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写个一篇应届毕业生的面试小记,很多朋友都留了言而发表了很多看法。又临近了七月,又是很多朋友离开校园而走入社会的时候,也看见家园里有些学生朋友的一些帖子来讨论现在企业的用人问题和自己的发展问题。
想来五年之前,自己也是刚才校园出来,懵懵懂懂的就进入了一家公司,有些想法,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
不管是当年的“天之骄子”,还是如同今天很多朋友抱怨的“民工”,不容置疑的一条是整个社会给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已极大的关注。但是从“天之骄子”到今天的“民工”其落差是很多大学生朋友无法接受的。但是我要说:不管你的心理是否能够承受这种落差,你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企业不相信名号,绩效不相信头衔!在一个企业里面,如果你想得到大家的认可,请用你的绩效来说话,而不是用你的身份,还是“曾经”的。
经验是否真的是必须的吗?我想确实有些工作是需要富有经验的人员来担当的,但是还是很有多工作的岗位是可以有我们的应届生来做的-前提条件是你可以踏踏实实的认真学习。有很多大学生朋友,刚才学校里面出来,踌躇满志!有自信很好,但是过于的自信就变成自负了。用一些企业里面的人常说的话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很多大学生朋友几乎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企业面前的,“我要…...”,“我要改变…….”,“我要做…….”,这种人淘汰了简直就是活该。你连企业的需求都不知道,你还可能谋到一个职位吗?就像现在哪个企业还在对客户说“我们有…..”,而是通通“你需要什么?”。另外的一些朋友则完全相反,他完全不知道要干什么,毕业了就该工作了吧!他是按着这个社会的惯例来走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可以干什么,这种人为免有点可怜。哪怕你没有雄心壮志,只是想要混个温饱,也总算知道自己的需求了啊!
有大学生抱怨说“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可能有经验呢?”这句话从逻辑上来说的是对的,那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朋友的“第一次”这么难:
- 现在确实有很多企业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根本不懂如何使用人才,更不懂如何培养人才,对企业里面所有的人员都看作机器设备一样的资源(所以,我现在比较讨厌人力资源这个词语了),不爽就换!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初入职场又不懂职场之道,所以最容易成为“替罪羊”而受到伤害。这些事情的发生造成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不信赖感。对于这些企业,同学们,离的越远越好,不去也罢!这种公司只会把你培养成“老油条”!
- 学生能力不足,知识掌握不够:你没有经验这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缺乏对本专业的必要理论知识的了解就说不过去了。我也面试过好多个应届毕业生,因为有心理准备,所以在提问时只是问了一些相关领域里面的最基础的原理,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可以完整的答出的人寥寥无几。很多人简直可以说是“一派胡言”!
- 中国现在的大学教育是存在问题的:没有过多的动手的机会,整个三年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离现实中的企业太远。虽然有实习,但是大多数人也都清楚“实习”的代名词就是那一阶段不用上课,最后交个论文了事。而且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陈旧,和现行企业里面运用的知识已经差了好几代了。
- 缺乏对自己的清楚认识,心态不对:有很多大学生朋友感觉很急功近利,属于典型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恨不得试用期完了直接做CEO。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试用期期间,也很少认认真真的学习,总是觉得自己“屈尊”呆在这座小庙里面,真是老天无眼。在这种心态下面,你如何可能快速的熟悉企业和工作,从而为公司带来效益。
- EQ太低,或者说缺乏基础的待人处事的礼貌:缺乏一颗感恩的心,好像别人替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所以会被别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同时很多人牢骚太多,惹人厌。
请记住:企业和员工是双赢的。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可以给你什么,请先问一下你可以为国家贡献什么?”同理我们可以告诉自己“不要先问公司可以给你什么,请先问一下你可以给公司带来什么?”也许说到这里,会有很多朋友认为我说的是老板们推崇的“奴性管理学”,但是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当然作为公司,当然也合理的根据贡献给出报酬而不要希冀于贪员工的小便宜,最终损失的是自己。还是我前面说的,绩效唯一的指标,是你在企业里面唯一的通行证。
写下此段话,希望和职场朋友商榷,和学生朋友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