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飞猫以前回复某社会科学院院长“科学发展观”讨论的贴子: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就会对中国将来的发展之路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也会对人民生活、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推广倡导科学发展观,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上下级互相沟通的良好表现方式,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缺乏沟通,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正如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缺乏流通,人岂能不病、不亡?! “堵”,只能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设道墙,拉远了心与心的距离,使彼此的科学发展观相背离,远离了真正的成功大道; “疏”,却是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平等、友爱与和谐,树立起了共同的科学发展观,密切了干群关系,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在人与人之间、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在国家与百姓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架起一座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伟大桥梁! 法国统帅拿破仑说过一句名言:“不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读兵书法》有云:“读兵书,要将古来名将行过事迹体贴分晓,何人用此而胜,何人不用此而败,每事如此校量,方有得……”。
全球所有国家,都曾在自我发展之路上犯过不少错误,付出了不少代价与时间。对此,人们要求自己不断的吸取经验教训,对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反省和总结,把模模糊糊的感性认识提炼出来,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理论高度),并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来培训、发现人才,使国家可持续发展之路更加光明、深得人心。 飞猫浅以为: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确定“政治路线与方针”,用企业管理的话说就是确定“共同价值观与共同发展战略观”,只是各自的解说词不同罢了,实质意义上还是一样的。 而它们的优越性、先进性、普遍适应性的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在于能否领导一群原本并无联系的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否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不屈不挠的挺进。这是衡量发展观理论是否科学的大原则。因为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看重的目标挺进,你就不需要化更多的时间来宣传和鼓动他们,他们会自动和你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活力。遇到困难时,他们也将快速做出反应而不是选择退却和分心,以及出现不必要的政治矛盾。而平庸的人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你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但社会现实常常告诉人们:每一个人的科学发展观都不尽相同,具有较大的、较多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也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头痛、到处一把抓的管理混乱问题。例如:你的企业某某人很有才能、权位很高,但却和你不是一条心,也就是使劲的方向不同、甚至相反,那么他的力量越大、权位越高、才能越大,则祸害越大,乃至冲减企业组织力量的正数出现负数,使企业最后落入崩溃瓦解的可悲结局。 例如:中国古代名相李斯有“官仓硕鼠”的唯物发展观。中兴名臣曾国藩有“人生之成败,皆关系朋友之贤否,须择志趣远大者”的唯人发展观。他们的发展观肯定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发展观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同时他们的发展观也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而在当今企业组织里,这样的现象更是数不胜数,不用飞猫多加阐述。 ■ 在企业里,共同价值观与发展战略观有差异性、不平衡性的人数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成份越多,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政治斗争、衰败崩溃的机率越大,寿命越短;反之,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战略观相同的人越多,在组织中权位影响力所占的比例越高,能力越强,则企业内部精诚团结、成功富强的机率越大,寿命越长。这是一条用无数人的教训与智慧提炼出来的科学真理,这也是国家、跨国企业为什么注重人员培训教育、注重人才品质潜力的原因所在。 亦如《黄石公三略》中的一句话:“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昔纣王竭天下之财,武王散之;秦刑天下之民,高祖宽之。就是这个科学道理的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种有趣的普遍现象:许多科学的理论并不能使大多数人在发展的具体问题上和行动价值取向上,达成共同的一致性。当人们需要在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预测、洞察和处理问题时,任何理论化的东西都是只能启发思维、加宽思路,却不足以此而应万变,恰如人们所说“法不能尽战之巧,谱不能尽奕之妙”,科学的真理,它往往随着时间、环境、人与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不是囫囵吞枣、刻舟求剑。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科学发展观总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 为道也屡迁。客观世界教育我们凡事不必死抱教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6 1:47: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