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skype的CEO Zennstrom侃侃而谈地说道:新增用户没有带来新的成本,每分钟通话的边际成本为零。为什么他可以这么说?这要从skype所使用的技术说起。
Skype的语音通话功能就是VoIP(Voice over IP),VoIP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玩艺,印象中这个概念的提出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同时,电脑和电脑之间的免费语音通话MSN和QQ多年前也就支持了。可skype为什么这么火。从用户的角度看,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话的效果好。我在英国几乎每天都用skype和国内通话,就我自己的使用经验,虽然有时也不稳定,延时、回音什么的,但70%左右的时间是完全可以媲美传统电话的音质。
skype的通话效果好,一方面跟近年宽带的普及有关,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它所采用的分布式peer-to-peer技术。这种技术会尝试让通话双方的电脑直接连接,如果直接连不上,就通过另一个skype用户的电脑进行转接。这对skype而言有两个重大的意义,第一,话音质量的提高;第二,skype无需为用户的通话架设服务器。也就是说,无论用户打多少电话,只要是电脑之间的,都不会使用任何skype的资源。对于这些用户,skype所做的只是用户身份登陆的认证。所以Zennstrom会说,每分钟通话的边际成本为零。
然而,他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完整的一句话是这样的:用户每分钟通话的边际成本对于skype而言为零。
当我在英国和中国的朋友用skype进行通话时,一定是消耗了资源、产生了成本的,既然我俩都没有为这个电话付费,那么为了支持这个通话服务可以发生,所用到的资源(设备或人力)和产生的成本是谁来买单的呢?这些资源包括从英国到中国的互联网的带宽,这其中可能经过数个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也就是说,首先,如果没有这些电信运营上投了大笔的资金建起各自区域的传输网并互联起来,同时还把互联网接入的线路铺到用户家或公司,再7x24小时保证这个网络的正常运行,我俩是没办法完成这个通话的。其次,我俩通话的时间越长,占用资源的时间就越长,所产生的成本就越大。然而这些资源不是skype的,是各个电信运营商的。所以,是这些电信运营商为我俩的通话所产生的成本买单。
如果这个成本比较小,那也就算了。可是刚才说到P2P的技术如果两台电脑不能直连的话,会借助另一台skype用户的电脑转接,这意味着skype用户所占用的流量会比较大,因为每个skype用户可以同时作为客户机和服务机(BT下载用的也是P2P技术)。现在登陆skype,一般都是3百多万用户在线,对互联网资源的消耗估计不小,以后会更大。
运营商买了单之后,不能去找skype收费,同时如果用户接入宽带是包月的,运营商也不能找用户为了刚才的通话另外付费。在这样的情况下,skype和skype的用户偷着乐,哈哈,打电话免费,多爽!运营商就苦瓜着脸了,你们打得越多,我为你们支付的成本越多。更要命的是,我的收费电话收入也因此在直线下降。这样赔钱的买卖实在是没有道理,再这样下去,我不玩了!当然,运营商说不玩,并不是撒手不干了,而是要换一种玩法。在一个行业的价值链里,每个环节都有钱挣,这个游戏才能玩下去,如果有一个环节的所有公司都是只亏不挣,也没有其它环节的更大收入补贴的话,断链是必然的。
那运营商想怎么样换种玩法呢?
最近比较忙,每天写作时间有限,我下期再说说英国电信正在做的努力,以及中国的运营商该如何参考的一些浅见。
PS:我从事电信行业10年,目前正在英国进修电信管理硕士。我深信写作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所以近期开始整理对业内的一些观点在网上发布。一方面是通过写作来加深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加强和业内外朋友的交流,发现我观点的不足之处以及结交朋友。电信行业涉及面很广,变化也很迅猛,每个人置身其中都会有不同的经历、视角和理解,同时也会有自己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加强交流无疑是对所有参与者都是大有裨益的。欢迎跟贴参与讨论,或发邮件给我:zhonghuiyu at Gmail.com。
另,这个周末我外出三天不能上网,下一期关于skype的话题将于周一或周二发出,欢迎继续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语音通讯成为软件应用——解读Skype CEO的演讲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