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yuweiyuwei(余治国),请删除你的《中国民营企业批判》中抄袭的部分

[复制链接] 27
回复
541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5-2 13:2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yuweiyuwei(余治国),你在书稿《中国民营企业批判》中,关于论民营企业家的个人修养一章中,全文抄袭了我早在几年前写在网络上的“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修养”系列文章。

这一组系列文章,是我个人管理企业的直接感受,即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来使用、也不能当作民营企业主的缺陷来批判,它仅仅是企业主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现实存在而已。

作为一个交大的研究生,缺乏起码的道德自律,实在是令人遗憾,而且似乎也太胆大了,因为我的这一组文章,在家园上就有(http://www.21manager.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4),并且被转载得网络上到处都是。

以下是《中国民营企业批判》中,全文抄袭的章节:

民营企业家们,该有怎样的修养?

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给出一大串的答案:自信、执着、坚强、勇敢、忍耐等等。其实,最重要的是责任。责任,这么沉甸甸的一个词,甚至于提到责任二字,我都会有一种崇敬之感。

什么是责任?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个哲学话题。我们是在感受责任对于企业管理者,意味着什么。责任是对于你准备做的事情,是否事前做了理性的判断;对于事后的最坏的结果,是否做好了承担的准备。准备承担责任,并不仅仅是心理的准备,而是个实际工作中,你能否承担得起的问题,包括大到对于社会、小到对于家庭。

对于责任,要有一个事先的理性思考。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末,一大批民营企业在浑沌中倒闭关门,甚至有的判刑入狱。其中不乏信奉“跟着感觉走”、“车到山前必有路”者。对于企业经营来说,车到山前往往是无路可走,你真的只能看着企业,尤如晚期的癌症病人,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即使有路,也是极泥泞的路,往往是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在或创业、或企业转型、或上新产品时,理智的问问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承担的起吗?

要给责任,定一条底线。最低的安全线是“留得青山在”,是生存。责任的核心,其实就是在“责任”的后果来临时,你是否能承担得起的问题。责任的后果来临时,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无法逃避。现实情况是,那个“后果”,尤其是在你没有准备或承担不起时,它真的有如泰山一般,向你压来。你无处逃,因为你的身后还有朋友、还有家人、还有法律。一些企业经营者们,只有在事后甚至在牢狱中,才发出 “如果……那么我会……”这样的感叹!

民营企业主要做的,就是要把这样的感叹,发在事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责任同时还意味着职责和效率。企业主的责任,主要在于带领公司安全稳步的前行。当企业主们习惯了责任后,会发现责任还有着其它的好处。那就是你会用自己的责任感,去要求其它的执行经理层;你的责任感,也会感染其它的中层经理们。效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各岗位职责明确的情况下,用责任感创造出来的。

要把负责任养成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行为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从承诺做起。比如,你承诺了一件事,即使错了,也要先兑现。如果要责怪,请你在没人时,很很的责怪你自己,大骂自己是“猪脑袋”。当然,你要是痛骂自己后,依旧屡教不改,那就真的是猪脑袋了。

人是否总是在失败的教训后,才会明白人间事理;是否有一种方法,让人免尝失败而能阔步前进。没有。只是失败的大小和程度而已,就像后悔药无处可买一样。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做,永远没有晚的时候,可怕的你根本没意识到错误;比这更可怕的是,你意识到了,却找种种借口根本不改。

如果,让我给企业主的个人修养排个序,我的排序是这样的:责任、胸怀、诚信、忍耐力、和执行力(果断)。以前,总以为激情、自信、执着等品质,是企业主的最主要的素质。经历过失败后,才顿觉: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缺乏激情、自信一类的素质;相反,随着企业发展的深入和持续,许多人不具备的如责任、胸怀、诚信等品质,却慢慢的暴露出来!

胸怀在企业主的修养中,更象是众多品质中的基石。我们做任何事,都无法回避和人打交道,企业管理更是如此。管理企业,实质就是在管人。而胸怀意味着沟通,意味着尊重,意味着你能理解并能充分的包容与你的个性行为可能完全不同的人。

我是个“信命”的人。所谓的信命,是指承认:人和人之间,确实有着天生的差别。比如生在小山沟和生在大城市,就有着不同的命;乞丐的儿子和总统的儿子,刚一落地,就有着天壤之别;不同的血型,给了我们不同的个性。我之所以“信命”,道理很简单:我们无法选择父母。

我又是个“信运”的人。所谓的信运,是指相信:人的许多的个性和行为,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能够改变的,或者说,可以通过环境和反思,而“训练”出来的。之所以谈到信命信运,是告诉自己:我们没有资格,去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大原则下,尽量的去包容他人。

胸怀就是包容,包容意味着合作,而合作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多疑,是胸怀的大敌。多疑本身是人的本性之一,我们不该给予过多的谴责。问题在于,我们在多疑时,还有着很多的解决办法,比如,尽量往好处想,或是把事情先放一放,再或者,主动的找找所谓的证据。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我常常感慨于那些面对棘手的问题,而能理智平静、胸有成竹的姿态。

民营企业主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或者说处在“亚健康”状态。本来,生活方式纯粹是个人的选择,没有必要对其褒贬,然而,正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好恶,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前途命运。

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平均每天的时间安排,大致是:三分之一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三分之一用于企业外部的业务管理;三分之一用于各种说不清的应酬(俗称“三陪”)。按每天从早到晚的“流程”,大概是:大约在九点半前后到公司,处理各种诸如报销会议之类事务;下午到外边走走;五点后,就是吃饭、喝酒、唱歌、桑拿之类的“三陪”活动了。

这种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甚至是有些迫不得已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却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尤其是企业的战略决策,有着具大的破坏力。

其一,当你习惯并依赖于这种生活方式,并由此享受此种方式给你带来的企业利润时,你会忽略甚至忘记掉企业经营的本质,即:企业的利润,是由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产生的。于是,你忘记了企业发展战略,忘记了该凭自身的实力来获利润!你在一个狭小的地域环境里,享受着你的如鱼得水,享受着由此带来的暴利。你已经完全习惯并依赖于这种方式了,你不但是忘记了企业经营的本质,事实上,时间长了,你确实已经望了如何管理企业。

假如这种方式能够长期的保持,并不断的给你带来利润,本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种方式极其脆弱,脆弱稍有风吹草动,你也跟着崩溃了。记得万科的王石说过:“企业在非正常状况下,所得的利润,怎么得到的,还要怎么吐出来。”

其二,它所带来的破坏还不只如此。事实上,你将由此变为陈旧知识的拥有者,成为井底之蛙的人,你会严重的忽略亲情和友情,那是人生的乐趣,但你已不会享受了。你的身体也会严重的损坏。更可怕的是,你一旦习惯了,你几乎不会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其三,中国无市场经济的历史,自然也无企业家的历史,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原始资本积累时,大家都如小树苗,问题在于,有人很清醒,把这种不健康方式仅仅当作一种外在应付的方式,并有着极强的理智和控制力,如狐狸般,看准时机,立即摆脱,进入新境界。而你却已往把它当成你的生活方式,并已习了。

于是,在小树幼稚时,大家没什么区别。待时光流逝,区别就显现出来了:大多数的树苗死去了,一部分的树苗长歪了,只有极少数的树苗,能够笔直的生长,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中国的民营企业多为短命,大致是三五年一个轮回!其中,就与许多的企业主们胸无大志、不再学习,陶醉并习惯于所谓的大款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关系。

难道真的是环境所致而迫不得。其实,这是借口,绝对是借口,就像戒烟之人,会给自己找出很多借口一样。你已习惯于前呼后拥、一掷千金的潇洒生活了,你不愿也不想改。

中国近二十年来,还从未象今天这样,把诚信看得如此之重:政府在提“信用城市”;企业在讲“诚信为本”;职业经理人在说“职业道德”。

中国的诚信是道德化的、是人治化的。过去山西有名的票号,对于借钱不还者的做法是:自绑其身,到票号门前,大喊三声我是借钱不还者,即可免除债务。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喊三声算什么,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将是个寸步难行的人,是个废人。

中国诚信谁最差?以前总以为是商人,无商不奸嘛。现在就我所见,我心目中的排序是:地方政府最差(尤其是小地方的政府);其次商界;文人第三。

地方政府划一块地,就敢自说自话的建开发区,敢胡乱承诺,先把你骗过来再说;到承诺的饭店吃饭,前任不付账,后任不认账;有一策划人,策划了飞黄事宜,当地政府事前承诺如何如何,待到飞黄腾达,效益巨大,政府却说人家是骗子。

如你在创业,而且是与政府有关,请你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因为它是政府,就想,政府还会说话不算数吗!也不要企图以非正常手段,如行贿等,来保护你的利益。少数贪官敢收你的钱,也会收他人的钱,出事只是早晚的事。某商人出事,牵扯到某官员,该官员又牵扯到你,于是,好端端的你,就给毁了。

要想让诚信成为金子,首先是法律法制建设,其次才是法律框架下的个人行为约束。法制建设由专家们去说吧,我等普通老百姓还是来关注我们自身的诚信。没有诚信的社会,是丑陋的社会。没有诚信的人,也将是丑陋的人。问题是,当我们面对社会上种种的欺诈,而又屡屡得手,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我们如何说服自己相信“诚信是金”这句话。

一、一个成熟的社会,必将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中国也不例外。人的许多行为,其实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慢慢养成的习惯,既然中国必将走向诚信,我们为何不从现在做起,慢慢养成诚信的习惯,以便适应将来的社会。

二、非诚信的人或企业,是一定走不远的!世界看起来很大,但当你进入某个行业,才发现世界其实很小,即中国人常喜欢说的所谓的圈子,你在圈子里的失信,会让你失去圈子里的人信任,而你将无路可逃。

三、坚信诚信是金,坚信诚信会带给我们直接的经济利益,关键是不能短视,不能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要把诚信放在一个相对的长期时间段里来看,比如你守诚信,而所谓的朋友失信,长期来看,你将赢得朋友的信赖,而你所谓的朋友,将越来越无立锥之地。

四、诚信也是要分不同的人和事,讲原则、讲技巧的,对于明明是口碑很差或干脆就是骗子的人,你要一味信受诚信,那真的是白痴了。我们要做的是,即做个讲诚信的人,又要做到老实人不吃亏,个中体味和把握,怕是要自己慢慢经历和掌握了。

个人的诚信,是从讲实话开始的。其实,凡敢讲实话的人,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中国的理论家们,还在字斟句酌的、小心翼翼的、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探讨中国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先生一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如此清晰的大白话,显示了何等的自信和胆魄。

中国不知有多少的天才人物,由于或个人努力不够、或时运不济、或和机遇擦肩而过、又或极偶然的因素,要么是自生自灭了,要么是早早就夭折了,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的情况下,才会出个别的伟人。

这样说,是叫人悲观和止步不前吗?当然不是。

“不信邪、不信命、只信拼、不怕输”正该是小人物的本色。之所以说得看上去悲观了点,只是觉得在敢拼不服输的后面,还该清楚的知道:你拼了,尽了努力了,却未必会得到所谓的应有的回报,于是,你该知道并告诉自己这些道理,并谅解自己。

以前,总认为自己是可以改变社会的英才,总认为活着就该是时刻的激情与精彩。当身边的小事琐事缠身时,总是渴望着忽然间宏图与完美。经历了许多事后才感觉,原来精彩与激情,其实就是回头看你所走过的平凡与琐碎。当我们能在平凡琐碎中,看出那其实就是生活的精彩时,我们就是真的成熟了。

人最终的需求,说到底其实是精神上的需求。人为钱忙、为事忙、为许多外在的事情忙,说到底也是精神上的需求——或获得自己精神上的满足、或获得他人的尊重!想清楚了这些,才发现人的很多忧愁,其实都是自寻烦恼。

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创业,或是你已经是个企业主了,毫无疑问的,你一定不缺少胆识、执着、吃苦、坚强。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你一定要问问自己:是否拥有责任、胸怀、合作、诚信、妥协、自我批判精神等这些更高要求的优秀品质。

当现实社会创业变的越来越容易,而守业或寻求突破越来越难时,我们才发现后者的品质,对我们更重要。

责任意味着你是否承担得起?

胸怀意味着你是否能包容他人?

合作意味着你要放弃独斗。

诚信是你的长久发展的基石!

生意是在相互妥协中而非强硬的对抗中达成的!

而自我批判意味着在否定自己中进步。

人这一生能做成的事情并不多,我们要注意和掌握好节奏感,我们要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让我们患得患失。人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把事情在若干时间内,划分成若干细小的目标,然后,专注而踏实的埋头苦干,偶然抬起头时,才发现耕地过的土地,已经开满了鲜花。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5-2 13:58:2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就抄袭问题,说点看法和感受。

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十分在意别人的抄袭。事实上,如果一个观点或一些想法被抄袭去了,对于个人就是不得了的事情,那么,只能证明这个观点本身未必有多高的价值,就如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样,能够被轻易偷去的竞争力,就不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个人显见的管理观点,仅仅是冰山冒出水面的十分之一,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十分之九----个人的经验、经历、知识、修养等等,都是别人无法偷去的隐性价值,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它会连续不断的创造出有价值的观点来。因此,对于喜欢管理理论的朋友来说,重要的是积累实际经验和理论修养,它更象是沉寂多年的火山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你即不怕别人偷、也不会太在意别人偷。

其实,余治国实在是有些愚笨,因为在你应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特长,写你最熟悉的某个微小东西,一旦进入到毫不熟悉的实际民营管理层面,就会显得缺乏起码的常识,假如你硬要写,恐怕也只有毫无顾忌的整章抄袭了。实际上,你的这部书稿,就我看来,抄袭部分不止如此,因为其中很多关于民营企业的数据和论述,看起来“似曾相识”,我以前在很多刊物文章里都看到过。

板凳
发表于 2005-5-3 15:56:0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对引用你的原稿感到非常抱歉。

我书中附录文章是对你原文进行了修改与删剪,当然大体上的文字是引自你的原文。

我所看到原文是逸名,并无版权的问题,而且文章本身由于是网上流传的,并不十分严谨,有些地方也不符合文法,因此进行了修改与裁减。你原文观点与我整本书所要表达的观点并不相同,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补充,我比较想用我修改后的这篇文章。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将会使用修改后的文章。

当然如果不允许的话,可以在出版的时候将附录的文章删除,这并不影响到整本书的逻辑与架构。

对于楼主对于我个人与学校所做的人身攻击,希望你能收回,如果你的原文有作者版权,那我当然是绝对不会碰的。

最后仍然向楼主致以最诚挚的道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3 16:11:36编辑过]
4
发表于 2005-5-3 15:57:4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先把我的书DOWN下来读完或浏览完之后,再回头来看楼主的帖子才能作出公正公平合理的评价

关于你对我书引用数据或案例提出的疑问,我可以可以将数据来源——120多处杂志报刊书籍的名录发送给你。

写书,特别是财经管理类的书籍,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

大家都听过余世维的讲座,如果他出一本书,我想很多案例也是引自报刊杂志或者是公开出版的书籍。

何况是理论研究。

我转贴南怀谨的一段文字

盗窃死人以自豪   下面是举的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又举出庄子来了,庄子是很会挖苦人的,这个故事记载在《庄子》的外篇里面,这个故事很妙,他说读书人没有一个好人,都是在挖开死人的坟墓,偷死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把死人坟墓里的东西挖来,当成自己的,在这里吹。这个故事说,老师带了学生,去挖前辈一个读书人的坟墓,挖了一整夜了,老师站在旁边问道:天都快要亮了,你挖得怎样,拿到了东西没有?学生说:已经挖开了,看见了死人,不过不好意思脱他身上的衣服,可是他的嘴里含着一颗宝珠,这颗宝珠一定要挖出来才行(我们今天所讲的,都是古人吐出的口水,我们将这些残余的唾沫拿来,加一点化学作用,就变成自己的学识在这里吹,这就叫做学问,也就是庄子所说死人口里的宝珠)。老师一听见学生说死人嘴里有珠,就说这有道理,古人说的,绿油油的麦子,要生长在旷野的山坡上,人生也要在活着的时候,显现出现实的美丽来,可是坟墓里的这个家伙,生前那么悭吝,向他请教他都不说,死了嘴里却还含了一颗宝珠,快把他的珠子拿来!可是,小子得小心地偷,你先把他的头发抓住。压开他下巴的两边,然后用铁钉撑开他的嘴。慢慢张开他的牙关,他的尸骸骨头弄坏了没有关系,可是他嘴里那颗宝珠,千万要小心拿来,不要毁损。   这是庄子在骂人。试看各种文章,里面“孔子日”就把孔子嘴里的珠掏出来了,“柏拉图说”就把柏拉图嘴里的珠掏出来了,都是偷死人嘴里的宝珠。读书人都是这样教学生,这样说起来,知识毫无用处,越有知识的人,越会做小偷。还有,自己有一肚子好学问,着一本书,流传千古,还不是又被后代的人偷去。没有学问还没有人来偷,如果嘴里含一颗宝珠,死了以后,棺材还被人挖出来。暴君就专搞这一套。   这故事把天下读书人都骂尽了,但是也使我们懂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别人作准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9 12:42:19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5-5-3 16:21:38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楼主有3点作的不够妥当,

1)他夸大他那篇文章我对我整本书的价值,如果读过或浏览过整本书的人应该能够看出来附录的那篇文字与我整本书根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与逻辑结构,如果这篇文章符合于书的逻辑架构,我早就独立成章了.

2)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对我整本书都进行批判.

3)他这个文字在网上是抑名,你说我怎么办?况且我是修改过的,大家从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如果古董先生不发这个帖子,你说我怎么处理?如果我真的要剽窃,何必独立成文而且还放到附录中呢,我不是脑子坏了了吗?

我个人还是认为在评论之前先浏览一下书的大体架构再回过头来看古董先生的帖子,可能评价要公平公正合理一些.

当然道歉还是要的.

我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如果读完我的书,我整本书就两个字:宪政

只是我无法在书中任何一个地方加上这两个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9 12:40:23编辑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5-5-4 13:58:35 | 只看该作者

余先生的解释,可真够“幽默”的:难道网络上的无名网文,就可以据为己有了?你还不如直接说,公共场所的无名物品,谁拣到就归谁,更为直截了当。

至于说某句话构成了“对于我个人与学校所做的人身攻击”,实在是不可思议:明明是你伤害了他人,却反诬他人在伤害你,这恐怕算上的是强盗逻辑了。你可曾考虑过别人在看见自己的文字被大量抄袭后,那种不愉快的感觉?!真够自私的。就算是某些话可能伤害到了你,也是你伤害他人在前。

至于说其它涉嫌抄袭的问题,我只能说余先生确实够胆,竟然将“中国社会差异格局的中心是个人”这样的观点,不加任何注释的拿来使用,让人误以为是作者自己的结论。你可要知道,这可是费孝通老先生《乡土中国》里的核心观点,在费老这个观点出现之前,对于中国社会格局的解释,一直认为是以家庭为中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费老拨开迷雾洞察了事实真相,认为是以个人为中心、以人际关系为原则,所以为了个人私利,即可以牺牲家庭、也可以牺牲国家。

余先生说自己书稿的核心思想就两个字“宪政”,大概你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上你却没有做到。其实,整部书稿仅仅是一些现象的归纳与描述,并没有新观点的出现,我只能说余先生对于管理实践和制度宪政,其实并不熟悉。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是余先生个人的事情,我不过随口评论一下罢了。

至于我个人的态度,很简单:不是你的东西,你删掉就是了。此事就此打住吧,没有争辩的意义了。

7
发表于 2005-5-4 23:45:10 | 只看该作者

军人的荣誉

以下是引用古董在2005-5-4 13:58:35的发言:

不是你的东西,你删掉就是了。此事就此打住吧,没有争辩的意义了。

应当如此。道歉者也需真诚才叫道歉,不过,不知道别人看到了没有,我是没有看到道歉的真诚。

8
发表于 2005-5-7 18:15:45 | 只看该作者

最新版本介绍

我这个人,就怕炒作,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炒作?
9
发表于 2005-5-7 21:26:1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一点个人浅见:

理论研究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每一个人去从头开始研究.

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太正常了.

当然,一定需要指出是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

自己的成果被别人用了,应当感到欣慰--得到社会的认同了,

呵呵,我也喜欢用别人的东西.

10
发表于 2005-5-8 14:01:1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事情两位可以私下协商,其实可以达成共识和谅解,没有必要一开始就定性,如果确实是欠妥的一方,可以作一些声明或其他形式对另一方作出补偿。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