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时候书记、县长往往会觉得扫兴。而那些酒量大的干部,不但会按照书记县长的要求敬酒,而且力度往往比书记县长还大。书记县长当然会觉得很有面子,会很高兴。我想,这样的干部书记县长肯定满意。虽然他们不会直接把能否喝酒作为评价干部的一条标准,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多了,他们必然会对能喝酒的干部产生好感。而不能喝酒的干部则不会有这种优势。
会喝酒的人,酒量大的人,往往会在酒场上创造一种气氛,让被接待的领导感到十分高兴,加上上级领导已经喝了些酒,这时候提出要求来,甚至拿着写好的报告,让领导签字都是可能的。因此,会喝酒、酒量大的人往往容易办成事,不会喝酒、酒量小的人则不行。
逢年过节周边县市的领导会互相走动拜年。这时候往往会带上几个酒量大的干部同行,而酒量小的干部,肯定是不会带的。这时候,能喝酒的优越性就更加显露无遗了。
喝酒能办成事,喝酒能赢得领导的好感,所以基层的干部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县里许多局长、乡镇长都有很严重的胃病,有的患了高血压、酒精肝等等疾病,甚至有的患有胰腺炎、肾病,但酒还是照样喝。
●纪委书记的话
省委决定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我和县纪委书记参加了电视电话会议。
省里某位领导发表了动员讲话,其中讲到:"现在有利用省纪委进行诈骗的活动。这些人打着省纪委的旗号,说有人揭发了你什么什么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你要想保住你的职位,就打多少多少钱到某某账户,我们帮你摆平。有的干部真的就把钱打到了人家的账户上,上当受骗的不少。遇到这种情况,希望大家向省纪委反映,省纪委也不是一定要查你们,而是了解情况。要想办法抓住这伙人,不然贻害无穷呀。"
我问县纪委书记是不是真的有这种情况,纪委书记说:"有。有些人心虚。"
●"民主推荐干部" Y镇是副县级镇,书记镇长都是副县级干部。年初,需要补充一名镇长。这一段时间不断传出各种说法,有的说是人事局长要去担任,有的说是M镇镇长要去担任。我问一些干部,这事还没决定,你们怎么就知道得这么清楚?干部说,我们也是听别人说的,但这种说法的出现,也绝不是无中生有。
带着疑问,有一次我与县委组织部长在一起吃饭,便询问此事,组织部长说,县委的意思是想让M镇镇长担任,先有意识地放出这么一股风,试探一下干部群众的反映。我这才明白了。
一段时间以后,地区下来考察推荐人选。头一天晚上,常务副县长打来电话说:县委研究了Y镇镇长的人选,县委一把手的意见是推荐M镇镇长,要大家都推荐这个人。明天下午要个别谈话,谈话时希望都能按照县委的意见办。
我想到去年增选一名副县长的事。在地委考察之前,大家都已经知道要选的人是Q局长。与这次一样,地委组织部也来考察,要大家民主推荐。知晓有关情况的干部自不必说,不知晓情况的在推荐之前都在打听县委的意图,看推荐谁。
我出差没有参加那次推荐,回来后听干部们说到这件事,我说:"把行使民主的权力给了你们,可你们又不行使这种权力。大家推荐干部,你按你的意见推荐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了解县委的意图呢?"干部们说:"那不行。一定要与县委保持一致才行。如果我们不与县委保持一致,万一县委领导知道了,那我们就遭殃了。"
●尴尬的副县长 在县一级党政领导中,副县长这个职位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角色。
在县里,县委是决策机构,政府是执行机构。县委不管是通过召开书记办公会还是召开县委常委会作出决定,身兼副书记的县长都会参加。因此,在执行县委决定的过程中,县长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副县长中除了常务副县长是县委常委可以参与决策以外,其他副县长都不能参与。因此副县长执行县委的决定就不那么顺畅。
县委如何决策?县上的重大问题,县委要通过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后作出决定。可参与讨论的人员中,除了县委书记、县长事前已经听过汇报,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对这项工作比较了解以外,其他常委们对这项工作根本就不了解,一般都没法发表意见。
所以,名义上县委的决定是集体作出的,实际上就是三个人作出的。如果县委一班人不团结或者不协调,县委书记会直接和县长或者和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沟通意见后就上会决定,这时就是县长或者分管副书记再有意见也已经无力改变了。实际上,县委的决定其实就是县委书记的决定。
在政府的决策中,虽说重大事情都要上常务会集体讨论决定,但什么事情上会,什么事情不上会很多时候由县长说了算。按照县长的意志办事,如果办理过程中有人提出异议或者出了问题,责任往往是副县长的,受批评的也是副县长。
有一次在政府常务会上,县长对一名由财政局长提拔起来的副县长说:"是不是觉得现在当个副县长还没有以前当财政局长的时候好办事?现实的事就是这样,要想向更高的位置走,就要经过这么一环,不然不行呀。"
政府有一名分管某部门的副县长,县委也有一名分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有时县委副书记要求副县长如何如何办某件事,可县长不同意。副县长如果按照县委副书记的要求办了,县长会发火,如果不办,副书记会不高兴。这时的副县长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按照常理,分管同一工作的副书记、副县长应该互相协商,互相通气。但副书记往往不与副县长通气就会直接通知某个部门办某件事。部门领导当然很愿意听副书记的话,因为副书记有人事建议权。有的事部门都办完了,副县长还蒙在鼓里。
●上访者不是无赖 上午11点,上级领导要到县里视察。可一大早,公交公司100多名下岗职工又来上访。县委书记指示,政府不管哪个领导在,都要出面做好上访人员的工作,劝其11点以前返回,绝不能影响县委、县政府的形象,影响大局。
信访办主任来对我传达了县委书记的指示。我让信访办叫来了公交公司的领导。公交公司的经理说:"公交公司职工的问题,前几天H副县长已经做过答复,公交公司以前的处理都是按程序办的,没有什么问题。现在这些职工连续上访,简直就是无赖!"信访办主任也说前几天做过答复,不应该再上访。
我问:"既然没问题,为什么还上访?"我觉得,这样对待上访职工的态度变了味,不能解决问题。
我只好再出面听取上访职工的反映,上访职工反映了几个问题,主要有解除合同也没有给任何补偿,有三个月没有给他们发工资还有是下岗后养老金一直要他们自己交,他们没有收入来源,交不起。
对这几个问题,我一一按照我所掌握的政策给予了解答,职工听后顺利的自愿返回。我觉得上访职工们很通情理,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都是些难缠的"无赖"!
我想,为什么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以前解决不了呢?这些问题,国家政策都是比较明确的。有政策的,落实政策;没有政策的,给职工讲清楚,职工还是很通情达理的。
●"整顿"开发区 中央要求清理整顿经济开发区,保护耕地。省上也下发了通知,要求撤销除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外的各类开发区。县上的开发区也属于撤销之列。
文件到了后,县长说先放下,看看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的。过了一段时间,眼看到了最后的期限,必须要研究了,政府常务会才研究这一问题。
国土局汇报说,县上有一个地区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五个工业园区,另外还有三个乡镇自己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规定这些开发区都应该撤销。县长说,不能撤销,撤销了用什么做载体招商引资?哪来土地和优惠政策?省上对我们明确挂牌的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盯得比较紧,我们可以考虑缩小开发区面积,也可以考虑更换开发区的牌子和名称。对其他几个省上盯得不紧的,先放着。
会议要求县国土局要积极做好省、地国土部门的工作,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要保证县上的开发区不能被撤销。否则,拿国土局长是问。会后,国土局千方百计做工作,最终实现了政府常务会的决定。
●"猫吃辣椒" 在基层时间长了,研究基层党委政府推进工作的方法,我发现,一些基层干部推进工作的方法竟然与让"猫吃辣椒"的方法是一样的。
那么,让"猫吃辣椒"有哪几种方法?
第一种,欺骗的方法。就是把辣椒放在猫吃的肉或者其他食物里面,哄猫吃。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很快达到目的,坏处是只能用一两次,用多了则无效。
第二种,强迫的方法。就是把猫的嘴巴撬开,强行把辣椒塞到猫嘴巴里去。这种方法的好处也是可以很快达到目的,坏处是要给猫施加压力,力度太大,猫会受不了,还有可能置猫于死地;力度太小,猫不会就范,则达不到目的。
第三种,设法让猫自觉自愿的方法。就是在猫的屁股上抹上辣椒,猫感到不舒服,会自觉的去舔屁股,辣椒自然就吃了进去。因为要猫吃辣椒的人没有费多大的劲,猫一般也不容易发现自己进了别人设计的圈套。
我觉得,其实一些基层干部推进工作用的也是这三种方法。
比如,有的干部招商引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在你投资之前对你做出许多承诺,会对你说到这里来投资多么多么有利可图,有多少经济效益,要求你"先干起来"。等你把资金投了进来,再"关门打狗",向你收取各种费用。这种方法与让猫吃辣椒的第一种方法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再比如,为了让各单位、各部门完成上面下达的工作任务,一些领导会要求你签责任状,你不签不行,你完不成任务也不行。这种方法与让猫吃辣椒的第二种方法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还有,为了让农民按照政府的要求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一些地方先规定,凡不响应政府号召的,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救济救灾、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等项目上政府不予扶持。农民对政府的这种规定虽然很不满意,也不情愿这样做,但为了长远之计,只好硬着头皮种植,可种植这种经济作物花费的劳力很多,收益却十分有限,但不种又不行。这种方法与设法让猫自觉自愿吃辣椒的方法也很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