说换主板让那衰人交钱,不过那衰人挺硬的,坚持要开机检测再说。我之所以说他衰,是因为人家既然想让你换主板,就算你检测了还得换主板!

    我在保修期,二级维修弄几次修不好,我就跑到M的一级维修,给我个备用机,倒腾了几天告诉我换这换那,其实我在网上已经查到故障原因了,就是我电池受潮,但是,维修专家们把我手机折腾的不成样子。

    最后说说最可恨的。这就是中国的卖场。大家不接触手机,不懂也就罢了,但很多卖场里几乎都卖黑手机,就是那种三码合一的,没有手机牌照的公司(有也没啥用,就导致腐败了)生产的,这是完全非法,卖场明明知道,却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新品牌了,什么韩国小牌子了,切,都是深圳产的,了不起打个香港公司的旗号。为什么卖场敢这么做,我告诉你们这个里面的利润:假如一个诺的手机零售价是1500,那么同等配置黑手机(消费者甚至都不知道这是黑手机)零售价大约在1000元,生产成本在500元左右。

    最恐怖的情况依然发生在中国不富裕地带。在县城及农村,几乎全被黑手机占领。问题是,图个便宜也就算了,但老百姓可怜巴巴弄点钱咬咬牙买个名牌货,我仔细一看,原来LOGO上只比人家正货少了一个字母,连包装手机外型全都一模一样,这是真正的假货呀,可怜老大爷打几个电话手机坏了还埋怨某某品牌不如中国的好。

    国外的再有问题最多是售后不好,某些型号质量差些,但某些国产的呢(有些好的品牌),误国误民,坑蒙百姓,黑手机竟然占据了手机市场30%以上的份额!!!出口蒙老外的钱也算你爱国了,可是——

    坑的全是中国人,坑的都是老百姓。

    有关部门,严打就真正的严,别装样子别搞政绩。


作者: zhangzd    时间: 2007-1-24 14:48

这个我可以证实,我原来也在某手机公司工作3年,目前国内手机行业都是这么搞的,都是叫深圳的作坊生产的,然后贴自己的牌子,


作者: today2005    时间: 2007-1-24 15:14
误国误民的奸商,天收的
作者: 维尼世家    时间: 2007-1-24 15:15

谢谢楼上的两位大哥,正准备年后换手机呢,这下可得多个心眼!


作者: 小猪_冲啊    时间: 2007-1-24 15:32

俺也想说下这个业内杂志,不过这两天最新发现这里居然有我的客户,所以我决定把嘴闭上,吼吼~~头一次发现自己个这么卑鄙原来

其实俺最想说的就是公司里负责企划推广的80%都是白痴,对于他们自己的产品策划的没一点创意,敷衍了事,还喜欢随大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5:39:44编辑过]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7-1-24 15:41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猪_冲啊在2007-1-24 15:32:17的发言:

俺也想说下这个业内杂志,不过这两天最新发现这里居然有我的客户,所以我决定把嘴闭上,吼吼~~头一次发现自己个这么卑鄙原来

其实俺最想说的就是公司里负责企划推广的80%都是白痴,对于他们自己的产品策划的没一点创意,敷衍了事,还喜欢随大流


 

小猪啊,难道你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个东西,叫做马甲。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7-1-24 15:48

手机行业的黑是公认的,我认识几个朋友曾经就是专在深圳炒水货的,并且跟几大网络运营商和手机厂商都有联手.

羊内腰这回的贴子确实是不错的,可惜跟贴没发子投票,不然我给你投一票.


作者: peternal    时间: 2007-1-24 16:09

我也来说说培训行业的内幕吧,不知道有没有代表性,但真的运用过

现在培训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有时候几家培训机构去竞争一家客户,报价也相差很大,一些不入流的培训师也是一天一万多。为了争取客户,培训机构可能会拿出一部分回扣给客户企业的培训经理或者HR经理。

也许这是行业的潜规则吧。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7-1-24 16:22

写吧写吧,那个谁谁谁暴了旅游行业的内幕,让俺省了不少银子,少走了不少弯路........

希望家园也能出本商业必读之书,群策群力,《教我如何不被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6:52:32编辑过]

作者: kelonsh    时间: 2007-1-24 16:35

我说说笔记本售后服务方面的吧,有一次不小心笔记本进水了。我用吹风机垫着手吹干后拿到售后服务中心,其工作人员看也不看就说要换主板。我电脑都用了快两年了,如果修的话需要付1300,如果不修的话还要交检测费。简直是!!!!!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7-1-24 18:55

点名了。

房地产业,

黑手机业,

通信SP,

饭店除了地沟油,其他的也说说,

外贸业,等等。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7-1-24 20:48
QUOTE: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7-1-24 18:55:24的发言:

点名了。

房地产业,

黑手机业,

通信SP,

饭店除了地沟油,其他的也说说,

外贸业,等等。

加上食品

医药.


作者: lumanman    时间: 2007-1-24 20:58
haha  别吓着小朋友了,怎么发现黑暗的东西那么多,"黑暗给我黑色的眼睛,让我来寻找光明" 哈哈,对于种种现象,作为普通消费者的小百姓我们而言,总是无可奈何钱花去^^^^^
作者: ccb008    时间: 2007-1-24 21:06
现在手机行业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具有牌照的企业,根本不自己生产手机,全部委托一些小厂家进行生产,售后由生产企业负责,比如我们进货打款需要打到北京,但是发货却可能是在深圳或是上海!如果具有牌照的企业继续和生产商合作的话,那么机器售后还会有相应的保障,但是,一旦他们合作终止,手机根本就没办法做好售后服务。还有一些五码机厂商售后服务政策是这样做的,自出货之日起45天内给予换新,超过期限不予更换,但是45天有些手机根本就买不到经销商手里,所以根本就不能按国家三包政策执行。
作者: juliajulia    时间: 2007-1-24 22:02

有人说学术吗?“眼镜蛇”、“斯文败类”等等这些名词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是整治了这么久有什么效果吗? 随便叫几个人,动动嘴就向国家要十几万、几十万的项目,几年过去吃喝用玩了,随便找几个学生忙上几个通宵搞一搞,就应付了事,国家派个什么审计来审,无非是来咔咔油……

唉,不说了,说了都担心学生看到了会心痛……[em15]

顺便问一下,怎么穿马甲?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7-1-24 22:27

经济学家茅以轼说了句大实话: 中国政府的钱好像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听了简直心都要气炸,可事实就是这样!


作者: ocq1208    时间: 2007-1-24 23:50
QUOTE:
以下是引用juliajulia在2007-1-24 22:02:30的发言:

顺便问一下,怎么穿马甲?

现注册一个,不用实名资料,呵呵,可也不能太过火,否则照样查到你.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25 08:38

凡是信息不透明的都有黑幕


作者: zhzhs    时间: 2007-1-25 09:35

少天注:文中?是我编辑的。希望我们多说现象,不要显示名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伤害的或许是家园。

看了大家的帖子,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说些什么!我要说的是一个在中国私人职业规划领域还算是比较出名的企业。英文名字叫C??????,中文名就是直译,可口可乐的?,?利的?。这家公司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分公司,上海是总部。大家在百度输入她的中文名字就会发现在首页的一个调查。

这家公司在广州的分公司刚刚撤销,原因在于一帮算是有良心的员工不支持老总的骗人计划。这家公司会通过与一些知名人才网站的合作来给私人打电话,说你工作什么什么有问题,然后骗你说将会给你提供一个免费的机会进行职业发展诊断或者是提供高薪的工作机会,骗你到公司,然后再一个或者一些骗子的狂轰滥炸下让你掏钱接收所谓的职业规划,事实是这些工作机会不存在,同时也不会给你提供有效的工作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你还没有办法反抗,因为客户和公司签订的合同是老总的小叔子——一位律师专业起草,在出现上述问题后客户根本不会有相应的机会申述,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大家警惕!

希望管理员不要删除!

[em03]
作者: titibomm    时间: 2007-1-25 10:11
QUOTE:
以下是引用juliajulia在2007-1-24 22:02:30的发言:

有人说学术吗?“眼镜蛇”、“斯文败类”等等这些名词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是整治了这么久有什么效果吗? 随便叫几个人,动动嘴就向国家要十几万、几十万的项目,几年过去吃喝用玩了,随便找几个学生忙上几个通宵搞一搞,就应付了事,国家派个什么审计来审,无非是来咔咔油……

唉,不说了,说了都担心学生看到了会心痛……[em15]

顺便问一下,怎么穿马甲?

嗯,强烈支持!!!!!!我同学昨天晚上还跟我诉苦来着.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花太多时间在导师项目上,累的不行,自己都没时间看书了.而且他现在看到这样一种状况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其实也是一个很好学的学生,但是黑暗真的很伤人心.呵呵.
作者: 无敌小刺猬    时间: 2007-1-25 10:39
事业单位的招标里边也有很多的猫腻:明明已经内定某家供应商了,却还装模做样一本正经搞招标,有些投标方不知道跟着投,有些投标方其实已经被内定的那家收买了,来帮他们围标而已.
作者: ccb008    时间: 2007-1-25 10:43

我再来说说医药行业的内幕吧,我原来做过一年多的医药代表,主要工作就是医院开发和药品在医院的推广,感觉这里面太黑暗了。一个药品要进入医院,需要经过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需要相关的科室提写用药申请,有权提写申请的人就是科室主任,另外科室副主医师以上的专家也有这个权力,但需要经过科室主任签字。这些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团体,要想成功提写申请单,这些人都要照顾到。科室主任一般需要用现金打通,其他人人主要是吃吃喝喝,再有就是玩。搞定这些人不仅能够成功提写申请单,同时还能为后期的用药起到预先预热的作用。申请单提写完以后科室主任把申请单交到药剂科,那么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药剂科的审批。药剂科需要根据药品的情况搜集相关资料,医院是否有同类药、申请的药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等信息。这一关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搞定药剂科主任,实际上搜集资料是假,主要还是看医药代表能不能把药剂科主任哄高兴。打通药剂科主任的办法就是金钱或是比较高档的礼品。药剂科审批通过后,药品申请单和相关资料由药剂科上交到医院药事委员会,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开会讨论,医院的药事委员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医院的药事委员会一般由主管药的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和各专业科室的科室主任组成。一个药品要想成功进入一家医院,必须要有一半以上的药事委员会成员投标才能通过。这一关主要要做好工作的就是主管副院长,他能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只要他能在会上简单表示对某种药的认可,大家一般都不会有异议。搞定主管院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投其所好,给其送比较珍贵的且符合其兴趣的礼物。另外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要找到其他药事委员会的成员,至少要拜访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这些人主要把资料递上,在送点礼品就可以了。药事委员会的成员实际上都有默契的,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前规则。经过以上环节以后,药品基本上进入医院的手续基本上就办全了,但这是还不能高兴的过早。还需要打通药房的采购人员,如果没有打通采购人员,他一般会迟迟拖着不给你进货,这样也会比较麻烦,打通采购的方法最好是现金。同时对药房人员也要做一下攻关,以便于药品能够顺利的上柜,并且能上到比较好的位置。一般开发一家三级甲等的医院需要10000元的开发费,这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

药品进入医院以后,就要进行药品推广了。这里面第一步就要找主要用药科室的人做攻关,也就是提写申请的科室,跟科室主任商量好以后,可以以推广会的名义把科室所有的人员都请到饭店大吃一顿,简单讲一下公司和药品的情况,同时私下告诉医生,药品的提成额度(一般都为药品售价的百分之十)、方式和时间。这样做不仅大家能获得实惠,科室主任也会非常高兴,他也觉得这是她给大家争取到的实惠,会觉得有成就感。第二步就是尽量拓展用药渠道,使药品用量最大化。这里主要是找一些相关科室做规广,比如我们做的是治前列腺的药,我么就可以到性病科和中医科进行推广。到相关科室进行推广,主要是针对有处方权的医生私下进行攻关,比如请吃饭,送一些小礼品,告诉你提成金额等。这些关系建立起来以后,大家还要不断的维持关系,一个就是要及时、足额兑现奖励,还有就是要经常的赠送一些小礼品,逢年过节了送礼品等。有的专家要出差或是出国开研讨会了,还要给予赞助。这里面的事真是太多了。也太黑暗了


作者: jsabby    时间: 2007-1-25 10:55

电力口某企业被私分内幕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62,100562,0,0,0,0,0,0

[em05]
作者: 清风徐来    时间: 2007-1-25 11:16

房地产是现在的众矢之的

不过不少企业已经很规范了

我刚碰上一个

一熟人家80岁老人不慎摔伤,无法下地行走

到四川某二级城市市医院检查

照片后,一主治医生说是骨盆某地方粉碎性骨折,需要动手术,并说:这种手术一般我们是不敢做的,刚好成都一个专家在这里,专门做这种手术,正好今天要走,如果你们需要,我们挽留他几天。专家呀,做了手术后,1周可下地行走。

一个家属听出端倪,偷偷找熟人另外照片,一看,没事!就是扭伤了胫,回家慢慢养养就好了

我以为只有小医院才这么搞,没想到市医院的医生也敢这样


作者: 菲歌    时间: 2007-1-25 11:31
说说服装行业吧,比如XX车,XX公子,XX鸟,在商场或专卖店里其实有很多都是贴牌做的,根本不是正品.往往是到批发市场去批质量和正品看上去差不多的货,买回来将订做的标签.吊卡缝上去就成了.再打个折卖给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5 11:50:03编辑过]

作者: sunwendao    时间: 2007-1-25 12:02

    我看还不如直接调查没有黑幕或潜规则的企业和从没参这种黑幕或潜规则运作的家人算了.从根本讲 ,黑幕或潜规则运作是以违反法律法规为定义的,不是违背道德\伦理\良心为定义的.这样看来,大多数所谓的黑幕如果参照我们国家那点可怜的残缺不全的商业法律,可能都难以界定成幕。 

    再说,秩序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高高在上的政治领域几乎由潜规则主导,商界又怎么可能明朗?少天只许讲商业,不许谈政治,这个可以理解,但做这件事的目的就只能是发发牢骚,最多给家人在生存打拼的时候规避、利用这些潜规则,而影响、触动、改良、革命估计谈不上了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7-1-25 12:05
QUOTE:
以下是引用sunwendao在2007-1-25 12:02:28的发言:

    我看还不如直接调查没有黑幕或潜规则的企业和从没参这种黑幕或潜规则运作的家人算了.从根本讲 ,黑幕或潜规则运作是以违反法律法规为定义的,不是违背道德\伦理\良心为定义的.这样看来,大多数所谓的黑幕如果参照我们国家那点可怜的残缺不全的商业法律,可能都难以界定成幕。 

    再说,秩序从来都是自上而下的,高高在上的政治领域几乎由潜规则主导,商界又怎么可能明朗?少天只许讲商业,不许谈政治,这个可以理解,但做这件事的目的就只能是发发牢骚,最多给家人在生存打拼的时候规避、利用这些潜规则,而影响、触动、改良、革命估计谈不上了

呵呵,发发牢骚也可以,不过本帖确实希望看到的是,例如羊内腰的手机及下面一位讲医院的家人这种类似的帖子。这才有价值。也希望后面的朋友使自己的故事丰满一点,以点扩到面。


作者: wulings    时间: 2007-1-25 13:39
现在商业黑摹和投机有点类似!!!!!!!!![em01]
作者: shxxdgls    时间: 2007-1-25 14:15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很关注的,市面上有很多学习机之类的产品。曾经有朋友做过某学习机的维修,换一个排线,就三块钱的进价,然后2分钟的维修过程,给家长的要价就是40元。还有某点读机,就是专门针对刚开始学英语的小孩子的,进价是200多点,卖给经销商是260到280,而零售价却是498。价格暂且放一下,主要的是质量超级差。现在的学习机和点读机也都是帖牌的,表面看起来是两个牌子,其实都是从一个工厂里出来的。没办法,现在就是孩子的钱好挣啊!除此之外,现在很多人都在打教育的主意。原来接触过一家国家课题单位,花钱就能让你参与课题,还有某研究会的秘书长职位都是可以买到的。类似种种,太多了……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25 16:59

准直销时期的各公司公关处理

1、  引发原因——市场活动违规或夸大宣传被查或被投诉

2、  处理过程

A当事人自行解决,业务指导配合

B情况不妙则由业务指导直接处理

C情况恶劣公司出面处理

3、  应对口径:当事人只装无辜, 请多教育批评,以后不敢了,个人需要什么绝对配合

公司只谈正规,只是个别人所为,请当地多多教育规范,公司也会加强管理

4、  防止媒体添乱

5、  提前和更高的监管部门说明情况

牺牲经销商(营业代表等名号),保住公司,反正不能说是老鼠会,打死也不承认。


作者: Carrie86    时间: 2007-1-25 19:46

原来是这样,好受打击哦~~


作者: lellhome    时间: 2007-1-25 20:24

你想象不到的国美永乐案真相


 

      当黄光裕和陈晓两人终于出现在发布会现场时,在鹏润大厦二楼等了近三个钟头的媒体迅速沸腾了。2006年7月25日晚上7点半,国内外媒体猜测、报道近一周的“国美收购永乐案”终于揭开真相。被各种“炮筒”式镜头团团围住的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放慢了脚步,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着“首富”的招牌式笑容。永乐集团董事长陈晓则三步并做两步,先于黄光裕迈上了主席台。在主席台的背板上,两个小时前国美工作人员刚刚粘贴上“国美――永乐”“打造中国家电零售业旗舰”等几个大字。

    谜底与此前媒体的预测接近,中国头号家电零售商国美电器(HK.0493)将以股权加现金方式全盘收购竞争对手中国永乐(HK.0503),每股中国永乐股票持有者可换得0.3247股国美电器股份,此外国美电器还将为每股永乐股票支付0.1736港币,交易总作价为52.68亿港币,收购完成后永乐将退市。国美为此付出的代价略略低于外界的预期,此前媒体曾传出对类似收购方案陈晓断然拒绝的消息。

    自7月17日中国永乐突然停牌并传出将被国美收购消息后,过去一周里,连篇累牍的报道为“美乐案”勾勒了这样的素描:在黄光裕一手推动下,陷入困境的陈晓由拒绝转而妥协,最终无奈向国美出售永乐。在陈晓跳上主席台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试图从这个即将交出“帅印”的主帅脸上寻找失落、沮丧的神情。但人们很失望,面容黝黑的陈晓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全场,神色一如既往十分从容。

    真相与外界的猜测其实相去甚远。。短短三个月内,永乐收购大中、国美收购永乐,恰好演绎了一起商界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戏。固然,“黄雀”(国美)是目前看来捕获最丰的一方,但这两起连环收购案最大的导演,却可能是“螳螂”(永乐、陈晓)自身。

    五巨头的聚会

    2006年的春节对于黄光裕及其他两大家电零售企业苏宁和五星的董事长张近东、汪建国来说颇具戏剧性,他们收到了来自竞争对手陈晓的春节问候以及聚会邀请,而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此前已与陈晓达成默契。这是一个极为秘密的聚会,参加者仅限于五大集团董事长本人。聚会召集人陈晓把时间定在了正月十三,地点则放在了风光旖旎的三亚。

    如果这条由某位巨头身边的匿名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的信息属实,那么这无疑是个应在中国家电零售史上留下一笔的聚会。其时,这五家企业都身陷于2005年的低谷期,国美、苏宁和永乐三家上市公司更面临着公布年报的压力,巨头们心下或许都认为“是时候该聊一聊了”。

    由于春节长假刚刚过去,五个人都面临着繁忙的工作,地点后来临时改在了更便于碰头的北京。据那位匿名人士说,五人相谈甚欢,以至相约今后将继续不定期地见面沟通。五人聚会的发起人陈晓开始设立轮流召集人制度。聚会最初要求参加者仅限于五位董事长本人,后来由于五人过于繁忙,不得已扩散至各巨头的副手,但无论是谁,均被严格要求不得将聚会内容带出会场之外。

    五人聚会在2006年2月份和3月份非常频繁,据上文提到的匿名人士透露,有时候一星期会聚会一次,而整个3月份陈晓几乎都在北京,由于陈晓与张大中私交甚好,大中的员工们甚至在公司里经常会碰到陈晓。

    据悉,聚会的主题始终围绕怎样放弃2005年的“疯狂打杀”,回归理性竞争,以使各自利益最大化。但究竟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五个人莫衷一是。

    巨头的频繁密会很快被一些敏锐的媒体捕捉到了,2月底,媒体即曝出“国美、苏宁和永乐有可能象征性地相互参股10%~15%,以建立利益共同体,联手控制市场。”陈晓随后曾向媒体透露,“在近期的永乐、苏宁、国美三方高层定期会谈中已经达成共识,在南方部分城市可以尝试互换门店,有选择地退出经营不善的地区,以保持各方利益最大化。”陈晓补充说,“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三方都不会放弃竞争,但在南方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经营的差异化,导致竞争优势各有不同,这就有可能划分市场。”

    据匿名人士透露,五位企业首脑在2006年3月逐渐达成“划区而治”的方式,即五家企业以城市为单位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划分原则是将各自在一些城市的零散店铺交给该区域的强势企业,比如说把五大企业在北京的某些店面交给大中、上海交给永乐、天津和青岛交给国美……

    但是这个思路使五巨头迅速发生分歧,国美、大中和永乐因为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大投赞成票,苏宁和五星则感到失望。“发展到最后,张近东和汪建国渐渐就不再参加聚会了。”那位匿名人士说。据说,其时面对媒体对联盟的追问,苏宁电器总裁孙卫民表示,苏宁的原则是“结伴不结盟”,采购同盟没有必要,“也还远不到这种地步”,苏宁希望结成战略性的竞争伙伴,不打恶性价格竞争,保持合理利润即可。而五星电器董事长汪建国则反问媒体,“同业联盟,有过成功的案例吗?首先这种可能性值得质疑,而且,现在的问题不是联盟可以解决的。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如何优化供应链,减少供应链里的内耗。”

    在疏远了五巨头聚会后,张近乐开始加紧运作苏宁电器7.8亿人民币的定向增发融资计划,以应对2006年难以预测的竞争局面;而汪建国则接受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Best Buy的邀请,前往上海商谈双方未来的合资计划。

    经过两个月的密切来往,五巨头聚会在事实上浓缩成黄光裕、陈晓和张大中的三人对话。

    行业惨淡

    2005年7月,国美南京旗舰店“新街口店”开业现场。大门打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负责现场指挥的国美电器采销中心总经理李竣涛差点被挤个跟头。在2005年,伴随着各种促销狂潮涌入的人群并未能拯救整个家电零售业,在表面的繁华、喧闹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惨淡经营。

    正是整个行业的惨淡局面迫使零售五巨头走到一起“共商未来发展大计”。

    整个2005年巨头们将主要精力都投向了扩张――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扩张。在一级城市布局中,苏宁的最后落脚点是武汉,而国美的最后一剑则直指苏宁腹地南京,当一级城市布局以不同方式完满结束后,两大巨头同时进军二、三级城市。2005年,苏宁新开辟了32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增140家连锁店,连锁面积较2004年增长154.88%;国美新开辟的城市则高达44个,新增门店总数143家,连锁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158%,略略高于苏宁;永乐在这一年左冲右突,将其势力范围由34个城市扩张到72个,门店数则由2004年的92家增加至193家。

    新增店铺从表面上维系着每家公司销售收入的繁荣,但单店利润的迅速下滑、每平米收入的锐减深深困扰着整个行业。2005年,永乐每平米收入由2004年的40472人民币下降至25482元,下降比例高达37%,国美每平米销售额由去年的37570人民币下降至25900元,下降比例达31%。由于苏宁、大中和五星没有公布相应数字,无法做出更详细的比较。在毛利率方面,2005年较去年同期永乐和国美都下降了0.6个百分点,苏宁则凭借其较高的控制水平仅下降了0.08个百分点。

    据一位家电零售业高层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当年7月,由于不能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国美和苏宁都经历了海尔、海信和美的等家电企业短期的“断货”惩罚,这致使国美和苏宁在空调热卖的季节错失部分商机。《中国企业家》就此向厂商求证,但基于双方的合作关系,厂商并不愿正面回答。但在国美2005年业绩报告提及,该年度空调产品销售占总收入的比重较2004年由19%下降至16%。

    与此同时,2004年底同时大规模跨区域发展的永乐和大中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2005年11月,永乐无奈对外承认其“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并随后与“难兄”大中电器在西安、青岛建立合资公司,以“分担营运风险”。

    对于家电零售行业何以在2005年跌入低谷,上文提到的家电零售业高层人士认为一是每家企业均在拼命扩张,比如国美在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全线出击,使整个行业压力增大;二是企业间打起不惜血本的价格战,在最严重的时候,一台液晶电视在不同企业的价格差高达五、六千元,为了争取消费者,企业的让利幅度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些举措难免使零售企业成本大幅度增长,由年报数据可以看到,国美、永乐和苏宁的2005年较2004年的主营业务成本增长分别高达86%、47%、75%(其中国美为2005年全年与2004年后三季度比较所得)。

    陈晓:连环收购案的策动者?

    在家电零售火拼激烈之时,业内的收购整合已是在所难免,只是很少有人料到,它会以“永乐收购大中”、“国美收购永乐”这样的连环收购案形式在短短三个月间展开。

    谁是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戏最核心的策动者?

    2005年10月,永乐在香港上市。在享受到融资喜悦的同时,永乐管理层开始背负上市前夕与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签署的“对赌协议”带来的重重压力。根据协议,如2007年中国永乐净利润等于或低于人民币6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财务投资者转让93947635股股份。

    事实证明,该协议成为陈晓既往谨慎扩张风格的转折点。上市前后,永乐开始大规模扩建网络。2005年通过新增店铺,中国永乐仅供应商赞助一项较去年同期上涨134.7%,此项获得的收入高达6.25亿人民币。同期永乐的净利润为3.58亿。

    但是在2006年4月21日发布的中国永乐2005年度业绩报告中,永乐发出2006年上半年业绩将下滑,利润可能低于2005年同期的预警。

    但也就是在四月中,永乐收购大中的说法开始流传。一位大中高层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在2006年4月份之前“张大中始终都没有要卖大中电器的意思”。他认为,张大中本人性格很“硬”,不肯轻易认输,大中内部根本没人敢提被兼并的想法。但4月初张大中的态度却急转直下,到4月中旬即与陈晓达成了关于“合并”(其实是被收购)的计划,按计划双方互换股权,在合并后的新公司,陈晓出任董事长,张大中出任副董事长。但换股计划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即董事长陈晓的持股量过低。受访的大中高层透露,由于张大中及其亲属持有原大中电器100%股权,陈晓只持有原中国永乐约14.35%股权,如此简单置换的话,张大中的持股量将远远高于董事长陈晓,这从形式上看更像是大中收购了永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永乐决定拿出数目不详的现金收购张大中持有的股权。

    大中电器一位高管表示,在合并方案中双方约定,大中在北京和天津的收入将纳入永乐的销售额,但其他地区暂时仍不纳入永乐,“大中只在北京和天津地区赢利,其他地区基本都亏损。”这无疑印证了外界的猜测――陈晓决定收购大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初与财务投资人签下的对赌协议中的利润要求。

    事后“用脚投票”的举动表明,永乐财务投资人对此起收购并不赞成。4月24日,永乐公告,在过去的5天里,其财务投资人摩根士丹利等分四次对外抛售约15.81%永乐股权,出让价为每股3.225港元,“较香港联交所4月24日收市价每股3.425港元折让约5.84%”,“较过去一个月间的平均收市价,折让约14.24%。”财务投资人的抛售,使永乐股价随即大幅下跌,并跌破其2.25港元的发行价,中国永乐市值从其巅峰时期的近100亿元迅速“缩水”至40多亿元。

    对此,永乐电器首席财务官张俭表示,“财务投资人选择一定时机退出很正常。”当《中国企业家》再次追问股价大跌是否与摩根抛售相关时,张俭无奈地说,“约15%的股权集中出售,肯定对股价形成压力。”而摩根士丹利方面对此则轻描淡写,“投资人退出就像你上了飞机也要下飞机一样,很正常。”

    摩根等机构的撤出令大中电器对此前“双方互换股权”方案不满,亦陷入被动之中。“显然,永乐市值的严重缩水使大中无疑被贱卖了。”一位匿名接受采访的永乐高层称,“双方之后开始渐生嫌隙。”据该人士透露,永乐对大中的收购最早连律师都没有介入,大中管理层防范风险意识很差,对于股权置换隐藏的价格风险事先并未意识到。在双方的收购协议中,对于大中改变出售决定或转投其他企业做了严格的约定,出现上述情况,大中电器需向永乐支付3亿及4.5亿人民币的额外补偿。但对永乐方面的约束则极为有限。

    就在大中进退维谷之时,外界传出“国美有意收购永乐,双方已密切接触”等消息,这恐怕是大中事前绝难想到的。

事实上,在“永乐收购大中”、“国美收购永乐”这两起紧密相连的收购案中,掌握各方信息最充分者,恐怕非永乐董事长陈晓本人莫属。

    据一位家电零售企业高层透露,在四月永乐业绩曝出下滑、摩根退出、股价连跌之际,陈晓即萌生退意,先后向苏宁和国美表示出售永乐的意图,如能成功收购大中,那么大中很有可能成为永乐向苏宁和国美谈判要价的一个砝码。

    长期研究国美的商界研究院院长李彤亦认为,种种迹象透露国美并购永乐幕后的两大推手其一是摩根士丹利,其二是陈晓本人。

    他分析,首先永乐股票大幅度下跌显然由人为因素所致,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财务投资人有意集中抛售以引起预料中的股价大跌,形成国美收购的良机。此外,据媒体此前披露,在大幅抛售永乐股票同时摩根士丹利继续增持国美股票至7.6%,总计持有国美电器1290万股,其增持可视为投资行为应无可厚非,但在国美电器并购中国永乐的公告中可以发现,并购永乐时摩根士丹利并未持有国美电器任何比例的股票。既然看好国美的投资价值,何以在并购永乐前出售高达7.6%的股权,摩根士丹利此举令人生疑。李彤认为,其显然为了避开相关嫌疑。

    其次,他认为,陈晓由于在中国永乐的持股量仅为14.35%,较低的持股量有可能激励着陈晓由永乐独立成长的领导者变为国美并购的策动者。李彤说,国美收购永乐成功后,永乐随即在公告中更正了此前的业绩预警,称“由于2006年4月21日公告的声明于约三个月前作出,考虑到由于永乐在华北和华南地区新开店铺加上同业其他公司的价格竞争激烈,导致成本增加及表现未如理想,永乐董事仅此指出,上述声明已过时,故不能反应永乐现时财务状况。”李彤认为,“显然此前系自己打压自己的股票,有配合国美收购之嫌疑。”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圈内人士亦称,“陈晓才是国美收购永乐的真正的导演者。”他认为,陈晓一手促成家电零售业五大领袖定期聚会的目的是为了五大企业合纵联横、划区而治,以达到利益最大化,永乐收购大中只是划区而治的第一步,在手握北京和上海两大市场的“筹码”后,陈晓有意向苏宁表示出售的思路,并以此刺激黄光裕的竞购欲望,使黄光裕转过头来加速对永乐的收购,包括收购大中。该人士称,“整个棋局是在陈晓的一步步推动下进行的,现在国美收购永乐还只是第一步,终极目的仍是划区而治。”

    对于同业间的联合,陈晓早表现出了他的想像力,早在2005年年中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陈晓便设问道:“假如国美、苏宁、永乐联合或并成一个零售商,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一位永乐高层透露,早期谈判的许多细节都是由陈晓和黄光裕亲自敲定,7月初两个人几乎每天都在通电话,“谈判进展相当顺利,远不如外界勾勒的那么富于戏剧性。”

    余波未了

    三星、博西家电等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关于零售商之间的整合传闻在最近一年一直不绝于耳,针对迟早到来的合并案,制造商已多多少少在诸如市场投放策略上作出了准备。

    博西家电销售总经理吴建科说,“国美并购永乐,积极的一面是,市场上无谓的投入将会告一个段落,行业效率可以得到提高;不确定的一面是,目前很难说两家合在一起会以何种方式来进行整合、调整,他们合并后的议价能力提高了,有可能操纵市场,并继续对供应商施加压力。”三星内部人士表示,他们正在观察,收购后的国美是继续走低价位路线,还是有可能模仿Best Buy走向高端。这位人士透露,三星方面曾与Best Buy沟通过,Best Buy认为,中国家电零售的低价位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换一种模式将会有非常大的空间。“Best Buy在美国是三星最好的合作伙伴,所以三星也非常期待Best Buy能够尽早进入中国市场,因为百思买走高端市场路线将有利于三星摆脱目前对同质化低价位渠道市场的依赖,对于三星的市场布局十分有利。”

    显然,伴随着Best Buy等新玩家的进入、国美永乐大中等老巨头的合并,新一轮游戏正在展开,赢家与输家的身份尚在不断转换中。
p;   当国美收购永乐的棋局演绎至此,在外界的想象中,大中电器当顺理成章纳入国美旗下,但大中电器却在国美收购永乐消息发布第二天公开声明,将重新考虑此前与永乐的战略联盟协议,在私下里大中高层表示,永乐已非彼时之永乐,大中无意继续履行协议。对媒体的追问,陈晓称,近段时间由于精力投向与国美的合并,兼顾与大中的谈判有些困难,未来会继续展开谈判。

    陈晓没有提及,经历这样的收购变局后,大中电器这家北京区域性霸主已丧失了谈判的最佳筹码:假如撕毁协议单独前行,在国美、苏宁和Best Buy的夹击之下还能走多久;假如继续此前的协议,在这场收购战中大中电器已经沦为胜利者的附属品,大中的品牌,大中的员工将得到怎样的处置可想而知。

    “假如张大中先行一步与国美展开合作,局面会否截然不同?”一位家电企业高层感慨说。但眼下大中似乎仍在等待,本来试图在国美收购永乐的新闻发布会后向媒体一吐为快的大中电器第二天突然取消了一切采访安排。据一位接近国美的人士透露,大中与国美重叠率较高,因此国美并不希望为收购大中付出过高的价格,但一旦大中由苏宁购得,必将在北京形成铜墙铁壁,成为其心腹大患,国美最希望看到的是大中仍选择独立前行。

    据说,目前大中已与苏宁展开谈判。

    家电连锁业五巨头

    2005年销售额 全国门店数

    苏宁 400亿元 360余家

    国美 500亿元 570余家

    永乐 180亿元 200余家

    大中 130亿元 110余家

    五星 150亿元 200余家



作者: lellhome    时间: 2007-1-25 20:24


 
黄俊钦黄光裕受查 民营企业原罪话题再引关注
(2006.10.29)

  39岁的黄俊钦正 面临一项针对其早年贷款的官方调查;这项调查,也涉及他名气更大、财富更丰的弟弟,37岁的黄光裕。
   10月3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报道,黄俊钦兄弟在20年前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1993年二人“ 分家”后,哥哥转向房地产业,建立了“新恒基系”,在京城及东北拥有数栋著名的大厦;弟弟则独自经营“鹏润 系”,国美电器、鹏润地产构成其主要资产。多年来,对黄俊钦兄弟巨额财富的来源向来不乏质疑。

  今年国 庆前不久,公安部启动了对黄俊钦私人所有的“新恒基系”的立案调查,查封其全部资产;曾先后效力于黄氏兄弟 的“新恒基系”最高层于星旺等人被逮捕。早前,银监会也参与了相关摸查;摸查目标,是“新恒基系”及黄光裕 所控“鹏润系”的整体银行贷款和负债。包括黄氏兄弟在内的29人以及“两系”旗下的39家公司,被列入摸查 名单。
  初步官方调查结果显示,民营的“新恒基系”和“鹏润系”在创业阶段,涉嫌以违法或严重违规方式 ,获得北京中行的信贷支持。

  调查表明,黄俊钦、黄光裕兄弟早年创业期间向北京中行的违规贷款,和其后 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亿元租金,以及之后的虚假房贷和车贷,总计达到13亿元。这些贷款在鹏润和新 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这些资金既构成了上世纪90年代黄俊钦兄弟创业期的“第一桶金 ”,也在2000年之后继续支撑其扩张。这些贷款也构成了如今北京中行案的核心案由,而资金的最终去向至今 尚未调查清楚。


  “我们发现,黄俊钦兄弟从北京中行贷出的10多亿元资金,绝大多数已陆续通过建成的房 地产项目回笼,但他们还是长期不还。”参与调查者指出,“这些资金大量转出境外,很可能被用于炒股和炒期货 ,或用作其他投资。”


  就在今年国庆前夕,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捕,黄俊钦本人也一 度进入公安部监控范围。现年62岁的牛忠光已退休,历任北京中行信贷处处长、行长,中国银行总行董事,并曾 于1999年负责筹办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而黄俊钦是通过北京女商人雷瑛与牛忠光结识的。雷瑛也已被捕。

   相比哥哥,黄光裕与北京中行另有一番渊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尚不足30岁的黄光裕结识了北京中行年轻 女职员杜鹃。杜鹃约在1999年前后辞职,之后为黄光裕打理在香港的业务,长期担任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执行董 事。杜鹃在1999年前后嫁给了黄光裕,自此与丈夫共同进退。

  《财经》报道称,黄俊钦兄弟早年勾结牛 忠光等人牟取银行贷款,或为中国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一种“原罪”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金融秩序远未建立 健全、同时民营企业发展路径也远未规范明确之时,这种模式印着时代的印记。

  时至今日,尚难确认公安部 正在展开的立案调查会否最终触及黄光裕,也难以判断早年创业期的违规或违法贷款究竟是何情节,留下了多大的 债务亏空,最终会给“新恒基系”和“鹏润系”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黄俊钦兄弟都面临紧要关头。 没有人知道,二人近年来急遽膨胀的“财富王国”是否真的足够强大,足以应对正在发生的“原罪”危机。

   《财经》同时发表的评论指出,前几年曾在国内广泛议论却又不了了之的民营企业“原罪”话题,必将再度引起高 度关注。为回避矛盾,目前一些政府机构、各级官员及司法机构对“原罪”采取内心宽容、表面含混的策略,显然 越来越难以为继。而务实而有效的做法,应当是以专业方式对此问题进行严谨分类,确定不同的解决原则,在公义 和务实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进而以法律或法规的方式寻求一组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 lellhome    时间: 2007-1-25 20:25

空心化的中国: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真相


高层对人民币升值的犹豫,因为对于现有的外汇储备,虽然是归于资产 (Asset),但当中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负债 (Liability),属于自有资本 (Equity) 的只有不足40%。所以,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比如说升值了一倍,变成1:4的话,当债权人要求以美元计价,偿还负债的时候,我们就得要拿出原来以1:8换来的美元,按1:4的价格换出去,即我们要以双倍数量的美元去还债。到时候,我们手中的美元外汇储备必然被席卷一空。之后伴随的,必将是人民币必然大幅贬值,如同1997年的泰国。

该如何那庞大的已钻入中国内部的资本赶出去呢?


空心化的中国: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万亿美元, 但很可惜得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甚至的确认都不真正明白外汇储备的真正含义, 而误认为就是中国赚了1万亿美元, 天大的笑话! 其实, 结合其它方面的数据,这是中国空心化的表现, 国际资本已经钻到中国的肚子里去了。
第一, 先来看看:
“中国国官方外汇储备1999年底为1547亿美元,到2006年10月底达到1万亿美元。从2000年到2006年11月底我国外贸顺差累计为3930亿美元,同期吸收外资累计为3690亿美元,到2005年底外债余额2810亿美元,三项合计为10430亿美元。“
这说明1万亿里面, 实际只有3930亿来自于外贸顺差, 其余的都是来自于投资, 都是要还的! 而且, 这3930亿里面, 也不全是属于中国人的, 一大半是属于外国人的(下面要阐述).

第二,来看看外国投资:
“十五”期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383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2860亿美元
"九五" 期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2950亿美元
"八五" 期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1500亿美元
”七五“期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750亿美元
在此之前不详,假设总和为300亿
总共利用外资:9330亿美元。
由于其中有贷款等等, 可能会有一部分汇出中国, 但无论怎样,据http://info.jctrans.com/xinwen/syzx/gj/20061224375306.shtml “截至2006年11月底,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5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766亿美元,前往中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两百个,世界前五百大企业中,已大约有480家在大陆投资。“ 至少有6766亿美元没有出去,这与http://www./wmf/posts/1115499871.html 的数据基本上是吻合的。那么就是说, 有2600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经运了17年以上, 6700亿美元的资金在中国经运了7年以上,你可以想象一下, 这个资本现在有多大,中国近20年来GDP 10%增长, 我认为这些资金的回报率不会低于年15%,现在至少应有1.5万亿~3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个数字与以下数据吻合:“外商投资企业近59万家“,假设外资仅拥有49%, 这些企业平均一家值3百万美元, 也就到这个数字了。

第三, 来看看外贸顺差
2006年出口约9630亿美元‘, 其中外资企业占60%以上 (这是我的估计, 2005年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占57%),所以,这个3690亿美元有60%左右是外资企业的, 就算外资只占一半, 也有30%是外资的, 也就是说, 只有2583亿是真正中国人自己的! 13亿中国人花了近30年的时间赚了2583亿美元, 却让外国人在中国拥有了1.5万亿~3万亿美元的资产。 当然,这些资产不是以,美元以现金形式存在, 很可能是以地产, 产权等等存在。

第四, 人民币升值的真相
现在的问题不是外国资本如何进入中国的问题, 而是那庞大的已钻入中国内部的资本如何出来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只是个表象,根本问题是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人民币自由兑换没有解决之前, 西方国家不会过分压人民币升值。 但一旦人民币自由兑换, 人民币短期一定狂涨,而后伴随着人民币的长期贬值。 西方各国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一般来说, 进入中国早的, 投资大的, 要求急迫些, 而那些后之后觉的,没有这么急迫, 因为他们很可能也将是受害者。


作者: lellhome    时间: 2007-1-25 20:26

SKII事件背后另有隐情的几点理由


1.化妆品检查中的重点是铅、砷和汞这样的危险物质,而这次检查的确是铬和钕。而没有化妆品公司会对化妆品添加钕因为它的提取非常昂贵。

2.铬本身不是毒药,就是毒药也要到一定的量才会对人体有害。而一根香蕉里的铬是此次检查结果的几倍之多。难道香蕉就没人敢吃了吗?

3.美国和欧盟的标准允许有此类残留物的存在,理由是化妆品中其存在量极小,除非你每10分钟就要化妆一次。

4.其他抽检产品查出的铬和钕的含量是SKII的几倍,却没有受到媒体放大曝光。从以上4条大家就应该理解为什么skII曾高调反击的原因了吧!

5.媒体没有给SKII解释的机会,而是不断地突出“霸王条款”和“日本货品质量问题”等字眼。却不报道在宝洁上海部门遭受的治安问题以及有些不法之徒用空瓶退款骗钱的新闻。而退款风波的主角就是相关部门要求无发票退款,造成事态的混乱。

有此可见,这个一个典型的阳谋。挑选一个无关紧要的金属元素进行检查,在没有任何相关病例的情况下,由权威机构发布产品不合格的事实,在媒体上广为宣传不给公司任何反驳的渠道。而这一切本都应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还是拿了黑钱?从头条变到头版,疑云重重。

SKII事件有几处不明:

1、原料问题是怎么回事?是原料检验加工的问题,还是原料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有人说说日常吃的黄瓜中,铬钕含量本身都超出化妆品中的含量,是不是真的。

2、起因是怎么回事?是宝洁ZB,被质检局查到?还是质检局ZB,宝洁不鸟该B,结果被敲诈?

3、SKII被鸟完了,为什么又放出来?是付了保护费,还是质检局没抓到把柄,无奈放了?

4、新浪为什么换下头条?质检局给压力了?还是SKII给美女编辑送贵宾卡了?前面的标题和里面专题的口气完全两码事,头版编辑干啥吃的,神经病?上了头条后如果不把事情搞清楚,谁TM以后还看你新浪?

整个一罗生门。

关于SKII事件的真相 
        写下这篇文字,可能会遭到某些人的谩骂,但是我仍然要把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事实说出来:SK-II只不过是国际贸易战的一个牺牲品,因为日本刚提高了进口农产品残留农药检测标准,所以ZF就拿SK-II开刀了。

      SK-II是宝洁公司的产品,宝洁是美国公司,但是SK-II在日本神户生产。宝洁公司目前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有: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洗发护发系列,舒肤佳香皂、玉兰油香皂、舒肤 佳沐浴露、玉兰油沐浴乳、激爽香皂、激爽沐浴露,玉兰油护肤系列、SKII,护舒宝卫生巾,佳洁士牙膏、 佳洁士牙刷,碧浪、汰渍洗衣粉,帮宝适纸尿片,品客薯片,得宝纸巾等。

       最近SK-II含重金属的事件,越演越烈,全国各地除了出现退货潮之外,在庞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宝洁公司在22日上午宣布,全面撤柜,使的进军中国大陆市场8年的SK-II,将面临重大损失。但即便如此,宝洁公司虽然坚称SK-Ⅱ产品没问题。那SK-II产品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请看看其它国家与地区的检验结果:

港、台、新加坡官方化验表明SK-II不含违禁物质

【香港】

香港海关化验指SK-II符合安全标准

【大公网讯】香港海关今天公布的化验结果显示,虽然日本SK-II九个化妆品样本证实含有微量的重金属铬和钕,但没有超出规定的标准。

据中央社香港22日电,海关在香港市面抽验SK-II九个化妆品样本,结果发现其中八个样本所含的铬及钕由百万分之零点零一至零点四;另一款样本「净白修护粉饼」分别含有百万分之五点二的铬和四点二的钕。全部没有违反香港「消费品安全条例」的规定标准。

海关发言人表示,含有微量铬及钕的化妆品在正常情况使用,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

另外,SK-II香港代理宝洁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青云回应时表示,测试确定产品符合欧盟和美国的安全标准。

她强调,SK-II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铬、钕或其它重金属,所以没有必要为所有SK-II产品进行全面测试,所以不会存香港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停售SK-II化妆品产品,停售只限于中国内地。

http://www.cna.com.tw/perl/cipread_mp.cgi?id=200609220379

【台湾】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确认SK-II产品的安全性

9月18日
SK-II送验过关 9项验出3项含铬钕属微量

大陆验出SK-II部分产品含有铬及钕等物质,卫生署傍晚公布抽验市售9项产品送验结果,卫生署表示,检验产品都符合化妆品卫生管理规定,虽然其中有3项产品验出微量的铬及钕,但是,检出浓度都在可容忍范围。卫生署表示SK-II净白素肌粉饼等化妆品在大陆验出含铬及钕等物质,卫生署药检局检验『SK- II』9项产品都符合现行化□品卫生管理规定。检验产品中,晶透焕白粉饼,检验出含有钕0.87ppm,铬1.36ppm,晶透焕白粉霜检出 0.05ppm,润采活肤粉凝霜检出0.22ppm,不过,卫生署药政处副处长刘丽玲表示,检出浓度都在可容忍范围,如果这两种成分来自天然原料而非污染添加,就没有使用上的疑虑,例如欧美国家,有部份化妆产品也含有相同的物质,因为比例微量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能够贩售无虞。卫生署表示,人体每天使用量中,依规定铬的总含量不能高於200微克,而以检验结果来看,铬残留浓度低於2ppm,远低於每天食用安全量上限,而且化妆品使用是外用,所以,所残留的铬元素,应是安全无虞。
http://news.yam.com/bcc/life/200609/20060920339346.html

【新加坡】
  
星检验SK-II 初步报告对健康无威胁

中央社记新加坡二十二日专电

针对中国日前指SK-II被检验出含重金属过高,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正在检验新加坡贩售的SK-II化妆品。卫生科学局指出,根据当前所收到的报告,产品重金属含量少,不应该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中国日前指控SK-II护肤产品含铬和钕等重金属超过标准,其中有六种被指有问题的SKII产品,在新加坡贩售。

因此,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表示,正在和SK-II的新加坡代理商宝侨(P&G)协作,检验在新加坡贩售的SK-II 六种产品,是否含铬与钕等重金属超过标准。

不过,卫生科学局指出,从当前收到的报告,SK-II 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少,不应该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当局也没有收到因使用SK-II产品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宝侨最近也在新加坡的报章刊登广告,对产品的安全绝对有信心,并指铬这类重金属是自然存在,不少物质包包含少量的铬。

台湾卫生署日前在检验SK-II产品后,发现三种SK-II 产品有铬与钕的重金残留,但含量没有超过标准。

【2006/09/22 中央社】
 
  
 
--------------------------------------------------------------------------------
 
2 回复:转贴:关于SKII事件的真相 
 一、这是中国国家质监局的监测数据:
SK-Ⅱ清透防晒乳液、SK-Ⅱ多元修护精华霜、SK-Ⅱ护肤洁面油、SK-Ⅱ护肤精华露、
SK-Ⅱ重点净白肌粉底液OB-2、SK- Ⅱ护肤面膜、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底液OD-3、
SK-Ⅱ润采活肤粉凝霜OB-2系列进口产品中均被检出禁用物质铬,
其含量为0.77 mg/kg至2.0 mg/kg。
二、这是中国国家标准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
(GB 14961-94):
“食品中铬限量卫生标准见下表。
  品  种           ┃      指 标,mg/kg
━━━━━━━━━━━━━━━━━╋━━━━━━━━━━━━━━━━━━━━━
 粮食            ≤ ┃        1.0
 豆类            ≤ ┃        1.0
 薯类            ≤ ┃        0.5
 蔬菜            ≤ ┃      0.5
 水果            ≤ ┃        0.5
 肉类(包括肝、肾)     ≤ ┃        1.0
 鱼贝类           ≤ ┃        2.0
 蛋类            ≤ ┃        1.0
 乳类(鲜)         ≤ ┃        0.3
 奶粉            ≤ ┃        2.0
三、结论:
日本人生产的、涂屁股的都比中国人吃到嘴里的要干净。
生在中国真是三生有幸!
四、疑问:
按国家标准,铬既然可以吃到肚子里面,为啥不能涂到脸上?
不符合逻辑啊,百思不得其解。
五、要求:
这次中国人的脸丢大了。 
 

2006-10-26
中国质检局逗SK-II玩?(zz)
经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SK-II还没有从狼狈之中醒过来,中国质检总局突然宣布,SK-II中发现的铬合钕两种重金属属于原料中混入的,本身不含这两种元素。而到目前尚未发现铬合钕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例子。SK-II将在中国恢复销售。

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把中国的消费者彻底忽悠了一把。到底SK-II含不含违禁物质?难道原料中混入的铬和钕就不算违禁物质了?到底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是否有害?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不能不更多地去看在这个事件中的双方。

中国质检总局的公信力在哪里?

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质检总局有翻云覆雨的能力,在它的出尔反尔之间,政府的公信力丧失殆尽。难以自圆其说的做法,让中国政府执政的随意性在世人面前表演的淋漓尽致。

在一个月之前,中国质检总局高调宣布SK-II查出含有违禁重金属元素,铬和钕。并且在同时表示,这两种元素对人体极其有害。顿时,全国上下人心惶惶,SK-II消费者更是潮涌般地涌向SK-II公司退货。而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打懵了的宝洁公司,来不及对这个危机做出正确判断,以他们对公司产品的信心,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政府搞错了。于是按照这个思路而产生的后来的处理办法,让消费者倍感愤怒,与宝洁公司发生了严重的争议和冲突,甚至升级为民族矛盾,很多网友惊呼:日本人在借进口化妆品对中国进行生物战!

这样严重的一场社会性的事件,今天在中国质检总局的声明中,戏剧性落幕了,转化为一场荒诞剧。

中国质检总局在前后说法不一,让人实在想不通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怎么可以这样草菅人命,恣意妄为。如果说前面的检查结果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又允许这个产品恢复销售?如果检查结果是确实的,而像他们现在解释的,国内没有严格规定的超标标准,那这些官员凭什么在之前大张旗鼓的高调对外宣布?他们这样草率的没有依据的做法,使得SK-II的损失不计其数,这样的损失算在谁的头上?难道政府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本来一般的消费者本来对铬和钕知之甚少,只凭对于质检局的权威部门的信任而做出退货的决定,并且引起了对以往使用该产品的后果的担忧和恐慌。而现在,质检局轻描淡写的大转弯,却没有向给消费者带来的恐慌而道歉,难道对于行政的缺失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连道歉都没有吗?在事情出现时,很多人责备SK-II的名牌傲慢。现在我们却看到另外一种傲慢:执政者的傲慢。这样的执政者,让人无法接受。

宝洁打碎牙齿和血咽?

我们可以看到宝洁在中国质检局宣布这样的声明后,表示“非常感谢”,只字未提它在这次事件中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看到,大牌的企业在中国政府的胡作非为面前,也无法挺起腰杆,只能打碎了牙齿和血吞了。他们知道,和中国政府对着干是没有好下场的。中国政府想教训谁,你只能俯首贴耳地听着,没有回嘴的份。这一方面是依仗中国这个庞大市场,你不老实就给我滚出去,损失的还是企业。另一方面,惹了中国政府,在这个市场上混下去也难,今天税务局,明天质检局,让你永无宁日。


中国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行政部门的谨慎行政和负责的态度,是树立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威信的前提,如果还是任由这样草率行政,并且以一种霸王的态度,毫无法制观念的行为横行,中国政府在世界的形象会彻底倒地,中国的市场环境也会受到非常大的质疑。这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不利。


作者: richard_l    时间: 2007-1-25 21:54

手机行业之黑就只有买手机的不晓得了,不过谁让这一块的利润这么大呢,让人前赴后继,再说就这一块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在关外和周边地区,很多工厂都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无奈大品牌厂商看不上他,就只有给黑水货做配套的,获得也挺滋润,倘若政府一下重手,该有多少厂子倒闭,多少人失业啊,这造成的GDP损失是父母官关键不愿看到的东西,呵呵!

[em03]


作者: liu_xx    时间: 2007-1-25 22:30

我不幸在手机行业,早教机(点读机)都做过。说一个行业黑,其实不能光看利润。如果有那么高的利润,钱那么好赚。所有的资本都应该往这个行业流动才对啊。不是故意唱反调。事实上,手机行业没有那么黑。比如五码机(三码机现在不好做了)的渠道利润其实不高,水货批发的利润也不是很好。只是零售店的单机毛利很高,但是除去营运成本,也是很难的。如果做绝对的渠道毛利率比较,服装绝对是最黑的行业,日化也是。可是为什么没有人说黑呢?其实手机行业而言,售后服务确实很失败。也是让很多人愤怒的地方。可是我们不能归罪与所谓的黑厂家,往往是那些营销做的好的厂家忽悠人最厉害。如果没有国内所谓黑手机的努力,那么道貌岸然的洋厂家的利润很吓人啊,大家想想V3上市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呵呵,不想说什么了。记得几个星期前,听手机行业的朋友说。贴牌现在的质量已经很可以了。而且,大家为了长期在一个行业做下去,也很讲究产品线,讲究质量。点读机,表面看,零售利润很高,可是看看铺面的费用和月销量就可以原谅的。点读机最大的问题是教材的问题,对厂家和零售都是挑战。如果真较真,按法律办事收版权费。点读机是没有办法做的。


作者: 小黑炭    时间: 2007-1-25 23:14
联通做事不地道,非大企业所为,有点象小流氓。投诉一个月了至今没有答复。
作者: nixonnee    时间: 2007-1-26 00:29

听一个和某些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人劝我: 请喝十次茶不如喝一次酒,请喝十次酒不如一起PIAO一次.

他还没有见过不拿好处的政府官员.


作者: sunwendao    时间: 2007-1-26 08:21
(转载)血站员工年薪25万,无偿鲜血何成敛财工具?

继上周大洋网友爆出殡仪馆普通职工年收入18万受到关注后,本周再有网友在大洋论坛上发了“珠三角某市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的帖子,披露了另一个行业薪水的惊人内幕,引起轩然大波。

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这事听着有点悬乎,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然而,如果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当做何想呢?

从网友发贴反映的情况看,血站员工之所以能拿高薪,是因为血站占有无偿血源之块公共资源,是利用垄断的公共资源做着无本的生意。公众免费献血,血站向医院收费供血,采血过程中虽然肯定有成本,但没有血站卖给医院的价格高,这就给血站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了解,现在广州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它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血站从中能赚多少钱,只有天知道。

一些网友发贴揭露期间的猫腻。有位网友说,“自己听小姨(湖南某血站工作人员)说,规定抽200毫升的血,血站私底下会抽取250毫升,扣起50毫升作地下交易。单单这一项,血站每年每人就能分到好万元”。百度网友幻悟江山说的更有意思:“无偿献血本来是好事情,可是都让那些黑心的医院给做坏了,咱们无偿献给他们的血让他们高价去卖,~~~偶去献了两次,每一次偶都告诉他们说我就献200CC,可丫一看我Rh阴性的血,死活抽了我400CC 我想反正是为社会做贡献就算了 ,可他们的态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敢情偶这血都贡献给他们了,以后我就是打死也不献了,太黑了~~~ ”。

这也许就是血站成为暴利行业的原因。“珠三角某市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也许属于个别现象,但整个血站行业拿高薪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对社会爱心和良知的肆意糟蹋,因为社会公众无偿献血,是在向社会献爱心,所有无偿献血的人,都把献血看成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挽救他人的生命,从来没有图任何回报。然而,血站却把这种无偿血源当成了敛财工具,当成了发高薪、高福利的财源。这一现象的存在,也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公然挑战。因为这种利用公共资源的垄断地位敛财的作法,造成了新的暴发户,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血站,你到底是爱心大使还是吸血鬼呢?

把无偿血源当成敛财工具,绝对是一大社会丑闻。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绝对是一种耻辱。对公众的爱心行动来说,绝对是一种打击。任由这种丑恶现象存在,那么,人们的爱心无异是被狗吃了,朋友,今后你还会心甘情愿地献血吗?

作者: adam2227    时间: 2007-1-26 11:51

这是一个欺诈者高举诚信大旗的时代。奸商成了慈善家,罪犯成了执法者。可怜的弱者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他们始终相信:这就是命!


作者: adam2227    时间: 2007-1-26 11:53
不相信?你就回头。你将被化成盐(柱)猪!呵呵
作者: 落燕沙    时间: 2007-1-26 14:17

是阿,国产手机是真买不的,我弟弟去年买一波导V90,1700多,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开始黑屏,修好之后不到一个月就接电话听不到声音,一年不到修四五次终于烦的不行啦,换了个手机

还有TCL,05年五一后买的 开始还不错,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不到一年排线就坏啦,都没找到客服在哪,现在还跟抽风似的,磕两下就能听见声音,真实烦


作者: phantom23    时间: 2007-1-26 14:27

MD      讲的好     中国什么都有假的········

[em13]
作者: 原始记录    时间: 2007-1-26 14:51
有个品牌甚至还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实践先驱者,摩托罗拉吧。
作者: 原始记录    时间: 2007-1-26 14:52
TCL吧,中国企业的发展靠的不是产品。
作者: 原始记录    时间: 2007-1-26 14:56
有些事情牵扯太大,还是不方便讨论,毕竟公司的发展并不只是产品的发展。
作者: chenzhm    时间: 2007-1-26 17:04

水利系统投标

总体来说还算公平、公开、公正的。

提前有一个公司做过设计,甲方的意思就给他们了,可是管理机构必须要求通过招投标程序,不知道是万幸还是万不幸,我们公司中标了。

后面的事情就很黑了,什么什么分给谁家做,不但指定品牌、厂家、连代理商都指定死了,只剩为人作嫁衣的份。还迟迟不肯给你钱,郁闷!!!


作者: kaihua    时间: 2007-1-27 02:30

我也来说一段有关教育方面的情况:

评职称:评职称有不少的硬指标,其中有每年就得参加继续教育,交上一些银子,换一纸证书.有一次我没报名,也没参加考试,关键时候要用了,办公室的干事告诉我现在只要补交钱,同样可以的.果然我交了100元连考试(只是抄答案)都不用,同样拿到了证书,教育局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另有一次要计算机培训,我说在大学已经通过国家二级和省二级,结果说不行,还是要交220元通过市级认定培训和考核的才行.钱是交了,一次培训都没有,这倒省我时间,那培训教师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更好的事是,考试时是DB的垃圾系统,也不从网上下载一个好点的,我进了三次,出了三次,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大部分,我无法忍受了,直接让监考员(暂且这么称呼)给我60分(我还老实,没多要).结果还真答应了.效仿者云集.这哪是监考员,这是上帝呀.另外评职称要论文,现在只要有钱,到处都可以发表文章,这点就点到为止了.

教辅资料:现在的学生书包有多重,且不说砍了多少颗树,且不说有多少学子在知识的海洋淹得半死,且说这肥了多少人的腰包.新华书店当然不必提了,百年不倒的老字号.盗版书商也不必说,别人可是风险大,多得那是应该的,当然不少老师腰包也鼓了(我也或多或少占了点光),可这就是管不住.为什么,我也搞不懂,这就给说这么件事:一次会议中,领导要求每班学生征订<<高考指南>>(也许书名记错了,没关系的),开始并不多学生响应,(我这学校大部分农村孩子,几十块钱也挺难应付.)后来领导又开会动员,其中有这么句话,我们是省重点中学,上面要求70%的学生征订.我们校长说的"上面",各位应该知道"上面"指什么吧?


作者: wyl5    时间: 2007-1-27 08:46
政府腐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啊,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作者: sunshincn    时间: 2007-1-27 19:43
哎无言以对.......
作者: zmbj1983    时间: 2007-1-28 15:15
现在的社会让人怕啊!
作者: highstone    时间: 2007-1-28 16:20

说什么黑幕啊

我们就在黑幕里罩着呢.你想想,你身边的一切事物,吃\穿\用的,哎....

就借用楼上的说招标的事情吧  招标招标 招的都是彪子.为什么啊?人发包的早就内定了.你以为你们中标是没黑幕啊.那是你不知道才是真的 要不为什么拿不到钱?为什么都要指定了 还在抱怨为人做嫁衣啊


作者: pwzlr    时间: 2007-1-28 22:33

好的.

我也要讲点.


作者: pwzlr    时间: 2007-1-28 22:43

农化工业的绝情污点之:1%

1\农药:国家不是出台了禁高毒药吗?在广东个别地方(行内都知道),二千元买通政府部门;不会查你的.诺就是每年几十万的特别费花在这方面的,真的出了事,伤了人,还真有政府人员站出来,一起讲:是你没洗干净,产品合格,农民用药方式不对.屁,高毒药戴了顶了"无公害的生物药"高帽子.

2\广东有家什么公司,老板叫曾宪法荣,更绝,把人家的荔枝打坏了,骗厂家的钱,


作者: suihongtao    时间: 2007-1-29 10:42

作者: suihongtao    时间: 2007-1-29 10:42

作者: moonboat    时间: 2007-1-29 15:11
QUOTE:
以下是引用菲歌在2007-1-25 11:31:34的发言:
说说服装行业吧,比如XX车,XX公子,XX鸟,在商场或专卖店里其实有很多都是贴牌做的,根本不是正品.往往是到批发市场去批质量和正品看上去差不多的货,买回来将订做的标签.吊卡缝上去就成了.再打个折卖给你.

这个太普遍了

我们那一个商场,几家品牌中就互相出现一模一样的产品,除了商标不一样,其他完全一样,当然,价格也不一样。


作者: wangjl125    时间: 2007-1-29 16:38

^_^

有谁在医药行业做过啊?也讲一讲啊


作者: richard_l    时间: 2007-1-29 22:59

手机这个行业目前正是春秋战果时代,也是春秋鼎盛时期,当然不合规范的东西多了,大家也许都知道一些,不过也是冰山一角,都来聊聊,让咱们大伙张张见识哦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30 08:47
拍婚纱照,原来预定的价钱,到最后订相片的时候往往多出很多,番数倍也很常见,知道是为什么吗?
第一步,
在试婚纱的时候,预定的婚纱是比较普通的,在试衣镜旁往往还有更漂亮的婚纱,穿上这婚纱时,女人会觉得非常满意,作为男人自然会满足女人的要求,但是必须加几百块钱,一般不还价。
第二步,化妆的时候,化妆师会跟你说你的皮肤不好,用了预定价钱的化妆品是很普通的,效果不好,或者去派拍外景的时候,出汗时会掉妆,质量不能保证。她会向你推荐某种化妆品,一瓶是100块钱,要用2—3瓶,想想两三千块钱都已经支付了,也不在乎这点钱。
第三步,选相片,拍出来的照片差不多有200张,但是按照预定只能给20多张,其余的连相底都不给,而这200张相片张张令你爱不惜手,但是记住,晒一张就是50块钱,如果你全部要完,就要10000多快钱,价钱没有商量。很多人都想多要几张,于是,只能再次加钱。同时,他们还会提出送相册.相框等种种诱饵,加的钱往往高的离谱,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拍婚纱照对很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只有一次,第一次往往没有经验,上当一次以后再也没有下次了,照相馆摸透了人们的心理,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表面上通过优惠,打折等促销手段,到拍摄的时候就会狠狠地宰你。这时候,每一步你都要讨价还价,不要怕人家笑你小气,到最后看到婚纱照你就会感到心满意足了。 


  ◆打折促销玩猫腻

  影楼冠以各种名义搞促销活动,不断推出“优惠”婚纱套餐吸引消费者。但实际上消费者非但没享受“优惠”,花费反而更多。“影楼打折促销,一般都会提高原价再打折。平时定价1800元的婚纱照,促销时声称为2800元,经打7折后为1960元,‘优惠’840元;原价3288元则说成4888元,经打8折后为3910元,‘优惠’978元。”在此过程中,影楼会赠送钻戒、床上用品等礼品,使客户感觉到“享受了优惠”。 

  在促销活动中,影楼工作人员拼命游说动心的顾客预交订金。但一旦交了后,无论有何种理由都退不回来。影楼会以各种借口搪塞,要么说钱已入总公司账上,订金已花在为预订者安排摄影师和化妆师的开销上,实在无法推托,有时不惜撕破脸。

  ◆利润超过300%

  据透露,影楼工作人员在拉业务时,都会告诉顾客说,本影楼摄影师和化妆师都是首席的,从业经验都在5年以上。而实际上,影楼是根据消费价格高低来安排摄影师和化妆师。如拍摄一般价格婚照要求首席化妆师和摄影师的话,是要另外加费的,费用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之间。 

  拍婚纱照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化妆过程中,化妆师会非常热情地向顾客推销安瓶、假睫毛等产品,因为提成是他们工资的主要部分,每销售一件产品,她们能从销售额中得到15%至20%的高额提成。据了解,影楼所使用的化妆品、头饰等物品,价格很少有超过100元的,在卖给消费者时,价格会成倍暴涨。一副假睫毛进价不过5毛,以20元卖出;进价不超过5元的美甲,以50元以上价格售出。

 
  ◆后期制作还得花冤枉钱 

  最容易花冤枉钱的是在照片的后期制作。摄影师在拍照时,都会为新人拍数百张照片,作为两次消费的铺垫。按照协议,客户一般只能得到十八张到二十五张照片。但是,很多新人都不舍得放弃自己的美丽照片,因此宁愿花钱购买这些照片。二三十张照片要花一两千元,实际上影楼在制作这些照片时,所花费的成本很少。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30 08:57

记得原来家里有一贴说化妆品的,非常详细,找不到了,再转一贴

转贴:化妆品黑幕大揭密!!想在网上购买化妆品的JMS一定要看!!
 q,HjT,`;e8eku
我在写这段东西之前是经过反复斗争的,最终还是决定说一些我自己经历的事情给大家听,只希望各位JM在网上购买化妆品的时候谨慎!谨慎!再谨慎!!
)|&e7w/j,YW}K 申明:我在这里讲的事情没于任何指向性,我没有用在OL上常用的登陆名是因为不希望有些在易趣上买过商品的JM将我的用户名和某一品牌直接产生联想。
(VYC9aN-X1L 话要从03年的4月说起,在这之前我已是易趣上的三星级用户,我相信以我对化妆品的认识我能够分辨化妆品的真假,并且我都是要求当面交易的,基于这样的原因我犹豫了很久还是以360元拍下了市场价800多元的某大品牌护肤品。和我交易的是一个30岁左右看似老实的男人徐某,他带来了一整箱此品牌的产品,从彩妆到护肤品到香水无所不有,我在暗喜之余还是反反复复的检查商品,绝对可以说和专柜正品一模一样。我选了合市价2800元左右的商品后和他还价,结果他都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以800元的价格卖给我了,这到使我疑惑了,我追问东西的来历,他只含糊的说他们老板是香港人,和这个化妆品谈下了协议可以给他们一个专柜……细问下去他就不肯说了,只是很坚持的说“对面就是太平洋,你完全可以拿着去验货呀!”我当然要验,拿给专柜小姐也是从里到外看了有看,闻了又闻,最后给我一句——真的!我爽快的付了钱,心里不禁感叹,化妆品这种东西真是暴利啊!
+SG"K0R zx&n2x 此后的一个星期里,我用着这个便宜的奢侈品心里还想着他那里更多的好东西,终于还是忍不住再约他出来买点东西。徐某到是很热心肠的样子,他建议我说可以在易趣上做生意,这样还能赚点小钱,他会给我批发价来支持我。这个提议让我很心动,我先入了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试试,心想万一卖不掉自己也能留着用,可是结果出乎意料的好,不到一个星期就被抢购一空,所以终于决定在易趣上开个小店。(cMD$dQ%[-MC
没想到批发价更是离谱的让我不能相信,市场价800多元的东西,我拿来只要280元,专柜还未出来的彩妆我已经能一箱一箱的进货了,而即使在网上卖的价格是专柜的五到七折,我也已经赚了100%了,这样的状况真的让我开心了好长一段时间,每天要花网上生意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一两个小时,收入却比一般白领朝九晚五的拼命还要高很多,我甚至觉得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
+Y^x`e-[4q 能用着世界顶级的化妆品还能以此赚钱我当然要感谢引我入行的徐某。虽然平时我们以朋友相称,可是他一直都不肯明确的向我解释他货物的来源,我也只能理解为这是做生意最忌讳的,他因为怕我跳过他而找更直接的上家所以总是闭口不谈。我只能从他平时的谈话中分析出他一般一个月回上海两三次,工作在江浙某个小城市,而东西都是从哪里带回来的……$S2Y] Jk
话转回来,我一开始提到在用的那个800多的精华液用了三四个月后没有感到任何作用,这可是OL、美度等BBS上姐妹们赞的最多的东西之一啊,难道是我的皮肤不适合此产品?还是……??
i5nOzX^Hrhb 今年8月,我再一次拿货时徐某请我吃饭,可能是他喝了点酒,话开始多起来了,有些话让我听了至今难忘:
;~_^fx4B*~ ……把那些过期的100ml的香水用钳子把瓶口夹碎,然后用针管分装在5ml的瓶子里卖,利润高得多呢……
'^BET9O?l ……**精华自己根本用不着买,从要卖掉的那些里面每瓶倒10ml出来,再用水装满、摇匀,根本看不出来…… D.g"K'P*sK#A/C4FOd%LW
……所谓水货水货不就是加了水的货嘛……}j4D6Onh.a
……也不都是假的,我从不同的人那里拿的呀,彩妆都是真的……"{ V+? P)N
……封口最简单了,每瓶都是我自己封的,买瓶白胶不就行了……#a]B_bS DRZgR
……有一次我用可乐瓶装了一瓶香水回来,可是家里5ml的瓶子太多了,后来我就买了一瓶酒精兑一兑,那些不懂的人还说味道比以前买的好闻,我就跟他们说以前买了假货了……5`]4X0p9Yfx
……现在技术那么发达,连假钞都能做的那么逼真,化妆品盒子又有谁看得出来……
*j}.alDvL ] ……那些快要过期的或者已经过期化妆品你就跟人家说彩妆保质期是五年呀……
c"ttnK+ER#L …………
Olc Ff 那天我声称身边带的钱不够只拿了几件彩妆,回到家后拿出自己用的那瓶**精华看了又看,最后决定把它用来涂身体了。
Mv)z5@{ i ?@f 这是最后一次我和徐某碰面,我手头现在还囤着最后一次拿的货。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在易趣上做了四个月的生意几乎全都是好评,还结识了那么多好朋友,有的客户甚至到现在都在和我通Email,我是用诚信在做生意,而我那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统计一下客户名单,给买过**精华的人一人发一封mail,询问一下有无过敏,效果如何。还好没有哪个客户给我传来坏消息,但我实在没有勇气再在易趣上做生意了,虽然我知道易趣上现在还有很多卖主的东西和我的来路是一样的。

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事,在OL上看到不少JM对于网购半信半疑,我想说真的要谨慎些,有些卖家是钻石级好评如潮,但要知道,很多客户都是拿到东西就给评价的,并没有亲身使用过一段时间,还有可能这些高信誉的卖家自己都不知道拿到的货不正,总之,我建议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到专柜去买。
q/]7DlWaBQ-t3U 当然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易趣上也不都是假货、过期货,还是有很多JM会不甘心,相信自己有一双火眼睛睛,那么你就该在购买时注意这样几点:Li5k6xcF,UL~+w q
1,批号不用多说,很多mm比我还在行,但是那些直接敲在瓶子上的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些油墨的字迹是可以用酒精擦掉然后从新敲的,你要留意字体是否清晰,如果是脏兮兮的或者模模糊糊的一团就要注意了。
k%S\b~X 2,大品牌的正品如果盒子外面没有塑封,那打开里面的瓶子应该有真空的隔膜(像专柜上的雪肌精),如果都没有就可疑了,如果你要买的是专柜上没有的,那你都无法比较膏体(乳液/化妆水)的颜色、质地和味道,若是这样的“三无产品”建议你不要轻易买。
5u3@4ELVx 3,泵装的乳液、粉底,还有待喷头的香水等买前要确定吸管内是干净的,尤其是香水,即使瓶子里看上去还很满,但明显被喷过了,就要仔细考虑,因为香水沿着吸管和空气直接接触了就容易挥发和变质。一般全新的香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一旦使用就要在三——五年内用完。同样开封后要立即用完的还有睫毛膏,一般是六个月,在你第一次打开睫毛膏的时候仔细看一下刷子的杆上有没有沾上膏体。全新的睫毛膏刷杆上应该是不会沾上膏体的,反之则说明已被开过封了,未必能保鲜半年。
%IT{q `4j t$K 4,买价格较大商品的时候不要不好意思,一定要卖家给个解释,说清楚货源的来路,这点很重要!!;C%?3F7`(ru%T-c \ Yt
还有很多细节就靠大家平时的留心了,有什么心得记得贴上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A O2KE`T s6h2g 最后想说一点,我做化妆品的时候虽然也遇到了浑水摸鱼的事,但绝大多数都是真品,而那些东西的价格……哎,真的和国货没什么区别啦!!就比如说有段时间还能拿到“某欧洲皇室品牌”,其中“I”字打头的系列专柜上的价格高的让人咋舌,可我拿来是150一瓶的统货,不管是日晚霜还是精华液!而且我还只是第三道的批发商,那你们想想,大卖家放出这些货来只要多少钱啊??!!所以只选适合自己的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不要盲目相信大牌,相信高价位,他们卖的只是个牌子!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30 09:05
名牌化妆品专柜小姐大爆“猫腻”

百货店里的化妆品专柜小姐,有一个特殊的称呼“BA”——“BeautyAdvancer”的缩写。  

今年3月,上海姑娘Linda应聘某名牌化妆品BA,就是冲着这份“推广美丽”的浪漫去的。  不到半年,她选择离开。原因是,在优雅的制服和精致的妆容背后,隐藏着一些令她难以接受的“猫腻”。日前,她抖露了这些让人惊奇的“猫腻”。    

  --“小样”不知去向

  Linda工作的那个品牌,世界知名。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送来上千支试用装,俗称“小样”,是给顾客的小优惠,也算是一种促销手段———先让你免费试用,觉得满意,柜台里的正品便不愁销路了。送小样不用记账,怎么送,公司也没具体规定,很多顾客也“不懂经”,“听到有东西送已经很意外,哪里还管多少?” Linda刚上班时,曾经有一位顾客买了1000多元的化妆品。而满880元就可以赠送一个促销礼包,多出来的那200多元的消费,Linda加送了她两支3ml装的乳液。谁知顾客一走,柜台上的其它BA就“反茅枪”了:“哦哟Linda你蛮大方的嘛,(顾客)是你们家亲戚啊?……”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们把小样卡得那么紧,送顾客的时候那么抠,可是为什么成箱的小样每趟都少得那么快呢?” 

直到有一天,Linda看到,一个同事下班前,很自然地打开抽屉,摸了一把小样,往包里一塞,若无其事地哼着小调走了……  大开眼界的Linda从此多长了个心眼,才知这一行“奥妙无穷”。  在网上,小小一支2毫升的眼霜小样,可以卖到30元。许多护肤品小样的大卖家背后,就有一批专柜BA在支撑。  生意清淡的下午,常有不起眼的老头老太拎个皮包到柜台前转悠,常有BA和他们嘀咕两句,便用几支小样“以物易物”,对方的“货品”多半是皮夹、手表、饰品之类女孩子喜欢的小玩意。“亲眼看到过隔壁柜台的小姑娘用两盒小散粉换了一个皮夹子。”便宜之下,必有勇夫。  

有些柜台规定:送小样要顾客签收。BA根本不怕,抱个本子与隔壁柜台的“同仁”互相签字,不就解决了?        

像Linda同事这样随手摸几支的根本是“毛毛雨”,据说前一阵某品牌有个胆大的BA,下班前每种抓了20几支。一夜间小样少掉100多支,连柜长也“轧”不平,只好关起门来查——这种事,多半是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也有“辣手”的公司。有家品牌花大价钱请咨询公司做了物流系统,买什么东西送什么小样规定得清清楚楚,每支小样出柜前必须刷条形码———“再想耍花招就难了!”

  每个柜台上都陈列着大瓶的试用装,顾客想试护肤品的质地,可以自取自涂。

  没当BA前,Linda曾想去某大牌化妆品柜台买一瓶保湿霜。但试用品一时缺货,急于做生意的BA见她想走,转身从仓库里拿出一瓶正品,拧开瓶盖随手抹了一些在她手上,然后很自然地封好包装,又放回仓库。Linda一看之下,扭头就走。        谁知上班没几天,她遇到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一名顾客因为皮肤过敏,回柜台退还刚买的晚霜。按理,应该填好退货单送回公司,但柜长嫌麻烦,指挥手下从陈列的试用品里挑了一点晚霜乳液,混在退货的那瓶里,封好盒子。当天,这瓶晚霜被卖给了一个不明就里的顾客。  

“试用品人人都可伸手涂,晚霜营养成分丰富,谁知道里面养了多少细菌?”  有些产品没有塑封,便可以拧开瓶盖东倒一点西倒一点,装进瓶子带回家用。  最搞笑的一次,是Linda为一位顾客试抹一种爽肤水。这种爽肤水以质地清爽闻名,不含香料,色味和清水相差无几。顾客试涂后相当满意,当场买下。  

顾客刚走,柜长把她拉到一边耳提面命:“那个试用的瓶子里装的是清水,你下回给客人试的时候当心点!”那原来的试用装究竟流落何方?没人说得清楚。  至于准备送给顾客的小样,更是没人当回事。Linda亲眼看见过隔壁柜台一个BA打翻了一盒散粉,又没事人一样地把粉一点点扫回盒子里,预备出送……

  Linda所在的柜台有个资深BA,心情好的时候会给她“传经送宝”:“卖东西,顶要紧就是挑顾客。看着像是没钱的人,不要跟她多口罗嗦。”

  “资深BA”眼光毒辣,能一眼识出顾客的LV包包出自恒隆还是襄阳路。遇到用头一个月工资买大牌护肤品的小姑娘,她更是能施展出浑身解数,硬是推销出 “最顶级的晚霜”—一般护肤品里的顶级货,通常都是抗衰老、去皱的,哪里是这种年纪的小姑娘需要的。可是,“不斩白不斩”。   

至于那些“看看就没钱的”遭遇如何,得看“资深BA”的心情。心情不好,几句话“冲”得顾客咬碎银牙,找百货店投诉她态度不好?不怕,负责化妆品这一层楼的“楼管”,早就被“摆平”了,除非这个BA实在不像话,或者顾客不依不饶贴身紧逼,不然多半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有一次,有个老太路过柜台,问了句“这个多少钱”,“资深BA”翻翻白眼,甩出一句“880”。老太吓了一跳,嘀咕了一句“介贵”,“资深BA”怪话张口就来:“嫌贵啊?嫌贵去香港买啊!”    

老太本来还想装着没听见走人,却被对面柜台一个BA拉住,“挑”了两句,便真的去找“楼管”投诉了。“楼管”也说不出什么,翻来覆去只说“这个小姑娘说话太冲”,安慰顾客几句,送走了她,回头再来询问。“资深BA”根本不当回事,张口就是一句:“这个老太有毛病的,你不要睬她!”“楼管”也就不以为意。“顾客人来人往,‘楼管’却天天和BA一起上班,你说他帮谁?”Linda有个同事,男友是一家百货店化妆品部的“楼管”,“不管什么牌子,促销礼包和小样随便他拿……”

  批号像天书标签随便贴,化妆品代理公司叫人“吃药”?

  Linda说,这一行里,还有更“绝”的。进口化妆品的生产日期标签分两种。一种是国外生产商打的生产批号。也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家家的批号都像密码,年月都用字母表示,不知道如何“解码”的,就像看天书。按照规定,进口化妆品要上柜出售,还得贴上“翻译”成阿拉伯数字的中文生产日期标签。

而在“懂经”的化妆品消费者群内,一直有一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已进驻中国的化妆品牌公司还算爱护自己的羽翼,而通过代理商销售的公司中,有个别会把快过期的陈货从柜台撤回,利用一般顾客看不懂原始批号的弱点,改贴上新的中文日期标签,再上柜。  

为此,有人曾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一家盛传“有嫌疑”的公司,要求得到批号的“翻译方法”。在听清意图后,接电话的小姐相当意外,表示要请示一下。但等她请示归来,刚才还十分客气的语气立即变得有些咄咄逼人: 

 “请问您为什么要怀疑生产日期呢?”  

“因为我对照了批号……”对方恍然大悟似地笑了,截断话头:  

“您是不是从网上看到批号表的?”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继续说,“这表我也见过,不过网上的东西怎么能信呢?”  

“所以我要求你们公司给出答复啊。”  

“我们公司的答复就是中文标签。我们是正规的公司,你要信任我们。”

  “但是消费者总有权力知道,你们到底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吧?”  

对方明显有些不耐烦,口气中带了几分教训:“希望您相信我们公司的信誉,这个涉及到公司内部资料,我们没有义务向您解释,要是人人都像您这样打电话来问,我们还不忙死啊?……您要是实在不放心,觉得买来的货品有问题,我给柜台打个电话,叫她们帮你换掉就是……”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7-1-30 09:08

终于又找到这篇了。MM可要注意了,爱老婆的的GGDD也要小心了。


作者: SPARON    时间: 2007-1-30 10:00
以下是引用阿懒在2007-1-24 18:55:24的发言:

点名了。

房地产业,

黑手机业,

通信SP,

饭店除了地沟油,其他的也说说,

外贸业,等等。

还有教育行业。

应该是教育、医疗在第一位


作者: SPARON    时间: 2007-1-30 10:12
一句话,社会黑暗。
作者: pop23_007    时间: 2007-1-30 12:58

血站员工年薪25万,无偿鲜血何成敛财工具?(转贴)

继上周大洋网友爆出殡仪馆普通职工年收入18万受到关注后,本周再有网友在大洋论坛上发了“珠三角某市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的帖子,披露了另一个行业薪水的惊人内幕,引起轩然大波。

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这事听着有点悬乎,不能不使人怀疑其真实性。然而,如果果真如此的话,人们当做何想呢?

从网友发贴反映的情况看,血站员工之所以能拿高薪,是因为血站占有无偿血源之块公共资源,是利用垄断的公共资源做着无本的生意。公众免费献血,血站向医院收费供血,采血过程中虽然肯定有成本,但没有血站卖给医院的价格高,这就给血站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据了解,现在广州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它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血站从中能赚多少钱,只有天知道。

一些网友发贴揭露期间的猫腻。有位网友说,“自己听小姨(湖南某血站工作人员)说,规定抽200毫升的血,血站私底下会抽取250毫升,扣起50毫升作地下交易。单单这一项,血站每年每人就能分到好万元”。百度网友幻悟江山说的更有意思:“无偿献血本来是好事情,可是都让那些黑心的医院给做坏了,咱们无偿献给他们的血让他们高价去卖,~~~偶去献了两次,每一次偶都告诉他们说我就献200CC,可丫一看我Rh阴性的血,死活抽了我400CC 我想反正是为社会做贡献就算了 ,可他们的态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敢情偶这血都贡献给他们了,以后我就是打死也不献了,太黑了~~~ ”。

这也许就是血站成为暴利行业的原因。“珠三角某市血站普通员工年薪25万”,也许属于个别现象,但整个血站行业拿高薪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对社会爱心和良知的肆意糟蹋,因为社会公众无偿献血,是在向社会献爱心,所有无偿献血的人,都把献血看成是在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挽救他人的生命,从来没有图任何回报。然而,血站却把这种无偿血源当成了敛财工具,当成了发高薪、高福利的财源。这一现象的存在,也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公然挑战。因为这种利用公共资源的垄断地位敛财的作法,造成了新的暴发户,进一步拉大了社会分配差距。血站,你到底是爱心大使还是吸血鬼呢?

把无偿血源当成敛财工具,绝对是一大社会丑闻。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绝对是一种耻辱。对公众的爱心行动来说,绝对是一种打击。任由这种丑恶现象存在,那么,人们的爱心无异是被狗吃了,朋友,今后你还会心甘情愿地献血吗?
http://msn.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405200

作者: S987967    时间: 2007-1-30 15:15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作者: leophenx    时间: 2007-1-30 16:48

真长见识,但现实总是无奈的,中国人造假由来已久,中国人好骗也是历史积淀,

一声叹息!!!!!!!!!!!!!!

[em12]
作者: coo1972    时间: 2007-1-30 19:56
QUOTE:
以下是引用无敌小刺猬在2007-1-25 10:39:42的发言:
事业单位的招标里边也有很多的猫腻:明明已经内定某家供应商了,却还装模做样一本正经搞招标,有些投标方不知道跟着投,有些投标方其实已经被内定的那家收买了,来帮他们围标而已.

推荐一本书叫做黑与白,就是说一个医药代表卖药的事情,揭示了当前医院的黑暗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7-1-30 21:20

没事就来说说所谓的“国家免检”吧,这玩意(主图案是两个上下对着的M)好像是只需要填表申请,交些费用,一般就可以过的,不需要对产品进行测试验证,更不需要什么审厂之类的了,不是很多人批着ISO烂吗,这玩意当真比ISO不知道烂多少倍了,全都忽悠人的。我现在是看着这标志的东西就恶心,一点购买欲都没有,尤其是食品类,有这家伙的就算了吧,忍一忍......

当然了,前几年弄的时候是这样了,不知道改善了没有。


作者: 无敌小刺猬    时间: 2007-1-31 09:49
QUOTE:
以下是引用coo1972在2007-1-30 19:56:33的发言:

推荐一本书叫做黑与白,就是说一个医药代表卖药的事情,揭示了当前医院的黑暗

好,谢谢!我所在的行业不是医药,是集成,一般投标的标的是集成项目或者网络设备.
作者: yeya    时间: 2007-1-31 12:59

俺做过太多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黑幕,后来俺就想通了,这也许是发展的必然过程,没办法的事,米国当年杀多少土著啊,现在不也说人权至上吗,呵呵。

第一个,某大豆蛋白厂,也就是诸位每天早上喜欢喝的那一种营养早餐,车间里那个苍蝇叫多啊,没法形容。其实这个厂已经很有名了,它都做不到卫生,小牌子更别说了。现在明天早上我小朋友给我熬玉米糊糊喝,很好的事。

第二个,某穷省,政府要搞行业信息化,设备成本30万,我把单子搞到300多万,我们老板都能把它签下来,最后钱从哪里来呢?行业里边的企业呗,一个企业交几万,不交关停。有个通信设备,市场售价900元,我们报价2万8,某个行业管理部门的小头目吃了两顿饭,就批下来了。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家那个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处,也半遮半掩的抢单,他们这个设备卖价都三万多,你说那些个处长拿着纳税人的钱办这样的事,是不是该枪毙?整个项目的软件,我们整了一个盗版的,界面改改,一些小应用程序都是我自个写的,一边玩一边写,没有文档,没有维护,没有……,结果这个软件把一个个功能一拆分,总共一个项目卖100多万元,那个省要做类似的项目100多个呢,某省的行业主管部门的一把手还公开说,你们技术最好,价格最低,应该首推你们的。呵呵,因为我们给他上北京上学的姑娘买了一个华硕的小本本。

第三个,就是技术成果鉴定,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的一个鉴定会了,不说也罢。

呵呵,以上都是梦话,各位看着一笑了之吧。

[em07]
作者: sleeping    时间: 2007-1-31 16: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alisman.V    时间: 2007-1-31 17:29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狗的骨头在2007-1-24 16:22:25的发言:

写吧写吧,那个谁谁谁暴了旅游行业的内幕,让俺省了不少银子,少走了不少弯路........

希望家园也能出本商业必读之书,群策群力,《教我如何不被宰》


这个问题是必然的```

购物这是维系旅游行业存活的命脉```宰与不宰谈不上内幕不内幕

商场如战场```其实不算什么


作者: minshine    时间: 2007-1-31 23:39

学习了。

记得几年前朱熔基说过一句话

中国若不反腐,就要亡国,

中国若彻底反腐,就要灭党

同样的道理吧,黑暗无处不在


作者: 锄头雨    时间: 2007-2-2 09:09

转贴一个

  人力资源部招聘员工的黑幕(马上就离职了,不爽,要揭露公司黑幕)
   来到天涯已经很久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在北京某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现在工作以近4年了。当初我们专业的毕业生非常好找工作(我们学校的人力专业在全国来说是最好的),由于本人运气好一些,一毕业就拿到了一家外企的OFFER,面试成功后我就到了上海总部工作。
   在公司工作的第一年,由于工资才4K而且在上海的花费很高,所以基本月光,没有存款。经过了2年的努力,我终于当上了招聘经理,也就是负责公司的招聘。人力资源部有3个经理分别负责薪资管理,招聘和辞退,嘿嘿只有负责招聘的才是肥差哦!其实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很轻松,工资也不低,自从当上招聘经理之后工作就开始忙起来。大家都知道每年的2月和11月都是招聘的高峰期,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和我的下属到北京,广州,武汉,南京等地招聘,就在这一年我的存款开始翻倍增长~~~
   原来现在的大学生都很急于找工作,在北京招聘新员工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很多简历,经过筛选最后留下了10份简历是满意的,但是最后能到总部面试的只有8个人(公司报销8名飞赴上海的来回机票和所有住宿费)也就是说有2名会在北京淘汰,他们分别是刘某和黄某。但是就在第二天晚上我接到了刘某的电话,她想到HOTEL见我,我答应了。晚上8点她准时到了我的房间,和他一同前来的是她的爸爸,她先说了很多关于如何喜欢这份工作,并介绍了自己在学校里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我告诉她,如果她的条件合适的话就会电话通知她。就在这时,她爸爸拿了一个信封给我说里面装了5W,让我帮助他女儿进公司,如果成功,还会另外给我10W。我惊呆了,也就是说能帮他女儿进公司就能得到15W。于是我在测评时有意提高了小刘的分数,她如愿去了上海面试。其实去上海也是他爸爸陪她去的,一到上海,他们也就马上联系到了我,并且当天就给我10W,我没有拒绝,我也没有理由拒绝这10W。她本来就进了前十,以她的能力完全能胜任公司的工作,她的加入不会对公司造成任何损失,而且我还能多得10W。于是我就在当天晚上对她进行特别辅导,把第二天要对她面试的部门经理的风格以及所有答题技巧都告诉她,而且我还给她面试的题目。在我的帮助下,她以高分通过了面试,留在了上海,而我那一个月的存款也就多了15W。
   后来我逐渐知道原来负责招聘工作是一份很赚钱的工作,只要到学校招聘就会有学校领导宴请,社会招聘时还收到不少贿赂。有一次在广州的招聘会上公司只招一名技术部员工,月薪是4000(工作晋升后不止这个数)。经过筛选只有一名有5年工作经验的大哥(他年纪比我大)能够胜任这分工作,也就是说这分工作非他莫属!于是我把他约出来,和他说他很可能得到这份工作,但是还有一个和他条件相同的人,所以只能2选1。那为大哥也是明白人,他知道我的意思,于是就提出给我8W(也许广州人认为8是吉利的数字吧),让我打点一切。第二天我拿到了8W,当然他也顺利拿到那份工作,其实就算他不贿赂我那份工作也是属于他的。
   就这样,当了招聘经理后我第一年的存款已经超过60W,两年半后我在浦东买了一套房子,还是一次性付款。我26岁就在上海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真是爽!不过好景不长,大家都知道招聘经理是一份肥差,在办公室政治中我斗不过别人,就这样我被调到了其他部门。于是我又利用在HR工作的关系联系到了一家猎头,在下个月我就会到一家港资银行的金融部门工作。
   我写这篇贴自并不是要和大家炫耀什么,我知道在天涯比我牛的人更多。我只是想提醒刚毕业的大学生,其实找工作要对HR灵活变通,他们是学过心理学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层的意思要仔细体会,必要时要对你的未来工作“投资”。放心吧,一般2—3年回收回成本的。
   或许看完这篇帖子后很多人会骂我,但是我要说:社会就是这样,比想象复杂很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这要自己去摸索,这样才能走捷径,拿到自己理想的薪资。职场和官场都是一样黑,我就是在那场办公室政治的斗争中失败被调到其他部门,但是我也总结出好多。不过我马上就要跳槽到一家港资银行工作,目前我已经初步了解香港金融业的一些潜规则,或许以后很可能在业务中接触到一些违规甚至非法的事情,但是只要自己处理巧妙……嘿嘿!我会争取在香港买房的,大家祝我好运吧!


作者: guozhifu    时间: 2007-2-3 10:57

买手机,我是深有体会呀,国产手机太难用了,重视外表,没有内涵,

可是有些国外的手机也是不太好呀,电池太差了,待机时间太短,

难道手机行业就这样没天理!!!!!!!!!!!!


作者: harvey    时间: 2007-2-3 14:07

疑似串标的六种诊断方法 
   

   一是价格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如投标供应商的报价出现以下情况,应引起高度怀疑。总报价相近,但其中分项报价不合理,且无合理解释;总价相近,其中部分项目价格雷同,提不出计算依据;总价相近,部分单价完全相同,提不出合理单价组成的;总价相同,没有成本分析,分项乱调的。 

  二是测量标书。在一次招标活动中,所有投标供应商中,仅有一家的标书做得很厚实且详细,而其它供应商的标书则显得十分单薄,明明是实力很强的公司却显得很不认真,材料短缺,漏洞百出,单从投标文件的厚薄来看,用一把尺子也能轻易量出,此类情形串通的可能性极大,如不能被及时识破,串标易成功。 

  三是行为观察。如在众投标供应商,有几个供应商过从甚密,同来同往,进一步尾随观察,还能发现同吃同住,合伙一起来投标,开标后又聚在一起议论不停,显得很无忌,仿佛是一家人,定标后又聚在一起同坐一辆车离去,由一人做东尽地主之谊,宴请其他人。如果投标供应商数量足够多,此类小范围串通往往很难左右结果,但须引起重视,


  四是品牌比较。在货物类采购中,采购法律的相关解释规定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货物原则上只能有一家投标供应商,如果所有投标供应商所投品牌少于3个,则很可能存在串标行为,串标的概率应在60%-80%左右,尤其是均投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供应商,嫌疑更大,串标的可能几乎是百分百。评审专家在诊断疑似串标时千万别忽视这一关键的鉴别方法。 

  


作者: harvey    时间: 2007-2-3 14:07
五是错漏对比。如不同投标供应商却出现明显相同的错误或疏忽,特别是改动笔迹一模一样,结合前几种诊断方法,倘若再出现上述一至二种情形,则基本能确定为疑似串标,但仍须辅以其它方法作进一步诊断。 

  六是隔离审查。评标委员会在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时,发现投标人面对提问闪烁其词、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则很可能是受人指使前来串标的,来人仅是一不知主子底细的工具,除奉命投标外,其它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一定的时间,他仍然不能作出明确答复的,则该供应商存在重大嫌疑。 

  一般而言,以上六种诊断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如第一种方法价格分析,不能仅凭价格接近就武断地作串标处理,因为在招标评审中,价格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决定供应商中标与否还要看非价格因素,在不少串标案例中,串标关联各方的报价悬殊较大,而在技术指标等非价格因素做手脚,因而仅凭报价根本无法断定是串标,所以确定是否为疑似串标,须综合运用六种诊断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和分析,进而作出较准确而客观的判断。 
作者: shisantian    时间: 2007-2-4 11:46

天下乌鸦一样黑!


作者: 6655aa    时间: 2007-2-4 13:33

天下乌鸦一样黑.不单黑.还多呢!


作者: 6655aa    时间: 2007-2-4 13:34

天下乌鸦一样黑.不单黑.还多呢!


作者: zealot2002    时间: 2007-2-4 20:30

著名何院士有句话,谁让你生在中国啊!


作者: stzx    时间: 2007-2-5 23:10
真正好帖,占个位子,看各位资深人士拍案惊奇
作者: colder    时间: 2007-2-6 13:51

感觉在中国就没什么不黑暗的,有同仁知道哪有光明的地方么


作者: beckhem110    时间: 2007-2-6 13:59

学到了不少东西!~~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把前规则揭穿.~~


作者: 蝉翼空间    时间: 2007-2-8 12:56

各位,很多都应该是有车一族了吧,不知在停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麻烦,没遇到过的就当是笑话的了。之前,我在一家涉及停车的里面呆过一段时间,有些东西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一下。

1、停车问题,是不是总是遇到很多问题,我的意见是别太把车管员说的当回事,他们所在的收费地点,不见得是在政府部门备案收费的地段,即便是看见了政府树立的铁制收费牌也一样,有些公司,会在晚上把别的地段的收费牌(甚至是从别家公司)移栽过来的,只有他们的主管或经理才知道哪些是合法的路段,这样一来,违章停车就很容易出现了。

2、收费问题,价格通常都是乱来的,这个大家都有体会吧

3、违章问题,国家规定有些地方是不能停车的,如井盖上、有变压器的电线杆下、红绿灯前后50米、路口等,这些地方你即便是看见有车位,也最好别停,这些地方很容易挨罚,那些车位线通常是停车公司自己偷画的,这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警察不管,这是因为“民不举官不究”,警察会当看不见,只有在大检查的时候才会去追究

4、车辆被划的问题,抛开自己开车时不小心划得以外,有些就是车管员划的,如果你和车管员因价格、服务态度等发生纠纷,有些车管员就会在手中暗藏个钉子什么的,轻轻地从你车上拂过,之后,你就会知道结果了

5、车辆被盗的问题,有些是车管员和别人合伙做的,当然这是极少数,容易被盗的车主要集中在十几二十几万元之间的车,这种车好脱手,如广本、蓝鸟等

这里要说的是,尽量少和车管员发生纠纷,最好和车管员搞好关系,有的时候,他们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你和车管员说好了,他们有的人会真的很用心的看护你的车,而且,他们很会找车位,偶尔你违章了,只要你和他们及时沟通,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如你刚被贴单,立即在原地找到相关收费员,让他们想想办法,可能会免掉罚款或扣分,但要是你和他关系一般,刚刚又没交停车费,呵呵,你就有事做了

这里乱七八糟说了一堆,希望大家别介意


作者: zhouming    时间: 2007-2-13 14:25
这个帖开的太好了,楼主高!希望大家能涌跃点发言,对我的行业很有帮助!!!!!!!!!!!!!让这帖永不沉!!!!!!!!!!!!!!
作者: harvey    时间: 2007-2-14 15:44

   回复所有楼上的兄弟,我个人的领悟就是:社会的公平也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个人的关系或

综合社会资源好,当然容易获取更多的资源),换位思考一下,相信大部分人也会跟故事中的人一样,做同

样的事。

 

[em08]
作者: 四季牧歌    时间: 2007-2-15 11:21

转贴:卖房黑幕

凡人头拥挤,争相抢购的楼盘,必有过人之处,值得关注。不过,轧闹猛时切记保持冷静,这时与房产商斗智斗勇的过程,最考验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

■差点中了"蒙汗药"

06年年尾,经过反复挑选比较,终于将眼光落在某个楼盘。

售楼小姐的介绍让人热血沸腾:虽然开始内订才几天,但已经有许多人提着一捆捆的钱来订房子了。她拿出一张涂满各种颜色的楼层户型图,告诉你,红颜色的户型已经被订走了,绿颜色的户型虽然订了,但还没有交订费,你还可以在那些没有颜色的户型中挑。一眼望去,那些可挑的户型要么是最高价,要么是楼层最差的。见你犹豫不决,小姐自言自语:不要没有关系,但明天你再来,恐怕连这些都不一定有。当你指着一个涂着颜色的户型表示感兴趣时,小姐像想起来似地说:这个户型的预定者好像想换房,你要的话,可以为你争取。这架势,顿时让自己觉得若不下决心,将会失去自己中意的房。可订金要20万元,手头没那么多现金。小姐说,没有关系,先付1万元,余下的明天我们可以上门来提。第二天付费时,小姐传达的消息更令人振奋:一月后开盘,所有房价将上升每平方米200元。

然而,过了3个月,却发现楼盘非但没涨,小姐所说的那些已经售出的户型,也都赫然在可供客户挑选之列。

一种上当受骗的屈辱感油然而生,不是因为钱,而是智商受到挑战。看楼盘前,已经反复推敲了可能出现的情况,自信有足够的理智来进行反推销。然而一遇上售楼小姐的巧舌如簧,还是像中了蒙汗药,将钱从口袋里乖乖交出去了。


作者: frankye    时间: 2007-2-26 14:00
标题: 上海脐带血库的问题?

太可恶“上海脐血库欺骗客户,出具虚假的检验报告,为了赚钱”?

9月4日,我突然收到手机号码13761452622发来的短信“您宝宝的脐血检验结果是厌氧菌(+)性,保存是毫无价值的,你被欺骗了(协议第七页检验结果,第一栏盖“合格”就是有菌,正常应该盖“无菌生长”),详情可查http://comeout.blog.sohu.com  

我们查了blog,发现两种不同盖章(合格/无菌生长)的检验合格报告,和几位利益相关者的跟贴,不少人留下了联系方式。

起因:

2005年我们给初生的宝宝存了脐带血,业务员称“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唯一一家国营的脐血库。我们看了公司网站www.shcordblood.com 对公司本身的介绍,也相信了这一点。

公司名称: 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 Shanghai Stem Cell Technology Co.,Ltd.
公司性质: 经国家卫生部卫医发[2001]225号和[2005]69号文批准,设置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该库由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血液中心等机构经过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工商局等委办批准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高科技、慈善性质的公益性公司。

我们花费了5800元钱,为孩子存了一份脐带血,当初业务员称,收集脐带血后,会做检测,合格则储存,不合格则收取少量检测费后,退还余下的金额。最终,我们得到通知,脐血合格,并收到了5800元的相应发票。

2006年孩子周岁生日左右,我们收到了年储存费的交款通知,我们根据合同又交了600元保管费。

目前情况:

我们联系了业务员,业务员称“合格”意味着有两次检验,第一次“有菌”,第二次检验后变为“合格”并按正常程序储存了,但保存的脐血是受细菌感染,将来无法使用的。

我们联系了“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询问是否有短信中所说的“无菌生长”和“合格”两种章,“合格”是否意味着第一次检验“有菌”,回答说“合格”确实是“第一次有菌”。我询问“为何第一次有菌,第二次就没有”,而且两次检验是否同一家第三方医院检测?回答“第一次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检测,第二次原则也是六院检测,如六院设备故障或设备忙不过来,则上海市血液中心作检测”,第二次无菌的原因说来话长,电话中说不清楚,可作现场解释,并可到血库查验原始检测记录,但必须要事先预约。

另外,blog中出现如下文字:

真实情况:上海市脐血库的业务人员刘军、屠继英、余水明因涉嫌侵占孕妇签约的脐血保存款,并恶意诬告、诽谤上海市脐血库,因此上海市脐血库已于8月初向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报案,并将相关材料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请各位收到匿名短信的孕妇注意,你可以查出你们的签约人员一定是上述三人之一。建议如下:向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核实此事,也可向上海市卫生局核实此事。

但刘军和屠继英做出反驳如下:

我就是刘军,我将会追究你恶意诽谤的责任,请将你的真名实姓告诉大家.如果真有我的客户收到匿名信可打我电话讯问.也可以向长宁分局核查.我确实已被公司停职,但公司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我是屠继英,因为在8月初接到公司的停职通知,原本我也不想对脐血库的事多加评论,但竟还有人这样恶意造谣,
如果是我签约的客户有接到匿名短信的,可以向我来电询问,也可向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上海市卫生局核实此事。我也想知道核查结果

据他们反映

“按照天津脐血库的经验,应该有8%左右的脐血是被菌感染而被退回的,但上海的情况是基本没有退回。我们本来就怀疑,但一直以为是因为上海的手段比较好所以合格率高,但最近才知道并不是这么回事。”

9月5日:

http://comeout.blog.sohu.com 被封掉了,但我们仍然留下了几个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方式,很希望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们到底是否真的被标以“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私人控股公司”所欺骗了?

但我们已经深感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恐怕不是我们这种平民老百姓所能讨回得到公道的:

原因是主要疑点如下:

1.“第一次有菌”是如何变为“第二次无菌”并未经第三次第三方机构复检,就匆忙按“合格”的状态告知当事人,且按正常情况不告知当事人(可以说是蓄意隐瞒)就将脐血按合格状态储存的?!

2.血库负责人所谓的“第二次原则也是六院检测,如六院设备故障或设备忙不过来,则上海市血液中心作检测”其中的“原则上”就隐含了为他们自己作第二次检验找到了借口。这其中就有疑点如下:a.六院的设备是否真的会经常坏,而他们又自己检验了多少?b为什么六院设备坏了就一定要自己检验?

3. 我们怕脐血库与六院之间会有某种默契,所以没有直接去六院查本应对我们完全公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检验报告,而是托关系去查,却得知六院已经不再对当事人公开检验记录,要查记录必须去脐血库。这样的话,脐血库已经就完全操控了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将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记录。

4.另得到消息说,已经有与我们有着同样遭遇的当事人去血库查过了资料,确无论如何不给当事人检验记录的复印件。如果记录是真实有效的,为什么不可以将复印件留给当事人作存根?!

5. 既然,认为这件事是有人搞破坏,为什么不在公开媒体上做声明,对我们有个公开公正的交待,而是使Blog悄悄得消失了,其目的是否有不让可能怀疑自己受骗的当事人永远不明就里,并且无法互相联系起来共同把真相搞清楚。现在,我们是散兵游勇,而对方却是有着很深背景的、能够得到“上海市血造血干细胞库“名称批文的大公司。

因此,为了维护我们宝宝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更加为了还社会一个公道,我们会追查这件事,也希望打算为自己的宝宝留脐血的未来的父母们,能引以为戒,在签订合同前把事情搞清楚,不要高高兴兴以为自己宝宝的未来是有保障的,却可能会在几十年后最需要的时候被告知你的脐血是无效保留,这样的话血库最多只赔偿你几十年实际支付费用的1.2倍(连通货膨胀都不够)。

是奸商还是......? 人民政府啊人民政府,我多么希望您能告诉我这个世界到底可以相信谁?


作者: sdram0409    时间: 2007-2-28 14:20
 

2003-2004年间我们是某国际大品牌医疗映像设备的耗材代理商,其实我们的介入只是因为现有的代理商与该公司在任务方面,反点方面讨价还价,我们只是该公司用来威胁这个代理商的一枚棋子而已,找到我们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区经理的房东认识我们老板而已。

在一次地级市医院的招标中,设备代理商因为出现了经济纠纷不能参与投标,该大区经理找到我们,以我们的名义投标并签订了合同,一台60万的设备卖给医院100万,其中分管院长10万,中间介绍人10万,大区经理10万,我们公司只得到10万利润。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作者: frankye    时间: 2007-2-28 23:25
标题: 东方医院真的需要开日本进口药吗?
孩子有点角膜炎, 东方医院开的眼药水, 31.50元一支,回家一对,和国产的3元一支的成分一模一样, 都是氧氟沙星滴眼液, 5ml含15mg的. 现在的医院, 为了回扣和提成, 除了脸不要, 谁的钱都要!
作者: 419312075@    时间: 2007-3-1 12:11
不读不知道,手机市场真黑啊,谢谢!
作者: hongyan997    时间: 2007-4-7 00:40
  哎!还黑的很多,任何一个好一点的系统的招聘基本上都是内定,都是与系统内部的人有关系的.任何一个系统或者一些权力机构都是一种网络,这种网络的坚固有时是通过各种联姻来实现的!!!!!
作者: wonbee    时间: 2007-4-7 20:52

行业潜规则的存在,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作者: chenjie29    时间: 2007-4-9 23:28

真够黑的


作者: khfwglb    时间: 2007-4-10 17:08
是啊&nbsp; 坚决支持◎!!!!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