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企业管理,你的“人性”在哪里?

[复制链接] 10
回复
25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7 22:4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们大谈特谈现代企业应该“人本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说归说、做归做,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也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其实在自己的内部管理中,“科学”做到了、“制度”设计了、“品牌”响亮了、“顾客”第一了,可唯一缺憾的就是:“人性”没有了!

还是先从上一个月的所见所闻说起吧:

  七月份,在两周之内,本人参观、访谈了两类场所:一类是监狱,有上海女子监狱、上海提篮桥监狱(目前远东最大的监狱)和上海青少年劳动教养所;另一类是企业,地点在江苏某市,有好几个国内、国际驰名的运动鞋品牌的生产基地(恕不明示企业名称)。在参观、访谈的过程中,我仔细地察看了犯人或员工的劳动场所(企业不愿意让外人进入,但我还是想办法看到了实况)、吃饭的餐厅、住宿的宿舍、娱乐的场所,并特别与相关的管理者进行了坦诚的对话,询问了不少尖锐的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比较、总结下来,有以下两点真实感受:一、同样是女性,上海女子监狱的犯人们除了没有人身自由以外,在生活状况、劳动待遇和承受压力上要优于制鞋厂的女工们(注意:还是著名的企业啊)。如员工住宿的条件、饭菜的质量、劳动场所的环境等,均是前者优于后者,令人不可思议。即使是人身自由,这些女工享有的也只是形式上的自由,因为极为严格的出入制度、屏蔽所有手机信号的做法、经常的非自愿加班等,已让这些女工根本无暇、也没有心思去享受这种“自由”了;二是我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在对待市场、对待顾客方面确实是不遗余力,有各种各样的机构、规则来加以保证,并且是“实打实”的实施;但可惜的是,在对待内部员工,尤其是对待基层员工方面,却常常是“口惠而实不至”,缺乏的是最起码的“人性”关怀。面对这些企业管理的“硬伤”,其管理人员也不得不承认存在很大问题。笔者在调研一家著名企业员工的生活条件时,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其待遇不如上海女子监狱的犯人们,那位高管很是尴尬,在事实面前也只得承认他们“努力不够”,只是口里喃喃不停地说到“我们这在同行中算是很好的了!”——他讲的是实话,制鞋行业中员工待遇比他们差的比比皆是!

其实,以上只是笔者见到的很小一部分场景。回顾这几年在江浙一带所见到的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现状,有时候真的有“揪心”的感觉。难道“制造大国”就一定要靠这种方法去获得竞争力吗?这种所谓的竞争力又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有没有人好好地去研究一下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到底有多少“非人性”的东西存在呢?这里笔者简单罗列三点:

1、  超长时间工作是小时候我们在《包身工》小说中读到的,想不到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新世纪的中国,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奇怪的是还有变种: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员工们的加班有时候不得不表现为是“自愿的”。

2、  当老板们、管理者们享受着男欢女爱的性爱生活时,仿佛那些员工都是石头性情或者宦官心态,对异性已无思无欲。瞧瞧:不少企业实际上一年就那么几天假,员工们在人山人海中匆匆而归,还没有温存几日,就又是一年漫长的禁欲生活。这其中所造成的家庭悲剧是无法一一述及的。

3、  当人的尊严被降低到与其他动物同等水平时,人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关于搜身的报道;关于一天只准大小便两次的报道;关于封死车间窗户导致悲剧发生的报道;关于必须向管理者(尤其是一些台资企业)鞠躬敬礼的报道……我们已看到太多。一家有着上千女工的制鞋公司,居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育龄妇女给孩子喂奶。母爱是伟大的,但女性的尊严却受到了极大的践踏。后来经过多方努力,特别是外界的压力,才有了一个几平方米的“育婴室”。

古语说:“食色,性也”,说明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与愿望;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也清楚地说明了基本需求、原始需求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经历过文革的浩劫,我们已深深明白:大凡违反人类本性的东西,就是反人性的东西!即使他标榜的再高调、装扮的再华贵,其结果也必然是图穷匕现,落得个声名狼藉。

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导演谢晋1995年在观看了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以后,长叹一声说:我此生再也拍不出超越此片的电影了。因为,她把人性之美描写到了极致!

回味谢老的肺腑之言,不知作为管理者的你,对于泯灭人性的后果以及张扬人性的回馈是否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呢?

期待着分享你的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8 9:53:29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6-8-8 08:27:3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我最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刚刚从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上下来,准备再去新的天地发展,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有

板凳
发表于 2006-8-10 06:29:0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假设是记者)是否混淆了两类场所不同的性质。如果问一下女子监狱的犯人,愿意到哪里去,恐怕鞋厂再苦,她们也会去的。

    鞋厂较苦,为什么不去其他不苦的厂?注意这不是监狱,也不是“传销”人身自由被控制。现在是在人才流动的时代呀!如此触目惊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难道就是女工太愚昧,不知道人往高处走?如果这么简单,解决起来就很方便:请这位“记者”告诉她们,天堂在哪里。那儿上班朝九晚五,双休日,带薪产假一整年……她们为什么不肯去?

    要不就是劳动部门的问题了,这种现代包身工为什么不管一管? 是不是女工们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基本人权?即使她们无知,记者您该明白,只要举报,必查无疑,如果不肯改正,把这些无人性的企业取缔不就好了?可惜没有提供详细证明材料,口说无凭是不行的。

    当然记者会说没有这么简单,要知道,“我们这在同行中算是很好的了!”如果把这些工厂都取缔,工人也不会满意,实质上,工人“认可”这样的条件!甚至有时应聘时还问有没有加班?没有加班就不干!这是多么不可思议,但这也是事实。如果劳动局派人调查,没准无人承认加班。记者也了解到“员工们的加班有时候不得不表现为是‘自愿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不可能只有记者才有“食色,性也”的人性化需求。所以恐怕不是痛心疾首呼吁“人性化”就能解决人性化问题。

    那么,是不法老板的责任,如果他们不是如此丧心病狂就好了。但是这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整个行业都是这样,只要有一家对女工“人性化”,这家企业肯定名声大振,打工妹还不是都投到它的名下?其他竞争企业还能存活?这种善事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像记者一样菩萨心肠的企业家去做?不能想像整个企业界就没有一个精明人看到这样绝好的商机。这究竟是为什么?对不起,在下也不知道,实在没有“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只能说声抱歉!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10:41: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东安朋友非常激动、考虑问题也很周密。我挺喜欢这样的讨论方式(可以激烈,但不涉及人身攻击),这是真心话!

首先我要声明两点:一、我不是记者;二、我仅仅就看到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这些描述肯定不够全面,我自己更不可能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诚如你所言,恐怕也不是短期或少数人所能解决的。我的原意是必须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注意与思考。

其次,我个人觉得你的不少想法都是一些逻辑推演,从步骤上无懈可击,但并不符合实际。如对鞋厂女工的视野、文化知识、法律意识、自我反省能力等等实在是估计得太高了。其实不仅仅局限于鞋厂,广东深圳一带的家具厂、五金加工厂等,江浙一代的很多小企业,如果你深入企业内部,你就会发现太多的呆滞的、无神的、疲惫的还带有一丝恐惧的眼神。他们真的是很苦,但他们并不愿意回到没有任何收入的故乡。

这其实又涉及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历史怪胎对广大农民工的深远伤害。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写硕士论文,他写的就是实证性的内容——自己本职工作的思考。他任职于上海外高桥地区,手下管理着3000多名外劳力,而且他本人在此岗位上已干了8年。几个月的全面调查与访谈,总结出政府、企业、员工个人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而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却是必须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譬如非自愿超长加班问题,由于已成所谓的习惯,以致于员工已经麻木;又如你讲到的员工流动问题,流动率高得惊人,以致于企业都不愿意缴纳“四金”;再如性压抑问题,员工羞于或根本不敢表达,但这方面引发了太多的悲剧。。。。。。难道这些不应该引起重视吗?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现象,但首先是一个企业现象。从近期沃尔玛对待成立工会的生硬态度,可知人性化管理并非局限于意识、学术或者国内存在的问题,她更是一个实践的、全球范围内的问题。

5
发表于 2006-8-10 13:58:4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现实问题,可是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我觉得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商人的目的是赚钱,政府的职责是帮商人赚钱,但前提是要这些商人守法,可是职能部门不有制定法律法规之前,或者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管体系,那么商人就有可能钻空子牟求最大的利益。
6
发表于 2006-8-16 06:24:20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底是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不能逃脱国际剥削的悲惨命运。在鞋子上打一个“钩”就赚走了大部分利润,女工们只好加班加点想多拿一点可怜的工资。在她们身后还有大批连这样的工作也得不到的劳动力大军。在这种环境下,要争取“人性化”待遇是很难的,毕竟生存权更重要。不能要求她们宁死也不受剥削。

    中国的GDP虽然已经很高,为世界第四,但人均产值仍然太低,名列100位左右,没有逃脱贫困命运。由于中国贫富差距加大,低收入群体就更加困难,鞋厂和一些加工业就是这种现实的写照。

    简单算一笔账,2005年国民总值是18万亿元,以15%作为劳动者所得,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考虑到少数富豪聚集了大批财富,最底层的女工更低就不奇怪了。

    出路在哪里?加强品牌意识,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时,人均年收入1万元,也许基本人权状况有大的改变。反过来说也一样,即如果能够达到基本满意的“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与愿望”,那么,我国的国民总值肯定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中国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最强大的国家。这个时间大概还得20年,可能这是最后的困难了。让我们努力吧!

    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吗?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16 20:57:44 | 只看该作者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时下讨论比较多的话题,其实“创造”不一定是技术的创造,也包括品牌、名牌的创造,这是中国众多制造业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绕也绕不开。

而讲到品牌的塑造,其实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都开始有了品牌的意识,因为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让他们明白了这一点。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明白的品牌更多停留在广告层面、停留在外在传播方面,而没有意识到品牌塑造首先发端于企业内部,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品牌还有一个内部形成与传播的问题。其中,员工对产品、服务的意识将最终影响外在的品牌形象。这里,人性化管理就至关重要了。我个人始终有一个观点: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产品,最终也就没有消费者满意的品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爱多、科龙等就是佐证。

从长远来说,企业管理与品牌传播是品牌塑造这一硬币的两个不同版面(我个人认为企业管理更基础一些)。但太多的企业家只看到了其闪光的一面。如本人在温州讲课、调研时就见到不少服饰、制鞋等老板在付给形象代言人费用(多为明星)时动辄几百万元,眼睛眨都不眨一下,但在改善职工工作条件及提高待遇方面却异常吝啬。其实从最终结果来看,其品牌根本没有底气,往往离他个人的想象相差十万八千里。

8
发表于 2006-8-17 23:26:45 | 只看该作者

占位不同,理解不同。作为管理者你只有这么做才能使你的意志贯彻下去,达到你预期的目的。所谓人性没了,也只能这样。否则,绩效考核过不去,死的是自己。与其自己死不如死别人。

9
发表于 2007-11-19 12:27:1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中国老是喜欢讲平均多少多少,看起来是很高,可是却掩盖了多少罪恶的现实。

10
发表于 2007-11-19 17:12:35 | 只看该作者

中小企业的管理,还是初阶的。要达到人性化,还有待整个社会环境(包括法律、经济)的改变。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