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zhmf - 

[求助]关于旅游

[复制链接] 13
回复
22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0:44:5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家人早上好!

  每天一上班我就会上栖息谷看看是否有家人回复我的主题帖子,然后进行回复,但这帖子见家人回复的不多,不知什么样的帖子才会让众家人感兴趣?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0:10:4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梅沙深处在2006-6-14 10:28:53的发言:
你说的也不太清楚,如果在上海还可以建议一个地方又经济也适合做拓展,
建议:找一个咨询公司帮你们策划一个拓展户外旅游的活动,把你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做为一个目标放在这次活动里,在轻松的旅游和紧张的拓展活动中让员工好好感受一下~~也可以增进公司和员工的亲密度,让员工能看到公司更有希望的一面。
我说的也很大概,因为你给的信息也大概,不好意思!不知是否能帮到:(

谢谢你,我公司在广州,前几天我们按你的建议做了户外拓展,效果还真不错。再次谢谢你的提议。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0:20:1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艾米在2006-6-16 17:23:23的发言:

我是做旅游的,可现在人在北京.SO我建议你去旅行社.他们比较专业.

要是你不愿意花那份钱,就去N个社,让他们做N个旅游计划,然后用他们的计划,你自己联系喽~~~当然要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要是我嘛就没问题了.可是没做过旅游的,在价钱方面掌握的不好.你不是想省钱嘛~~

也就这些,自己看着办吧.一百多号想玩周边~~~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

这样的话,那我以后去北京旅游的话不就可以找你做导游了吗。嘿嘿

14
发表于 2008-3-31 16:59:31 | 只看该作者

兰溪乡间有一个长乐古村,村里有一百二十七幢精美绝伦的元、明、清建筑,更有被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誉为江南黄金屋,一楼值千村的望云楼。
一座古村落的文化记忆
   
阳春三月,暖风拂柳。伴着一路五光春色,记者从游客如织的兰溪诸葛八卦村西行,便来到有全国文保第一村的长乐古村。早在1989年,长乐古村就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长乐与诸葛两村的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长乐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人文底蕴并不弱于诸葛村,然而时至今日,与声誉日隆的诸葛村相比,仅相隔千米之遥的长乐古村却藏在深闺识人少

  千古长乐的来历

  穿过村口镌刻着“元明清古建筑村”的青石牌楼,长乐村的轮廓线便出现在记者的眼中。听村里老人介绍,“长乐”之名源于朱元璋。它原来的名字叫上坑庄,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浙中地区,率军路经上坑庄,屯兵月余。他见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勤于耕作,生活其乐融融,于是由衷地感叹道:“此实常乐之村也!”自此以后,“常乐”之名得以历代流传,最后演变为“长乐”。

  记者眼里的长乐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这里,朱元璋得到了以刘伯温、宋濂为代表的一大批贤才的辅佐,迈出了构建大明王朝的关键一步;在这里,朱元璋受到了浙东学派和理学的深刻影响,进而为他以后的治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是理学大师金履祥的后裔聚居地,蕴涵宋明理学的书香处处闪现;这里留存着100多座从元至明清的精美古建筑,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做过大学老师的兰溪诸葛镇党委书记翁柯卫对长乐村的历史可谓滚瓜烂熟,在记者面前娓娓道来。

  长乐村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深厚的渊源,而这渊源的起始,则要归功于明代“国师”刘基(字伯温)。祖籍浙江青田的刘伯温,32岁时不满官场污浊,与宋濂相约后辞官回乡,一路从江西经衢州到兰溪,并写下了《自衢州到兰溪》诗。此后七年,刘伯温的行踪未见史籍记载,而据推测,刘伯温极有可能是经好友宋濂的介绍隐居长乐教书为生。在长乐的《金氏宗谱》里面,还记录了刘伯温所写的一首诗《望云》:“忆昔西湖睹庆云,王毫贯顶动星文。烛微早已征休瑞,革命方知佐君圣。香火重参龙象窟,烟霞久负鹿麋群。赤松黄石今安在,徙倚莲台帐久曛。”朱元璋领兵驻扎长乐村,慕名派人去请宋濂和刘伯温。之后朱元璋领兵攻打金华,于1358年12月一举攻破。如今仍然保存完整的嘉会堂,以及村中按七星北斗状分布的七口古井,仍默默地印证着这段传说。嘉会堂俗称“象贤厅”,宋濂建议取名为“嘉会堂”,以纪念他与刘伯温在长乐与朱元璋相会。而那七口古井,到今天依然是村民汲水洗涤的去处。

  在长乐村图书室,记者翻看了长乐村史。史籍记载,朱元璋驻扎长乐的那段时间里,朱元璋也受到了一代大儒金履祥及其理学思想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他以后的治国方略。流传的故事说,朱元璋在到达长乐的当晚,梦见自己碰到一条河过不去,金履祥带着两个翅膀走来,送给了他两个翅膀,这“两个翅膀”就是刘伯温和宋濂。元末明初,襄助朱元璋成就帝业的儒士如“开国文臣”宋濂、胡翰、苏伯衡、章溢等,多出自金华。

  作为浙东学派的中坚人物,一代大儒金履祥坚持和发展“浙东学派”,使其成为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其弟子宋濂等人进一步传承发展,崇尚经世致用之学,刚好适应了元末明初的社会需要。长乐村是金履祥后裔的聚居地,后人为纪念先祖而建的金大宗祠,如今赫然而立。金大宗祠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门楼气势恢宏,上悬“百世瞻依”匾额,其含义是提醒人们要做后代楷模,不要成为后人指骂的孬种。

  “江南黄金屋,一楼值千村”

  据普查统计,长乐村现在保留着127座始建于元、明、清的古建筑群,厚重的历史通过一幢幢精美的古建筑承载、记录了下来,每一座建筑后面都有述说不尽的故事。著名古建筑研究专家张书恒、杨新平在他们所著的《江南古村落——长乐》一书中认为,长乐处于盆地之中,四周环山。“围合成边界清楚、藏风聚气的理想空间,是古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如今踏进这个村落,大片的传统建筑便映入眼帘:幽深的小巷、斑驳的古道,一座座古宅、宗祠、牌坊、街亭、石桥……这些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恰是无数江南传统村落演变、发展的缩影。

  同行介绍,在长乐的古建筑中,特别让人震撼的是建于元代至正年间的望云楼。记者踏进木楼,整幢楼雕梁画柱,雕刻着飞禽走兽和牡丹云彩等图案,精致逼真,非常华丽。梁架用材硕大,如今后进两层厅仍保存完好。在浙中金华地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福寺和天宁寺都是元代建筑,但因是寺庙,保存下来相对容易,而望云楼作为元代普通民居能保存至今,在国内极为罕见。前来考察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叹为观止,称之为“江南黄金屋,一楼值千村”。

  在村里信步走来,随处可见古建筑留下的遗韵。比如嘉会堂中的地砖,一眼看去全是破碎的。原来,当年青砖斜格铺地只能为皇室专用,而修建嘉会堂的金濂偷偷地把它用上去了,结果被人告发。得知这一消息,在朝廷当官的金濂马上派人赶回长乐,连夜把地砖敲碎,仅在墙角偷偷保留了一块,成了这段故事的见证。

  牌坊和照壁也是长乐古建筑群的亮点。明成化年间的进士坊、清雍正八年(1730)建的节孝石坊、清雍正年间的照壁墙,在象贤街口和村前“日字形”水塘前一字排列,古意盎然。特别是眼前那堵独一无二的清代照壁墙,高7.05米,宽10.32米,堪称“中国古村落第一照壁墙”。

  在长乐,有十个比较奇怪的建筑特征和生活习俗:“南倚砚山门北开,祠中套祠拜太太。井似北斗七星排,楼上厅堂有客来。长寿长乐药当菜,家中地砖全碎开。男女合体奇山脉,歪木建房栋梁材。元桥中空少石块,赤脚炼火火中踩。”记者得知,长乐古村的民俗文化也相当丰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饮酒礼”。传说1359年正月十五,朱元璋来到长乐,当时长乐正在举行传统的民俗活动“饮酒礼”。年最长者为正宾,择年高有德者为宾,其次为介,又次为三宾,又次为众宾。程序为赞礼、赞引、读律等,内容为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朱元璋参加完饮酒礼之后,感触颇深。后来他用《御制大诰》号令向全国推广,时间定在朱元璋部攻打金华和朱元璋离开金华的日子,即十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据称“饮酒礼”在明朝延续了很长时间。

  坐南朝北也有理

  长乐古村落出众之处,不仅仅是这些古建筑群,长乐古建筑最突出之处是,它一反中国传统民居的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大门一概朝北开,这是怎么回事呢?

  长乐村有一条由南向北流淌的溪水,叫长乐溪。长乐村的西南方向有一座砚山,砚山脚下有一水口,每逢大雨频发之时,山上的水流直冲长乐,流入北部的长乐溪。为了防止山水冲进屋来,长乐村的民居就形成了前门朝北,后墙朝南的格局。民居内部为了不影响采光和通风,所以除大门朝北开以外,院落内部的房屋布局,仍以东南向为主。长乐溪水泛黄,大雨倾盆的日子,水声隆隆,村民们称它为黄龙。村中另有一条无名小溪,自东向西,溪水清澈。传说是一把青锋宝剑刺入黄龙而形成的。两水交汇处,青黄两色泾渭分明,十分有趣。

  在长乐西溪上有两座遥相呼应的石桥,一座是长乐桥,一座是擒龙桥。长乐桥建造于元代末年,桥上有一块与众不同的青石。传说当年桥造好以后,这块石头怎么也摆不平。有一天,朱元璋率兵从桥上过,从这块石头上一脚踩去,石头一下子就平整了,于是村民们说,只有有福气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站在这块青石上面,没有福气的人如果站上去是会遭殃的。擒龙桥又称拜斗桥,据说当年朱元璋屯兵长乐的时候,常常在这山头叩拜北斗七星。在长乐有许多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故事,其中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看到这里民风朴实,亲自给这个村取名长乐。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演戏,是长乐人的文化大集。因为朱元璋在这里朝拜北斗星并得到了以刘伯温、宋濂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的辅佐,从此战事节节胜利。朱元璋统一了全国以后,念念不忘长乐,长乐人对朱元璋也很有感情。伴随着阵阵鞭炮和声声锣鼓,人们把欢乐和祝愿融进袅袅歌声。正月刚过,夜幕降临,平时幽静的乡村小巷慢慢热闹起来,象贤厅和古龙亭的周围摆起了各色小吃。前几天,从建德请来的婺剧团在这里连续演出四天,共八台大戏。数百年来,古戏台上演的是同一群古人,唱的是同一出古戏,而台下却换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欢歌伴着笑语,人间的生离死别与悲欢离合匆匆而去,留下来的除了这台戏和这戏台,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