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有来有去 - 

东鳞西爪话管理

[复制链接] 18
回复
19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5-9-28 21:26:5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继续!

还有吗?

12
发表于 2005-9-28 21:28:1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很有功底,表达有一种独有的“无可辩驳”;大到一国经济,小到一般员工,无揉搓之迹;

凡事中见真管理,一种情况是不大气、无大志,另一种情况是管理达到了“无招”之境界,我想此文作者当属后者。

真实见真知,小事喻大理。是否可以用真知灼见来形容!

13
发表于 2005-9-29 10:39:1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14
发表于 2005-9-29 16:32: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好 请继续 等着看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0:24:40 | 只看该作者

8、我的上司们,T和福原

前面用了不少笔墨来讲到T,这里只想再补充一下。我曾经是用追随的姿态,来跟从T学习怎么做事情的。直到现在,我还是很佩服T的能力。T在我离开公司后的一个月,也辞职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做审核员,我返回无锡,也跟T聚过几次,后来还把一些业务给了T做。无论如何,对于T,我更多的是感激。

福原是技术部经理,日本人。若从个体而言,就我所接触过的有限这些日本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变态的嫌疑,这与我们从媒体所得到的印象,确实有些出入。或者都掩饰的好吧,又大约日本人的疯狂,是针对群体而言。总之这个福原,怎么看都还算是个忠厚的长者。

福原的前任叫龙野,一个瘦瘦的,精力旺盛且精明的小鬼子,他会在地图上推算你住所到公司的距离,以确认你的出租车费用。小鬼子在我进公司后的第六个月任期结束,卷起铺盖滚蛋了,后来听说回日本后升了主任,到某个分公司做工厂长去了。比较而言,这位福原老兄的仕途便寒酸的多了,我听同时讲05年他去新加坡培训的时候,福原已经是新加坡工厂的工厂长了,没想到过了十年,还是在原地踏步,领着主席的衔头到中国做了个技术部经理。不过听说老先生资历不错,名校的硕士生毕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还担任过日本线缆方面的标准委员会成员,所以虽然没什么后台,一般人也动不了他。

总的说来,如果不是作为一个上司来考虑,福原是有其迂腐可爱一面的。老先生喜欢双手一背,啥也不管,最好什么事情我们都能搞定,不用去麻烦他。我记得他刚到公司的时候,台子上通常摆一本中国语文课本,从汉语拼音学起,而且还每周两个晚上去上课。有时候你正跟他讨论一个问题,他突然看看表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明天再讨论好不好,我现在要去上中文课。有时候真的想一把揪住他,老兄,你可是拿的高薪啊,老这么晃点我们不好吧;不过我还确实有些佩服他的毅力,就这样大约过了半年,福原就能够用他那吭吭哧哧的中文和你交流了。

福原先生除了展现了他的语言方面的天分外,很快就在公司里面博得了‘菩萨’的称号,倒不是说他多么的慈祥和蔼,而是说他做事情多么的慢,如同温吞水般。他的文件夹里面,总是有数不清的文件等待他批阅。一个星期前的东西,你若不去催促,他会让它在文件筐里再呆一个星期。有时候你去问他要一个东西,他小眼睛眨巴眨巴,直到你面无表情的继续看着他,他才会问,你给我了吗?然后总是能在他的文件夹里面翻出来。没过多久,每个人对他的速度,就都表达出无限的敬意。但是慢虽慢,福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认真,而且在专业方面确实有他的独到,技术上有一手,又做过生产,所以生产上的管理都有些烦他,又怵他;QC也很怕他,动不动给你追加一大批的工作量,从天花一直检查到脚气,我最烦他的也是这个。

福原到公司一段时间后,不被总经理待见,常常看到他到楼上开会,总是垂头丧气的下来。慢慢的就有传言,福原在总经理面前混的很不好,据说常常挨骂。大约也是拜他自己的这种脾气所赐吧,和上司关系混不好,确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啊。有一年元旦晚会,福原上台唱了一首中文歌,名字叫做‘心如刀割’;我们在下面给他鼓掌,多诚实的人啊,一点心计都没有,大庭广众就把自己的心声唱出来了。不过刀割归刀割,老先生做事情还是这么慢腾腾的,一板一眼。

我有时候挺烦他这个脾气,也烦他罗嗦,又没个担当,老不能为大家出头。所以常常不太爱听他说什么。于是他决定要好好教育我,常常指教我什么什么事情该怎么怎么做。我也是个没耐心的人,十件事情有5件听听就算了,指望他说过就自己忘记。还有五件事情,能对付就对付。所以老先生对我的印象,也不是太好,他常常用一种非常无奈,又语重心长的语气跟我讲,刘桑,不是这样的呀,不是这样的。我也只是恩啊几声,不耐烦的听着,不耐烦的做。管理上我不觉得他有多高明,技术上我倒有事没事常问问他,一是显我好学,看看能不能混个出国培训。老头子大约是看出了我的心思,越发要磨练起我来,一年多都不给我升职,让我很是光火。

后来我辞职的时候,福原找我谈话,他大约也知道我对他有意见,但还是很程式化的问我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我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找到了一个薪水更好的工作,我说我做品管太久,有些烦了。老先生很好心的问我愿不愿意换个部门,当然,这些客套话被我谢绝了。福原最后还是给了我一些他的忠告,他说,刘桑,不管你以后在那个公司,你都会碰上别的福原、福牛、福马经理什么的,你还是要学会面对一切的。

我很感谢他这句话,我明白他是对的,我还要面对很多,在这之前我必须改变我的态度。但是我并不后悔离开他——撇除正好有离开的机会这一因素,我想我在他的手下,是没办法把事情做好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0:29:09 | 只看该作者

9、企业之路与道德重建的进程

不长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公司,也算是有一点点经历了;尽管都没有长时间的浸淫其中,细想来,还是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在里面。掸掸灰尘,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国企呆的时间最短,对国企的前景却最为悲观。现在气势如虹的国企也不是没有,但是随便拈几个出来就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置身于垄断行业,专营的特权一旦拿去,大约十有八九都会变成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国企的产权问题,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问题,正如同阿珂琉斯的脚后跟,是致命的弱点。从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到现在,解决的方子是开了一个又一个。抓大放小也好,国退民进也好,MBO也好,打着拯救的旗帜,最终都成了在不同的幌子下对国家资产明目张胆的蚕食。想想也觉得悲哀,国有资产不独中国才有,存在在问题也大都是共性的,为什么总是解决不好呢?以我的愚见,这问题大约不是方式方法上的末节所在,而在于社会道德的重建。人性本是趋利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在当下,却是尺度全无,真是利字当头一把刀啊。三反五反,十年的文革,孝悌忠信礼义廉,这些封建的余孽,连同做人的基本准则,给扫荡的一干二净。一切都可以抛弃,放不下的,只有一个利字。孔子说,肉不正不食,老先生若转世投胎还来说这句,肯定要被嘲笑到无地自容,什么不正不食啊,只要见到肉,不管香臭,就都闹哄哄的蜂拥而上,谁不上谁是呆子。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持悲观的论调,我不看好国企的改革,因为我看不到丑陋人性的出路在那里。或许MBO真的是好吧,都瓜分完了,一拍两散,省得大家伙惦记。

对大多国企而言,外企的规范、程式化、文化的厚重与远见,都是高下立见的事情。无论是日企也好,欧美企业也好,它们已经把这个模式锤炼了几百年,我不想用太多的口水去重复那些赞美的辞藻,而只有一再的感叹。是的,我们有的是时间去学习它的规范化,它的模式,它的理念。无数的企业或个人正是在这样的实践着,模仿着,试图有一天超越。我并不怀疑我们的模仿能力,我也不怀疑我们有一天可以做到跟它们一样的好。我只是担心持续性,这还是取决于道德重建的进程,没有了信仰的人群最终是要迷途的,无数的大厦在建造过程中轰然坍塌,成就了重建道路上的一块块基石,朝前看,或者朝后看,都没有尽头。

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太过宏大的梦想,按例当由肉食者谋之,不在我等小民的考虑之列。但若真的有复兴的一日,我觉得所有的希望,都只能寄托在民族企业的身上。那些壮大中的民营企业,那些勤奋的小业主,是全部的希望所在。外企可以借力,可以借势,但不可终生依托。这些年中国制造的蓬勃发展,开始锋芒襞露,那都是民企发力的结果啊。但是民营企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起来的快,倒下的更快,前赴后继,波澜壮阔。这些年身在民企,感受尤为深刻。我所在的企业,成立于九十年代中期,不到8年时间,即成了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第一,大约也是世界第一吧。营业额从几百万做到十几个亿,而且现在还雄心勃勃,要全面开花,其行固壮,却也令人担心。民企的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反应速度之快,国企外企都是望尘莫及。但是民企的毛病也在于它的这种缺乏计划性,游击战惯了,思路一个接一个,概念一天一变,全在企业所有者的脑子里,我自己所在的项目,即深受其害,个中细节,不说也罢。兴奋欢欣鼓舞的同时,还是为民企捏把汗。

这几天读到一则新闻,说中国的鞋业2004年共生产了70亿双鞋,相当于为全世界每人做了一双鞋。真是惊人哪,这几年感受尤其深刻,中国制造在全面出击,在中国商品如潮水般汹涌奔袭之下,欧美等国家的应对,多少都给人以惊慌失措的感觉,于是不断的用非市场化手段打压,重新给你定配额。新的平衡在打破旧的体制之前,过程总是痛苦的。代工产品从市场的低端走向高端,是一个必由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代工,都能理所当然的走完。中间有很多的变数和不可知,我确实有些担心我们的这个升级换代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步一艰难。

走好,企业之路与道德重建之路。 (写了一半,就发现自己跑题,本来想分析分析国企,日企与民企的个中差异,不想一个没控制好,满嘴跑火车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10-6 10:29:38 | 只看该作者

10、选择

03年四月的下午,一个陌生的电话敲响了此后一段陌生的路。1时许我走在UT厂房的外面,手机响了,看看却是个陌生的号码。电话是H打来的,说打搅了,请问是不是某某先生?我答是,你那位。H是无锡某个民营线缆公司的老板,闲话几句,问我有没有兴趣到他公司去看看。我考虑了一下,说好。

选了个周六过去。这个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中型水平吧,年产能约5000吨左右(我估计了一下,如果正常运转,年营业额应该会在1.5~2亿左右)。设备基本是国产的,经了解,他们当时的实际产量是300吨左右/月,基本上是产能的60%。H是本地人,算很典型的苏南地区农民企业家吧,还是村里面的书记什么的,90年代初做摩托车配件起家,慢慢的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又做起了整车,那时候正是摩托车得势,自然赚了不少钱,到90年代末期,国内摩托车市场已经饱和了,H看看很难再有大的发展前景,于是兵分两路,一方面做起了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摩托车出口,另一方面重新选择了投资项目。由于摩托车厂自身能消化掉部分线材,再加上当时线缆市场非常旺盛,他便买了些设备,慢慢的越做越大,但是在过程中也陆续面临了一些问题。

线缆产品有一个特点,它要求产品本身的稳定性要非常的好,一轴线十几二十个小时跑下来,长短不等,几公里几十公里都有。如果产品的一致性不好,必然会导致性能的不稳定,给下游厂家带来许多生产上的问题,所以这个是品质的关键。而当时许多国内的设备,在这方面都没有给与太多的关注(因为这将大大提高设备的成本,反过来会降低设备的竞争力),只是强调设备具备了生产某种类型的产品,却不太关心能否持续一贯的生产出均一性好的产品。对线缆厂而言,更换设备成本是巨大的,那么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即提高生产的过程控制能力。其实说到底还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问题,以及执行力的贯彻。我和H大概的聊了聊自己的看法,H表示同意,并且说自己当前的最大问题就是产品品质的不稳定,导致客户投诉很多,定单滑落,所以希望能在品质的控制方面有所改进。

我点头表示理解,也同意和他这边保持进一步的联系。此后的3个月里面,我和H的工厂一直保持了比较频繁的接触,因为我自己对这个公司的兴趣确实很大,我觉得这里面的空间,至少是我当时的公司无法比拟的。一直和我接触的人是H的儿子,姑且称为小H吧,H的用意是把线缆这部分交给儿子打理,自己的精力主要还是在摩托车上。小H年龄比我小一年,刚刚接手这个企业半年不到,之前是做警察的,对线缆行业不懂,人却相当精明,应该是做警察历练出来的吧。厂里面主要技术负责人是原上海一国企的D先生,担任公司的常务副总,另一个是小H的伯父,之前做过国企的厂长,年纪大了,退休回家,在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的职务。

常常在一起喝喝茶,吃吃饭,也开始进入一些实质性的话题。小H问我有没有意向加盟公司,以及对公司有什么要求。而那时候自己真的很幼稚,也想不到太多,又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合,三言两语,就交心了,于是用很诚恳的心态,把自己的理念和思路,要求等等和盘托出。其实从谈判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举措。所以在这里也劝告那些即将经历和可能经历这些过程的朋友,千万不要在一次的谈判中,将你的底线和盘托出,真诚待人是对的,但重要的还是先保护好自己,同时设法了解对方的底线在那里,再看看你自己能否接受。当然,这只是个策略上的错误,关键还是要学会识别人,要有判断力。我告诉小H我希望的职务是总经理助理,希望的年薪是X万,小H表示要回去请示一下他老爸。第二天回复我说总经理助理暂时没办法安排,因为他伯父现在在这个位置,只能是常务副总助理,再兼品质部长,年薪方面也砍去了一些。我说我考虑一下。

事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5月中旬的一个偶然机会,我联系上了昆山方面的一个民企Z公司。也是事出偶然,当时Z公司的项目调研人员到我公司刺探情况,冒充一个有购买意向的客户,要了解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结果是我接待了他。也算谈的投缘吧,过了几天,他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的真实身份,问我有没有意向去从事这个新项目的开发。这个消息很让我兴奋,到H的公司去还是在既定的框架下面对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事物,而Z公司却是整一个企业的新建啊,我于是表示自己非常有兴趣。(其实当时都没有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实力,只是想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不容错过),5月份非典已经很厉害了,我还是在20号去了趟昆山,实地考察这个企业的现状。在Z公司刚刚兴建的办公大楼里面,我见到了公司的商务总监,他和我聊了一下公司的项目计划,听起来确实不错,而后让我回去等他们的消息。Z公司展现的实力确实不一般,而且本身也是在线缆行业,只是随着业务的发展,想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自然延伸。和无锡H家比较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于是从五月到七月,我一直等着昆山方面的消息,同时也和无锡方面保持联系。但昆山的消息迟迟不到,而我在日企呆的也越来越不耐烦了。我觉得既然对昆山不能抱什么希望了,那么H的公司至少还是个次优的选择吧(事实却证明我这个思路是错误的),最后在8月份我答应了小H的邀请,同意月底辞去现在的职务,九月中加入该公司。在我,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因为我已经在过程中感觉到了某些不妥当和不协调,2个多月的接触,我已经意识到了小H并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人,有着做人的精明,却没有做事的兴致和耐心。但在当时,我只是因为在日企的不耐,而贸然提出辞职,这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后来的状况也证实了我的担忧,小H在得知我已经辞职了之后,对我加盟的热情马上降温,我不太清楚他后来的思路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只是感觉到他在一些事情上对我的敷衍,而隐约担心事情恐怕不会很顺利的进展。虽然有些后悔自己的草率,却已经是不能回头。

到了9月初的时候,就在我离开日企的前几天,事情忽然又有了转机,昆山Z公司的总监L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安排一个时间,和他的董事长见面。尽管抱怨了一通L的信息是如此的姗姗来迟,但我还是意识到了机会的来临,于是我和L约好周日在公司见面。事情的进展开始顺利起来,Z公司的董事长如期而来,彼此交流了一些对线缆行业前景的看法后,我准备再冒一次险,直言告诉Z董因为久无消息,自己已经答应了无锡的一家公司,不日就要过去上班了。Z董笑笑,说你过去了也没关系,但你最终还是会到我这里来的,我做事情比较赞同杰克.韦尔奇的态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数一数二,所以你与其以后过来,还不如现在就过来。我很讶异于他的豪情和自信,顿时心生景仰,觉得如果能跟这样的人做事情,肯定是非常畅快淋漓的。于是彻底放弃了去小H公司的打算,同意当天就和Z董同往昆山,商定加盟的事宜。

11、后记

后来的情况就如同现在这样,我来到了昆山。尽管此后又经历了许多不曾料想到的波折,项目的进展也一再受到延宕,但我没有后悔这一次的选择,也不后悔对Z董的追随。(一年后我在一次行业年度会议上碰到了小H,他很惊异我的出现,更对我投身Z公司深怀不满,但个中的原因,小H是明白的,我也明白。)

18
发表于 2005-10-6 11:41:28 | 只看该作者

还不错了, 能从大多数的人经历中走出来

请继续坚持走下去 这样才会有所发展

19
发表于 2005-10-6 15:27:57 | 只看该作者

能有暇有心静下来写一点东西也是不易,愿意分享你的经历。不过这已经算是收尾了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