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转帖]德尔福在中国风光的原因与定位

[复制链接] 1
回复
186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27 07:5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德尔福7月18日宣布正式在华成立贸易公司,向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多种德尔福原配套质量的汽车零配件产品。

于2004年7月在上海举行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奠基仪式。同时,德尔福还和上海同济大学设立德尔福奖金,和清华大学,会同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建立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全球知识中心,以推动中国与全球汽车重要领域活动的开展。

受其总公司美国通用汽车经营不佳的连累,去年10月依照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条提出了破产申请。今年3月底,向法院提出了关闭并出售相当于其美国国内工厂2/3的21个工厂、并废除和工会签订的劳动协议的重建计划。

 德尔福1993年进入中国,目前共设立了17家企业,总投资逾5亿美元。这里生产的火花塞、蓄电池缆线、刹车和散热器不但供应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还出口到中国以外的其它市场。

  劳动力成本的巨大差异有助于解释德尔福亚洲子公司为何能够盈利,并被排除在公司破产申请之外的原因;同时也能说明亚洲子公司为何能在亚洲不断扩大业务,增募更多员工的理由。在中国,德尔福公司的员工每小时只挣3美元左右,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医疗和退休福利。另外,公司还每天提供免费班车,工厂食堂每天供应一顿免费午餐。而德尔福公司向参加工会组织的美国员工支付每小时27美元的工资,再加上医疗和退休福利,成本约为65美元。

  德尔福的亚洲子公司不但能满足通用汽车的零部件需求,还能向丰田汽车、现代汽车、日产汽车、本田汽车、大众汽车以及一系列中国汽车生产厂商供应零部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德尔福亚洲子公司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中国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各国市场上,中产阶级日益壮大,纷纷购买自己的第一辆私家车。

  德尔福公司陷入困境,是因为“美国业务持续亏损,但我们不同”,德尔福公司负责亚太区业务的一位副总裁说,“亚洲是我们的未来。”德尔福还在泰国和印尼等志在壮大本国汽车生产行业的国家兴建类似的工厂,并在韩国和日本等国成立技术研发中心,与丰田和现代等当地大型汽车生产商合作。

  尽管在德尔福公司目前286亿美元的年收入总额中,亚洲业务的区区11亿美元仍然是个小角色。但是,与5年前相比,亚洲业务的收入已经增长了一倍,而且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实际上,德尔福公司遍布亚洲的35家合资生产厂和技术开发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动力,有望帮助德尔福公司走出当前的危机。

  “在中国必须是长期战略,不能是短期战略”,德尔福亚太区总裁陈锦亚说,“德尔福继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是我们的最大亮点,过去30%增长的时候是这样,15%的增长率也是全球增长最高的市场,我们不仅没有减少在中国的投入,还在中国加大资金、人员和技术在中国的投入。”

  德尔福正在把技术开发能力往中国转移。陈锦亚说,这种转移,不是简单地把德尔福的技术转移到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只是消化吸收,而是要变成合资企业自己的开发能力。“2004年德尔福在华企业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三四家企业已经自己开始进行独立研发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进展”。

  但德尔福和通用并不能安枕无忧,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其在中国还要收到最大劲敌——日系汽车的挑战。数据显示,日本公司目前占到中国汽车销量的36%,这一比例是欧洲品牌的2倍左右,是美国品牌的3倍左右。

  一个侧面的例证是,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通用汽车全球第二大销售市场,仅次于美国本土,但大众汽车公司高管却认为,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大众短期内的对手是通用汽车,但长期的竞争对手是丰田。

  日系汽车抱团作战的策略让德尔福在拓展客户资源上更为艰难。从目前情况看,广州及周边地区的上百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正在与整车项目共同构筑起以日系风格为主打特色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目前集聚在广州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仅给广州本田和东风日产配套的就有上百家,其中落户广州开发区的有60多家。

  由于整车市场可能被日系汽车占据首席地位和德国、韩国汽车企业瓜分,德尔福想从打破它们在中国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并非一日之寒。

  翻开德尔福的历史,它其实也是通用的历史,藕断丝连的关系导致德尔福在供应链环节上出现畸型。因为在德尔福看来,通用依旧是它的母公司,或者在通用看来,德尔福依然是1999年前分家前的那个儿子。

  裙带关系成为德尔福心中的隐患。1999年从通用剥离出去时把庞大的配套企业照单全收,许多专业配套企业在进入公开市场竞争中显得经营乏力,逐渐成为德尔福的包袱。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分拆时脐带并未完全割断,根据当时双方以及与美国工人联合会(UAW)的协议,德尔福在接手相关工人时,在2007年之前,必须按照通用整车厂的待遇来安置这些员工。而每年德尔福付给每个工人13万美元。根据合约现在每小时平均工资是22美元,而对手强生和李尔仅15美元。

  直到今日,来自通用的订单依旧占德尔福营业的50%左右,而北美市场则远远高于这个数额。纯第三方的业务相对较少,坐着有奶吃的德尔福能激励自己求图存变吗?加上日益高涨的工资压力,亏损的财务报表迟早会来临。只不过,在很多人看来,今年二季度的报表过于丑陋,与去年的赢利简直是天壤之别。

  德尔福和通用的例子并非零部件行业的孤本,它的竞争对手世界零部件企业排名第二的伟世通公司同样卷入破产漩涡。伟世通曾经是福特的子公司,2000年从福特分拆出来。但分拆后伟世通还有17000多名工人仍属福特公司员工,来自福特的订单也曾占了伟世通在北美业务量的近70%。

  尽管行业内基本肯定当初通用汽车把德尔福划出分灶吃饭是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依附于福特汽车的伟世通公司也如法炮制,不能因为现在这两个家部件巨头经营困难就否定当初的分离决策,但生意上的频繁往来导致两者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作为老企业的退休员工越积越多,大量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必须照付不误。

  即使通用仍为德尔福的最大客户,作为独立供应商还是处在被动不利地位,当然,德尔福同样受到通用不断降低采购成本的压力。

  为何北美业务出现巨亏,而在中国甚至亚太市场的业务却利好呢?德尔福应该反思的是,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德尔福几乎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零部件制造企业,不仅仅给通用供货,还包括丰田汽车、现代汽车和大众汽车以及一系列中国汽车生产厂商。[em01]
沙发
发表于 2008-9-28 20:21:27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德尔福状况如何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