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是上海强生出租车有限公司的臧勤。 上海第一财经财富人生采访过他。 “出租车司机给微软上MBA课”内情 “出租车司机”、“MBA课程”,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却因为一篇名为《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的网络文章而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时下最受瞩目的热点之一。文中那位的哥也一夜成名,成为全国最有知名度的出租车司机之一。 他的真实姓名叫臧勤,今年42岁,已经开了17年出租车,只有高职的学历。 被微软高管捧红的的哥 发现臧勤的是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部门经理刘润。 他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2006年3月14日,上海,他正要从徐家汇赶到虹桥机场。当他刚刚走出大厦,一辆大众出租车就开到了他面前。上车后,刘润还没开口,的哥就猜到他要去的路线不近,这让刘润有些惊讶。令他感到更惊叹的是在去机场的路上,的哥向他讲述了一系列开出租车的“赚钱宝典”,对开出租车的成本核算居然“量化”到了分钟计算,而对乘客的细分也精确到了从外表就能判断是否是最有价值的客户…… “医院门口,一个拿着药的,一个拿着脸盆的,你带哪一个?”面对司机的提问,刘润想了想,说不知道。 “你要带那个拿脸盆的。”的哥这样告诉他。因为,“一般人小病小痛的到医院看一看,拿点药,不一定会去很远的医院。拿着脸盆打车的,那是出院的。从医院出来的人通常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健康才最重要。那天这个人说:走,去青浦。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说他会打车到人民广场,再去坐青浦线吗?绝对不会!” 的哥还告诉他:“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客户,主动地决定你要去的地方。”“有人说的哥是靠运气吃饭的职业。我以为不是。你要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 “所以我说,态度决定一切!”当刘润从的哥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时,他感慨道:“我听十几个总裁讲过这句话,第一次听的哥这么说。”的哥还聊到了其他载客窍门、成本核算和工作心态等很多话题,无一不让刘润佩服。 刘润登机后,就迫不及待地记下两人间的谈话内容,并以《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为题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 “神奇的哥”现身微软 刘润的这篇帖子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神秘身份也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记者问臧勤:“刘润写的这篇博客已在网上流传了好多天,但是您一直都没有站出来,不想出名吗?”他回答:“我只想过平淡的生活,不想出名,我只想做一个平凡的司机。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做全上海最有文化、最有理念、最快乐的车夫。人一旦出名了,或者做管理了,烦恼、压力也都会加倍袭来。” “刚找到他的时候,根本就不承认。”臧勤所在的大众新亚出租汽车公司运营分公司经理孟国毅告诉记者,最后他和臧师傅交谈了两个小时,臧师傅才承认这个人就是他。 据孟国毅介绍,他在20日下午接到总公司的指示,要求调查此事,“由于最开始我是根据在强生公司做过8年总教练的经历来进行排查,结果根本没有找到”。21日上午,一位业务主管突然想到,前两天接到一位刘先生的电话,位于徐家汇,希望公司能够提供某车牌号驾驶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并称有点私事想和这位师傅联系。 “我当时就觉得说不定这个刘先生要找的人就是他。”于是,他立即去查臧勤的营收额,平均每月1.6万元左右,扣除各项支出,月收入差不多8000元。随即,孟国毅致电臧勤求证,没想到臧师傅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 没过几天,臧勤接受了以刘润个人名义发出的邀请,前往微软公司为刘润所在部门的员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 “这是我唯一接受的一次上课邀请,主要因为和刘润谈得很投机,并被他的诚意所感动。”臧勤表示,他也很欣赏刘润,“我们现在已经成为朋友。” 臧勤说,他被邀请讲课并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有电脑公司、集装箱公司等邀请过他,还有人叫他跳槽,但是都被他拒绝了,“我只愿意做一个快乐的车夫,快乐最重要。” 臧勤强调说:“我是以个人名义接受刘润的个人邀请去微软的,并不想让公司知道,身边的同事也都不知道。那天经理找到我,本来不想承认,但后来就只能承认。后来公司又把我叫过来接受采访,不得不露面了。” “神奇的哥”的生意经 从1989年就开始跑出租,至今已经有17个年头了。17年的运营经历,臧勤培养了自己的“回头客”,即拥有了自己的长期客户,其中包括外籍人士,他们经常包租臧勤的车,给臧勤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驾驶员挑选乘客,乘客也在挑选你。你服务年数长,服务水平高,自然就有回头客。”大众公司某负责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了臧勤的出色业绩。 “信息就是效益。”臧勤称自己平时十分注意收听电台广播,吸纳各种新闻信息,特别留心市内举办的商业交易会或旅游、文化活动,有用的新闻资讯引领了自己生意方向,获益势在必得。 一位上海强生公司的的哥说,他不认为这个行业中有什么秘诀,基本的判断大家都会,“早上我在邯郸路‘别’掉一辆差头(出租车),抢到一个手提拉杆箱的乘客,心想总算拉到一差好生活,没想到对方说:‘去五角场那个到浦东机场的机场四线’——你说好生活坏生活容易判断吗?” 可是臧勤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用方向和位置控制自己的客源,每天开了多少里程、拉了多少IC卡、加了多少液化气,他一一记在本子上,“每到月底自己算一算账,做多少就清楚了,每个月基本都在16000元左右”。 按刘润的说法,他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经营一项事业,主业是“快乐司机”,同时担任成本核算师、统计员、会计师、风险评估师,身兼数角而游刃有余。 臧勤:我不拒载 和刘润的高调赞美相比,一些网友却唱起了反调。虽然不少网民对这位精明司机的理论表示赞同,纷纷对的哥“用头脑赚钱”的做法表示赞赏,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在网上掀起一场讨论职业“经济价值”的“公案”。 网友小六认为:“这个出租车司机的MBA课上得非常精彩,可他忽视了其中一点,那就是人心。” 在臧勤的众多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插曲:“那天人民广场,三个人在前面招手。一个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个里面穿绒衬衫、外面羽绒服的男子,拿着笔记本包。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我毫不犹豫地停在这个男子面前。这个男的上车后说:延安高架、南北高架……还没说完后面就忍不住问,为什么你毫不犹豫地开到我面前?前面还有两个人,他们要是想上车,我也不好意思和他们抢。我回答说,中午的时候,还有十几分钟就1点了。那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那对男女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你是出去办事的,拿着笔记本包,一看就是公务。而且这个时候出去,估计应该不会近。那个男的就说,你说对了,去宝山。” 网友小六据此认为,从商业诚信的角度分析这个故事无可挑剔,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还是有一些遗憾。“三个人在前面招手”,我究竟应该拉谁走?没有规则对此作过限制,这是由司机选择的。臧勤选择动机是从商业利益出发,而不是从道德层面进行思考,这就是故事中的一点遗憾。 “从道德层面说,他应该选择最需要乘车的乘客,尽管这位去宝山的客人也许就是急需要乘车的乘客,但臧勤的分析角度和理念是从商业利益出发,如果另外两位比这位客人更需要首先乘车,那么从道德层面分析臧勤的做法就并不可取了。” 当记者带着网友的质疑采访时,臧勤的同事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件事:3月20日上午,臧勤在长寿路西康路见一名30岁左右的女青年披头散发地在路边招手,便停下让她上了车。“请师傅帮忙带我到派出所报案。”当得知这位女青年被人奸污,臧勤立即驱车一路寻找派出所。车行至长寿路武宁路口时,臧勤发现正好有两名警察在路边执勤,便马上让女青年下车去求助。当心存感激的女青年要掏钱付车费时,臧勤连连摆手:“不必了,我有义务帮助你。” 去年中秋节,一名女青年将一个背包遗忘在一辆公交车上。当她发觉后拦下了臧勤的车,要他以最快速度追上那辆公交车。臧勤一路追赶到南浦大桥公交枢纽站,让女青年赶快寻找失物,车费分文未取便开车离去。事后女青年根据记忆中的车牌号,辗转将15元车费寄到公司,同事们这才知道臧勤做了一件好事。 面对“挑客说”的质疑,臧勤说,对乘客的短、长途去向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力,经常能够在生意低谷时段接到“长途客”。不过臧勤从来也没有拒绝过小生意。他向记者表示:“我做生意的原则是大生意要做,10元起步的小生意也不放过。” 炒作还是抄袭? 记者就此事件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徐光翔教授时,徐教授说:“我十分钦佩臧师傅的专业素养,然而,不排除这是微软做的一次事件营销。” 他说:“事件营销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可信程度高、低成本的传播手段,‘超级女声’就是蒙牛和中国乳业的一个事件营销的成功范例,出租车司机到微软讲课这件事从产生的社会效应来看,与超女事件如出一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