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会飞的猫 - 

[原创]正己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复制链接] 22
回复
51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6-12-15 17:26:28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决策都要根据现有的客观环境来决定,不可完全照搬前人或别人的成功经验

谢谢以上仁兄的点拨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0:51:2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对,只是有时候人们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希望能选择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而拒绝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然,世事不如意十居八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正如古人的一句名言:“为道者也屡迁”。

  法国统帅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不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读兵书法》有云:“读兵书,要将古来名将行过事迹体贴分晓,何人用此而胜,何人不用此而败,每事如此校量,方有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种有趣的普遍现象:许多科学的理论并不能使大多数人在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和行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同的一致性。当人们需要在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预测、洞察和处理问题时,任何理论化的东西都是只能启发思维、加宽思路,却不足以此而应万变,恰如人们所说“法不能尽战之巧,谱不能尽奕之妙”,科学的真理,它往往随着时间、环境、人与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不是囫囵吞枣、刻舟求剑。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科学发展观总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

转飞猫以前与网友讨论的一篇贴子:

  公有制经济体系,有其利亦有其弊;私有制经济体系,也有其利有其弊。凯恩斯与亚当·斯密各执一端的学说,若能有效融合之,则再好不过。谁能在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谁就占据发展的先机。

  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造就了巨大的隐患与矛盾。中国的市场经济时代与计划经济时代,从“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社会责任”三大项来进行综合评分的话,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优于市场经济时代。

  当然,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是需要的,这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大势所趋。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就像企业的授权与集权管理一样,授权与集权,永远都是呈一种螺旋式的矛盾两极方向发展。没有永远的授权统治,也没有永远的集权统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王朝更替的历史中窥其一斑。例如任人唯能的魏国创始人——曹操,与任人唯亲的晋家王朝创始人——司马懿

  管理之道,没有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经营环境而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因为每个人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结果。鞋子也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管理,从自己开始,从尊重人开始,从模仿开始,从常识开始,从反复开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纪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6 1:05:41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6-12-16 01:18: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标题好象是董老前辈对皇上德泽天下的希望,但由于人无完人,所以集权制度的天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没准儿“克已复礼”更实用些。

猫兄交友之标准是很好的,不过执行起来只怕难讲。以诚信善良为例:

1、可能每个人都有个诚信善良的范围,不过道德水准高的达于众生,营营小人限于至亲而已,盗亦有道就是例子;

2、处于不同的外部压力下坚持诚信善良的程度也不好讲。如果以大利当头、大害加身仍能坚持为条件,只怕合格者罕见;平日时诚信可亲,关键时刻掉链子更令人伤心;

偶比较喜欢富兰克林的观点:俺越是年龄大,越是相信其他人的观点与价值观即使自己永远不能理解,仍然可能比自己正确。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1:19:56 | 只看该作者
摘录飞猫以前回复某社会科学院院长“科学发展观”讨论的贴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就会对中国将来的发展之路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会对人民生活、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推广倡导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上下级互相沟通的良好表现方式,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沟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法国统帅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不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读兵书法》有云:“读兵书,要将古来名将行过事迹体贴分晓,何人用此而胜,何人不用此而败,每事如此校量,方有得……”。
  全球所有国家,都曾在自我发展之路上犯过不少错误,付出了不少代价与时间。对此,人们要求自己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对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反省和总结,把模模糊糊的感性认识提炼出来,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理论高度),并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来培训、发现人才,使国家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加光明、深得人心。
  飞猫浅以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确定“政治路线与方针”,用企业管理的话说就是确定“共同价值观与共同发展战略观”,只是各自的解说词不同罢了,实质意义上还是一样的。
  而它们的优越性、先进性、普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否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不屈不挠的挺进。这是衡量发展观理论是否科学的大原则。因为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挺进,你就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和鼓动他们,他们会自动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活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将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选择退却和分心,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政治矛盾。而平庸的人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但社会现实常常告诉人们:每一个人的科学发展观都不尽相同,具有较大的、较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头痛、到处一把抓的管理混乱问题。例如:你的企业某某人很有才能、权位很高,但却和你不是一条心,也就是使劲的方向不同、甚至相反,那么他的力量越大、权位越高、才能越大,则祸害越大,乃至冲减企业组织力量的正数出现负数,使企业最后落入崩溃瓦解的可悲结局。
  例如:中国古代名相李斯有“官仓硕鼠”的唯物发展观。中兴名臣曾国藩有“人生之成败,皆关系朋友之贤否,须择志趣远大者”的唯人发展观。他们的发展观肯定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发展观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同时他们的发展观也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而在当今企业组织里,这样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不用飞猫多加阐述。
  ■ 在企业里,共同价值观与发展战略观有差异性、不平衡性的人数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成份越多,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政治斗争、衰败崩溃的机率越大,寿命越短;反之,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战略观相同的人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比例越高,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精诚团结、成功富强的机率越大,寿命越长。这是一条用无数人的教训与智慧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也是国家、跨国企业为什么注重人员培训教育、注重人才品质潜力的原因所在。
  亦如《黄石公三略》中的一句话:“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就是这个科学道理的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种有趣的普遍现象:许多科学的理论并不能使大多数人在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和行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同的一致性。当人们需要在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预测、洞察和处理问题时,任何理论化的东西都是只能启发思维、加宽思路,却不足以此而应万变,恰如人们所说“法不能尽战之巧,谱不能尽奕之妙”,科学的真理,它往往随着时间、环境、人与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不是囫囵吞枣、刻舟求剑。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科学发展观总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

  为道也屡迁。客观世界教育我们凡事不必死抱教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6 1:47:19编辑过]
15
发表于 2006-12-16 01:32:42 | 只看该作者
博闻强记,随手拈来,实为佩服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1:41:2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思想理论是飞猫的弱项,经过不断自我学习之后,现在行动实践反而成了飞猫短项。正所谓:为道也屡迁。

  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总结经验理论的过程,在“规范化的重复——重复中寻求突破——突破后及时地规范”模式中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从而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易经》所云:“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6 1:55:47编辑过]
17
发表于 2006-12-16 13:28:48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会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总结经验理论的过程,在“规范化的重复——重复中寻求突破——突破后及时地规范”模式中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从而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呵呵,没错没错,理论,实践,反省,一个都不能少............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0:26:17 | 只看该作者

重视思想理论,可以在前期使自身避免交过多的学费,规避了一定的风险。规避风险第一,大家有份第二,拓展空间第三。

转飞猫以前的贴子:

  纵观历史,每一次大的政治经济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常常是是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先于政治经济变革实践而形成,思想文化的大辩论、大鸣放、大字报,常常是国家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先兆。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迷茫、困惑,一种求是、求志同道合者、求解决之道……外显的强烈需求和表现。

  例如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近代的“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那些率先感受到先进的生产方式的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当中,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从而成为推动改革社会的巨大力量。在西方,反映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规律内在要求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思想和理论广泛地传播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的积淀内化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到后来,它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大众心理基础。

  先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如果不坚持以本阶级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它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统治地位也坚持不住。例如前苏联在思想理论文化建设方面差,结果导致西方国家一枪不放,就瓦解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也是中国政府为什么常常搞思想文化教育培训的原因所在。借用党的一句话来说:正确的思想理论,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错误的思想理论,则反之。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特别强调作为社会意识的思想和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能动作用,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
  苏联的列宁,提出革命运动必须有先进的革命的理论来指导,必须始终坚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的思想。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进了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学科,而且史无前例地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研究队伍。今天,在各个领域社会改革飞速进行、各种社会问题纷涌而至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中国社会科学的期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特别是,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文化运动和思想革命的洗礼,中国人今天似乎更加意识到制度变革的重要性。比起当初的“维新”、“共和”来,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变革才真正显示出其巨大的建设性力量,只有“改革开放”才开始把中国近代以来千呼万唤的制度变革落到实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社会今天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绝不是某种出色的理论的产物,而是出于多年政治动荡的惨痛教训;在改革从“一波三折”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似乎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论资源来指导它,更加行之有效的原则却是“摸着石子过河”;最有趣的是,在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思想、道德及制度的问题之后,似乎没有一个社会科学学说能对之作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或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原有的巨大影响力正在日益失落中,西方文化正在日益侵蚀、影响中国人的大脑、思想阵地和行为生活(例如圣诞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大片等)。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国人深思与警惕。

    正如骨头兄所说:理论,实践,反省,一个都不能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7 10:27:14编辑过]
19
发表于 2006-12-17 19:13:48 | 只看该作者

重视思想理论,可以在前期使自身避免交过多的学费,规避了一定的风险。规避风险第一,大家有份第二,拓展空间第三。

呵呵,讲的真好,我学佛学,是为了解决以后情绪上要碰到的烦恼和痛苦,让幸福尽量少的依靠外物

我学儒学,是为了解决人际关系,家庭,事业,和谐相处的问题,也即双赢

我学道家,自然是为了事业成功,不过现在学的太差了,呼呼.......

中华文明昔日的辉煌,已成为昨日之黄花,实值得大多数国人深思与警惕。

是啊,经济是幸福的基础,文化是幸福的根本,人生要幸福,两手都要抓...........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7 19:58:3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骨兄的鼓励!

你怎么不起一个好网名,真不知怎样叫你才好.^O^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