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准备重新翻译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5-10 15: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看到84年的翻译有点不通顺

打算重译 望各位老师能不吝指教~!

 

科学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作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911)

            翻译:陈青(2006)

前言

罗斯福总统曾在白宫对州长的演说中预见性地谈到对国家资源的保护只是全国效率这一更大问题的基础

全国即刻认识到了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并开始了能有效达成这一目的的大行动。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过是朦胧的意识到提高我们全国效率这一更大问题的重要性。

我们能看到我们的森林正在消失,我们的水电资源在浪费,我们的土壤正被洪水带入大海;以及煤炭和铁矿的耗竭。然而我们在行动上的错误,失败的指挥或者无效率正每天对我们的人力资源造成更大的浪费,这就是罗斯福先生所说的缺乏国家效率,它们不那么明显,不那么可见,只是朦胧的被意识到。

我们可以看到、体会到对物质的浪费。人们行为上的笨拙,无效率,失败的指挥却不留下任何看得见或能体会得到的东西。要意识到它们需要进行回忆,努力的想象。因此,虽然我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损失大于我们对物质的浪费,但它们中的一个深深的触动了我们,而另一个却仅被我们微弱的感知到。

直到今天,公众还没有激起对更高国家效率的重视。没有以就思考如何带来更高国家效率为主题的会议。但仍然存在着对更高效率普遍需求的迹象。

对更好、更有能力的人才(从大公司的总裁一直到我们家庭的雇工)的搜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积极。而且对有能力人才的需求多于供给的这种情况超过以往的任何时候。

我们所需要的是现成的有能力的人才;是其他受过训练的人。然而只有当我们充分的领悟到我们的责任,同时也是机遇,进行社会性的合作去训练和培养像这样的有能力人才,而非一味地寻找其他受过训练的人,我们才会通向全国效率之路。

在过去流行着行业领袖是天生的,而非培养出来的这样一种观点;在以前我们认为有了正确的人选,指挥权就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了。而在将来我们则会认识到领导者接受适当的训练同样也很重要,并且没有哪个优秀的人才(在旧的个人管理体系内) 能有希望战胜数个因恰当组织而高效协作的普通人。

在过去个人是第一要素,在未来组织将是第一要素。不过这并不暗示不需要杰出的人才。恰恰相反,任何优秀的组织第一要任就是要发展一流人才;并且在管理体系之下最好的人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明确的、更迅速的提升到最高的位置。

本书主要阐述:

(1)通过简明的实例说明我们各类日常行为中的无效率现象正在使整个国家都遭受着巨大的损失。

(2)应当通过管理体系去解决这种无效率现象,而不是去寻找一些超常人才。

(3)有效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立足于各种定义明晰的条理和原则。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这些条理和原则应用于各种人类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体行为一直到最需要密切协作的大公司运作。并简要的通过实例来说明对这些原则的恰当运用可以产生令人震惊的结果。

本书起初是写给全美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所以在列举实例时考虑的读者主要是制造业工厂的工程师、经理,以及在这些工厂中工作的员工。我希望这本书能使其他的读者体会到这些原则可以同样有效的运用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包括管理我们的家;管理我们的农场;管理我们大、小商店的运营;我们的教堂,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以及我们的政府部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0 15:09:4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5: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管理原则(上)

科学管理的根本

作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911)
                                                                                      
翻译:陈青(2006)

 


   
管理的首要目标应当是实现雇主的利益最大化、每一个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从广义上讲,利益最大化并不仅仅指公司或股东更高的股息,而是使业务的方方面面都达到完美的境界,由此基业得以常青,利益得以长存。

同样,每一个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不仅指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薪金,而是使他们的能力和效率能够充分的发挥,一般来讲,他们能够更好的完成与他们的个人秉性相符的工作,也就是说应当尽可能的向其提供这类的工作机会。

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雇主和每一个员工的利益最大化,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

雇主和员工的利益是相互关联的,但很多企业的老板与员工却没有上下同心,甚至还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

那些处在敌对状态的双方中的大多数都认为雇主和员工的利益相互抵触。而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却与之相反,它认为雇主和员工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于雇主来说,如果没有员工的利益最大化,则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能维持长久,这个道理对于员工来讲也是一样的;员工高水平的薪金和雇主低水平的人力成本是能够同时实现的。

希望对这些目标有保留意见的人能够改变他们的想法;那些试图以尽可能少的薪水从员工身上获取最大劳动量的雇主,能够认识到更为慷慨的举动也许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些对雇主所获得的或多或少的利润感到不满意的员工,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应当全部归自己所有,公司的老板和投资人只应该获取很少或者不获取利润,他们能够改变想法。

毫无疑问,对任何个人来说,只有当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效能,使生产量达到最大的时候,才能达到利益上的最大化。

当两人合作时情况也一样。比如你和你的工人能在一天内熟练地做出两双鞋,而你的竞争对手和他的工人却只能做出一双鞋;比起你的竞争对手,你便有能力支付更高的薪水给工人,剩下更大的利润。

在情况更为复杂的制造工厂中,只有在工厂所消耗的人力成本、自然资源、将机器与场地包括在内的各种有形资产的使用成本降低到最小化时才能实现工人和雇主利益上的最大化。也即是:只有工厂的工人和机器发挥其最大效能,每个工人和每台机器都达到最大生产量时,才能实现利益上的最大化;如果你的工人和机器的效能没能超过其他竞争对手,那么激烈的竞争就会阻止你付给工人的薪水超过其他对手。这种情形存在于邻近的两个相互竞争的公司之间,也存在于全国范围内相互竞争的公司之间,甚至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相互竞争的公司之间。一句话,只有当生产效能达到最大化时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本书将随后列举一些公司,它们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同时它们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出了其竞争对手所付给同类工人的工资,从超出30%到超出100%不等,这立即就吸引了工人们。这些例子将覆盖各种类型的工作,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

如果以上的推论成立,则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训练和发展工厂里的每一个员工,使他能(以他最快的步伐和最大的效能)出色的完成与他秉性相符的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5: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原则很明显, 也许有不少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写出来。那么就让我们来谈谈实际的问题吧。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优秀的体育运动者,当某位美国或英国的工人在参加棒球或板球比赛时,他的身心全部投入到了球队的胜利上。他发挥着状态尽可能多的发动进攻。强烈的普遍情感使得任何没有全身心投入比赛的人都会被说成是轻易放弃的人而被队友所轻视。

    当第二天同一名员工回到工作中时,多数情况下他并没有发挥状态尽可能多的工作,而是有意在雇主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少的工作,其所完成的工作比自己能够完成的工作少很多,在多数情况下还不及正常工作量的1/3到1/2。事实上如果他竭尽全力达到他的最大日生产量,他将遭到其他同伴的指责,其强烈程度更胜于在运动场上被说成是轻易放弃的人。怠工--即有意放慢工作速度导致无法全额完成工作,这在美国叫服兵役(soldiering),在英格兰称 偷闲(hanging it out),在苏格兰被呼作赖工(ca canae),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制造工厂,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流行于建筑行业;说这种现象是造成英美两国劳动人员遭受窘迫的罪魁祸首之一并不为过。

    本书将随后演示消除低效率和各种怠工现象。如我们所演示的那样调节劳资关系,使工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以其最快的速度工作,同时与管理人员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从管理人员那里获得应得的帮助,将平均提高工人和机器近一倍的产量。两国所讨论的其它一些政策,那些可以同样程度的促进繁荣、消减贫困的政策,是否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劳工们的窘迫?美国和英国近来对关税之类的议题反应强烈,诸如大公司的控制权及其继承权,以及对征税的各种建议,等等。这些议题所涉及的任何一方都被其所深深触动,却很难听到有声音呼吁我们注意怠工这个大得多也更为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薪水,繁荣,几乎所有工人的生活,以及国内每个制造工厂的利益。

消除怠工和其它一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因素能使生产成本下降,国内和国外的市场都将得到很大的扩张;我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上也显得更有优势;它还将削减导致萧条、工作机会短缺、贫困的因素,比起为缓和这些灾祸而采取的措施,削减导致这些灾祸的因素有着更为持久和广泛的效果;除此之外,它还将保障更高的薪水,并能使更短的工时和更好的工作居住条件成为可能。

那么为什么,面对只有每个工人都决心努力达到自己的最大生产量,利益最大化才可能达到这一明显事实,绝大多数工人却故意朝相反的方向走,而且即使工人们有着提高效率的强烈意图,在多数情况下却仍远未达到最高效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5: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种,以下是对它们简要的概括:

    第一,普遍存在于工人中的一种古老的错误观念,认为工人和机器生产量的普遍增加会使很多人丢掉工作。

    第二,仍被广泛应用的存在缺陷的管理体系,其使得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不得不怠工,或者低效率工作。

    第三,几乎普遍存在于所有行业中的经验和习惯为基础的低效率操作工序,这种工序浪费了工人们很大一部分劳动力。   

    本书将试图证明,用科学的操作工序代替以经验和习惯为基础的操作工序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以下是对这三种原因更为详细的阐述:

第一种原因,绝大多数工人仍相信以他们最快的速度工作是在做一件对不起全行业的事,因为这样做会使不少人丢掉工作,但各行各业的发展史却证明了任何进步,不论是发明了新的机器还是引入了更好的操作工序,其结果都使工人的生产能力提高并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而没有把人挤出就业岗位从而使更多人失去工作。③

 任何日用品的降价几乎马上就能导致人们对此物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我们以鞋为例,在使用了制鞋机器代替手工制鞋以后,制鞋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仅为以前的零头,从而使鞋的售价大幅下降,现在几乎每个工薪阶层的男女老幼每年都要买一到两双鞋,一年四季都有鞋穿,而以前却是每个工人大概每五年才买一双鞋,大多数时候都光着脚,鞋只是作为一种奢侈品或在某些情况下的必须品来使用。虽然在工人们使用了机器以后生产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需求量激增却使得制鞋行业工人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大。

这类事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行业中,然而由于大多数工人甚至不了解自己行业的历史,因此他们仍笃信着父辈们以前的态度,抵触着每人每天尽可能多的生产这一符合他们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

在此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两国国内有相当比例的工人在每日的工作中有意放慢工作速度以使生产量缩减。几乎所有的工会都已经制定或正打算着制定以缩减其成员产量为目的的规章,那些在工人中影响力巨大的工会领袖以及许多怀着慈悲心理向工人们提供着帮助的人,也不断的传播着这一错误的观念并告诉工人们他们在过度的工作。

很多人一直提到榨血工厂般的工作和环境。我十分同情那些过度工作着的人,不过从总体上来说我更加同情薪水过低的劳动人员。因为就整个工人群体来说,每存在一个过度工作的人就存在着一百个故意怠工的人--持续地大量地怠着工,他们的这一故意行为实质上促进了恶劣工作环境的形成,并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低薪水。可是却很难听到有声音力图来挽救这一不幸。

作为工程人员和管理人员,我们对这些事实的熟知程度超过社会中其它各阶层的人员,因此我们是发起与错误观念之间战斗的最合适人选,通过不单是帮助工人而是帮助全体国民来认识真相而取得胜利。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未有任何行动,并把整个领域留给了工人煽动者们(他们中很多人传递着错误的消息并误导着他人)和并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感主义者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1 16:04:5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0 15: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①单一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有助于取得市场分额。普遍的生产成本下降可以导致价格下降,于是根据商品的类型需求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②导致萧条、工作机会短缺和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③当市场需求的增速低于工人生产能力的增速时,确会使全行业所需要的工人数目下降,不过这将有利于农业和工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将教育和医疗包括在内的服务业)的兴旺。因为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了物质层次需求就会凸显精神层次需求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06-5-10 17: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勇气可嘉!以前也看到许多看不过眼的翻译,但实在没想到过自己把它们再翻译出来,有时会想想,也只是想想而已。已经不记得以前看这本书时有什么不顺的感觉了,看了你上面的翻译,感觉很流利,很舒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0 17:18: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10 18: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要是能找到原文来对照楼主的翻译来看就好了。

发表于 2006-5-11 08: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eanway在2006-5-10 18:20:26的发言:

谢谢。

要是能找到原文来对照楼主的翻译来看就好了。

家园曾经提供过英文版的下载,你可以找找看

发表于 2006-5-11 1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提示
发表于 2006-5-12 1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