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2日的头版头条,南方周末用大幅面积报导了钟南山被抢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者一开端就点出了网友们的阵阵质疑声。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大量网友对此的评论,因此饶有兴趣的读了下去。读完之后,一腔热情变为冷水一盆。 南方的报道,与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原本以为,南方会对网友们所讨论的(个人认为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为何院士破案迅速,平民百姓却案沉大海一事做出专业性的评论,结果南方倒是真给评论了,评的却是网友质疑是否警匪勾结,并且详细的报到了警方破案的全过程。省委书记的特批、一百多名警察的全力以赴,终于换得了10天破案的结果。褒扬之间不言而喻。评论最后,还有附言的图片:“只要看见街头的治安‘棒棒军’,广州行人如同吃了‘定心丸’”。晕死人! 
我不知道别人看了是什么感觉,我看了,只觉得四个字“本末倒置”。“棒棒军”反而是治安好的表现?每天都能看到额外的治安维护人员,醒目的拿着棍子提醒你这个地区的治安有问题,你能说它治安好?城市的居民会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反正我去深圳时,第一次看到“棒棒军”,我是下意识的捂紧了自己的钱包。这也算是深圳广州的一大特色吧。 以前听说,南方是以敢言他人所不敢言而出名的,这里可看不出来,有避重就轻之嫌。 这一件事上,中国经济时报倒是更有深度,人家说了"钟南山院士被抢案"背后,有“法律尴尬”。“院士的电脑被丢了,就“专案组”,而普通公民的电脑则只能等着“意外查获”,如此悬殊的办案待遇、公共服务质量,尴尬的当然不会只是一次具体的执法行为,更是法律本身,是对“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执法伦理的一种嘲讽”。 如果能够借着院士被抢之机,使得公安部门彻底整顿区域治安,这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全国都知,广州被抢不是一宗两宗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被抢的事,也不是一个人只被抢一次的事。广州深圳地区是存在或者是说纠结着大量的抢劫犯,既有单个作案的,也有团体作案的。去年,一位网友不就因报警无用,一气之下自己守株待兔,愣是将一公车站附近团伙作案的抢劫犯们拍了个一清二楚?这样他都能抓住抢劫的镜头,这说明什么?说明广州抢劫作案机率太高了!!!甚至快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老鼠之所以猖獗是因为没有猫,万物相克,此消彼长,谁消谁长,众望有所归处。院士被抢事件看似我们的猫儿很强悍,但现实往往都是很残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5 21:25: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