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5-3-14 20:08:2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不留人政策”
顺驰的“不留人政策”应该是基于两点,一是行业门坎低,对员工专业和经验的超低要求,使企业拥有了足够大的备选基础;加之迅速的提升机制和不错的收入,为吸引和留住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创造了实质条件。二是用“不留人”和“离开就不能再回来”这两个原则,强迫你离开企业时认真考虑,用顺驰的话说,就是“离开的都是应该离开的”,基本上消除在留人这方面的工作。对于第一点,是有其行业背景和经营理念支撑的,因为即使在做新楼盘的顺驰开发,其高层大部分也不是出身于房地产相关专业,对于行业门坎更低的经营二手房业务的置业集团更是如此。而顺驰的经营理念应该是依托房地产这个行业,用高效的管理和资本运作来创造财富。但当顺驰以超常速度发展,进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城市时,这种专业度低的特点也蔓莚至维系企业经营的管理环节,在上海,其在天津所具有收入薪金优势也不复存在。在顺驰,可以说除了财务不能不专业外,其他的包括人力、企划、市场等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统统不专业,几乎从未间断的组织架构调整和部门领导的不停地轮换,更是有将这种不专业进行到底的意味。如在上海顺驰,一个企划部门就在五个月时间换了六任领导。对于一个个全新的子公司,一切都在不停的变动之中,每换一任领导就有一套完全不同的工作思路,完全没有冻结和巩固的过程,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种变动的基础是什么。实际上顺驰里并不缺乏相应专业的人才,但就是不安排你做相关专业的工作,如人力部门全部是市场营销专业。虽然以专业的界限来限制和选拔员工是不对的,但作为一个缺乏系统制度的全新公司,这种非专业化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这些职能部门只做了些非做不可的日常事务工作,即那些越来越多被外包的常规性工作,而不可能对公司的整体战略实施和业务推进起到乘数的作用,完全沦为成本中心。而作为这些部门的直接领导也许也是从未做过或无任何理论基础的,在还没有完全了解自己分管的这一块的业务时又被换到了其他部门,甚至是其他城市。结合本文后面对顺驰领导的分析,这种调配方式,不得不让人叵测地认为这是顺驰维持领导权威和地位的有意为之。
对于“不留人政策”的第二点,至少在上海顺驰未见到它所起的作用,离开的都是想离开的,离开的都对顺驰不满,甚至憎恶的,这是多么不正常和可怕!而顺驰对待他们的做法也是缺少格局,有违大公司之风的,如只发基本工资,当月绩效完全扣除;对离职员工公开恶意攻击等等。离职员工,作为公司宝贵的潜在财富,他们带走的又何止经验和几套房源?他们的情绪更会感染还在顺驰工作的每一个人,传递到整个行业、顾客,甚至将要进入顺驰的人。
其他
顺驰的文化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如“高目标”、“聚焦”、“脑袋长在脖子上”等等,这些很漂亮和很酷的语言在执行时大都偏离了它们的本意,“高目标”更像是“放卫星”;“聚焦”往往是胡乱指挥后尽量帮领导弥补损失。
作为一个以人的投入度和信息处理速度来创造财富的公司,却缺乏对员工起码的关怀制度(某些领导某些时候还是有些关怀的行为的,可这种行为更象是个人的领导艺术,而非公司行为),中午开至晚上的会,有没有晚餐,有多少全凭领导的高兴;会散了,最后一班公交车也走了,怎么回去,那是你的事;自己垫钱为公司办事,迟迟难以报销就不要当做新闻了;当然更不能忘了每个月都要为把支持公司的资金沉淀,贡献上15天的工资。
顺驰的企业文化堕落于斯,不能不联想到伟大的毛主席发动的那场伟大的文化大革命。常人又怎会真正了解伟人们的痛苦和用心,于是每每美好的理想总在不自觉间向着丑恶悄悄演变。
顺驰的管理
顺驰的管理,其实这个标题是不准确的,因为大体来说,顺驰根本就没有什么管理,有的只是领导。老孙曾经说过顺驰中没有职业经理人,有的只是领导者。这是老孙对过去管理之弊的深刻警惕,也的确是顺驰的真实写照,但他也许并未料到,在还未真正革除此种弊端的同时,另一种领导之弊,确切就是人治之弊,结党之弊已显现出来。顺驰宣称自己是个简单、透明的企业,可实际发生的仍旧离不开扶值亲信、平衡权力等司空见惯的东西,这些本没什么,在任何企业中都自然的存在着,某种意义上也不见得就是不好的,只是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这种强烈的反差会带来莫大的失望,更会让一些天真者成为炮灰。
另外,随着顺驰越来越大,官僚主义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任务层层下放,层级和程序越来越多,领导的工作员工来做,员工的工作领导来做,很难想象如此规模的公司,职责会如此地混乱,伴随部门间界限的模糊,不是效率的提高,而是踢皮球的几率在提高。
关于“远景”
描绘远景是顺驰每一位领导最擅长的项目之一,这个以往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的最有效激发员工热情的手段,在顺驰被极早并广泛的使用着,这可以说是老孙从国外引进并在整个企业最成功复制的领导方式之一。在顺驰,描绘远景还有一个更形象的词,“忽悠”。这应该是在赵本山的卖拐之后开始被人们熟知的一个词。的确,顺驰的每一位领导都很会忽悠,顺驰的疯狂发展为这种忽悠创造了基础,顺驰中一个月当店长,三个月当交易中心经理的神话,为这种忽悠创造了事例。描绘远景当然是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当它真的成为每天工作中的忽悠时,这些远景就成了一个个破灭和不切实际的神话。
关于战略
顺驰是个极其重视战略的企业,也是将战略传递给每一个人时做的最好的企业。但战略到底是什么?No.1、市场领导者和中国房地产综合服务商当然是很好的战略目标,布控、团队、资源共享、渠道也是实现这个战略的有效方式,但传递给大家,让大家理解、认同、执行,也就够了。难道真的有必要让每一个店,每一个部门都做泡泡,思考每个店和每个部门的战略吗?接电话就是接电话,难道一个做接电话工作的员工必须想到成为全上海No.1的接听者,甚至将来发展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吗?
关于结果
所有公司都重视结果,顺驰在强调重视结果的同时,也力图证明自己是多么重视过程,于是有了考核指标体系,综合完成率之类的东西,于是有店长业绩做的好也下课的范例。这些都是好的,只是结果容易证明好坏,过程是否正确就全在领导的判断了。于是有了做私单也可以当店长,背后造谣告状仍堂而皇之当着店长的范例。比这更重要的是,当明知有些结果无法实现时,这些对过程的标榜成为了一块遮羞布,成为了领导庇护自己的亲信,维系自己的权威的最后一个堡垒。
关于管理工具
顺驰的管理工具中最重要的是考核指标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是开会、表格和节点。
考核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平衡计分卡,只是作为哈佛商业评论50年来10大管理工具之一,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玩,每个领导都能理解的。试问今天中国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平衡计分卡,并将它应用于实际的?何况象顺驰这样强调学习,却绝对没有时间学习的领导们?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听哪一个领导讲清楚过这个东西。当然不是那么理解,先运用一下也是可以的,只是既然是不成熟的东西就不要太显,花时间研究它,完善它就是了,更不应该将之演变为如上所述的一种政治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