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谈特谈现代企业应该“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说归说、做归做,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也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其实在自己的内部管理中,“科学”做到了、“制度”设计了、“品牌”响亮了、“顾客”第一了,可唯一缺憾的就是:“人性”没有了! 还是先从上一个月的所见所闻说起吧: 七月份,在两周之内,本人参观、访谈了两类场所:一类是监狱,有上海女子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目前远东最大的监狱)和上海青少年劳动教养所;另一类是企业,地点在江苏某市,有好几个国内、国际驰名的运动鞋品牌的生产基地(恕不明示企业名称)。在参观、访谈的过程中,我仔细地察看了犯人或员工的劳动场所(企业不愿意让外人进入,但我还是想办法看到了实况)、吃饭的餐厅、住宿的宿舍、娱乐的场所,并特别与相关的管理者进行了坦诚的对话,询问了不少尖锐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比较、总结下来,有以下两点真实感受:一、同样是女性,上海女子监狱的犯人们除了没有人身自由以外,在生活状况、劳动待遇和承受压力上要优于制鞋厂的女工们(注意:还是著名的企业啊)。如员工住宿的条件、饭菜的质量、劳动场所的环境等,均是前者优于后者,令人不可思议。即使是人身自由,这些女工享有的也只是形式上的自由,因为极为严格的出入制度、屏蔽所有手机信号的做法、经常的非自愿加班等,已让这些女工根本无暇、也没有心思去享受这种“自由”了;二是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在对待市场、对待顾客方面确实是不遗余力,有各种各样的机构、规则来加以保证,并且是“实打实”的实施;但可惜的是,在对待内部员工,尤其是对待基层员工方面,却常常是“口惠而实不至”,缺乏的是最起码的“人性”关怀。面对这些企业管理的“硬伤”,其管理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存在很大问题。笔者在调研一家著名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待遇不如上海女子监狱的犯人们,那位高管很是尴尬,在事实面前也只得承认他们“努力不够”,只是口里喃喃不停地说到“我们这在同行中算是很好的了!”——他讲的是实话,制鞋行业中员工待遇比他们差的比比皆是! 其实,以上只是笔者见到的很小一部分场景。回顾这几年在江浙一带所见到的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有时候真的有“揪心”的感觉。难道“制造大国”就一定要靠这种方法去获得竞争力吗?这种所谓的竞争力又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有没有人好好地去研究一下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到底有多少“非人性”的东西存在呢?这里笔者简单罗列三点: 1、 超长时间工作是小时候我们在《包身工》小说中读到的,想不到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新世纪的中国,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奇怪的是还有变种: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员工们的加班有时候不得不表现为是“自愿的”。 2、 当老板们、管理者们享受着男欢女爱的性爱生活时,仿佛那些员工都是石头性情或者宦官心态,对异性已无思无欲。瞧瞧:不少企业实际上一年就那么几天假,员工们在人山人海中匆匆而归,还没有温存几日,就又是一年漫长的禁欲生活。这其中所造成的家庭悲剧是无法一一述及的。 3、 当人的尊严被降低到与其他动物同等水平时,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关于搜身的报道;关于一天只准大小便两次的报道;关于封死车间窗户导致悲剧发生的报道;关于必须向管理者(尤其是一些台资企业)鞠躬敬礼的报道……我们已看到太多。一家有着上千女工的制鞋公司,居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育龄妇女给孩子喂奶。母爱是伟大的,但女性的尊严却受到了极大的践踏。后来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外界的压力,才有了一个几平方米的“育婴室”。 古语说:“食色,性也”,说明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与愿望;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也清楚地说明了基本需求、原始需求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经历过文革的浩劫,我们已深深明白:大凡违反人类本性的东西,就是反人性的东西!即使他标榜的再高调、装扮的再华贵,其结果也必然是图穷匕现,落得个声名狼藉。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导演谢晋1995年在观看了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以后,长叹一声说:我此生再也拍不出超越此片的电影了。因为,她把人性之美描写到了极致! 回味谢老的肺腑之言,不知作为管理者的你,对于泯灭人性的后果以及张扬人性的回馈是否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呢? 期待着分享你的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8 9:53:2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