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经济是否独秀?(3)

[复制链接] 5
回复
10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6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或然债务”就是隐性债务,它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比如,近年被4
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出去的银行不良资产就属于“或然债务”,这笔不良资
产的数额高达1.4 万亿元,其中债转股4,000 亿元、呆滞贷款8,000 亿元、坏帐
呆帐贷款近2,000 元。即使国有银行将1 .4万亿元不良资产转移到了国有资产管
理公司的帐上,全国国有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仍占其总资产约25% ,至少达2 万
亿元。如果将转移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帐上的1.4 万亿银行不良资产与目前仍计
在银行系统帐上的2 万亿不良资产合并计算,仅银行系统的真实不良资产就达3.5
万亿元左右。若加上目前约1.5 万亿元的国债余额,国家债务即高达5 万亿元。
如果再加上国有企业的负债考虑(其总数约为2 万亿元),以及全国县以下乡镇
政府的负债(估计约为5,0 00亿元),政府总的负债规模大约在8 万亿元左右,
与目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9 万亿元已相当接近。因此,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政府
的负债率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0%是有根据的,这已大大超过了60% 的国际警戒
线。

  当然,中国是公有制国家,国家债务有雄厚的国家资产做后盾,这一特点使
中央财政抗风险的能力高于私有制国家。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央财政的负债实际
上是整个国有资产的负债。目前中国地面以上的国有资产约价值10万亿元,地面
以下还有庞大的待开发的潜在国有资产,如此来看,现在中国的国家负债率还未
达到危险的程度。但以国家资产来担保国家债务可能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是国家
的税收和国有企业的赢利要足够大,以保证如期偿还即期债务;其二是当以上收
入不足以偿债时,就只能出售国有资产了。目前,财政部门实际上已经开始考虑
出售国有资产以维持财政收入,“国有股减持”方案就是这类手段之一。

  九、“奥运会”和“世博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举办“奥运会”就
是提升国力威望的好机会。但“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未必是单纯的激励,
相反却可能是有利有弊的。根据以往各国举办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的经验,经办体
育盛会既可以帮助经济发展,也可能危害经济发展。“奥运会”可能使一些大商
家从中牟利,但由于要把大量税收用于体育场馆建设,民众的收入将减少。西方
国家的一些研究证明:举办体育赛事可以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国家,但不必让人们
以为这种赛事能使百姓富裕起来。

  据测算,为了举办“奥运会”,在2008年之前北京市总共要投入约1,500 亿
元的建设资金,全国总投入将达到3,000 亿元。目前中国每年的中央财政教育经
费才300 亿元,办一次“奥运会”的花销相当于10年的教育经费。显然,经办
“奥运会”的这笔巨额经费必然要挤占财政的其他项目的正常支出;财政收入有
限,办了“奥运会”就干不了别的,建了北京市就无法建设其他省市了。

  此外,根据国际经验,每一次重大体育赛事对举办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往往都
比赛前的估计小得多。其主要原因是,体育赛事只在有限的时段内进行,它对当
地经济的短期刺激只能是短暂的,赛事前和赛事期间固然可能支持当地的经济繁
荣,但赛事结束后当地经济却会经历连续几年的下滑。美国1994年举办“世界杯”
足球赛时,原估计将带来4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举办赛市
的城市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比预期的低得多,整个地方经济实际上损失了40多亿美
元。日本为了举办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先后花费了190 亿美元来建造
高速火车和滑雪跑道等设施;但“奥运会”结束后,长野市却经历了一段痛苦的
“后奥林匹克衰退”,同时,维修场馆设施的高额保养费进一步加剧了长野市经
济的衰退;1999年,长野市的制造业以30% 的速度下滑,211 家企业宣布破产,
创下了“二战”以来当地经济衰退的最高记录。

  所以,耗费巨额资金经办“奥运会”,其经济上的浪费无疑是巨大的。目前
上海市还在申请举办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如果获得了举办权,上海市将不
得不为此投入2,000 亿元。如此则“奥运会”和“世博会”两项短期国际性活动
将在今后8 年内牵动整个中国围绕着北京和上海转,所有可能挤出来的资金都不
得不投向北京和上海这两大都市。这两个都市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就拉得更大,全
国的总体内需将长期萎缩,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不均衡发展会表现得更为突
出。就全国而言,成功地举办这两个重大国际性活动,未必会带来多少好处;相
反,副作用却十分明显,其后果早晚会爆发出来。

  十、中国的改革到底应该改什么?

  面对中国出现的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乏力,学者们一致认为出路是进一步改
革。但究竟需要采取那些改革措施呢?许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
继续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如企业改制、在宪法中加入保护私有财产的条文、
调动私有企业和私人资本的积极性等。但笔者以为,仅有这种改革是不够的,还
要开放社会舆论,让穷人说话,让代表穷人的声音说话,特别是给农民以参与和
谈判的地位,允许代表农民利益的社会组织出现,允许农民协会这类组织出现。
只有在思想上走出了“禁区”,政府的政策才会向弱势集团倾斜,才可能通过财
政和税收杠杆来均衡社会财富,使中国的经济走出疲软状态。

  现在国际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
的模式是“货币投入驱动”型,而非“生产力提高驱动”型。象克鲁格曼这些著
名的西方经济学教授们实际上只是通过统计数字和经济数学模型来考察中国,对
中国的社会问题鲜有了解,说到底只是些书斋经济学家,中国今天也不乏这样的
人。他们从数字到数字、从GDP 到GDP ,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却全然无知。例如,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论述中国的GD P时说:“第一产业
的比重在16% 以下,其他产业多增长半个百分点就足以抵消农业滑坡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关系到70% 人口的农业产值下降几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决非无
足轻重,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生活下降是个严重后果。

  认识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要有对现实经济活动和社会实况的感性认识,只有
深入了解社会,才能把握住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这个症结并不在经济领域
之内,而是在经济领域之外。若单纯地就经济论经济,是找不到中国的出路的。

  十一、“商女不知亡国恨”?

  今年3 月20日,中国北方的天空黄尘滚滚,这场罕见的沙尘暴是个不祥的徵
兆,它是生态恶化的结果和经济不均衡发展的例证。它表明中国的生态环境也象
社会环境一样,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沿海一些富裕地区建设得花团
锦簇,而西部一些边远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种种迹象表明,周期性的
沙尘暴以及严重乾旱将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新现象,最终将影响到全中国以至邻
国。在生态和环境危机已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中上阶层的人们仍在极力追求
所谓现代化物质享受,这种“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发展”早晚要带来生存灾难。
更让人忧心的是,谁来关心中国?如果依照某些拥有权势的“先富起来”的人的
行为,中国的结局将令人心怵:富人与权贵通过“与国际接轨”,正将其财富转
移他国,他们自己则正在或将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而留在这块国土上的则是被
“淘汰”的贫困弱势群体,民穷财尽。

  解决中国目前难题的办法还是要靠民主政治,让各个利益集团有维护自己权
利的机会,否则政府就容易沦为强势集团的代表。如果不及早调整当前中国的政
治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听任中国的经济沿着目前的道路滑下去,早晚会陷入严
重的困境。中国社会的肌体正在患病,治病的“药方”是民主政治和社会保障制
度,而不是巩固目前这种使社会分化加剧的扭曲的市场制度。

注释:

  [1] 在此试举几例:其一,中央电视台《老年》栏目最近连续播放了一对张
家口老人进京打工的故事。他们每月只有300 多元收入,还要抚养一个7 岁的呆
傻孙子。这家人常年的伙食就是自己擀的面条,冬天淹上一缸咸菜然后吃一冬。
这令人回想起60年代那生活困难的岁月。可是,就在进入21世纪后繁花似锦的北
京市,仍然有大批的人在这样生活。这种状况在中小城市更多,在农村就几乎十
分普遍了。其二,最近北京电视台《记录》栏目播放了湖北荆州市一个退休工人
家的生活,这对年近70的老夫妇仅靠300 元钱的退休金生活,还要养活一个残废
的儿子和一个上四年级的10岁孙女,他们不得不在家中养猪,以便卖猪挣钱。一
个城市居民在家中养猪,室内卫生之差可以想见。这个退休工人若不是万不得已,
不会如此维生。这是中国多少年来闻所未闻的事。其三,北京电视台的“房地产”
栏目关于家庭装修的节目充斥着极尽奢侈豪华之内容。就“新新家园”的一个4
室2 厅3 卫户型单元而言,总面积250 平方米,购房价约为200 多万元,装修价
约需30至40万元,再加上家具,一个富人购买这样一套房子至少需要开支300 万
元。这还只是市内公寓的价格,北京市郊外的高级别墅一套房子就要价500 至600
万元。

  [2] 例如,北京市不久前制定了一项规定:凡纳税额超过300 万元的工商业
主,可将自己和家人的户口由外地迁至北京;而对普通的北京市民则严加限制,
其外地配偶只有年满45岁、婚龄10年以上方可迁户口入京。显然,在这种政策的
背后,是财富、而不是公正在起主导作用。

  [3] 见《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 月28日的报导。

  [4] 据《经济日报》2001年10月10日报导:有关部门针对全国的粮食系统组
织了一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仓查库工作,历时4 个月,清查了6 万个储粮库点,
结果发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是弄虚作假,虚报库存,套取政府的粮食收购
资金和财政补贴。如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大弯粮站用虚假收购凭证和寄库协议,虚
库套取粮油收购贷款并高息转贷给下属的面粉厂和油厂,涉案金额达2,006 万元。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3 个粮管所1999年虚开粮食收购单据,套取小麦差价款91万
元。其二是挤占挪用粮食销贷款,造成粮食亏库。如吉林省伊通县粮食收储公司
挪用销粮款3,744 万元,造成粮食亏库3,920 万公斤。其三是违规操作,造成库
存不实。如吉林省榆树市外贸局局长以“帮助销粮”为名,在原市粮食局局长同
意下,从国家粮库发运玉米584 万公斤,销售后贷款被挪用,为了应付清仓查库
又开具假借条顶库;安徽省寿县大顺粮站私自将48万公斤粮食借给个体粮食加工
户,导致粮食长期亏库;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油脂公司擅自将中央储备油作为商品
油周转使用,并擅自销售28万公斤;内蒙化德县粮食购销公司出现亏库,为了应
付清仓查库,虚借给农民389 万公斤粮食。

  [5] 这方面的实例举不胜举。例如,南方某城市有一家银行的一个支行账外
经营的存贷款分别高达40多亿元,几乎超过其表内业务的规模;交通银行某分行
则采用两本账的办法,在帐外违规开具信用证105 笔,开证未付金额中瞒报数额
占62.7% ;某银行支行办事处的业务员私自从事账外经营6.7 亿元,仅向其自办
的8 家公司就注资2.5 亿元;广东某银行账外放贷5 .78 亿元,最后形成4.4 亿
元的巨额不良贷款;深圳某银行动用20多亿元巨额资金从事账外经营,最后造成
17.4亿元的资金损失。还有不少金融机构把一些业务变成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
的工具,赚钱归自己、亏损归公家,风险则转嫁给银行。

  银行乱开票据、乱搞贴水揽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例如,某银行地区支行违
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达14.33 亿元,单是行长签发的就有46笔共2 亿元;某银行
国际业务部自1993年开始,为18家没有进出口自营权、无外贸背景的公司开出融
资性信用证516 笔,金额达7.39亿美元;某银行违规为当地一家商业股份制试点
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迫使银行垫款486 笔,金额达17亿元之多;沿海某市15
家农村信用社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以高于国家规定的同期利率5.8 个百分点的
利息率揽储,到1996年底,高息吸储而来的资金在高息放贷中有75% 成为不良贷
款。

  摘自经济新观察
沙发
发表于 2003-5-6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辟的一篇另类文字,确实中国经济改革二十年后,在增长模式,金融改革,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隐患,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一个现实。
板凳
发表于 2003-5-6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但发在本版仿佛有点张冠李戴
4
发表于 2003-5-6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和学习一直也是我的一个着力点,只有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才能更好进行投资决策,因此对于此类帖子我是欢迎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3-5-6 14:30: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宏观的把握,怎么求证微观的决策。我同意斑竹的观点。
而且资本运作的根本是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现状不能有效的感悟,能做好吗?
6
 楼主| 发表于 2003-5-14 10:54:00 | 只看该作者
工夫在诗外,才是做诗的最高境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