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咨询战略] [原创]奋斗二十年 打败“麦肯锡”(兼谢栖息谷及栖息谷家人)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2-12 1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记:经过整整四年的准备、构思和写作,《打败“麦肯锡”》一书终于正式出版,预计在本周就可以在各大书店上市。在此郑重感谢栖息谷,因为两年多来我一直是以“深潜”的姿态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特别要感谢栖息谷上可爱的家人,您们在论坛上的精彩帖子对我完成本书助益甚大。特别是胡涂等牛人编写的谷仓之管理咨询分册,那里面收集了很多栖息谷家人关于管理咨询深刻的论述,给我的创作之路带来很多灵感。请原谅我未经您们的同意而在书中引用了您们那些伟大的帖子,请允许我在这里一并表示我的感谢(正式的答谢词已经发表在我的博客上:cdrucker.blogchina.com)。最后,将该书的前言发表于此,以让大家明白我这样一个“无名之辈”为什么要去打败“麦肯锡”,为什么相信我们可以打败“麦肯锡”。

四年以前,笔者还在大唐电信投资管理部工作,公司正好请了麦肯锡做战略咨询。那时的我,还是一门心思做着投资银行方面的工作,其实对管理咨询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接触。只是各种机缘巧合,曾经接触过麦肯锡的一些咨询报告,因此发现它提供给公司的报告里有很多东西似曾相识。加上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研究转轨期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文章《打败麦肯锡》。

没想到这篇文章在网上很快流传开来,在很多管理论坛上都成为了点击和评论的热门;更没想到,自己竟然慢慢跟管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4年之中,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跟各种各样的咨询公司展开过合作,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咨询报告,现在更是以独立咨询顾问的形式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回头再看那篇文章,已经相信其中的论述有很多不完整、不准确甚至不够理性的地方;但我仍然相信,文中的话题对发展中国管理咨询业、寻找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以及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于是也就有了写一本书来深入探讨这些话题的冲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本书仍然采用了“打败麦肯锡”这个看上去很挑衅或者说非理性的标题,但全书致力于用一种理性的笔触来展开分析:在追求观点鲜明性的同时,更注重逻辑的严密和论证的充分;在强调文章可读性的同时,更希望它能成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具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规范。这一方面表现在凡是引用公开出版物的地方,将尽量注明出处并在“参考资料”中列出,以体现理论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本书讨论主题的特殊性,将不可避免地引用很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原版的,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有的甚至还处在“保密阶段”。为此,在引用过程中将隐去咨询公司和企业的名称。除此之外,笔者未做任何改动,以保证论据的真实。

需要强调的是,“麦肯锡”在这里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的是那些国际咨询巨头。对于这样的“麦肯锡”,笔者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牢牢占据战略咨询最高端的麦肯锡、BCG、贝恩、博思艾伦、科尔尼、摩立特、罗兰贝格;与IT咨询紧密结合的BIG FIVE(由过去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分拆而成):IBM(普华永道)、毕博、埃森哲、凯捷安永、德勤;擅长于人力资源咨询的韬睿、HAY、翰威特、美世、华信惠悦等等。笔者是怀着深深的敬意写下这一长串名字,并在本书第一章中对他们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研究。这样系统性的研究在国内应该还是首次进行,而在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将发现,其中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很多值得本土咨询公司学习之处,任何一家公司的历史都比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历史要长,任何一家公司全年的收入都比中国管理咨询业一年的总规模还大。在这里面,毫无疑问又以麦肯锡公司的综合实力最强,在中国的名气也是最大,所以笔者以它的名字作为国际咨询公司的代表。这样一来,当我在书中以“麦肯锡”或者“麦肯锡”们来论述的时候,它事实上是泛指那些国际咨询巨头。

“麦肯锡”们都已经进入中国,并已牢牢占据了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最高端——招聘了最聪明的人才,服务于最著名的企业,收取最昂贵的费用。本土咨询公司只能在他们不愿接不屑接的领域打得不亦乐乎。聊以自慰的是,麦肯锡公司兵败实达使他们有了批判“洋咨询水土不服”的谈资。笔者在第二章中对国际咨询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遭遇的所有批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样的批判都不无道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不足,并没有触及到“麦肯锡”的灵魂,亦难以阻止“麦肯锡”在中国继续攻城掠地。更为讽刺的是,很多本土咨询公司在一边大骂麦肯锡的同时,一边又在疯狂地复制和引用麦肯锡的报告。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很多都已成为麦肯锡方法的奴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麦肯锡”站到一起,在向中国企业贩卖那一套所谓最先进和最科学的管理思想。

惟其如此,笔者才认为打败“麦肯锡”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甚至要上升到捍卫管理思想阵地、抵抗外来文化侵略的高度去认识。这里的含义是我们要把麦肯锡方法请下神坛。凯恩斯曾经说过:“那些相信自己已经不受任何思想摆布的正常人,通常都是一些已逝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那些聆听着流行观点的占据权威地位的疯子们,正在对几年前的三流学术人士们积聚着狂热。”这句话可能同样适用于管理咨询业。笔者将从第三章到第八章,用整整六章的篇幅去论述“麦肯锡”倡导的“科学”其实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所谓的“先进”应该归属于19世纪的工业文明。更为严重的是,“麦肯锡”传播的管理思想其实是以还原论为代表的西方思维。这是他们真正水土不服的根源,也是他们可以被打败和必然被打败的根源。

打败“麦肯锡”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败麦肯锡公司。这一点对于很多本土咨询公司来说,恐怕将是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中国咨询公司的寿命无疑是所有企业中最短的,笔者估计平均不会超过两年。在第九章中我们从创办人的角度把本土咨询公司分成“学院派”、“MBA派”、“明星派”和“经理派”,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最终往往都成为了“分家派”。更让人生气的是,中国的管理咨询业基本上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他们的屁股还在流着鲜血,却告诉别人我可以给你治痔疮。”笔者在第十章中将大胆揭露中国咨询业的黑幕。对于这样的咨询公司,我们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他们去打败麦肯锡公司。

罗兰贝格的亚洲区总裁冯凯乐认为,做出一个咨询品牌需要一群天才踏踏实实地干上至少20年。本土咨询业要想真正打败“麦肯锡”,可能确实需要这样一批人,在咨询中寻求自我实现而不是赚钱的机会,真正把咨询当成自己的事业甚至是生命,坚持不懈地干上20年。目标远大且脚踏实地,豪气干云却循序渐进,本土咨询公司打败麦肯锡公司就并非没有机会。一方面,中国出现了适合本土管理咨询业成长的土壤。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学步期,笔者将在第十一章中详细论述这类企业所面临的管理危机。在他们之中无疑存在着巨大的聘请本土咨询公司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考评领域,企业存在着很多急需管理咨询公司解决的问题,而“麦肯锡”们在这方面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此,本书的第十二章将深入研究这条适合本土咨询公司的成长路径。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有的时候,精神的力量就是要胜过物质的力量,很多丰功伟绩也正是由那些不信邪的人创造的。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就可以产生毛泽东思想,就可以领导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相信,打败“麦肯锡”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寻找中国企业管理的“毛泽东思想”的重任更是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管理咨询公司的身上。在本书的第十三章将详细论述,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只能在本土咨询公司的咨询实践中产生,只能在基于东方文明的咨询范式中产生,只能在中国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中产生。

最后,笔者愿意将本书当作一封写给“麦肯锡”的战斗檄文——这是一封写在2005年,决战在2025年的挑战书。之所以选在那一天,是因为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的咨询市场在20年以后可以达到20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五大咨询市场之一。相信到那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本土咨询公司在这个市场上叱咤风云,甚至团结起来在国际咨询市场中与“麦肯锡”一较高低。也正因如此,笔者又希望将本书视为一份献给本土咨询业的革命宣言——这是一份写在2005年,辉煌在2025年的同盟帖。20年是一个充满想像和希望的时间段。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在21世纪初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日报》为此发表评论员文章,标题正是《再干一个20年》。笔者愿意引用该文的最后一句作为这篇自序的结束语,并与全体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同仁共勉:“携起手,肩并肩,同心干,再干一个20年!

发表于 2005-12-13 18: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辉煌在2025

遥远吗?

发表于 2005-12-13 23: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本书仍然采用了“打败麦肯锡”这个看上去很挑衅或者说非理性的标题,但全书致力于用一种理性的笔触来展开分析:在追求观点鲜明性的同时,更注重逻辑的严密和论证的充分;在强调文章可读性的同时,更希望它能成为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具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规范。这一方面表现在凡是引用公开出版物的地方,将尽量注明出处并在“参考资料”中列出,以体现理论的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本书讨论主题的特殊性,将不可避免地引用很多咨询公司的咨询报告。这些报告都是原版的,很多都没有公开披露,有的甚至还处在“保密阶段”。为此,在引用过程中将隐去咨询公司和企业的名称。除此之外,笔者未做任何改动,以保证论据的真实。 V

发表于 2005-12-14 1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认识一下,我好像不属于你上面任何一个学派的。
发表于 2005-12-15 00: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实现的责任感+聪敏+一点好的师傅=成功的咨询顾问

文章写的不错,其实我只是星星点点的看了一点,但是感觉有一点说得非常不错。咨询是需要热爱的。现在可能非常多的MBA等等,之所以去咨询公司并不是热爱,而是因为高额的工资,不错的跳板。如果去做咨询,报这样的思想,是学不了太多的东西,也不可能给咨询行业,乃至管理界,带来任何实质的东西,只是在维持一个生命的运转。当然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不能希望每个人都像“真的咨询顾问一样思考”,而且社会也需要多元化。

咨询界需要一些更多务实的人,更多对管理真正感兴趣的人,更多需要深入分析的人,更多喜欢做的与众不同的人,更多有责任心的人(当然可能会牺牲一点点和家人团圆的时间)。

希望能有更多的这样的人加入咨询行业,也希望打击做选择的时候多多定位自己。

发表于 2005-12-17 0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z这样的好好帖子怎么就那么冷请呢.强烈抗议!!

非常佩服楼主,一针见血.

我们一定要做真正的咨询,相信这样的企业才会基业常青

给别人看病之前,先把自己的病治好

发表于 2005-12-18 16: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国内咨询行业的评价,我认为是中肯的

楼主的豪情是值得钦佩的

我们期待可以打败洋咨询巨头的本土咨询巨头早日出现!

发表于 2005-12-19 14: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当成一个事业来做,一个人,一帮人,一群人.......自己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楼主也说了中国咨询事业的成功需要很多天才的加入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2 1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败“麦肯锡”》已上市

谢谢栖息谷家人支持。在上海淮海路上的三联书店和季风书屋,我已经看到这本书。据说上海书城很快也会上架。期待着能有机会与家人分享我对管理和管理咨询的认识。
发表于 2006-3-10 22: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写得很好,豪迈而又悲壮。我已读过一遍,还应再读。正因为咨询业是由“麦肯锡”们敲开了中国行业的大门,在中国人的家门口摆开国际咨询业的新战场,才引起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此书同时也是给中国咨询业做了一次战略咨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