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化的管理导致对权力的膜拜 不可否认,制度没有体系化或成文制度不完善的大企业,仍然可以平衡的运行,尤其在行市高涨的时候。因而,对组织职位、业务流程、资金运作、薪资福利等制度的法典化需求,中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相反,他们可能还会有一种强烈的动力来阻止上述制度的法典化,来维持管理的模糊化。这将导致管理的异化,即形成对权力的膜拜。 组织文化具有惯性,组织运行有一套默示的规则,所以支撑了组织的正常运作。加之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使得过去的经验、日常操作惯例形成了一套隐含的制度。这样,就有效的区别了“内部人”和“外部人”。如同在岸上观水,“内部人”就像水中的鱼,对漩涡、滩涂、水流了然于胸,如何顺应形势、如何自保平安、如何提拔重用,自然有一套规则;而“外部人”则不同,面对滚滚洪流,不知水深几何,因此明确化、成文化的制度就象水文图一样,根据水文图,就能够淌水、泅渡,不虞性命之忧。 实际上,在经历的并购整合中,制度的成文化、运作的标准化往往会有很大的阻力,尤其表现在对盈利企业的整合。“外部人”带来了“水文图”,而水中的龙虾鱼蟹对此不屑一顾,并以“原来业务很顺畅,不需要变动”为说辞,拒绝把潜在的规则显性化。排除其他原因不论,退言之,即使原来业务流程顺畅,也应该成文化和标准化,把原来藏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转换为企业的公共财富,不论谁在位,谁离位,企业都能照常运作,同时,也更有利于流程的完善和改进。 制度模糊、管理凭经验的实质在于能使领导者的个人权威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一旦这些潜规则为成文制度所代替,领导的权力似乎就丧失了不少。根据社会规律,人对不可知的事件充满敬畏,而操纵不可知事件的人就拥有了人们对其敬畏的资本,也就产生了权力。所以,权力除了正当授予之外,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神秘化、模糊化。 在管理线条很清晰的企业,一般来说,不必过多的专注在人际交往上(但并非不需要),因为自有一套升迁、考核制度;而在管理模糊的企业,“做人”却往往胜过“做事”。学会“做人”了,就意味着把握住了企业运作的模糊性和神秘性,从“外部人”已经转变为“内部人”,不再在乎对制度和公平的诉求了。 企业的制度过于隐性和模糊化,就必然导致企业权力的异化。企业的主管们一旦走向追求权力的道路,那么,伴随权力而产生的责任就无所依托,企业失败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