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我的回贴一直发不上去,所以用发新贴的方式. 回妖精姐姐<我要将一个一千的企业做到一个亿> 楼主的创意真的很好!如果能以咨询顾问的眼光写出中国企业成长的案例,对中国咨询界和企业管理研究都会是不小的贡献,数年后,中国的MBA课堂就不用再充斥着洋案例了。 当然,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写的书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案例,但是,怎么看,怎么像商业广告——我解决了什么问题,我达到了什么成就,看得羡煞人耶!真恨不得立即投身这么伟大的咨询公司,发愁ing的客户看到这么神奇的咨询公司,也大概有相见恨晚感觉吧,于是人、财两得。 读楼主的日记,感觉也大体如看咨询公司的书,很少看到如何解决问题的分析,以及咨询的过程和思维的过程,只感觉日记中的女侠有如梦中的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是一直没搞清楚,自己是怎么一挥手,那些敌人就落花流水了……于是,看来看去,除了羡慕和崇敬之外,似乎对管理的理解和对咨询技能的提升帮助不大。 当然,楼主如此写法也是有原因的。对咨询细节的过多披露可能泄露客户的商业秘密,这有违职业道德;对咨询思维的过多分析可能泄露自家的商业秘密,这有违生存本能。只是贴中对生存本能的保护似乎更多一些……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人嘛,自家的生存总是是第一位的。 思绪至此,我还真为我所在公司的老总捏把汗,引他几段语录,大家看看,如他这般老土,真能在如今这高包装的浮化市场上生存吗? 关于咨询业的营销:1)在谈单阶段,他常常提醒项目经理们:绝对不能给客户不切实际的承诺;2)在日常营销方面,他说:我们不打商业广告,因为打广告就要对客户广泛承诺我们能为你做什么,但实际上,咨询公司在深入了解一家企业之前,是不可能知道自己能为客户做什么的;3)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他就告诫大家:我们要将所有营销成本内化在项目中(他的意思是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把项目做好,客户自然帮我们营销),在服务客户过程中,不得计算成本(是说不能和客户计较,即使超出合同的服务需求,只要能提供的,都要先提供);4)在老总和客户高层沟通时,他会说:我们不是什么专家,真正的智慧全部来自人民群众(指客户各层员工.因此他特别特别注重访谈、问卷等,我们公司的调研成本是相当相当高的),我们只是做做秘书工作(我当时就想了,你这秘书也太贵了吧,这样说话,你还想不想要业务了?)…… 出我意料之外的是,我们公司的直接客户从没有任何一家怀疑过我们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因此我们公司从来没有一笔烂尾款,更让我惊奇的是有一次我们被客户奖励,主动追加项目款,另一次我们认为没有做那么多事,不想收尾款,但客户老总硬要付;一个老客户的老总对我们老总说:你们的收费太低了,完全可以提高一些,你们给我带来的价值相当的高…顺便说明一下,我们公司从来没做过全款到帐再开工的事,一方面,金额较高,七位数让客户一下全付,恐怕很不合适,另一方面,我们老总常对客户说:你不满意可以不付下一笔款,我来承担风险,你不用担心。 但在我意料之内的是:我们公司的市场拓展相当的慢,这让我颇担心生存问题。在谈业务的时候,当新客户问:你们的成功案例,我们老总就土到回答:我们没有成功案例,要说成功,那是客户的成功,同样一个方案,这个客户执行可能会成功,另一个客户执行就不一定成功,所以,如果说咨询项目有成功案例,那也是客户的成功,不是我们咨询公司的成功;更土的回答是:为客户保密咨询经历是我们的执业原则,我们不便告诉您我们客户的名单,除非我们的客户自己愿意说。由于从不和新客户讲老客户名单,不了解我们的人,总是不相信我们,以为我们做不好,不敢讲老客户名字——现在的社会,给IBM卖盒饭都宣称自己是IBM能源供应商的时代(这是引用一位家人的话),我们老板这种土人到底能生存多久啊? 咨询界的大侠们,也请你们给俺们咨询公司咨询咨询,这样整,到底行不?您千万别感情用事出具咨询意见,我知道,出于道义感情,大家可能都挺尊敬俺们老总的,我反正是绝对尊敬他;但俺现在问的是生存问题,不是感情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俺们公司到底有没有生存空间啊? 对了,还有,我们老总也写书,可他写案例太细了(客户商业秘密从不涉及,除非客户书面同意),什么想法都给你分析的清清楚楚,公司同事都和他大呼商业秘密问题,他愣是说:咨询都是有个性的,每个企业的咨询方案都不会相同,别人学不去的——我经常都搞不清他的自信是打哪儿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6 3:29: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